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1000字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1 07:30:53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11 07:30:53   小编:

《谜踪之国 II》是一部充满惊险与刺激的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故事讲述了一场离奇的谜团追踪,主人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挑战与考验。小说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篇一)

这是一次史上最最强悍、凶险、生死未卜的考古探险。

这里是世界的尽头,时间凝固、死人复活、人将不人。

危机四伏的极渊里,邪恶组织——绿色坟墓再次附体。解不开的生死谜、妖魔化的潜伏者、古代文明陷落在冷战科技的壁垒中。迷失在地底的人们该如何扭转乾坤,找出失落在远古的真理?

1/4页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篇二)

比起鬼吹灯来 退步的多。作者想把视野写的更宽广些,写的更能表现个人的学识及知识面,适得其反,晦涩,艰深!天下霸唱早点回头吧!作为一部四卷本的超长篇探险小说,《谜踪之国》沿袭了《鬼吹灯》的特点,巨大的信息量、悬念和情节的设定中层出不穷的刺激点、电影大片或是3D游戏的画面感、神秘而危机四伏的地域、别有隐情的寻宝任务、深埋地底的古代遗迹。《鬼吹灯》是一部带有传统中国色彩的探险小说,而《谜踪之国》则是在此之上增加了西方现代科学甚至现代科幻的色彩。

2/4页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篇三)

或者作者是在天顶星受的教育,和咱们不在一个宇宙系统,大沙坂下的土山里存在的岩硝矿脉(钠硝石矿?)有易燃特性,还含有一种黑色放射性物质氡(地球上的氡是一种惰性气体),千百年来沙化沉积在地下,会衰变为气态钸-218或锇 -214(在地球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衰变)。

后来作者发现了”地压综合症“,很重要的说。

后来作者证实了三池崇史的《鬼妓回忆录》,俩个人共用一个身体的事情是可以有的。

后来作者又试图解释时间,要抢霍金的饭碗,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人家重病缠身写本书容易吗?做人要厚道。

后来……

后来我就崩溃了。

3/4页

《谜踪之国 II》读后感(篇四)

刚刚不久才看完谜踪之国的第一部,也写了读书笔记。其中我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探险小说的悲观态度。在没有太大期待的心情下,开始了第二部的阅读过程,读完本小说,我对探险类小说的悲观态度更加加深了不少。本书推荐度应该和评分(2分)差不多,打着探险类小说旗号,围绕着作者营造的各种宏大,稀奇的场景,介绍各种自然,人文和超自然的情节,同时还尝试用常规物理规律进行解释。这种手法和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太调动我的胃口,自然也在消磨着这种类型小说的口碑,如果还是局限在这种困局之下,相信这种类型的小说的消亡也在预料之内。本书阅读时长约为3小时25分钟,统计来自文石Nova AirC的统计,其中部分内容于开车和收拾家务过程中以听书的形式完成,相关事件进行了折算处理。 本书的故事内容不是特别复杂,继承了上一部的内容,将主人公二人组回到内地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基于介绍认识,加入了前往沙漠腹地的考察团。在考察团进入地下,接连搅入了包括古墓,前苏联的考察基地,地下沙漠等活动场景之后,进入了一个沙漠中神秘古遗迹的故事。在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人公二人组依旧和“绿色坟墓”的成员发生了冲突,而且也经历了离奇古怪的事件,也有一些队员在过程中牺牲。以上即为本单本的核心故事。故事情节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包括幽灵电话的情节,包括在古墓中发生的剧烈空间变化,包括尝试寻找妖耳的过程,也包括主人公几人卷入时间轮回并遇到赵老憋的情节。这些情节之间互相切换稍微有些生硬,但是独立情节依旧能看到作者对场景和叙事的老练。

本书人物设定表现平平,和上一部类似,人物稍显刻板化,有些情况和标签甚至与一些其他小说人物形象重合,这种感受稍微有些不舒服。书中以叙事作为核心,所以人物的关系比较简单。 说说本书的局限性,也是比较通用的探险类故事的局限性: 其一,就是空间切换和想象之间的不连贯性。本书中出现了若干个主要场景,每个场景都印象比较深刻,比如冷清的前苏联考察基地,比如充满远古文化氛围古墓,比如浩瀚的地下沙漠等等,这些场景在作者设想下都非常形象立体。但是说实话,一方面读者对于这些空间想象的局限性,导致尽管作者描写的非常精彩,在读者阅读过程中依旧会遗失许多信息,另一方面作者对这些场景切换设定的比较生硬,很多看似恢弘但是有些失去尺寸感的空间间的切换过于刻意。在我看来,这些精彩空间好像就是相邻的空间,完全没有尺度感,比如下降了多少,比如通过矿车移动了多少,这些尺度感的缺失导致了空间切换之间的扁平。另一方面,这些空间稍微有些丧失了尺度感,好像作者想让自然出现多大的空间就可以有多大空间,完全不考虑结构体系或者物理基础。 其二,就是作者尝试通过用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解释发生的许多事情。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苏联考察基地和轮回时空中,作者借用许多机械和物理知识,尝试为发生的事情作出让读者信服的解答。这种尝试非常好,至少想让本书不是一本玄学书籍,尝试让本书是一本有物理世界基础的书籍。但是读到这部分,我有种被别人摁着头说教的感觉,不是这种感觉不对,如果被摁着学习的是自然规律知识,倒也罢了,但是在这种题材类的小说中,夹杂大量作者基于都市传说臆想出来的自然规律知识,这种感受非常不舒服,让我心里无法控制地对这些内容产生抵触心理。 以上是我认为本书最大的局限性,也是本书评价和推荐程度非常低的原因。 在我看完本系列第一本书之后,我思考过探险小说如何走出困局。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将视野放大,这种探险类小说曾经有过黄金时代,那就是以儒勒·凡尔纳为代表的传统科幻小说盛行的时代。将探险类小说和传统科幻小说进行类比后,我释然了许多,也大致知道了问题所在。 如果回到凡尔纳小说出版的时代,相信无论是《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作品,都应该获得了类似《鬼吹灯》《盗墓笔记》类似的赞誉和关注,或者反过来说,后者或者了类似前者曾经的关注。但是再将时光拉长,未来再审视探险小说,究竟谁还会是经典作品(本系列应该早就被遗忘了)?对比两者,经典科幻小说中也有完善的科学体系,但是都基于常规读者的理解,设置一些超前解读也可以为读者接受;经典科幻小说中描绘的世界依旧是常规物理学世界,尽管读者没有接触过,但是还是在想象力限制之内。先简单点到这个深度,相信我看完本系列的第三本还会啰嗦许多。 以上,本书推荐度和评分差不多,非常遗憾,对后两本没有太大期待。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