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篇文章总结了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作者指出,阅读西方经典需要有耐心和理解力,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经典文学作品。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一
有阅读方法也有阅读书目推荐的好书。
读到第三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说“阅读应当有三步:掌握事实、分析事实和表达观点,但现代成年人通常直奔第三步,学校从小也是这么教孩子的(美国)。于其说是视频影响了我们,不如说在没有视频的年代,现代教育下的人都是这样直奔第三步的。”“掌握事实”可以说是“语法阶段”,也可以说是“理解阅读”;“分析事实”可以说是“逻辑辩证阶段”,也可以说是“评论阶段”;“表达观点”可以说是“修辞阶段”,也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我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安静聆听的问题。
远离传统古典教育的自我中心现代文化,真的是直奔第三步的原因吗?不如扪心自问,是否就是喜欢直奔第三步?是说容易,还是听容易呢?
本质问题并不是因为现代教育不再是古典教育了,而是这种需要安静聆听、以作者为本的分析、最后再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从古至今就不是容易的,是需要刻意训练的,甚至是非常艰苦的,不是多数人可以胜任的。
除非,在一个大复兴的年代。但这种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毕竟不是普遍性的,不然就不叫复兴了。
这样说起来,任何追求这种阅读方法金线的人,都可以由衷地为此感恩:因为看见目标的美好,而不感到训练艰苦的心智,是很宝贵的。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二
作为普通读者,你可能也遇到过关于阅读的这个大难题——阅读面太窄,读不进经典。 通常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先从感兴趣的、容易读的书读起,哪怕是口水文呢。读的多了,标准自然会慢慢提高,阅读领域也会自己主动拓宽。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太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二是直接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个倒是不浪费你的时间,可是没有那么好的牙口,能啃得动硬骨头吗?就算能读得进小说,那历史、哲学、艺术、诗歌呢?这就像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直接上高速,结果可以想见。 其实读书这件事比开车简单多了,因为不涉及他人安 全问题,你还真有可能迅速冲上阅读的高速路。前提是遇到可靠的“老司机”带带你。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本书可能就是你需要的“老司机”。作者苏珊•怀斯•鲍尔是美国传奇的通识作家,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她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著的这本书帮助很多人打开了经典阅读的大门,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和自我提升。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推崇的“探索式阅读”三部曲:语法阶段的阅读、逻辑阶段的阅读和修辞阶段的阅读。简言之就是先读完,再读通,再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修辞阶段的阅读部分作者特别强调了共读的重要性。共读可以让你通过了解他人对同一本书甚至同一句话的理解,发现自己在认知方面是否存在不足,避免陷入“我执”之境而浑然不觉。我所在的一个读书群已经共读了五十余本中外名著,对于共读的好处我真是深有体会。 本书的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小说、自传、历史、戏剧、诗歌和科学六个领域的阅读,既介绍该体裁的发展简史,又详细讲解其阅读方法,并列出该领域的著作列表,对每本书都详略适中、以点带面地介绍。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就拥有了一个简略的阅读框架和攻克阅读难关的信心。 阅读虽然是很个性化的事情,但阅读一定有方法可寻。以有涯之人生阅读无涯之书籍,除了尽量读经典之外,尽快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也必不可少。 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样的“老司机”,有了它的引领,你就能迅速冲进阅读的快车道,书途的万般美妙尽握在手。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去阅读那些世界名著的指导书,有很多你明明知道应该去读却永远也读不下去的书,不是你的阅读能力不够,而是你暂时还没掌握阅读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作家,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带来了古典阅读的“三段论”,让我们轻轻松松读完世界名著。
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会给我们列课外书单,小学的时候还好,比较简单,等上了中学,那些必读的课外名著难度值迅速上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年孤独》、《呼啸山庄》、《飘》、《哈姆雷特》……一本比一本难啃,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人的名字好长,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光是人名已经把你绕晕了。
还有英国的一些作品,他们取名字也很有意思,孩子可以延续叔叔伯伯的名字,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然后你会看到一本书出现好几个安妮,或者伊丽莎白。以前还傻傻分不清楚什么是脸盲,读了书才发现,自己何止是脸盲,字也盲!
