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详细介绍了杭州市内各大知名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和风景。通过阅读该词典,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杭州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其中包括西湖、雷峰塔、灵隐寺等知名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参考。整体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让人流连忘返。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读后感(篇一)
祝金生
杭城美丽山湖,自古至今,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学者、文人和才子。
吴仙松是其中的一个。
当下,正是阳春三月,吴仙松的新作《杭州风景名胜词典》问世,这今明又是一簇鲜花炫耀在繁花盛开的春天里。
吴仙松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园林工人家庭,他子承父业,年轻时就投身于杭州风景名胜旅游事业,搞服务管理,搞人才培训。家乡的山青水秀,铸就了他一颗聪慧灵秀了的心,赋予他为此而笔耕而讴歌的献身精神。
他非常勤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读后感(篇二)
(虞国平/文)
首先祝贺《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经过吴仙松先生的艰辛努力,终于出版了!虽说这是一篇书评,但是笔者认为冠以“浅析”更为恰当,因为笔者没有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更非旅游专家,无法全面客观地加以书评,因此难免挂一漏万,词不达意,还请读者海涵。
茶的弥漫,水的氤氲,心的碰撞,情的纠缠,在吴仙松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千年风云、杭城风光、旅游兴衰、游人情致,相得益彰,熔于一炉,彰显了作者在浩如烟海的素材面前难得的清晰和明达,更具驾驭大规模旅游元素的独特腕力。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一部关于杭州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词典式旅游工具书,分杭州市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等18个大类,共180万字。这是一部倾注了吴仙松40年心血的词典,具体地说作者步入中年就开始潜心打磨该书,直到70岁结稿,精神可嘉!该书不仅收录了杭州各区县的风景名胜,还通过丰富的史料、方志、报刊杂志和实地考察等获取翔实素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现代风貌,甚至风土人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杭州风景名胜知识的空白。《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的特点还在于其详实而深入的内容,走出了学院派著书的纯理论阐述,赋予词典更多的“民俗”“即时”“查漏补缺”特色。作者几乎对杭州的每个景点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系统的归类、描述,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现状发展等,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杭州的风景名胜。同时,书的封面还附有三枚二维码,让读者更加方便地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无疑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无论旅游者还是学生等读者都能通过本书更好地了解杭州各个景点的信息,全书甚至有景点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交通方式和科普阐述等,为出行提供便利。因此,《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提纲挈领式的书籍。科普作家吴仙松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功地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呈现给读者。
吴仙松是一位赋有责任感的科普作家,在向笔者谈及图书的创作感言时说:从历史文化长河的绵延来看,风景名胜文化可以从远古延续到永恒,而市场仅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风景名胜文化应该比市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果风景名胜文化只能俯首帖耳听从“市场指令”,那么是文化的堕落和文明的悲哀,因此《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责无旁贷,必须体现应有的高度和使命感!最后,吴仙松传递了图书出版后将再版的心愿,传递出吴老深爱杭州的著书情怀和务实的学术作风。因此建议《杭州风景名胜词典》再版时,把文字中的部分口语化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让作品更具词典特征,那么《杭州风景名胜词典》将会走得更远、更广和更好,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读后感(篇三)
(沈志荣/文)
吴仙松是我上世纪70年代结识的老文友了,他笔耕勤勉,40余年如一日,终于编著出这本180万字的《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生动写照,谨表衷心祝贺。
正如他所说,他具有六大优势来支撑完成这部杭州景区标志性巨著。他孩提时代就沉浸在西子湖畔的青山绿水中,成年后又进入园林文物局工作至退休,对杭州风景名胜既满怀深情又了若指掌,是最适合做此《词典》编著工作的人。
他历年来呕心沥血地收集资料,千辛万苦地实地调研,像编纂志书一般做到“无一字无出处”,功夫扎实,文字简朴。在常人眼中,词典嘛,只要提纲挈领、三言两语即可,但仙松不是这么看,他把一个个条目都当作一篇篇美文来写作,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尽可能地叙述得言简意赅、条理明晰、文采如画、引人入胜。
作为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同仁,我曾和仙松多次深入名胜景区,实地踏勘考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同去建德乾潭“子胥古渡”调研,他探访当地老人时,手拿笔记本,记录第一手资料,又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景观昼夕变化,做到眼里有景、心中有底、笔下有魂。
体现景点景区资料搜索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一) 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二) 材料的具体、丰富程度以及它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重要程度;三) 材料的独到性及其稀见程度。《词典》编撰是一项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化系统工程,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子孙探路的光荣而艰巨的事业。编写《词典》的目的是要挖掘背后的东西。把风景名胜工程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工程,真正达到“留下珍贵记忆、倡导崇德向善、助推乡风文明”的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今天,我们已从观光旅游过渡到当下的休闲旅游,文化的成分是加重了,因为有了文化赋能,才有休闲旅游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需要,所谓休闲、度假、康养一定都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旅游活动。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当前深度旅游已成为国际游客对旅游的新认识、对旅游产品的新要求,很多境外游客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而非“走马观花”。从国际文化和旅游交往来看,文旅融合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制造以更鲜活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因此,加大入境旅游海外宣传市场化力度,更深入讲好中国故事。
在我看来,《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文旅融汇的创新产物,既体现了对区域景点的查考价值,强调了资料性、实用性、检索性;又体现了学术价值,强调著述性、学术性、可读性;并努力做好上述两方面的兼顾。真实而有深度,为景点景区今后的史志编纂打下厚实的基础。
“游山玩水见乡情”——杭州的风景名胜是我们生生不息、血脉赓续的故乡美景,是我们家庭的根、家族的根、民族的根。千百年来,这根已深深地扎入了脚底的土壤之中。把根留住,把基打实,家园意识、文化寻根与乡土深层意蕴世界的探寻是文旅融汇、文旅创意最本真的追求。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的出版是一次对传统的召唤,一种对精神的守望,也倾注了仙松热爱名胜、依恋风景,对故土乡情最深沉的爱。这爱宽厚如山,默然矗立;温柔似水,润物无声。
(约1200字)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文旅融合的创新产物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此外,杭州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众多历史名人遗迹等。
一)文旅融合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还可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共享,提高综合效益。例如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旅游线路相结合,既可以避免因重复建设而导致资源浪费,也可以增加游客对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二)《杭州风景名胜词典》的特点与价值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一本权威、详实的杭州风景名胜工具书。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性:本书由一批长期研究杭州地方史志和文化旅游领域的专家编写而成,具备专业知识和深度。
2.详细性:本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杭州风景名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
3.实用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深入了解杭州各个风景名胜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文旅从业者来说,《杭州风景名胜词典》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而对于普通市民和游客而言,则可以加深对自己所居住或旅行城市的认知度和感情连接。
三)创新产物的实践应用
“创新产物”是指以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旅游业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跨界融合新业态。“创新产物”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实践中不断涌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成功案例。例如:通过引入互联网+概念,开发智慧旅游APP;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场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成功的实践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目前,杭州已经在探索一些创新产物的应用,比如推出“一部手机游杭州”项目,提供在线预订、导游导览等功能,方便游客游玩;同时结合AR、VR等技术增强互动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四)结论与展望
总的来说,“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给旅游业带来了诸多利好因素,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挑战。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把握好“文”与“旅”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借助科技力量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活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像<杭州风景名胜词典>这样的优秀成果问世,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杭州风景名胜词典》是文旅融合的创新产物,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现象,希望对你有所启发。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创新思维推动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