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后感讲述了作者在秦淮河畔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丽和神秘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作者在和她的交谈中发现她似乎拥有超凡的智慧和力量,但却又带着一丝忧伤。最后,作者意识到这位女子或许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她在这片美丽的河流中守护着秘密。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一)
看完比较喜欢《高处》和《离婚的故事》两篇。书是十个故事组成,但是整体基调定的好,说来说去无外乎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过去的总结。过去古老的乡村,而今一栋又一栋建起的高楼,我像《高处》的主角,在起哄中爬向高处眺望远方,寻求属于自己的卡车。故事离我又近又远,很久没看这类书了,下雨天边摸鱼边看很惬意。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二)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收录了赵志明近年全新创作的十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路上的离别与无奈,将悲恸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书分为三辑,每一辑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氛围,引人入胜。
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的作家、诗人韩东,对《秦淮河里的美人鱼》的作者赵志明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说:“经典由后来者规定,而赵志明就有着这般能力,无论是古典传统、现代注意亦或是历史不长的当代写作都能在他那里找到存货的空间,且生机勃发!种种湮灭的可能在他手里死而复生。”
这本书语言明快,情节跌宕,在平静中蕴含着不平静的因子;叙事技术含量高而又不动声色,各种层次的读者都能在他的小说中找到兴奋点。十个故事无不是离别之苦,里面填满了悲伤与无奈,漫漫人生路,离别当路牌。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三)
大概是第一次看当代作家这种短篇小说集。
如作者自序中说,”唯离别而已矣“。十篇小说,十种不一样的离别,却没有伤感。
第一篇乍看起来有一点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矫情,但却为这种细腻的童年叙事感到新奇。除此以外,成长对幼稚是告别,发展是一种告别,旧时的热闹与亲近是一种告别,怪诞妄想的疏忽而去是告别,离婚是告别……
不忧伤,却又无能为力。是时间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心的变化。流动的是秦淮河水,不变的是在水中期望遇见美人鱼的岸边人。
在一本书中,有上世纪的褪色感,也有新世界的光怪陆离,有童年的视角,也有婚姻男女的观念,有流浪汉的感伤,也有村头闲汉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变化本身就是一种离别吧。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四)
在浩瀚的书海中,有些书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离别和无奈的深刻描绘。 赵志明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秦淮河的美丽世界。这条历史悠久的河流,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但在《秦淮河里的美人鱼》中,它成为了浪漫与神秘的交汇点。美人鱼的存在,既是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赵志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生路上的离别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爱情的咏叹,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每一章节、每一情节,都充满了情感的力量,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秦淮河的历史背景、美人鱼的传说,都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这使得读者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离别和无奈的深刻反思。如果你喜欢爱情故事、喜欢历史文化,或者喜欢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这本书都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五)
10个小故事,不算太精彩。丧丧的,看得我有点抑郁复发的感觉。
为啥要叫这个书名?依我看里面最差的就是《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最好看的是《离婚故事》。
《倚天屠龙记》里明教教众人坦然受死时所吟唱: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挟持去燕郊》讲了个啥?意义何在?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晚上起夜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在睡得迷迷糊糊中突然像是有个人往你心口塞了一坨冰块,一机灵就睡意全无。
《北京一夜》很现实,但大家往往做不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离婚故事》作者和前男友:买卖不在人情在,笑死我。
交浅者不可言深,爱笃者难以轻言。
生活迟早会毁灭天赋。
作者看到妈妈姐姐和闺蜜,是孕育生命的一族,是衰老的一族。
希望作者能笔耕不辍,再再多出好作品。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六)
前几天逛商场,大厅里有一个超大号鱼缸,之前养了很多五彩斑斓的鱼,那天居然看到一个“美人鱼”在里面游动,看了一会儿才知道是在拍水下美照,不禁莞尔,笑笑走开,这份美好还是更适合留在心里。 或许是对“美人鱼”美好的念想吧,看到《秦淮河里的美人鱼》就情不自禁迷恋上了。
本以为会是一个浪漫的故事,但其实并不是,这里收录了十个短篇小说,都含有离别之意,那如梦似幻的相遇与别离,既有童话色彩,又贴近生活。 《弦上》,父亲病逝,姐姐远嫁,少年在病痛与愧疚中成长,而陪伴自己的母亲…
《高处》,王跃进的传奇,村里的闲人走了狗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七)
本书包含10个短篇故事,空闲时间读起来没有压力,故事简短,读完后不免意犹未尽。最喜欢《流动的盛宴》,《秦淮河里的美人鱼》。
《流动的盛宴》中,老张和小李,几次在不同的宴席上不期而遇,心照不宣的知道彼此实属志同道合,都是来蹭席的,于是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搭档,两人结伴而行,或是父子,或是翁婿,组成了一对到处蹭席的饭搭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街边的宴席慢慢消失了,于是两人只得作别,再见即再不见。老张准备多年的那封份子钱还是没有送出去。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网络上的交往与现实生活中有多大差别呢?
