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仲夏夜之梦》经典影评1000字

《仲夏夜之梦》经典影评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0 21:47:48
《仲夏夜之梦》经典影评1000字
时间:2024-07-10 21:47:48   小编: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莎士比亚经典喜剧戏剧,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仲夏夜晚。在这个夜晚,四对情侣经历了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通过这个故事,莎士比亚描绘了爱情、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一篇

之前看的《仲夏夜之梦》,在去看之前我还特意看完原著再去看的,结果感觉好像乐趣反而减少了.....起码我看的时候我旁边一个男生还在问他的同伴,那个花是不是弄错人了,我就没有这种猜测的乐趣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二篇

改编的地方太棒了,全程笑死,《权游》“布蕾妮”角色印象太鲜明了,让她演仙后,同时仙王仙后的对白互换,让全篇最黑暗的地方有了新的张力,导演的设计很厉害,以往的仙后这段看着都会有不舒服的地方,这个版本的把冲击全部展现出来了。 “开头”那个“布蕾妮”带头巾在笼子里的那个压抑的画面,导演表明借鉴了《使女的故事》里面的元素,哈哈哈那可是雅典城,父权和清教的环境,。主题是自由恋爱,但同时就伴随着那压抑的父权环境 性别对立 ,这版本里cue了同性好几次,是莎翁原剧本所没有的,更是用新社会文明冲击着迂腐的旧拘束。 我觉得这版的仲夏夜是属于现在21世纪的现代人来说最好的一个版本。它更不像是梦,它或许就是现实,自由不死恋爱不死。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三篇

莎翁的剧果然还是要先反复读了原著才有资格看的…因为没有读过原著,观剧时一直在英文台词和中文翻译中拉扯,虽然字幕翻译也相当出彩(应该是直接引用了名家译本吧),但莎翁的语言实在太华美了,迫使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想听清楚每一个表达,每一种修辞。然鹅盲听能理解的不过十之四五,还要兼顾影像和音乐,精力在听力阅读理解视觉欣赏音乐欣赏中疯狂拉扯,结果就是哪一样都只没有全然的满足。

好在这部剧本身就是轻松愉悦的浪漫喜剧,不存在艰深的哲学社会思考,导演也致力于打造一部沉浸式的“闹剧”,让观众度过一个热闹喧哗的良夜,所以即便无力充分领略莎翁语言之美,仍然能收获极为畅快淋漓的观剧体验。非常喜欢精灵们空中的舞蹈设计,导演采访时说精灵们都是由专业杂技演员扮演的,舞者们的舞台表现力太棒了,而且身材一流,扮相冶艳,顿觉色授魂与啊啊啊啊。

半夜11点钟走出天桥剧场的时候,深深被仲夏夜之梦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魔力所感染,似乎突然没有那么寂寞了~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四篇

哈哈哈哈!可能是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有点懵,但莎翁绝了!确实太会写故事了!更重要的是演员和舞台都太精彩!不然这个好像已经没什么新意的故事框架真的非常劝退,就是最后剧中剧稍微差点意思,有点疲劳。另外,两个精灵太!可!爱!啦!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理查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五篇

不是影评,因为不够短评那么短所以当作影评发布。正文如下:

解构性十足,娱乐性十足。究其内核,往深刻说是对父权制度的嘲弄,但简单说来,只是一层流动朦胧的氛围,一座爱情与情爱的花园。被乱点的鸳鸯谱,美好但不虚幻,荒诞但不轻佻。Put love on top, only if for a night. 导演大胆地反转了仙王仙后的戏份,我们奉为圭臬的爱情法则可以只是仙后与精灵的恶作剧,那么再威严的父权也可以在睡一觉后停摆一晚。

仲夏森林里的演员们美丽且迷人。仙后一面暗中观察一切一面贴心地向观众解释“I'm invisible";Bottom向观众借一本日历来确认月相,安卓或是苹果的都可以;中场休息时一位空中表演者从观众手中接过一杯咖啡;剧终时Love on Top再次响起,观众们舞动着传递两颗巨型气球。

这是一场National Theatre Live录制的沉浸式表演,当台上“戏中戏”的演员对着“戏中观众”说出”It's immersive"时,它听起来像一种宣言。

这部剧自然有其未尽之言,因而仅能构成众多改编剧本中的一块拼图。最好的观赏方式或许就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夜走进剧院去跟着乐呵,但不仅如此:待到这闹哄哄的一晚随记忆冷凝,我们就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只此一晚”的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影评第六篇

仲夏夜之梦——迷离、冶艳、短暂、湿润、躁郁、销魂、华丽、丰盛。

剥开那些衣香鬓影、风月情浓,讲的就是一对感情出现危机的中年夫妻为了重拾往日激情于是打造了一场角色扮演游戏,倒是让戏中人嬉笑怒骂、好事多磨——哦,如果用古希腊神话或者莎士比亚的语调来说,这对夫妻就是「命运」。

电影别具一格,将莎士比亚原著里的老套、偏激、狭隘、浪漫、生动、美好以极具现代性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看到了LGBT、看到了女性主义、看到了黑人平权、看到了戏剧(或者可以引申为一切艺术形式)与观看者(欣赏者)之间的微妙“斗争”。

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演员跳出戏剧的囚笼进行评论,演员被赋予了多重性、戏剧被赋予了更多现实性——这未必是我喜欢的形式,但的确让人看到了戏剧的另一种可能。

Imagination、Creation、Equality。

我们总说一千个读者(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读者眼中未必会有一千个Fairy Queen。

比起悲剧,莎士比亚的喜剧始终令人觉得隔靴搔痒。这未必是莎士比亚的困局,是人性的困局吧。不然古希腊也不至于以悲剧马首是瞻,认为其具备净化灵魂的力量,而喜剧居于「下流」。

人们太知道生命多舛,未必如愿,所以见到皆大欢喜也只是浅浅一笑。

另外,悲剧之美并不见得只是崇高,那是写入历史教材、文学专著的话,兴许只是为着满足大众私欲——

什么?这个白富美居然为了爱情发疯,把自己作得淹死?那个耳根子软对子女偏心的邪恶父亲最后家破人亡,潦倒不堪?这么一对有钱又有颜的绝配恋人恋爱起来也是生关死劫,不能如愿?

平凡普通、感情失意的我们就此释然,一切好像也没那么糟。

悲剧如此投人所好,怎能叫人不爱他?

不管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还是女权主义兴盛的当下,人性的藩篱不是那么容易垮塌的。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