《伦理学反教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伦理学中各种观点的批判和讨论,挑战了传统的伦理学观念。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让人重新审视道德和伦理的本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伦理学的教材,更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重新思考。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一)
2019.9.1《伦理学反教材》吕旺.奥吉安 读书分享:
在开篇作者介绍说“这是一本对伦理学进行总体介绍的书”。然而他并没有对伦理学进行一个系统的阐释,讲述古今先哲的论点,而是用了很多“思想实验”做例子,引起读者的思考,然后引用许多近现代伦理学家的实验或者论点,告诉读者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理论发展如何。书中举例了十九个“思想实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困境”,比如“火车轨道”问题,许多问题很有意思,尤其是深究其中的意义时。
也许是人文科目的共性,许多社会的,伦理的,人文的,心理学的问题无法像数理一样,有一个明确的“事实”。在书中,也是“用一个问题回答另一个问题”,用一团迷雾来解释另一团迷雾。关于伦理道德,现在还没有一个共性的结论,比如人性是善是恶,是先天还是后天,道德是义务论还是结果论。但由这些思考出现的不同理论,尽管很多不相容,也已经推动了一些社会现实的改变。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概念的集合会变得越来越宽广完善,人们对于道德的看法也会更清晰。
总体上来说这本书很像一份“道德哲学实验发展综述”,还兼具一些畅销书的吸引人的特点,比较适合道德哲学的启蒙,看过这本书,再去看一些著名人物的专著,可能会更让人有思考的空间。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二)
最近迷上了看ghost 探险,因为总觉得人性的丑陋与美好无非那么几种。另世界的存在却是我们的科学家们无法解释的,bi竟能象爱因斯坦爷爷这样天才的智者不多见;黑洞百年之前就被预测,百年之后被验证。所以,最近这个百年,在某种程度来说,人类科学没有过大的变革性的进步。只是IT业进步了。当然,你非说二进制是宇宙信息造化于人类生活的进步,也可以这么说。只是回到我们中国的“易与道”,好像已经提早玩了千年。早就把二进制玩的滴溜溜的。那么从这个角度,可以狭隘的认为“科学”并没有非常大的进步。
回到这本书,正是从“伦理”角度,人文社科角度,去引起我们多一点关于道德,动机,目的与行为的思考。
比如某亿万企业家光辉满满,慈善有责任感,人们的“道德直觉”就是这种人不会犯强奸罪吧。在某一特定社会背景中,因为大多人的“道德直觉”认为这么有钱善心的人一定不会去强奸,而那个脏兮兮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却很有可能也是一个强奸犯。
事实呢?我们的“道德直觉”被某一环境固化了。无论是“结果论”还是“义务论”导向,都会让我们失去一种更为理性的判断而倾向于一种“我觉得是”的判断。
真相往往会被我们屈解在了直觉背后。然而,更加两难的是“没有真相”的选择。
比如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即将撞车的火车行y型路口,左边是5个修路工,右边是1个修路工,此时你是驾驶员,可以扳下扳手,你选择往哪边?恩,大多人会选择左边对吧。但是右边的人也是无辜的啊?他虽然才一个人,但生存权利也是平等的啊。ok,
此时,如果铁轨上面桥上正好站着一个胖子,把他推下去就可以让火车停下来,:那些修路下人都可以活下来。那么到底选择哪个方法呢?
现实中,这种两难的境地比比皆是,两两难难的境地也是不少见。我们的思考往往停止在了“两难”之前,仅无法逃避两难的存在。
这本书,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来带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每天一个小故事,非常有趣。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三)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给我自己产生了困扰,书中的十九个例子,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种选择,如果给我这样的难题,对我来说那就是死题,无从解答。
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就像道德思想上的难题,所谓的“道德绑架”。不是有个很热门的问题吗:如果你的母亲和女朋友同时落水,你会先救谁?你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救一个人,先救母亲那么女朋友将要淹死,先救女朋友那么母亲将要淹死,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那么巧的事情。那么换一个问题:为了拯救一个儿童的生命,你会怎么做?你碰到一个孩子溺水了,那水也不是很深,你要救他非常容易,最多只是把你的鞋子弄脏了,还有就是上班迟到。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书中所讲的:直觉与规则
直觉是这样描述的:“在我们眼里轻易施救的情况下却让一个人在眼前死去,这是残忍的”,推理的规则是:“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同样的情况”。
“杀人有轨电车”:一辆电车在行驶时,发现刹车松了,不远处有五位员工在铁轨上修理,电车继续前进,周围没有躲避的地方,那五位员工必死无疑,在快要撞上的时候,出现了一条分叉铁轨,但是有一位员工在分叉铁轨上工作,同样也没有躲避的地方。这个时候,司机陷入两难的境地,毫不干预地让那五位工人被扎死在铁轨上还是转向分叉铁路造成一位员工的死亡。在道德上,他被允许电车转向吗?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直觉,即许可有轨电车转向,撞向那个单独一人的员工,好拯救另外五个人。但是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医生为了救五名伤员,将把一位健康的人的器官移植到五名伤员身上。这两个例子都是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两者的区别在哪里?这些直觉不是矛盾的吗?