“网络,给人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语言宣泄的空间。多少人游荡在网络,很孤单很欲望的样子,很脆弱很需要温暖。”偶然性带来多大的戏剧性,戏剧性也许就是事与愿违。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八)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选取了赵志明老师的10个短篇小说。包括《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流动的盛宴》《挟持去燕郊》等名篇,实在是让爱读小说的文艺青年过足了瘾头。
在这些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赵老师描写《高处》的主人公王跃进的个人经历,一句“王跃进的经历已然构成百听不厌的传奇……成为棒木村第一个走出去的人。”就把读者带入故事情节,笔力精简,耐人寻味。
更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赵老师在写小说的多种表达方式,在与书同名的《秦淮河里的美人鱼》中,时而运用诗歌、时而运用书信、变幻人物视角等多种方式信手拈来,让“木头”和“石头”的形象更为具体,不愧是大家手笔。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赵志明通过这部小说集所要传达的那种对于人生、对于情感的深刻思考。在《离婚》中我看到了人生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那些离别和无奈,虽然痛苦,但也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必经之路。
当然,生活中也并不单单是鸡飞狗跳,即使有,在赵老师的生花妙笔下也变得有趣起来。如《流动的盛宴》中,小李与老张的故事就是在“流动的盛宴”中开始的,一开始我也在好奇什么是“流动的盛宴”,读后才发现是婚礼吃席,莫名的线索推动着两人间的火花。
这就是赵志明小说的特点,布局上草灰蛇线,行文略带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底色,好看,看不过瘾!
书名:《秦淮河里的美人鱼》
作者:赵志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者对象:热爱小说、喜听故事的文艺青年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九)
赵志明的《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是一首写给时间的挽歌。
就像熟悉的旋律会带我们重回旧梦,阅读这些文字,往日光阴的剪影便从记忆之墙上走下来,活起来。
《高处》透过树上人王跃进的眼睛,展现了城市洪水般漫延至乡村的景象。浓浓的乡愁与怅惘也随文字一起淹没读者,“这就是我在高处看到的景象,它已经发生了。而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挟持去燕郊》则是中年男人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中一次精神的出走。“如你所知,我偶尔会有点怀念他。自从那次以后,他再也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出现过。”也许,并非是男主被他人挟持,而是男主被幻想中的自我“挟持”,去燕郊是人到中年对无聊生活的一场精神叛逃。
《北京一夜》中,男主不耻跟“恶魔”为伍,在被“恶魔”迫害而走投无路之时,被路过的“天使”搭救,最终却成为了这位“天使”卑劣的恶魔。人性幽微,跃然纸上。
“他的种种不顺,无非证明了父亲的忠告是正确的,虽然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几乎没有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工作生活的一星半点的经验。如果他要证明父亲是错的,他就必须在北京混出点人样来。现实际遇却每况愈下,慢慢地他不得已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似乎他坚持留在北京,没有灰溜溜地拖着行李箱出现在父母面前,也能勉强证明他父亲是错的一样。这是荒诞的,但他除此之外却再也没有救命稻草可抓,他只能如此,即使这很可能也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寥寥几笔,道尽了北漂一族的心酸与迷茫。