直到我遇见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春天来了,作者用古典教育三段式阅读法,教会我们该如何去读西方经典。小说、自传、诗歌、戏剧、历史、科普,再也没有一种文体可以难倒我们了。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阅读技巧练习,谈到如何深入投入与经典作品的对话,再谈及如何理解地球、宇宙和我们自己。把所有的经典作品都从故事的本意上升到灵魂的高度,就有一种想要帮助你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我最欣喜的是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到的各种名著,我在赞叹其博学通识的时候,又不禁佩服作者竟然读了这么多书,而且大部分都是经典。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并不高的人,每天能与书为伴,有茶解渴,就已经很开心了。不过从今天开始,我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期盼,我希望把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名著都读一遍,十年,二十年,都可以!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四
这本484页大开本的厚书是一本工具书,引导我们阅读那些西方经典,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文本。 作者苏珊怀斯鲍尔1968年生,从小接受家庭教育,17岁上大学,学习英语课程,拿到神学硕士学位,美国研究博士学院,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传奇人物。 她这本书英文直译是:良好的心智,你从未拥有过的古典(经典)教育指南。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章:语法阶段阅读,逻辑阶段阅读,修辞阶段阅读。即掌握事实、分析事实、表达观点。 观察、阅读,讨论,参加讲座,持续认真地阅读。但是想阅读古典经典还需要专门的练习,象培根所说: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语法、逻辑、修辞能够在学习中训练心智。然后着于某个主题的阅读,循序渐进系统精读,更容易精读理解。此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六个方面的阅读书单。 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在严肃阅读领城,欲速则不达。阅读技巧是可以训练的,面对柏拉图康拉德时必须专注阅读,需要沉思和研修,感受他人的观念和情感,然后使之与我们融为一体。要记录要互动交流,练习记笔记写概要,把打动你的记下来。(很细心的指导,还特别提到要留白,用不同颜色的笔也会有帮助)。 初次精读不必全面掌握,去读就好,一直读下去。(她说的对,持读读下去,总有一天豁然开朗。) 可以划线折页随手记录,先看扉页以及版权信息目录内容,全面了解熟悉内容。 读完一遍后要整理摘要,给读过的书起标题,概括主题,再准确阐释这本书主要说了什么。 然后重读你杨为难点的内容,深挖书的结构,试着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探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成功表达了他的意图了吗?他需要改进吗?他有说服力吗?带着问题读书,这是我欠缺的,我太满足于囫囵吞枣了。 然后还要考虑你的观点是什么,建立自己的观点,厘清自己的观点。与阅读同伴交流。 然后可以进入第二部分了。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精读准备了六种不同类型的书:小说、自传、历史与政治、戏剧、诗歌以及科学与科学自然史。既五相联系又相辅相成。难度最低的是小说,难度最高的是诗和科学。 从48页开始,开启阅读之门,投入到与经典的对话中。 “如何阅读”有关的书挺多的,这一本细致实用,脉络清晰,可常备案头。
但是阅读这回事必须要自己去做的,只听别人指导没有用。后半部分我只简略看了书单,以后读书可以印证印象。尽信书不如不读,还是要有自己的观点的。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五
最近我读了《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人物苏珊·怀斯·鲍尔说,“无法阅读那些伟大的书,不是我们能力不足,而是缺少训练和引导”。
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个实际上应该多一些自信,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缺乏阅读的能力,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少我们得识字,会断句……),并且掌握恰当的方法,并且加以训练,才能够让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得更高。 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是一个三段式的过程。 首先,获得基本的主题知识。 其次,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对其进行评估。这样有效吗?这样正确吗?为什么? 最后,把这个主题融入你的理解中,让它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或者拒绝它,认为它对你没有价值。通过品尝、咀嚼吞咽和消化,发现事实,慎思之,最后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困惑——“读到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梳理书本内容的逻辑顺序,也没有消化思考的关键过程。 就像让你读一串没有规律的数字,因为数字本身无规律,而我们的记忆力就实在有限,自然是读到后面就忘记前面了。(当然,记忆数字也有其独到的方法,数字桩,记忆宫殿之类的,同样需要训练的过程) 我们需要学会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学会评估论点的有效性,并且学会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拿到一本书就不管不顾地从头读到尾,忽略了方法与思考过程。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切记让自己不要分心于其他事情,最好在安静的环境里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阅读过程。 想要对书中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输出。简单点讲,就是要把你学到的内容,通过书写的方式或者是给别人讲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了加强记忆,最好的方法不是一页接一页地逐字记录,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而清晰地表达作者的内容。如果你能够把书中的内容用一种有逻辑性的语言讲给另一个人听,并且让他听懂,那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这本书的某些内容,并且你不会轻易的忘记这些。 看这本书的方法时,我们或许会觉得想要搞懂一本书竟然会这么复杂。不过,这些方法是针对那些较为复杂深刻的书籍的,这是一个较高的目标,但方法有效,结果值得。 当我们切实地按照这些方法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阅读一本好书,确实就像吃东西一样,需要反复咀嚼。过程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们感受到的美味(吸收到的知识)又是那么让人心满意足。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六
想要阅读,该怎么准备书单呢?分享《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中的方法,一起开启阅读之旅!