面对这些道德难题,我们的做法只有保持沉默,书中的十九项道德实验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不要试图“创建”道德,也许更合乎逻辑的是使我们自己直接对照道德思想的难点,将一定数量的问题、难题及悖论交给自己的洞察力,面对那些哲学传统认可的思想背道而驰的科学研究结果。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四)
文|轻禅 前些年流行的一个问题:当你的老婆与你的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选择先救谁?这个问题当初困扰了很多人,在随后的一些年,陆续有人给出不同的答案。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但是如今又有一些更难的问题摆在人面前。譬如这样一个问题:杀死一个健康的人,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病危的人,这种做法可以接受吗? 那如果问题是这样呢?是否允许将一列有可能杀死五个人的有轨电车,转向只有一个人会被轧死的岔道? 这类问题的确难以回答,这就涉及到道德悖论,如此的道德难题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对此,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法国当代哲学家吕旺·奥吉斯在《伦理学反教材》一书中以“思想实验”的方式,引导读者独立思考人生中遇到的困惑与两难问题,抵抗道德绑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分析以上问题之前,先说一下道德直觉,简单说起来,道德直觉就是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那么面对上面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为何这样?五个病危的病人死去,并非需要人有身体接触,而亲手杀死一个人却会让人觉得更残忍。但结果论者并非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会做出在总体上得到最大程度利益或最小程度伤害的决定,尤其是功利主义者。 若是看第二个例子,人的第一直觉是将列车转向只有一个人会被轧死的岔道。这样看起来,与第一个例子的结论似乎是相反的,同样是牺牲一个人,第一种情况下不被允许,而第二种情况下看似是合理的。 结合两者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时道德直觉是脆弱的,可当情况发生变化,也许道德直觉是正确的。但道德直觉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譬如被杀死(轧死)的人与相关人员的道德品质,其亲疏关系、年龄、责任程度等等有关。如此看来,道德直觉有时候并不能帮助人做出正确的决定,虽然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这恰恰是《伦理学反教材》一书所要表达的主题,在面对道德难题时,人究竟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才可以不被道德绑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就在今年春末那会,我们家这边发生了一次车祸,现场是这样的:男子开收稻机带妻子去远方收稻子,因早晨天不亮,在路上碰见了一个老年人,当时男子为了能够躲避老人,转动了方向盘,可这样的做法并没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事实上,最终结局很惨,老人死去,男子的妻子因碰撞到电线杆被挤死。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人的道德直觉有时候并不能指引人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想,如果当时男子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估计会直接冲上去……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会有心理负担,有愧疚。 诸如此类的道德难题,有时候是需要人立马做出决定的,如果不能够迅速的分析情况,或许就会造成悲剧的发生。任何一个人,作为社会上的人,出生就开始接收到各种道德观念,如果不能很好的辨别问题,很可能被道德所绑架。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任何人都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伦理学反教材》一书就是很好的入门书籍,书中的难题个个都很尖锐,直击人的内心,引人深思,也让人反思,究竟自己做怎样的决定才是正确的。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五)
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他的行为往往是带着善意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人。而在一个陌生并且求助无门的环境中,他便将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对他深深的恶意。与此同时,他也会对周围散发出黑暗的气息,让人难以接近。
《伦理学反教材》一书中,用了热羊角面包的香味对人性的影响深刻的诠释这这一道理。热羊角面包的香味象征着舒适温馨的环境,那么是否在这种环境下给人的影响会是非常巨大的,反之亦然。
此书用悖论的方式讲述了道德的十九个难题(PS.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几个难题便是:在池塘中溺水的婴儿,变得疯狂的移植还有杀人的有轨电车。是不费时间去救一个溺水的婴儿还是为了避免上班迟到,新鞋弄脏而放任一个婴儿死去?杀死一个健康的人,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病危的人还是让着五个病危的人死去?在一条铁道路口中,一条有五个修理工,一条有一个修理工。这时,是毫不干预的让五位修理工被扎死在马路上或是干预而让分叉路上的那位修理工死去?无疑,这都面临这悖论,让我们无法选择。一面解救着他人,无可避免的我们将会被心魔缠绕一生。
在悖论中,无论选择哪一个答案都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就如同哲学上所说“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但矛盾又有着主次矛盾,是否可以按照主次矛盾将此书的十九个难题划分一下?杀死一个健康的人救活五个病危者?当然这是不可行的。在生活中面对这类问题是我们都会靠着第一直觉来判断。或许在闻着或吃着热羊角面包时,你看见婴儿溺水,你的第一反应便是毫不犹豫的冲过去?