童年玩乐、少年求学、青年爱恋、中年婚姻、老年思忆……被社会时钟催促而无法停歇的我们,突然忘记了束缚,于岁月之河溯游而上,将那些被浩荡的时间洪流吞噬的瞬间,一一捕捞。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
人生的悲欢离合,是他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偶然性带来多大的戏剧性。 戏剧性也许就是事与愿违。 读完一本短篇小说,让我脑海里浮现很多往事。时间一会倒流,一会飞速前进,作者在写他的故事,我也在想我的故事。人生有求而不得,人间有悲欢离合,各种滋味只有局中人才懂。 我想说的就是《秦淮河的美人鱼》这本书。《秦淮河的美人鱼》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小说家赵志明全新创作的十篇小说,写透了人生路上种种别离的悲恸与无奈。全书共分为三辑,分别是《弦上》《秦淮河的美人鱼》《春风沉醉的夜晚》。 在《秦淮河的美人鱼》中,作者写到: 网络给人创造了一个开放的语言宣泄的空间。多少人游荡在网络,很孤单很欲望的样子,很脆弱很需要温暖,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在现实中沉重关闭的阀门就被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就遇到知己了,就遇到天敌了,就许心了,就许身了。 这本书语言明快,情节跌宕,在平静中蕴含着不平静的因子;叙事技术含量高而又不动声色,各种层次的读者都能在他的小说中找到兴奋点。 赵志明以笔为网,捕捉到隐藏于日常生活之下心灵坍塌的瞬间:少年成长中暗流涌动的哀愁心事,浮华都市里没有归处的疲惫灵魂,生活夹缝间孤独的一声叹息,男欢女爱后真假难辨的两两相望。 赵志明和他的人物一起,踏上这段从少年到中年的危险旅程,在困顿中挣扎,在犹豫中选择,在孤独中相互抵达又离开,在时光的河流里不停地捕捞那条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见的“美人鱼”。 这本书主要写透了人生路上种种别离的悲恸与无奈。书中有对故乡生活的深情回望,有对青春过往的回忆与告别,也有对当下疲惫中年的感慨与剖析。 故事虽短,但读完回味无穷。人生有很多无奈,明明谁也没有错,但就是不得不分离。故事不完美,但确实真实的人生。就像那个在秦淮河等待捉捕美人鱼的老人一般,也许知道等不到,但又无法放弃。这解不开的结,像不像你我的人生?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一)
之前没接触过赵志明的文字,没想到这么稳。
精短迥异的十篇小说分三辑,第一辑是少年人心性的三篇。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少年病了。」开篇第一句就给整个故事定了个调,那之后的文字自然有股恹恹的无力感,母亲带着看病,少年人尝试抓蛇,都是稀松琐碎的日常被捕捉到文字里,形成一阵风,慢慢照拂少年的成长。
《夏日》里讲述的几个少年各自不同的性格,在青春懵懂的时期有崇拜的大哥,有迷茫的现实。生活里突发的事件不给人足够的演练时间,风风火火后依然要进入按部就班的成人世界。
《高处》里的王跃进似乎跳过了成长阶段直接进入老年,「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老人,老得足以说出人生中所有的秘密,却依然困惑于如何向孩子们说出他当年的所见。」
「星空像浩瀚的沙丘有了呼吸。我甚至能感到一滴露水正在我的眉宇间形成」「这就是我在高处看到的景象,它已经发生了,而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人感受宇宙本身的反馈,而不是人类文明的探索。尽管他从少年时期就跟着地质勘察队一直到垂垂老矣。
第二辑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不被看到的大多数,好像随随便便就变成了路边不起眼的绿化树。混红白席噌吃的《流动的盛宴》,许多年依然没有被发现。《挟持去燕郊》莫名被挟持去燕郊护送一个陌生的可能的罪犯,而这是平凡普通日子里唯一可以反刍的意外时刻。上班族的《北京一夜》同样淹没在酒醒后早上的光线下。
