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余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余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02:10:12
《余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2-26 02:10:12   小编:

《余生》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在面临死亡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本书让人们思考自己的选择和人生意义。

《余生》读后感(一)

“天光被时间卷走” “拖鞋在厨房与饭厅之间吧嗒吧嗒地响” “许多筷子便伸过去各取所需” “光影如潮汐般退了又涨” 这些精炼又诗意的文字,很容易让人过目不忘。这是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的微型小说精选集《余生》中摘录的语句。 黎紫书在后记中自谦到,这是一个写诗不成的小说家给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折中的境界——微型小说创作。 这本《余生》是她2017年下定决心暂且将微型小说搁下,以宣布“封笔”的姿态,在过去二十余年写成的作品中,挑出自己比较满意的71篇集结。 每一篇小说的篇幅很短,人物却形象立体,就像一位手法娴熟,功力深厚的画家,虽是寥寥几笔的速写,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每次看完都有一种意犹未尽,浮想联翩的不自觉。我想,这是作者对文字的真诚与修炼。 在她的笔下,有热热闹闹的团圆饭,也有服侍生病老人的麻木淡然;有友人之间对生活不公的埋怨,也有相濡以沫的夫妻对往事的怀念。 一个个故事和人物,仿佛就在身边,又仿佛在荧幕上一帧帧转换。每次结尾处的翻转或点睛之笔,让人忍不住遐想蔓延。 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初中阶段,月假回家后,经常拿父亲床头的微型小小说来看。一个个故事很短小精悍,读着不累,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甚有趣味。 虽然很多内容已不记得,但是那种阅读的愉悦与思维发散的体验,足以让脑子得到很好的锻炼,思维也不再局限。 这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余生》,不仅让我看到了黎紫书的写作态度,也让我找到了更多坚持自我的信心。

《余生》读后感(二)

黎紫书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华文作家,其作品常常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是读过的作者的第二本作品,上一本是《流俗地》。在书中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生活以及情感的深刻洞察。 《余生》这本书就是一部关于人生百态的相册,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波动与生活片段。黎紫书以其独特的笔触,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深意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产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余生》是一部微型小说合集,收录了多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这些故事围绕着不同的人物展开,他们或是普通工人,或是知识分子,或是老人,或是孩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着喜怒哀乐,面对着生活的种种挑战。通过这些故事,黎紫书巧妙地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者在书中对于情感的描绘尤为细腻,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动和变化。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轨迹,探讨了人性的多面性。有善良与自私的交织,有坚韧与脆弱的并存,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这些复杂的情感和人性的挣扎,使得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 作为一部微型小说合集,《余生》中的每个故事都短小精悍,却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这种体裁的灵活性使得作者能够更加自由地探索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和想象空间。 《余生》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关于人生百态的百科全书。它汇聚了各种情绪和各种状态,展现了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生活面貌。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细腻的人物刻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人生世界。

《余生》读后感(三)

“我试着把诗的灵魂注入这些小说,如同让颤抖着翅膀的蝴蝶驻足于锋利的刀刃,给小说以不可承受的轻。”——黎紫书

我们身边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分辨是非的方式,对一件事总会有不同的看法,当你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时,他可能觉得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我们喜欢读书的人,每翻开一本书,都是想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令自己感动的瞬间,毕竟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衣服,谁都无法把别人看穿,既然都不相信别人,那就只能相信书中的故事了。

黎紫书著的《余生》,写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这些普通的人就生活在你我的周围,过着你我一样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与我们一样,要求不高,很容易获得满足,只要你对他笑一笑,他的烦恼便瞬间烟消云散。

黎紫书,1971年12月8日生于马来西亚怡保,本名林宝玲。黎紫书从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多次获奖,最初以创作微型小说为主,她的微型小说字数虽不及一千,但却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黎紫书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后,便开始挑战长篇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流俗地》等,展现了她在长篇叙事和人物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底,这些作品不仅在马来西亚引起轰动,也在华语文学界获得了广泛关注。

她的作品多以马来西亚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状态、文化传承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流俗地》以盲女古银霞的人生为主线,描绘了马来西亚怡保小城里的市井风俗、浮世百态,展现了马来西亚社会底层民众“生如飞蚁,觅光而行”的生存状态,深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挣扎,以及不同种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黎紫书的叙事风格独具匠心,常常打破传统叙事结构的束缚,运用时空交错、多视角叙事等手法,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张力。在《告别的年代》中,她通过三个同名同姓的女人的故事,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自1995年以来,黎紫书的作品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南洋华文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肯定了她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黎紫书认为小说是作者跟读者之间的一场交易,评判一部小说的好坏并没有固定标准,只要能打动读者、让读者读懂并产生深刻影响就是好小说。