假设:场景一
一位老人与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同时上车,并且站在你的位置旁。这时你是让还是不让?如果让,那让给老人还是孕妇?
假设:场景二
在上扶梯电梯时候,你看见旁边同向的扶梯上有一对颤颤巍巍相互扶持的老夫妻这时,老妻突然向后倒去,眼睛瞪得大大的,僵直不动,辛运的是老父动作够及时护住了老妻的头部,然而这时的他却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扶起老妻,周围人满为患,却在老妻倒下去的那一刻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这时,你是扶还是不扶?
以上这两个场景都是我在生活中真实看见的,当面临两难的选择,且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目不斜视?或者舍己为人?这时这本书便给我们打下了反道德绑架的基础了......
伦理学反教材读后感(六)
——————— 妻子和自己母亲受到诅咒而对换了身体,但是解除诅咒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和其中一个“啪啪啪”,一共十个疗程,一个疗程七次,那么你是选择有母亲思想的妻子身体,还是有着女朋友思想的母亲身体呢? 题目出的极度猥琐,但不可否认,对于每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选择的伦理难题。 以前从没接触过类似的书籍,看之前先上网百度了一下,说伦理学是哲学大学科下面的学科,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 天空飘来五个字:天霸动霸tua! 很难读,但赌上念了十几年书的尊严,还是花了很长时间看完。 起初跳过了前言和导论,直接翻开本书的第一个命题,看了差不多五分钟,我又翻回到前言和导论,给读这本书的人提个醒,欲看此书,必先……必不能跳,前言和导论必读! 书中提到的19个经典伦理学悖论,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也听说过。 比如电车难题……嗯,我听说过的只有电车难题。 两条轨道,前方有人维修,一条有五人,一条有两人。 列车行驶在有五人的铁轨上,刹车来不及了,但是有一个换轨的按钮,只要按下之后,就可以让列车变更到只有一人的那条铁轨上。 问:“列车员是否按这个按钮?” 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本书力在告诉你如何思考问题。 列车员按了按钮,能用一条命换五条命,看起来是一件很道德的事情。但是撞死一个本不在列车行驶的铁轨上的人,就是道德吗?
谁没有生存的权利,谁又有牺牲的义务。
到底怎样做才是道德,不知道。 举个生活中朋友的例子:亲人生病毫不动容,看见可怜的流浪狗瑟瑟发抖却哭的梨花带雨,该不该被指责为冷血无情? 她是我的女同学,长得很好看,白皮肤、大眼睛、小细腰、腿很长。 她的家人总说她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有一个我知道的事情: 她母亲曾半夜抽搐去医院急救,姥姥急的哭了出来,但是一路上没有任何情绪,看不出她有任何紧张和着急。之后她母亲根本不理解她,还说就不怕她真的出事情?她什么也没说。 可以为流浪狗痛苦流涕,为了却亲人不会。 该不该被指责为冷血无情的人? 恐怕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说这个女生简直是脑子缺根弦,狗怎能比得上人重要! 事实上,她的生长轨迹远不止这一个故事就能讲清楚。 小时候她损坏一些东西,或者说错话了,她母亲就会破口大骂拳打脚踢。一开始被打会哭会挣扎,到后来她就没有感觉了,面无表情的挨打。 再到后来她父亲出轨,家庭分崩离析…… 从那个时候起她就把感情当做没用的东西,把流露懦弱的感情当做耻辱。所以她才将对亲人的情绪隐藏在心底,变成了现在的她。 所以对亲人的淡漠,到底是不是她的不道德?
