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风景》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书店中的一次美好经历。通过对书店环境、书籍和读者的描绘,展现了书店独特的魅力和氛围。作者在这里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和温暖,也体会到了书籍带给人们的启发和愉悦。整篇文章充满了对阅读和文学的热爱和赞美。
《书店风景》读后感(一)
这本书非常不错,我强烈推荐!
我个人是个非常爱书的人,本身是流动性单位,无论我走到哪里,新华书店、建筑书店、开万卷书店等等都要有空就要看,有时不光为了看书,还喜欢书店的那种氛围!
看到一排排一列列的新书散发着墨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1/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二)
感觉就像时尚杂志的专题增刊,五颜六色的,有一些信息,带了点爱书的感情,但没有更多的内容。既没有优秀杂志那样挖根挖底的深度报道,也没有散文随笔那样淡化界限随心而至的飘逸气质。更像是中规中据的、蜻蜓点水式的景点介绍。不过比眼下大多数垃圾书籍要强一些吧。
2/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三)
看这本书时,我正在出差的路上,刻意的去观察陌生的城市,没有发现一家书店,回想以前走过的地方,好的书店也都寥寥,不小心遇到,进去之后却是满眼的“考试参考”、“职场圣经”。
看完这本书,惊异于美国这样没有历史积淀,发展迅速的国家却处处显示着对文化的渴望。反观经济的中国,更多的是浮躁和没有耐心。
还好,至少在北京,有万圣、涵芬楼这样的去处,书店背后,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文的关怀。
3/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四)
去书城用了3个小时左右看完了
书中好多书店的结局都是因为店铺租金原因搬迁或者倒闭,风景在租金的压力下渐渐消失。
平时我都是在网上买书,因为相比原价销售的书店能便宜好多。书的结尾说到对实体书店的挽救,有些人宁愿贵点也坚持到熟悉的实体书店购书,我心里震了一下,难倒这就是保留这些颇具书香,让人流连的实体书店的代价吗?
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不愿意看到实体书店的消亡,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到网上购书。
不能自身持续经营的书店,依靠顾客抵制低价诱惑,依靠同情是维持不了书店的生存的。
愿出现新的经营模式,留有实体的温软书味、淡黄灯光与静谧的环境,又有网店的实惠价格。
4/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五)
小时候的梦想里有开一家书店,长大了却只能遗憾生晚了年代。那个独立书店的黄金时代,就这么生生错过。
看着书中那一家家有意思的独立书店,佩服店主人的同时,也特别羡慕作者能游走其中,但每次翻到结尾部分的后续,却也不免忧伤,往往在2007年,大多书店就走向了停业。
突然就想起读书时最爱去的一家书店,学殊书屋,似乎是叫这个名字,伴着我走过了初中和高中时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逛上一逛,后来再去那里已变成了服装店。上大学时,也时不时会去文汇路上的一家学人书店,每次都会搬回一堆小说回宿舍。也不知如今是否还在。
时代的变迁总是让人措手不及,虽然也理解要向前走,落后的终归要淘汰,但书店的消亡却着实让人痛心。大概谁也不会想到,就连纸书,都已式微。然而我还是相信它并不会消亡,也许以后会成为奢侈品,就像长尾理论说的,会有一个极为小众又忠实的群体,始终以此为乐。
现在的梦想之一,是希望能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独立做书和出版,娱己亦娱人。
5/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六)
《书店风景》是台湾女书人钟芳玲女士所编写的一本有关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书。二十年来,本书作者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使它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历经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度修订,也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尽管书中介绍的很多书店早已消失,但把它当做是一本记录书店遗产的书籍阅读还是相当有意思。看来看去觉得其实各国书店实质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有差异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一样的风味和氛围。
作者介绍的主要是地标书店、特色书店和古旧书店。
介绍着每一所书店的成长,奋斗和挣扎。我最感慨的还是那些特色书店,什么女性书店,厨房书店,爱狗人书店,菩提书店,甚至还有同性恋书店,赌徒书店······
在阅读它们时,时常会被感动,时常会有想象。
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什么样的社会能有机会让这样的高级精神产物进一步细化,关注不同人不同的内心需求和渴望。
6/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七)
很喜欢这本书,就像自己去旅行了一样,而且节奏缓慢,生活在那里。
before sunset 里头就以莎士比亚书店为背景。
——一定要看看。书和电影我都分别刊了,没联系起来。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郑愁予
Wise Men Fish Here智者在此锤钓——gotbam book mart,N.Y
伦敦厨师书屋,是我很想要的一个书店。嘿嘿,意味着书和吃,两大爱好可以同时满足,《诺丁山》是以这个书屋边上的集市为背景的,要去看看啦。书,电影,吃,越想越完美。
困了,回头记。。。
7/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八)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有些人赋意名胜,有些人寄情山水,而对于一个个嗜书如命的书虫来说,最美的风景自然属于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书店风景!