首先,搞明白自己想要阅读的类型,是小说、自传、历史、政 治、戏剧还是诗歌,或者是科学、自然史。
接下来,搞清楚自己的阅读顺序。比如,如果打算以时间顺序来阅读文学著作,那就要同历史结合。只有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才能搞明白,那时候的人心里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以及相信什么,他们又因为什么而痛苦,为了什么而争辩。如此种种,都是历史的课题。
按照时间顺序来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作家还是科学家,他们的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工的。按照年代的时间顺序阅读,我们会看到一个连续的故事脉络。
除了时间顺序,我们还可以按照难易顺序来阅读,把书单里的书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通常来说,难度比较低的是小说,难度相对比较高的是诗歌和科学。
在阅读的时候,不必读完清单里的每本书,只要读了每类清单里的两三本书,就能有很大收获。如果一本书读着读着,读不下去了,可以先把它放在一边,接着读下一本。
记住这句话——“有些书在生命中的某一刻会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在其他时刻则沉默不语。如果一本书对你来说是无声的,那就放下它,读书单里的下一本书。”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七
阅读西方经典的意义在于了解促使人类历史发生转折的思想。如果不去阅读西方经典,我们根本无法建立比较全面的世界图景,也不可能对置身其中的具体地域文化做出比较客观的评判。不过,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我们能力不足,准确的说是我们无法阅读。阅读训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西方经典阅读尤其如此。
这方面的参考包括《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是一本训练和指导普通读者阅读西方经典的指南,从方法到具体阅读过程的指导详尽细致、容易上手。它包括三个部分,方法、逻辑和书单,方法是“三段论”(语法、逻辑、修辞)法,逻辑是梳理的不同文体类演变史的脉络,书单按时间顺序、以“人内在的成长”为主题的阅读书目。
首先是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的核心要义是领悟书写者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事实(或小说中的事件)、结构和主旨,对应于读者的所得是理解、评价和观点。其本质是作者所说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阅读阶段。语法是基础知识和信息,逻辑一般指论证结构或者分析关系,修辞是清晰地表达观点。整个流程概括起来就是掌握基本内容或事实,分析事实和论证结构、对论证的准确性做出评判,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除了在第一章进行概要说明,在后面各章,作者也分类进行了各种文体具体阅读方法的介绍。分别三个阶段的阅读,读者对不同文体进行深入阅读时提出的问题不尽相同,作者一一列出便于参考。拿读小说来说,阅读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分析故事线索及情节编排的逻辑,从而得出对小说传达的主旨观点的赞同或反对意见。同样的,对于每个阶段,作者给出了激发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读小说的第三个阶段提问包括:与哪个人物有共鸣,为什么?所处时代对作者有影响吗?是否同意书中的论点?