第三辑讲述爱情。同名短篇《秦淮河里的美人鱼》一个虚无的山鲁佐德故事。是最没意思的一篇,哈哈哈哈哈,整本最喜欢《离婚故事》,和结婚相比,离婚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绝对赞成。「那一瞬间,她看上去就像是婚姻不幸的女人,听任不省心的丈夫带走了成长中的儿子,流露出怔怔发愣的表情。」《小姜的故事》一个文艺浪子随性又肩负许多无奈心事的故事。《一段旅程》那绝对是作者那个年代流行的网恋了。通篇情书范本,给现在的小年轻抄一下。哈哈哈哈尽管我更建议抄王小波的那本。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二)
少年无法不成长,父亲无法不死亡。
本书分为三辑,一共十篇。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辑。以及第二辑的吃席故事。第三辑草草看完,没有太多感受。
最喜欢的篇目则是第一篇“弦上”。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通篇充斥着一种凝滞感,所有事件都在一团胶状的时间里缓慢发生。如果生活里有一个确凿的敌人,反而会提供一种不断克服难关的确凿前进感。但真正的生活里总是没有敌人,只有“我”和虚空。
故事没有直接描述太多父亲去世的情景,但全篇都是这一事件的弥散。无论是少年的鼻血,虚弱,还是搭背,就像是久久停留的抑郁从头脑倾泻出来,流到了身体里,变成了忽然在桌上开出梅花的鼻血,和在背上积聚的白头和脓液。
成长是快乐的。我不同意。理智上是好事,不代表情感上会快乐。生活经验告诉我的是,成长不是你想长就长,而是忽然被推一把,甚至被踹一把,被扔进陌生的处境里,当萌生出想回去的想法时,就发现回去的路已经被倾泄的沙石堵死了——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没有办法,只能前进。而想要远行时,却迟迟等不来那班车,只能站在那个没有实时信息牌的站台,百无聊赖地踢脚边的小石子。
因胆小,退缩,不成熟犯下的错误,就是被生活推一把,但主观没有向前迈步的证明。有时候只想把这些错误埋葬。少年在哺坊里看见小鸡小鸭小鹅,觉得暖融融。有时候人只想回到蛋壳里,回到没有自我,混融一体的胚胎里,泡在温暖的羊水里。但人生在世就只能向前,或停滞,无法后退。
“静脉注射的缓慢,时间流逝的缓慢,成长蜕变的缓慢,使得少年焦虑甚至绝望。只有快,才能让少年莫名亢奋起来,苍白的面色爬上一层潮红。
害病了身体吃不住,治病时身体也吃不住,身体竟然这么不堪吗,会衰弱,老化,死去。那么,要这身体有何用?身体的成长,发育,又有什么意思!
陈旧而不腐烂。少年想着若是可以在温暖的哺坊里睡觉,像蛋壳里哪些小鸡小鸭小鹅一样,那该是多么舒服。
如果捕蛇人横死与眼前,少年完全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死者与活蛇。也许唯一的方法是,把袋子里的蛇放出来,让蛇将尸体吞噬一空,连骨殖也全都吃掉。
母亲发生了什么?从一楼传来母亲的呻吟,哭泣和怨诉。少年用被子蒙住头,不想听这深夜里的痛哭,假装已经睡着,居然真的睡着了。
成长终究不会偏离轨道太远,生活还会照旧。母亲坐在那里睡着了,此时依然没有醒来。”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三)
从收到书的第二天起,连续 3 天每天抽一点时间,读完了这本包含 10 个小故事分为三辑的书,读完书后再看目录与这 10 个故事, 第一时间浮现脑海的竟然是足球中的「334」的阵型。为什么会浮现如此的情景呢?这书在写足球吗?当然不是,虽然个中篇章的元素有足球,我细想了想,原来是书中的点点滴滴将我带进了过去的记忆。
我与作者是走入同一条时代长河的人,不同的是我从蛮荒的大西北走入,而作者则在吴侬软语的江南步入,地点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也不同,江南的河先汇入大海,而后才会等到西北的水,但终归属于同一个时代,只是会晚那么一拍半拍。
我从这 10 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别离和追寻,这也是人这一生的主旋律。在回顾我们的过去中,我们相遇、相识、相知,然后别离,追寻则贯穿其中,周而复始。人的一生是由很多个别离的脉冲和一些平淡的日子构成,走着走着你突然就觉得身边的人少了起来,然后就越发的孤单了起来,是时代的变迁使然,还是本就是如此?