这很值得深思。 再举一个例子:好人没好报,我为什么要当好人? 他是我的同事,白白胖胖的男生,大家对他的评价很一致,他为人比较自私,做事斤斤计较,从来不与人分享。 有次公司安排出差,他与我分配到一组,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卧,手机早就没电了,电脑的电要留着处理文件,只能靠聊天解闷,由浅入深。 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人其实还不错,远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就问其缘由。 他说变成现在这样,都是以前因为以前的经历。 上学的时候家境还不错,兜里有些零花钱,然后班里的同学们向他借钱,无非是买个饮料或者添件衣服之类的,或者家里生活费没打过来,最近急着用……过几天还你。诸如此类的他几乎不拒绝,当然后来钱也没再回来过。 跟女朋友谈恋爱,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对她好,帮她解决实际的困难。女朋友说谈恋爱被同学看见不好,所以在校园里几乎没牵过手。临近考研前,女朋友复习到崩溃天天哭,他放下手里的学习资料,不管多远都会跑过去安慰。后来女朋友高分录取,而他被涮下来了。 读研的时候,女朋友不想写导师布置下来的任务稿,他说,好,我帮你写吧。其实他没说,他自己也有一片任务稿要交,当晚忙碌到四五点。 虽然每个人对他的评价不错,但他从来不开心。 有人缺钱了,别人就说找xx借吧,当然从来没人记得借钱是要还的。有什么脏活累活,别人就说找xx,他一定会帮忙的。于是他几乎长期的给班里打扫卫生,当他打扫完后,所有人都回家了。 他强撑着笑脸,没有说什么。 与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永远在忍。 就因为他是个好人,所以没有人在意他的情绪,所有的困难、苦闷、中伤、欺骗都一个人承受。 他的好人生涯,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毕业。 导火索是谈了四年的女朋友劈腿了。 女朋友的舍友说,“劈腿没什么啊,你性格这么好,要原谅她,谁叫你长期不在她身边的,其实归根究底还是你的错。” 当他对自己的同学说起此事,同学们摆摆手,“所有的付出都是你自愿的,有什么好说的,分手了就别说前任了,背后说人不好。” 他终于意识到了做好人的代价。从那以后,他决心做一个坏人,做一个自私的人。 借钱?可以,干什么用?借急不借穷,白纸黑字打欠条。 脏活累活?对不起,不是我的任务我不干。 取悦别人?对不起,我只会取悦我自己,您贵姓? 他变成今天这样的性格,对别人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就真的是他的不道德吗? 站在他的立场来看,显然不是。
我本人是拒绝道德绑架的。我喜欢吃狗肉,不经常吃但偶尔会去解解馋,总有人说吃什么狗肉呀,太没有人性了,看狗狗那么可爱你忍心下口……我只能无奈,当然我不会反驳你有本事别吃可爱的牛羊呀,我只会偷摸的去吃狗肉。
吃狗人士和爱狗人士的矛盾真不小,不是我替爱狗人士说话,人家发几张可爱的宠物图片,你去人家下面评论狗肉真好吃,那和在红牛队的观众席大喊“我是皇马迷”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你们隔着两个屏幕,对方打不死你而已。
哦,对不起皇马原来是踢足球的啊!
什么,没有叫红牛的篮球队? 伦理难题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编撰,不适合用来钻牛角尖。 如果假设地球毁灭,人类将全部移居到宇宙飞船中,进行长达数百年的漂流。 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和谁啪啪啪?无所谓,繁衍才是第一要素! 撞死五个人,还是撞死一个人?肯定是死的人越少越好! 解刨一个健康的人,用五个器官救活五个人?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难题避免不了,到时候你的女朋友可能还会问你:“我和同时掉到舱外,自带氧气瓶都只剩5分钟了,你先救谁?” 那就没招喽! 还有,我是个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