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是一部描写奇异鸟类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对各种奇鸟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读后让人感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引发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和保护之心。这部作品让人对自然界更加充满敬畏和好奇。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一篇
最早先的时候喜欢村上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后来喜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那本比较压抑让人喘不过起来 不过在奇鸟里带来的的是另一种体验 这本书里所展现出来的 春上对人性的敏感程度和理解 还有语言表述能力 让我感到惊艳或者说和最近看的菲茨杰拉德比起来有点发指了
1/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二篇
他總有一些超自然的東西,但你讀起來又覺得十分自然,倒仿佛必不可少一般。
現實與虛幻并行,你覺得分裂,但也覺得這分裂是不可抹去的。確乎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PS:林少華當之無愧是村上春樹的唯一能譯出其神韻的譯者,雖然這本書我更喜歡它的第一個譯名:擰發條鳥年代記。
2/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三篇
村上的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60年代末学生运动刚刚结束的时期。他的作品清新婉约,用另一种视角再现了作者的心声。这和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时蓬勃兴起的伤痕文学,处于同样的民族反省时期,所以中日两国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都是他们内心的呐喊,是了解那一时期两国人民心理活动的镜子。
3/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四篇
篇幅的确够长,最后揭示答案,读村上的书重点不是期待最后会得到怎样的答案,或许村上在写书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追寻答案也未可知。是先看的《1Q84》才看的《奇鸟》,有共同的路人甲:牛河。也是从不同人物角度、不同的时间顺序转述。也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总逃不掉地道的男主角,还少不了可爱的女生,有些偏执有些疼痛青春的少女,在这里是笠原May。
4/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五篇
看这本书必须有寂寥的心态
犹如在产房陪护看百年孤独一样
读进去而后怅然若失的感觉
情感描写如变形记一样细腻
好多处都是一人的独白
独白的角色有你 有我 有他
笠原May 肉豆蔻 肉桂 绵谷升 冈田先生
出现的人物延绵不断 犹如生活中不断重复而又消失的面孔
缘来缘去 无不散之宴席
5/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六篇
通读一遍,觉得男主的精神支柱就是笠原may。一切尽在不言中,两个吻,一个给予了精神庇护,于是男主在情急之中想着是向may求救,may也心照不宣地感受到男主的呼唤。第二个吻可以说是解除了这个精神庇护,毕竟男主找回妻子,笠原做完了应做之事,便将庇护权转给男主妻子。。。多么令人感动难忘的无私女子。。要我是男主。。肯定选may了。。最后的结局不给力啊。。。
6/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七篇
村上的作品里都有关于国家,政治的因素。奇鸟行状录,村上春树式的写作风格,不一样的故事。关于历史,政治的因素写的更详细,更直接。我觉得村上关心历史政治制度的方面,也是因为这些都会对个人,民众产生影响,内在的,外在的影响。村上关注个人的成长生存大于关注国家之类。谈到个人的发展,又不得不涉及到大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环境。这个小说深入探究了历史,国家等对于无数个个人的影响。
7/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八篇
每个人自以为对朝夕相处的人很了解,其实又能了解多少呢。
自我的内心都可能有一种难以向别人描述的什么。
人生在世,好像就如一个空壳一样虚无。
总是会有“黑漆漆的,往哪边看都根本看不到头,怕的我真想大声喊叫”。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有着这种空虚无力感,然后找一个是否可以是寄托的寄托。
总之,感受很难描述。不是其他书本那种理论的感悟,是内心触动和共鸣的感想。
8/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九篇
好消息是以小声告知的
普通的现实匕首
对于吐槽林少华译本的,我想我还是颇有同感
书中的人物语言似乎被染上了相同的色彩(不知是林的风格还是村上本意如此):从加纳克里他到绵谷升,甚至连剥皮鲍里斯都在用一种冷静得惊人的腔调,每一个感叹号都不带眉头一丝皱纹的漠然与乖谬。当然作为鲍里斯与绵谷升一类确该如此,但大量对白语言风格的同质化就当是令人费解,甚至是「顶顶讨厌」的了
9/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篇
村上的第三本小说,也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篇幅最长的小说.故事天马行空,犹如印象画派的画.历史和现代穿插在一起,看完以后仍然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触手就快要抓到却有没有抓到事物的实质,如在208房间又如在井底,四目所及都是黑暗.是拧发条鸟带着"我"遇见形形色色的怪人,还是"我"本身如兽医附体那样经历了和其有关联的人呢?青痣,井,棒球棒,拧发条鸟的吱吱声,那个什么究竟是什么呢?
10/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一篇
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尽管我在高三看了好几遍。但是好像很牛叉的样子。但是那时候的事情又有什么能记得很清楚呢? 好像自己淹没在人海中。只知道那时候的我忽然懂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是如此的渺小。渺小的我 渺小的你。 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听科学家叔叔们说,宇宙是有限的。我那时好悲伤。 宇宙是有限的 这好悲哀,自己被困在了宇宙里面。
11/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二篇
故事讲的是一个倒霉的中年男人——失业,然后老婆跑了.....中间穿插日本军官的回忆:屠杀中国人,诺门坎战役,活剥人皮,杀戮动物,在西伯利亚狼的战俘生涯.....内容精彩。令我佩服的是村上先生的诚实,如果是中国作家的话绝对不会曝光本国人的丑行和犯下的罪恶!赞,村上春树!还是村上的风格:精致细腻的描绘景物,包括人物的长相、表情、衣饰都描绘得很细致、具体、形象。厚厚的七百多页的书花了四天终于看完,但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告别。
12/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三篇
前两部很村上,小而精致;井中的场景很是吸引人,可惜我周围没有井,或许贮物间可以一试;第三部的宏大场景,多角度叙述和充满战斗性和力量是探索性的突破,村上在试着突破自己。
但麻烦就出在前两部里缺少后面那些力量的酝酿过程,后面的战斗性也让人觉得完全不是前两部里那个冈田亨,可能是因为前后两部分相隔了一年多,创作思维变化,故而未能统一,或许村上应该重新修订一遍,增加连贯为好,至少要把笠原may的部分融合到整体里,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13/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四篇
一只为整个世界上发条的拧发条鸟为了深爱的妻子在孤独的井底与全世界的黑暗对抗;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这只弱小的拧发条鸟;即使孤独的拧发条鸟深陷孤独而绝望的深井中,它也从未放弃,终于,他的执着打动了若干奇奇怪怪的人,并成为它的朋友,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拧发条鸟在孤单的井底战胜自己的绝望,深入黑暗的中心,杀死了黑暗世界的中心。
我们都有绝望和孤单的时候,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放弃逃离的机会,勇敢而执着的为了深爱的人与之搏斗?
寥寥无几。
14/15页奇鸟行状录读后感第十五篇
鹬鸵原来就是Kiwi,初二时学校可以去新西兰交流一段时间,我们三个好友商量了一圈,最后把金程骗了过去。回来时和我讲了许多有关鸸鹋(kiwi)和考拉的事情,因为他们很胆小,只有去黑黑的屋子里才能看到。当时就很好奇这种不会飞的鸟类,甚至以为是畸形鸵鸟的的毛利叫法,而Kiwi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只能跟猕猴桃(奇异果)建立起联系;前不久她说过喜欢鹬鸵,一时有点晃然,没想到原来他kiwi叫这个名字,也没想到我其实真的跟这只小动物很有缘分,当时没有反应过来。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