10 个故事中熟悉的元素一下子带我回到了过去,过去是住带院子的平房的,烧着炉子,小院有一方菜畦,养几只鸡。小伙伴们是扎堆胡来的,夏天游水摸鱼,冬天冰车溜冰,现在想起来仍旧很是欢乐。慢慢的我们在长大,小城也在发生变化,有了楼房,有了商场,有了录像厅,有了台球厅,有了流行音乐,……,而我们则多读了几年书,多踢了几年球,有了打架斗殴,有了旷课钻录像厅,有了懵懂的欲望,开始想女人了……,我们也读还珠楼主、金庸、古龙、卧龙生、梁羽生、温瑞安……,当然还有岑凯伦、琼瑶,还有极难到手却一直在流传的手抄本。然后就到了高三,然后「高四」,然后去外地上学,再然后是工作、成家、养育孩子…… 。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楼房和更高的楼房慢慢在城市中生长,扩大着城市的边界,楼群汇聚了更多的人,却拉大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沟通从书信往来开始到 201 电话再到 BP 机,然后就是手机,互联网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从 163, 169 拨号上网到 ADSL,QQ、西祠胡同、天涯、MSN……,然后就到了现在我们的时时在线,时时刷手机,时时被投喂。
一路走来,接触的空间越来越宽广了,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回望这一路,每个阶段都有别离,各种各样的别离,走着走着,不是我们离开了他们,就是他们离开了我们。技术给了我们零距离的支撑,也为我们带来了更遥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时代,我们身在其中,随着它继续向前滚滚而去,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们在追寻什么?我们捕到了我们时间长河中的美人鱼了吗?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到:“在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我们无法将所有的节点串联在一起,只有回望过去,你才能看清这些节点是如何串联在一起的……”,乔布斯回望的结果是成就了苹果的第二次伟大。我被这本书带到过去的记忆中,看到了很多,我没看清也没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但我想我看到的这些点点滴滴,就成为现在的我,一个普通的大众。
感谢作者选择过往记忆的零星点点,然后以此谱写故事,故事带我畅游了一番我记忆中的过去,有别离也有欢聚,虽然我们终将消散,但未消散前我们还得继续捞我们的美人鱼,还得在一段段的旅程中行进。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四)
读赵志明的《流动的盛宴》让我想起了严歌苓的《赴宴者》。《赴宴者》是一个颇有些暗黑气质的荒诞小说,主人公董丹工作的罐头厂关停,董丹被迫失业后偶然发现吃宴可以收“跑脚费”,于是董丹化身为“记者”四处吃宴,不仅时常出入五星级酒店吃大餐,还每次都能收到几百块的“辛苦钱”,比上班收入要多得多。
与董丹不同,《流动的盛宴》中老张和小李吃的不是宴席,而是红白席。
老张第一次注意到小李是在一次丧席。老张记得当时小张在众目睽睽下,用几张餐巾纸把一只汤碗擦得干干净净后,摁到怀里扬长而去。小李的举动惊到了老张,他没想到和他一样吃“白食"的人居然会连吃带拿。
当然,那时老张还没有确认小李和自己一样是吃流席的,直到他们又一次在婚宴相遇,老张和小李眼神相撞,互相看懂了对方的“身份”,并不约而同对彼此产生了某种无法言说的“亲近感”。发展到后来,两人再吃席时开始以父子或翁婿相称,钻流席的空子越钻越得心应手。
这个故事有个细节非常有趣,老张虽然蹭吃,但他的上衣内袋里其实一直掖有一份份子钱以备不时之需。其实想想也知道,所谓有备无患,万一哪天宴席主人看到老张身份可疑,老张只要拿出份子钱就能轻松化解危机。
不过,直到老张和小李再无宴席可蹭,老张的份子钱也没有发挥作用。最终老张不无感慨地对小李说,“你什么时候结婚,我兜里准备多年的那封份子钱,在我死之前总得给出去啊!”