其次是梳理文体史脉络。《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作者将文体锁定在六类上,也即小说、戏剧、诗歌、历史政治、自传和科学。由于早年比较系统地分地域阅读过世界近现代小说,对于小说这类文体的演进自然兴趣极大,这方面经验也验证了作者梳理的脉络。即由浪漫文学和哥特式文学发端,以现实主义为内核,进而演化出心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及超小说。作者的重要的结论是,认为“历经四百年,小说已经走完一轮,又回到了《堂吉诃德》。”例证是传奇事件再次成为可能,也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不仅如此,作者说“情节设计甚至有些回归”。
至于作者的推荐书单,个人以为选择比较私人化,除了中国读者熟知的《堂吉诃德》《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简·爱》《红字》《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局外人》《1984》《百年孤独》和卡夫卡的《审判》等名著外,其他的书在国内影响力较小。
对于高度自驱型读者来说,《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是非常适合的入门读物,它对于阅读方法给出了详尽的说明和贯彻的具体指南,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建立古典教育的通识框架,为进一步的个人化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八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美]苏珊·怀斯·鲍尔 / 孙大强,关 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23-1
文丨云海
在讲授阅读方法的书籍中,有两本书给过我震撼的感觉。一部是艾德勒畅销近百年的经典之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另一部则是苏珊的《如何阅读西方经典》。
《如何阅读一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掌握阅读方法实现心智成长,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当学会主题阅读时,读书的效率将事半功倍。
高山在前,我曾经以为经典很难被超越。但《如何阅读西方经典》几乎改变了我的想法。
苏珊指出,作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办法,古典教育认为阅读是一个三段式的过程:品尝;咀嚼吞咽;消化。也即,掌握事实、分析事实、表达观点。我们必须重新训练我们的心智,来提高阅读艺术:首先理解阅读的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经过思考评论(推论成立吗?),最终形成你自己的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对此,作者主张通过理解(语法阅读)、评价(逻辑阅读)和表达观点(修辞阅读)三个步骤,训练必要的阅读和分析技能。这是一种通过理解书籍的字面意思,读通作者的逻辑,最后与作者进行观点交锋的阅读方法。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这种三步骤阅读模式的训练贯穿全书,近乎是手把手地指导读者阅读小说、自传、历史、戏剧、诗歌、科学著作等六大领域经典著作的方法(每章都有一节专题介绍如何运用三步骤法阅读该类著作)。并且,每个领域中,作者都罗列了约30本经典著作的书单,一一加以评论,以书评形式帮助读者巩固阅读方法的训练。这种对于大量具体著作的分析,正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欠缺的。可以说,《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一书既是阅读方法指导书,也是西方经典推荐书单和书评集。
该书另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对六大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梳理和介绍。通过这种历史脉络的呈现,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上述各个领域的心灵发展历程,进而理解各个阶段的著作问世的背景,以及它们为何能够成为经典。
比如,西方历史学就经历了古代史学、中世纪史学、文艺复兴史学、“理性”方法、从实证主义和“进步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从浪漫主义和相对主义到怀疑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的终结等几个阶段。了解了西方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再阅读各个时期的作品,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不至于感到迷乱了。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九
当你看到网络上知名的文化主播们侃侃而谈的时候,是否也羡慕他们强大的文学储备,是否也想读一读他们所高度评价的那些书,那么,在阅读那些经典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苏珊·怀斯·鲍尔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古典阅读的“三段论”方法,并针对小说、自传、历史与政治、戏剧、诗歌、科学等不同文体给出了相应的详细的阅读指导和经典书目,帮助所有读者找回阅读的信息,拥有一套清晰、简明且实用的阅读方法。
那么,什么是古典阅读的“三段论”呢?即探索式阅读三部曲:语法阶段的阅读、逻辑阶段的阅读和修辞阶段的阅读。意思是先在字面上读完一本书,然后在逻辑上读通,最后与作者的观点交锋,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这一步才算读懂了这本书。
阅读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呢?可以订立一份阅读时间表,为自己做好阅读规划,帮助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我们要做好积累,循序渐进,培养自己在较短时间里全神贯注思考的习惯。同时,有针对地练习阅读技巧,在初读时进行粗浅的了解,在反复阅读、分析和评价而逐渐深入,去掌握书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和精神所在。
