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摄魂谷》,感慨万千。小说以神秘的谷底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欲望的无穷。主人公在面对选择时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令人深思。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通过对人性的探讨,让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整个故事充满了悬疑和震撼,让人回味无穷。
摄魂谷读后感第一篇
周浩晖和推理杂志社渐行渐远之后,
出书也没人炒作没人吹捧了,
其实从凶画和鬼望坡两书来看,
此君的水准远在马天熊猫等人之上,
和写《乱神馆记》时的水天在伯仲之间,
在网上订了此书,
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1/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二篇
09年去武威的时候在街头买了本故事会 每本故事会里都有一个略长的故事 当时买的那本里正在连载恐怖谷这个故事 我当年很痴迷这个故事 到现在记得鸵鸟之谜这个章节里引用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魔鬼之足一文 遗憾当时只看了两期 便因为回学校而没有再读完 后来有时候还能记起这篇小说 140字真傻逼
2/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三篇
哈摩族人的“圣战”,圣女的自我牺牲....恩,似乎日本人那时候也是叫“圣战”来着。
初代圣女的确伟大的可以。令罪人们不知自己的罪恶,反而为之感到荣耀,甚至作为“圣战”的故事代代传颂。并从此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对被害者进行诅咒,从中发泄自己的愤怒、仇恨,获得某种自我满足。便如此,故事中的哈摩族人在圣女口中仍是“正直勇敢”。
虽然在故事一半时结局就已猜到了大半,但是看到了作者如此安排的结局,还真是令人觉得污了自己的眼。相较作者的其他作品,强烈建议跳过这一本。本是闲暇时看来打发时间,没想到最终败尽了胃口。
3/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四篇
当年看时也没想到过信仰支柱崩塌从而导致的连锁反应,人们为了掩盖真相只能用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继续掩盖真相,这种小说里才有的情节有天也会发生在我身上。
当年看时还嗤之以鼻,认为这种无法直接道破的秘密人怎么会去纠结呢?直到自己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时才发现,人性...真的难以揣测。
不愿信你话的,继续散播你是被人洗脑了;而信你的,内心里却会怨你为什么破灭了他最后的一丝希望;还有自己发觉后发现你早就知道了的,心里难免隔阂你当初为什么没有告诉他。
到了最后自己两面不是人,所有人连陌生人都没法做,现在回首往事也只能是无数唏嘘了。
4/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五篇
浴血奋战的战士,驱除外敌的民族英雄,宁死荒外而不降的节气。却遭受奸人所害,被冤枉斩杀,死后还承受世人的诅咒,千世不能轮回。
他为天下人而战,天下人却无一人助他。
不求歌功颂德,仅希望平反冤案。
孤独的冤屈,三百年的骂名,终于这一天得到洗刷。
我们是没有信仰的民族,无法与那些以信念、宗教、领袖赖以生存的偏远民族对信仰虔诚和执着的感同身受。
他们因着精神支柱,勇敢而坚强地生活。
尽管他们的信仰,是一场巨大的欺骗。
所有的真相,掩埋在尘土下,就让圣女承受着族人对恩人的骂名,支撑着一个部落的信仰,孤独而坚强地走下去吧。
读至结尾,一切真相柳暗花明。为因钱财而泯灭良心的阴谋冰冷到极点,为真正的英雄、也为圣女承受传承苦难致以崇高敬意。
5/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六篇
文中有剧透,请看完全书再看此评论。
直到全书的最后10%,我才得以窥探到隐藏至深的结局。
前半部书塑造的暴虐将军李定国,竟然是是如岳飞一般的铁骨英雄。虽然生不逢时,但依然坚持心中大义。
心里专家周立玮,竟然是隐藏到最后的大BOSS。为了达到研制毒品的目的,可以牺牲整个哈摩族,可以毫不犹豫杀掉自己的同伙。
最让我唏嘘的,是李家后人和圣女,为了哈摩族人的精神支柱和生存,忍辱负重,将这份苦难独自承受下去。当族人的生活越幸福,越感激族人的伟大壮举时,他们的心中,也会更加痛苦吧!