无论是承载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店,或是时代文化运动的精神象征,哪怕仅仅是某位爱书人痴心守护的偏安一隅,也因四溢弥漫的书卷气而被赋予了灵魂,让人久久留连,不思归途!
世界上果真有人如此幸福可以日日游逛世界各地的特色书店,钟芳玲就是以此为业,独立且自由的女子!她把多年来遍访世界各地书店的心得感受,巨细靡遗地真情记录,出版了这本值得精心收藏爱护的书店指南!
我向来对关于“书或书店”的书话情有独钟,这本书不仅因它广博的书店信息,明丽酣畅的文笔让人读来温和亲切又受益匪浅,更因作者对书与书店的那份敏感情怀让人心有戚焉!
翻阅初版的内容,对一家家独具巧思又传承文化的小书店心怀景仰,默默企盼有早日成行的一天,能亲访这些为爱书人点亮心灵的圣园,于愿足矣!而每每读到后续的追踪报道,心情不由黯然失落,大部分的独立书店,在网络书籍下载与缤纷便捷资讯的巨大冲击下,都日渐衰微,渐渐消匿于日光流年的历史洪流中,让人难以释怀,更是无以复加的惋惜心痛!
相比之下,让人感动恻然的是在如此恶化的业界环境,风雨飘摇的经济背景下,一代代爱书恋书的烽火守书人愿意倾其所有,终其一生为人们的心灵留有一方可以得到纾解与释怀的天地!这些书店如濒临绝迹的生物般艰难存活于世,需要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为之投入更多的关照与支持!
我一向认为,网络资讯固然方便快捷,但逛书店永远是无可取代的关于人情人性的一份寄托:在书店意外邂逅一本好书,其中的喜悦滋味像是书籍邀心灵与之共舞一曲,是何等难以言表的陶然欢愉!谁料刚刚和朋友交流,一阵阵无可奈何的失望从心底涌来,身处台湾的朋友也不无感慨,人浮于事的经济环境导致台湾的书店也节节败退,看书的人也少之又少;在我印象中承载着悠久中华文化与历史的台湾,书店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落寞,实在让人扼腕唏嘘!
此书中那些曾经供文人墨客激荡脑力,抒怀胸臆的传奇书店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也只能借由古老的照片与文字遥想曾经辉煌的浮光韶影;略感一丝宽慰的是无论前路怎样颠簸跌宕,总有爱书人前赴后继投入这项也许让自己血本无归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心中的诗性;在无尽无涯的昏暗苍穹,为我们点亮微弱却温暖的知识之光!
8/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九)
也许是读这本书前看过太多的褒奖,再加上个人对于书店的偏爱和诸多憧憬,读过反而有些小失望.
这失望还因为书中传递的大多都是坏消息,看到这么多让人神往的书店纷纷经营困难关门结业,十在是让人痛心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如果用现在非常成熟的彩页旅行书籍(比如香港十分普遍的每年更新的旅游书)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更多更专业的美图,分门别类的罗列特色服务与亮点,更详细的地图标志,和去到方法等等,应该会吸引更多爱旅行爱文艺的青年们热捧,也可以满足如我,去不到那么多那么远的地方,靠美图在家独自憧憬者的小美好.
不同于作者流露出的对网络的紧张与好奇,网购已是司空见惯,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茶余饭后的必聊话题,不仅仅是书,我甚至想不出有什么商品是网上买不到的.任何一门和销售有关的生意,一个正规的机构,网店或者页面已经变得几乎和门脸一样的重要了.我想这就像流水线之于手工制造者一样,网络的成熟对于整个零售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出版行业当然也在经历着这样具有历史性的转折.是独立书商应该积极应对的考验.但是另一方面,像亚马逊的出现,也吸引并培养了一些读者,首先他符合大家网购的习惯,又总打折,再者他的评论功能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筛选和分享好书,或好的版本.
