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这篇文章以实用的方法和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整理。作者强调了整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如营造整洁的环境、制定规则和奖励机制等。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深刻理解到整理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使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一
整本书看完,没学会如果教小孩整理,但最深的体会还是亲子关系,看来是一通百通。作为家长一味居高临下指挥小孩,反而事倍功半,亲子的真实关系是协助一个生命的自我成长的过程。所谓富养孩子,不是房间堆满玩具和书本,也不是满世界旅行的博文广识,主要是培养他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家长能做的是,让家成为给予孩子治愈和力量的空间,家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家中应该充满爱意,为家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心甘情愿的。我们真正要做的只是要让孩子养成习惯,这才是教育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是蚂小蚁老师写的,简直就是一本她和娃的整理回忆录,里面记录了她用在孩子身上的方法,也记录了她对亲子整理这个理念的理解:边玩边边整理,并且从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实现管理自己,这一点很戳父母的心,毕竟大人们不是真的希望让孩子帮忙收拾家务,只是希望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就跟之前有人问我你为啥不开教孩子整理的亲子课呢?娃娃学整理有多么的迫切!!!搞得好想多想让孩子把整理学会帮自己做家务似的。其实,这只是反映了大人门的焦虑,大人们想要的只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真的想让他们学整理分担家务。然鹅,大人们自己都不懂整理,又怎么让孩子学会这项技能呢?言传身教,没有大环境孩子就算学了也没有办法做实际,讲来讲去,还是那句话,先管好自己,再要求孩子。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三
喜欢这本书的后半部分5、6、7章,看得时候可以让人松弛下来。前前面几章是在教如何带领孩子去整理,从各类物品去教,看时只觉得惭愧和压力。 后半部分,教家长接受不一直整洁的家、不爱整理的孩子,教如何和物品温柔告别,教从习惯中学会自我管理。尤其第8章送给妈妈:和孩子在生活中一起成长,说出了妈妈们的心声,阅读时很有共鸣,也更感动。如第8章开篇引言说“孩子是女性的第二次成长”,没错,虽然有了孩子是很辛苦,但也从感恩的心态视角看待孩子的动力带给我们自身积极的变化。 虽然书的主题是整理,但却柔性渗透了需要养育的道理,而不是强制灌输。虽说只是引用心理学家的观点,但从整理视角解读如何贯彻也很有说服力,比如给孩子选择权在整理时也如此,体现了对孩子的个体尊重;让孩子多体验自然后果,房间乱糟糟时也要忍住帮他整理的冲动,等等,整本书满满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爱,而不是为了达到整洁目的而强迫症似的一味整理。 作者是位称职的妈妈,看这类榜样的力量能给自己改变的动力。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呢!先来说说我的新知吧。 之前,我一直以为整理玩具只是简单地归类和收拾,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整理背后更深层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整理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归类和摆放,更是一种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感和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法。通过整理,孩子们可以学会分类、归纳和有序思考,这些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至于旧知,我过去虽然也教孩子整理,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指导上,没有深入了解整理背后的教育价值。我也很少和孩子一起参与整理的过程,导致孩子对整理的兴趣不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那么,以后该怎么做呢?首先,我要深入学习这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整理。其次,我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整理计划,让他们参与到整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同时,我还要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整理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我要将整理的理念延伸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整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找到了更好地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和孩子都能从整理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五
#年阅百本# 6️⃣/100 《教孩子学整理》
我是一个对整理特别无从下手的人,觉得特别需要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尴尬],很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学整理。
这本书有大量的实践方法和图示,很容易掌握,读起来也轻松,读完后的行动清单:
1.用文件架按科目整理书桌常用书籍、练习册;
2.购买长方形收纳盒,和孩子一起叠袜子、内衣;
3.购买抽屉型收纳盒,将衣服立式收纳;
4.整理书柜和孩子衣物时,让孩子全程参与;
5.每天晚上定时让物品归位;
6.让孩子学会舍弃。这点做的不好,因为之前看《玩具总动员》,让孩子觉得每件物品都有生命有感情,所以每件物品她都舍不得丢弃,需要想办法和她好好沟通,试一试书中说的有仪式的舍弃是不是有效。
教孩子学整理读后感篇六
结合了整理收纳方法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正面管教等育儿知识理念,学习实践下来,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会整理的孩子,还有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1、父母自我整理——做好榜样
2、建立亲子整理的友好环境——对孩子友好的空间和收纳方式
3、教孩子一起整理
4、从整理物品升级到自我管理
对孩子友好的空间:独立的空间,低矮的家具,柔软的材质,有趣的元素。
对孩子友好的收纳方式:
1、常用和不常用的要分开,减少干扰。例如衣物换季,书籍在读的单独摆放。
2、一目了然
3、好拿好放
4、不要过度整齐
学习资料和文具杂物:到了学龄,学习资料和文具变多,整理就变复杂了,不过孩子的认知能力也跟上了。
1、书籍资料分类收纳,按学科或按类型。
2、文具小物,常用和不常用分开收纳。
3、学习资料要”换季“。
4、书桌要留白。
5、书包瘦身,只装需要来回搬运的东西,学校的归学校,家里的归家里。
第五章列举了陪孩子一起整理的20条法则。里面用到了育儿中一些常见的沟通原则,例如简单指令,不打断孩子玩耍,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用提问代替回答,用建议代替制止,用感谢代替称赞,过程比结果重要,用排序代替取舍等等。
其中【用排序代替取舍】这个原则提到,要先让孩子明白当前的约束条件是什么(例如放不下),再让他们按喜欢程度进行排序。还提到“能否区分物品的价值和优先顺序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条理的核心”,我深感认同。我自己从整理中收益,就是从能够区分自己喜欢的,舍弃不喜欢的,进化到能够聚焦于重要的,舍弃不重要的,人生从此不再焦虑。而且我觉得通过审视物品的价值做取舍,孩子也会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从而减少盲目的消费。
作者把孩子不愿意丢弃东西的心情描述为“分离焦虑”。
这一章主要讲如何用整理的思维让孩子变得有条理。
* 进门整理——换拖鞋,放背包,洗手,把不属于这个家的东西留在玄关之外;
* 睡前次日物品整理——养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
* 时间管理——认识时间,规划日程,理解哪些事情最想做最重要;
* 做事提前做计划——确定目标,收集和整理信息,制定计划
梦想清单我觉得不必刻意,但里面有些话令人触动:
1、为了梦想而整理。整理物品和行程,是为了留出空间和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2、做计划,是要在现实和梦想之间画出那道桥。
3、当孩子意识到整理是为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为了应付爸爸妈妈,他们才会发自内心愿意做这件事。
4、和孩子聊聊梦想,并一起讨论实现梦想需要做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