我一向不善于挖掘作者行文时的细节,去寻找作者逻辑上的漏洞。一本书,能让我废寝忘食一直看到最后,让我心中的某一种情感为之激荡,就是一本好书。
感谢《摄魂谷》,感谢周浩晖,让我认识了民族英雄:李定国。
或许放在整个历史来看,忠于一个朝代,不惜任何代价,是狭隘的愚忠。但在彼时彼刻,在每个年代,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中国才没有四分五裂,才没有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英雄,只要为了普世的正义,虽千万人吾往矣,就足够了,就值得我们敬仰。
6/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七篇
当生活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畅销小说作家的年代中,像我这样仅仅痴迷于古典作品的读者,难免会不时感到愤世嫉俗的,但是其实在心中还是希望国内的原创写手们能够写出点真正在诺干年后成为经典的东西。
前几年的时候,可能还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原创写手们创作作品的种类还是千姿百态的,从言情到耽美,口味再重的还有专职成人作品作家和专职评论成人作品的评论家,留给不同口味读者千姿百态的选择。然而不但两三年的功夫,那些中国不宜的东西暂且不说,其他符合和谐社会的文艺作品类型却也是大大的萎缩了,一直到现在市面上可见的,或者被无良书商认为还可以炒作的,仅仅剩下“恐怖悬疑”类型的了。
虽然本人一直认为中国原创界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恐怖作品,不过这个话题暂且不说。但是几乎所有的原创写手如今都挤在一个锅子里吃饭却是不争的事实了,当然借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每个人都企图用专属于自己的“变格”来征求微不足道的一些独立意识,于是原先写言情的如今包装为“浪漫推理”,写穿越的包装为“玄幻推理”,不太架空且小时候读过二十四史的则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推理”大声吆喝,更何况原本就是扎根于悬疑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老同志们--他们如今都已经成为“大师的背影”了。
当这个时代充斥着大师、经典、书托、腰封和大气凛然的书迷,怎么去相信一本书是否和它自诩的那样好,或者是怎么去判断一本书的优劣,仿佛成了一个十分个性化的问题,说到底,书评和嘴仗都变成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
《摄魂谷:雅库玛的诅咒》有一个很雷的名字,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些地摊文学,然而在阅读之后,却发现竟然是难得一见的优秀原创悬疑作品,内容和扎实,人物的塑造和情节也没有太多拿读者当二的原创作家写作的传统。其实如果硬要做文本分析的话,本书应该算是非常“本格”的悬疑作品套路,从诡异的貌似超自然现象出发,然后归宿到某个著名历史人物,某段神秘的历史史实,然后作出大胆却能够自圆其说的推论,最后皆大欢喜的落幕。
回到一开头所说的,在如今这样一个全民作家的时代,唯一出人头地的方式看起来只有语不惊人死不求,然而大部分这样选择的畅销作家和大师们到头来却只是把自己变成鸵鸟而已,一头陷入了自我沉醉的沙坑里,以为在属于自我的一片黑暗世界里,一切写出来的情节都是完美无缺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答案而且所有的读者都会心甘情愿深陷于自己的“神作”中无法自拔的,却不知最终还是贻笑大方,某人说,鸵鸟方式的自我陶醉唯一的亮点就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它的PY,而事实上,唯有遵循每个文学类型最原始的套路走下去,才是最安全,也是最快能达到永恒的方式。
7/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八篇