《流动的盛宴》是一个带有一些荒诞色彩的故事,它收录在赵志明全新短篇小说集《秦淮河里的美人鱼》中。《秦淮河里的美人鱼》共收录有十部作品,除了与书同名的《秦淮河里的美人鱼》外,《挟持去燕郊》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挟持去燕郊》是赵志明根据一位朋友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赵志明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力图还原事件的真相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他曾透露,这个故事灵感来自于他的一位朋友在通州的经历。这位朋友在某个深夜下楼倒垃圾时,被一位陌生男子挟持,并被迫一起前往燕郊。幸运的是,最终他的朋友安全返回了家中,但这件事给赵志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在楼下抽烟时被陌生男子“挟持”,开车同陌生人一起去燕郊。初读时,我不是很能理解主人公为何会听陌生人的话,竟然真的开车送陌生人去燕郊。虽然陌生人随手指出了主人公车子所在的位置,让主人公意识到自己被陌生人窥伺已久,意识到陌生人对他及他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是潜在的危胁,但是孤身一人和陌生人上路难道就不危险吗?
不过随着故事的展开,我逐渐明白,主人公之所以选择开车送陌生人去燕郊,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对这次经历产生了“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挑战,以及与陌生男子之间的互动和较量。尽管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潜在的危险,但他还是选择顺从陌生人的“挟持”。
故事尾声,主人公再次独自开车去燕郊,重新回到当初停车的地方遥望小卖部,直到这时,主人公才承认,那种“吓一跳”的感觉,我其实是怀念的,也是期待的。
另一篇《北京一夜》讲述的是打工人的故事,它很好的诠释了意欲坚持、实难坚持的苦闷与无奈。为躲开女上司骚扰愤然辞职的甲,却在酒后同陌生中年女人发生了关系,这不仅让甲的辞职理由变成了一句玩笑,也令甲沦为自己所不耻的那类人。所以有时候,原则的意义并不在于坚不坚持,而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符合道德和价值观的决定,避免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读后感(十五)
看到《秦淮河里的美人鱼》这个名字,起初以为是一个童话故事。当我打开书阅读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后才发现,美人鱼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就像犹蒂尔和妹妹去追寻的青鸟一样,它可能存在远方,也可能近在咫尺。 - 赵志明是武汉文学院签约专 业作家,曾著有多部小说集,《秦淮河里的美人鱼》是他蕞新的一部作品。 -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10个小故事。读罢,突然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人生?” -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所面临的课题也会越来越多。小时候求学可能是我们全部的追求,慢慢地当我们步入了社会,工作、进修、婚姻、离别……当我们学会的越多,就越发的有一种无力感,因为也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不受我们的掌控。 - 有时候我们成长的太快,面对的太多也会心生畏惧,在某个关键的时刻,变得不再那么勇往直前,而是畏畏缩缩。 - 为求生计,很多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去往城市的旅途。年龄渐涨,父母已进入迟暮之年,孩子产生长大。肩上的重担越发的大,归家的期冀也变得越发遥遥。突然想到了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是何等的无奈。 - “美人鱼”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捕捞到的伙伴才知晓吧,而有些人只能不停地捞、不停地去寻找。 - 也许某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经发现那条“美人鱼”曾与我们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