但即使是这样,每每买书,我还是很迷惑,经常留心注意书籍的信息仔细挑选.但也难免会买到烂书!而各种邮件推荐,书店排行对我来说基本是毫无用处.普通人终其一生能看的书不过一两千本,而我们买什么书,看什么书却是被媚俗的销售排行,八卦炒作,出版商自吹自擂所操纵,而城市生活繁忙,偶得闲暇却读了一本烂书,真是气愤至极,也间接的伤害了我等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所以独立书店及附属的出版社还是有他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可以作为书籍的筛选者和文化的推广者,优秀作家作品的伯乐,传承浪漫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服务社群,或成为人们消磨时光,欣赏音乐诗歌,享受亲子时间的去出.而文化人士也当积极回馈,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小循环的中心.
不管怎么说,虽然国外独立书店看起来经营艰辛,而国内则基本看不到有独立书店或者二手书店,对于拥有这么悠久历史与这么多受众的语言中文来说真是悲哀.希望有一日,有一种需要,使人编纂中国的独立书店目录.我想那对于大众的志趣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已经开始后悔没有在去台北的时候拜访那些旅游书中介绍的独立书店,下次一定补上.诚品也是不错的,其规模和书的质量都颇让我惊叹,不过国内的新化书店和外文书店也基本满足了大众对于大型连锁书店的需求,虽然态度和价钱总是差的.
另外有一个严重的感想,就是做什么生意,都要记得买下房产(我想这也是网络销售盛行的另一原因).
9/10页《书店风景》读后感(十)
读书人都喜欢逛书店,读书人都喜欢看关于书店的书。从《书天堂》开始知道了台湾有一位痴迷于书的女士——钟芳玲,走遍世界去访书寻书。好让人羡慕,钟芳玲收藏和购买的都是洋装书,而且多数都是洋装的古旧书,这些书在大陆很难见到,所以在《书天堂》里面让我们这些内地的书虫们大开眼界。
这本《书店风景》里面介绍的都是书店。虽然很多年都是在网络中买书,但是读书人更喜欢的是书店,尤其是那种个性化的独立书店,只可惜那种独立书店十年前在抚顺刚露一点头,就彻底消失了,现在抚顺已经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私营书店了。只有北方图书城还在苦苦经营。
钟芳玲的书中,提到的书店都是全球有名的老牌书店和特色书店,却没有一个超市一样的图书城。书店还是有点人情味更好。没有机会出国,更没有机会去国外的书店,而且也不懂外语,即便身处其中也不识珍宝。不过通过《书店风景》却了解了很多宝库。莎士比亚书店,城市之光书店,让我想起北京的风入松,国林风,三联韬奋中心,三味书屋还有单向街,这样的书店在别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多了,只有北京还能够勉强保留下一点点。不过听说风入松已经关门了。
其实国外的这些书店也好不到哪去,现在的《书店风景》是修订本,已经出版快十年了,里面很多书店后面都有2002和2007年的补记,补记中最多的就是这些书店关门了,只留下一个网站。真的让读书人很伤感。一家又一家美妙的书店就这样消失了。
除了这些标志性的书店,还有一些特色主题书店,有爱狗人书店,有赌博书店,有厨师书屋,有玄秘小说书店,有同性恋书店等等,五花八门。还有古旧书店,二手书店。这些书店里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很多人都是因为喜欢书,而开的书店,在网络的冲击下,好像现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出一家经营没有遇到困难的实体书店。开书店可以说是最没有回报的投资项目,可是仍然有很多人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可见书的魅力非凡。
最让人感动的是加州的开普勒书店,因为经营问题关闭以后,在社区居民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又重新获得新生,重新开业,很多人到这里去当志愿者,很多人为这个书店投资,而且根本就没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这就是读书人的力量,这也是书籍的魅力。
还有就是很多国家里面出现的书镇,因为城市房价的高涨,开书店变得难以承受,所以在小乡村里开设很多书店,成为实体书店的一个选择,书镇方兴未艾,却是是一个很美妙,并且让人期待的事情。
书店的风景是读书人心中最美的风景,只可惜这些美丽都将和书店一样,一点一点消失,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还好钟芳玲为我们记录下了这最后的美丽。
10/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