其中的一个方法是边读边记下那些与作者想法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记录下作者一些观点带给我们的思考。其实无论是共情也好,还是反思也好,其实都是作者的观点在我们脑海中进行的投射带来的连锁反应。每次看书的时候,每当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的时候,都可以记录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正是这些东西,这些看似在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东西,才是我们阅读中的最大收获。或者说我们阅读一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书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一起去阅读那些伟大的书籍吧!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
“不要因为我们能够毫无困难地阅读报纸,或者《时代周刊》,或者斯蒂芬·金的小说,就想当然认为自己能够不用进一步学习,就可以直奔《荷马史诗》或者亨利·詹姆斯之庙堂。”
这的确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现如今人们都识字,但不一定阅读。而那些自认为自己正在阅读的人,也并不等于会阅读。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时候,人们在被动阅读(这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一个说法)眼前可见的读物的时候,其实是难以意识到我们的眼界之外还会有《荷马史诗》,还会有经典作品值得一读。
上面出自《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第一章中的句子直接地表明了阅读是一件需要刻意训练的技巧,需要人们主动意识到在面前的流行的文字读物之外还有更多值得一读的作品,当眼前的与眼界外的作品有了对比之后,读者自然会意识到能够阅读流行读物并不代表能够阅读经典之作。
如果没有经过一番训练,贸然阅读艰深之作,读者恐怕很快会认为自己心智能力不够而从此告别经典之作。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之作?《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给出的答案主要是自我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件终身之事,“学校教育结束,自我教育开始。”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那些想要通过阅读经典之作来提升自我的读者,更进一步地说,自我教育就是对“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作者所提倡的阅读方法是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三段论,即语法阶段、逻辑阶段、修辞阶段。古典阅读三段论的说法看似比较高级,但实际上每一个接触过阅读的人都熟悉:掌握事实、分析事实、表达观点。
这是比较严格的三个阶段,如果不想太累,可以试试培根所说的三个层级: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细嚼慢咽,相信也会有所收益。
方法非常朴素,但实施起来总是困难的。除了懒惰,人们还经常对一件自己并不熟悉的事妄加评论,也就是从第一阶段直接跳到第三阶段。要想真正开始练习阅读,那么必须管住嘴,拿起笔。
在《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中,作者对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很详细的方法供读者参考。读者需要做的就是拿起笔回答作者为读者理解一本书而提出的各种问题。
除了阅读方法,作者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推荐了一些西方经典中的必读之作,并且分为六个类别:小说、自传、史学著作、戏剧、诗、科学著作。每个类别作者都按照年代编排,并且写了该类别作品的小史。
值得注意的是,史学著作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君主论》《乌托邦》《社会契约论》这样一些我们通常划到政治哲学著作中的作品也被纳入了史学著作之内。作者这样安排有其道理,因为这些著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运作,同时这些著作也是影响后来历史学家分析方法的作品。
另外我们会注意到,作者所开列的单子中除了小说一类包括二十一世纪的一部作品,其他五类中并未包含二十一世纪的作品。
而与《如何阅读一本书》后面所附的阅读书单比起来,《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所推荐的作品其实更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前者推荐的比如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艰涩而专业的著作在后者这里一本都没有,取而代之的主要是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著作,这符合一个大众读者的自我教育计划,尽可能全面而深入,但不要求过于追求“智慧”。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一
“书籍是富有生命力的,它们既会因为读者的不同因人而异,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因时而异,随着年龄的变化,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罗伊·帕斯卡认为,自传是发现真相的一种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发现比历史事实更真实的真实。
譬如,1938年,64岁的毛姆对自己的写作生活回忆与生命历程做了一个总结,写作了一部自传体作品《毛姆自传》。
毛姆在自传里自认是一个谦虚又有自知之明的人,但在英国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所写的《毛姆传》一书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在自卑和欲望之间来回挣扎的真实毛姆…
本书作者认为,导致20世纪50年代前后自传作品异军突起可能与二战后的创伤有关。
比如,《血战太平洋》、《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等。
在阅读相关女性自传书籍时,我们有时会发现部分作者会习惯性地以传统男权视角来看待女性的奋斗和成就。
尤其是与武则天有关的通俗历史传记书籍,通常都是正史与野史混杂的模式,重点挑“最毒妇人心”等贬损女性的角度来刻画武则天的形象……
作者认为可以分通读、探究式阅读的方式来阅读一部自传,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并总结自传人物生命中的关键点和核心亲友、历史故事、人生主题等。
本书作者在每个章节末尾都有附带推荐的相关主题书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为我们进一步提升阅读空间,非常有帮助。