黎紫书的微型小说精选集《余生》,收纳了71篇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每一篇都似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一扇扇洞察世事人情与人性幽微的大门,带给读者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多元取材:生活万象的微缩景观

《余生》的一大显著特色在于其丰富多元的取材。庸常琐事在黎紫书的笔下不再平淡无奇,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与独特的韵味。她像是一位敏锐的生活拾荒者,从日常的琐碎中精心挑选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具代表性的片段,将其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写的是关于遗憾的故事。爷爷抱着爸爸曾挤进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中,这张照片经常会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中,就连中学课本也常用这张照片,可是大家看到的照片中并没有爷爷和爸爸,因为照片被新闻编辑们进行了裁剪,在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中,仅因为两厘米的距离,爷爷和爸爸就成了多余的人物。爷爷把报纸上照片剪裁下来,贴在家中的显眼位置,即便照片中并未没爷爷。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黎紫书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那些被社会忽视或压抑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这种描写让我们意识到,在看似和谐有序的社会表象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在同一情境下,人们可能既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惆怅与失落。

精巧叙事:小切口大张力的艺术呈现

黎紫书在《余生》中的叙事技巧堪称精湛,她善于选取小而精确的切口,如同用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故事的核心,然后通过流畅而出其不意的转折或戛然而止的悠长回响,将故事的张力发挥到极致。

《今天不是周三》故事很简单,儿媳给老瘸安排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那就是周三去超市买特价鸡蛋,去超市很远,老瘸每次都得乘坐公交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信息,所以会有很多人乘坐公交车去,在车上遇到这个走路不方便的老人,大家自然会主动给老瘸让座。老瘸也觉得很开心,直到某一天,儿媳安排老瘸周二去超市,这一天公交车并不拥挤,车上有座,自然也就没有人给老瘸让座了,老瘸一瘸一瘸的往公交车后面走,他心里特不是滋味,为何乘坐周二这趟车的人都那么自私呢?老瘸觉得还是周三乘车那些人善良?现实真是这样吗?都是乘车,为何周二这些人不想给老瘸让座?我想作者想写的并不是谁让座不让座的事,而是老瘸这么想到底对不对的问题?大家觉得呢?

这种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让我看到了现实中的你和我,那些每天乘坐公交的普通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挤公交的老人,有时会让座,有时不会让座,我们到底善良吗?

这种小切口大张力的叙事方式,使得《余生》中的每一篇微型小说都像是一颗压缩的能量球,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和思想深度。它能够在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时间内,迅速地被故事所打动,进而引发深入的思考。

洞察人性:隐秘内心的深度挖掘

《余生》最为动人之处,在于黎紫书能够以敏感洞明的视角窥探大千世界的背面,呈现出具体而沉默的人们隐秘汹涌的内心。她深知,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深邃而复杂的宇宙,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无数的情感、欲望和秘密。

《这一生》很短,短到作者几个场景的变换,便过了数年:先是洗一家五口的衣服,紧接着带着婆婆去拜祭公公,再后来就是洗一家三口的衣服,然后陪着丈夫去拜祭公婆,再后来孩子考上大学,她自己也浑身不舒服,总盼着儿子能去拜祭一下父亲,接着,儿子已经结婚了,她不想打搅儿子一家,她还担心儿媳妇不喜欢她。

人生匆匆几十年,就是这样艰辛的往前走的,对于这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黎紫书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更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股淡淡的悲伤。

情感共鸣: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

《余生》中的微型小说通过描绘孤单的、惆怅的、温情的、异化的、边缘的、庸碌的人和人心,成功地连通起了个人与城市的情感流动和生存状态。黎紫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让读者感受到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建筑群落,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故事的生命体。

《同居者》也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篇小说,一位独居的女人找人来家里修水管,意外发现阁楼上有人生活的痕迹,因为那里有衣服、鞋子什么的?维修工建议女人报警,而女人觉得这个人很好,在这里住了这么久既没有打搅过她,又没占她便宜,女人笃定这个人一定是好人,她很好奇这个人到底是谁?她也很期待能有一天撞破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她听到隔壁大叔骂自己家的动物,把家里的东西不知道都叼哪里去了,她才顿悟,原来她苦苦等待的惊喜,竟然是一只喜欢乱叼东西的动物。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她本来就该想到那里怎么会有人呢?可她就想那里如果有一个人多好。那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期许。

黎紫书的《余生》以其多元的取材、精巧的叙事、深刻的人性洞察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真实深刻的微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部微型小说精选集让我们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领略到文学的无穷魅力和深刻内涵。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