综合感觉,好看程度上《摄魂谷》>《凶画》>《鬼望坡》
因为《死亡通知单》系列认识了周浩晖,极其欣赏他的推理作品。爱屋及乌,近期看完了他的罗飞前传三部曲(《凶画》《鬼望坡》《摄魂谷》)当然这是我自己命名的,毕竟主角也是罗飞,发生在《死亡通知单》之前。
看《死亡通知单》时,有两点最为吸引我:一是诡计的设计和实施,作为推理小说最重要的看点,此处的精彩无可厚非;第二便是故事的复杂性——太多的事情难以以好坏对错加以评定,看完后给人极其漫长的反省。还记得在《死亡通知单》三部曲中,有有关正义执行的袁志邦和罗飞的对话,有有关如何减少犯罪的丁科的思考,有关于私刑实施的罗飞在表彰大会上的那段演讲。
而在这前传三部曲中,第一点诡计的设计整体一般,能记得的亮点一个是鬼望坡的形成一个是悬湖被炸。不过,三部曲中始终都充满着不期而遇的小推理,很长知识,也很见作者的博学和用心的设计。而第二点复杂又有深度的故事,在三部曲中一直都有。不过,在三部曲中更多的关注点则在于真相的选择。第一部《凶画》结案时对于案件的演绎;第二部《鬼望坡》犯罪动机就在于对真相的掩盖(杀人动机就有点难以常人之心理解了),而在第三部《摄魂谷》更是淋漓尽致,当许晓雯发现自己那弱小民族的信仰完全建立在虚假甚至耻辱的故事上时,是选择成为圣女隐瞒维持现状还是公布真相?作为旁人又如何看待此种是非?
周浩晖的作品最令我欣赏的便是这种难以用简单的是否对错评定的事件和行为,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不得不那么做的理由,充满着悲情的色彩。
总体来看,第一部《凶画》和第二部《鬼望坡》可以看成是暴风雪山庄式的推理案件,但是都有恐怖压抑的氛围,但是这种氛围营造的一般,推理戏尚可。但《凶画》的双向叙事更为出彩,而且能涉及到WG。《鬼望坡》的犯罪动机真的令人长吁不已,略显奇葩。第三部《摄魂谷》更侧重于盗墓小说式探险,推理戏不多,但最后的逆转很精彩。三部曲发生一个深山、一个孤岛、一个老林,勉勉强强可以接受三部曲中出现的不同的肩负着不同任务的草药,《凶画》中的无头草,《鬼望坡》差点致五人死命的毒药和茶叶,《摄魂谷》中的罂粟类药草。
综合感觉,好看程度上《摄魂谷》>《凶画》>《鬼望坡》
8/9页摄魂谷读后感第九篇
记得在周浩晖的小说中,最恐怖的无疑是《凶画》,最悲哀的莫过于《鬼望坡》,而最悲哀加浓重的。便是这本《摄魂谷·雅库玛的诅咒》了。
周浩晖的每一部作品都足以引发我们内心的自省,这种对于自然人性与道德法则之矛盾的悲悯情怀使读过的人总能在其中悟到些什么。
摘录:
罗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遥远的天际,在这片灿烂的蓝天下,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在依靠谎言的力量而活下去?
——《摄魂谷·雅库玛的诅咒》
罗飞的眼角有些湿润,他没有去擦,只是抬起脸,让海风去把那泪痕吹干。
“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希望你能明白,如果你爱的人离开了你,很可能她是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即使你以后再也见不到她,即使她已在另外一个世界,但她对你的爱,却没有减弱分毫。”
良久之后,罗飞用明亮的目光看着那年轻人,这样说道。
——《鬼望坡》
袁志邦摇了摇头,似乎并不认同对方的责问,然后他说道:“你已经当了十八年的警察,抓获的罪犯也是不计其数了。你该知道,很多罪犯,他们并不是恶人,当他们触犯法律的时候,只是因为他们面前已没有更好的选择。”
罗飞心中一凛,他明白这个道理: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的路口,他们会选择看上去最好的那一条走下去。可是,如果最好的那条路却是要触犯法律的时候,这些人的命运便会蒙上浓重的悲剧色彩。他想到了明泽岛上的叶梓菲,想到了恐怖谷里的李延晖……这些人之所以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生恶性,而只是因为他们遭遇了常人不会遇见的人生选择。
——《死刑通知单》
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