这是一部干货满满的文学类工具书,囊括了小说、自传、历史、诗歌、戏剧、科普六大文体。
阅读完此书,着实佩服作者海量的阅读经验和概括总结能力!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二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厚重达484页,这样的书籍往往令很多读者望而却步,如同喜欢托尔斯泰,但会选择他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而不会触碰《战争与和平》一样。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如何在经典中不畏难,不迷失,更能在电子时代去静下心来读书,不仅需要内心强大的动力,更需要阅读方法和指南,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美国传奇女作家苏珊·怀斯·鲍尔可谓是个天才,其本身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和大学以上通识教育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所以在《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中六部分都以时间为线索,在大历史背景下通过六大领域挑选书单,通过三步学习法开启心智,与书相博,与书相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先要掌握阅读的技巧。苏珊·怀斯·鲍尔从古典教育入手,培根将学习分成三段式过程:首先,品尝:获得基本的主题知识。其次,咀嚼吞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消化:把这个主题融入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和古典学者也将学习过程分为三段:语法阶段、逻辑阶段或辩证阶段、修辞阶段异曲同工。作者指出现在教育的缺失阶段,提出自我教育中的阅读步骤:
书中的前四章是阅读的准备工作,这部分对于热爱阅读的人可算是提纲挈领,找对方法,才能投入到阅读中,比如记笔记,作者比较了多个名人的阅读日志制定记笔记的最简要方法,最终行之有效达成文字与思想上和阅读的书籍达到一种互动交流。
翻开一本书,作者将人类历史贯穿其中,分别从小说、自传回忆录、历史著作、戏剧、诗歌与科学著作六大领域走进阅读与经典之中。作者庞大的阅读量让其在每一章节都罗列将近三十本以上的书单,从古希腊到近一百年西方作品都涵盖其中。对于书单和内容讲述中的指导性阅读缺失东方部分,主要为欧美英语作品,这与语言局限有关。如果看《世界文学常识》《角谷的藏书架》等阅读主题书籍,都会发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对于书单,各位作家都秉承着不必啃完所有公认的经典作品,只需将其中的几本钻研透彻就够了。
小说是打开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浏览过1604年到1972年的小说历史,作者进一步说明了小说的写作惯例和基本框架,用古典教育三段式方法阅读一本小说。作者小说书单列举了32部作品,比如《堂吉诃德》《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等。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按照探索式阅读步骤从标题封面目录开始,边看边记录,找到开头结尾主题隐喻内涵,最后看自己是否产生共鸣并进行自我反思。
作者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纵横捭阖,力图打破读者对阅读的各种障碍。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怀揣着鲁莽的好奇心闯荡到文学世界的新鲜人来说,作者都努力梳理出一条合情合理的阅读之路,把方法铺陈其中,让阅读回归到符合现实的轮廓。书中的书单可以翻阅,书中提供的阅读技巧可以效仿,达不到天才的阅读量和思想,但读者可以选择训练自己,形成自己的思维,不让自己的心灵在如今感到饥饿。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三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阅读又被提上了许多人的重要日程。各大网络平台也筹备着利用这个读书日的节日开展一些与书有关的活动。许多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尝试过开始阅读,但是能坚持一直阅读的人却不多。其中,既有书籍本身不易读的缘故,也有读者缺乏阅读技巧、没有足够时间等因素。
听、说、读、写,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输入技能,阅读的数量、质量和转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和写这两项输出能力的高低。其实,从小学语文课开始,我们就学过如何阅读。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在语文课上,老师不厌其烦地带着我们分析文本、找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技能和效率。但是,现实是,摆脱了课本之后,来到真实的文字世界中,许多人却依然无法高效地阅读、自由地阅读。尤其是对于一些各个领域的大部头经典著作,很多人简直是望而生畏。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就是一部教会读者如何阅读那些需要阅读但却读不下去的书的方法论。作者苏珊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接受正规中小学教育,而是接受家庭教育。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介绍了古典教育三段式阅读法,并通过小说、自传、历史与政治、戏剧、诗歌、科学与自然史这六种文体的阅读实践进行展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那些让人头大的经典之作。
古典教育三段式阅读法指的是语法阶段阅读、逻辑阶段阅读和修辞学阶段阅读。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的都各有不同,所以阅读方式也各有侧重。第一阶段侧重通读,了解大意,并标注出不理解的内容,但不过分纠缠细节,遇到不懂的地方继续读下去;第二阶段侧重于在逻辑上读懂读通;第三阶段则带着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读,审视作者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其实,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对于经典的作品,至少要读三遍才能读懂读透。这倒是颇有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味。
除了阅读方法本身,苏珊还提到了阅读的一些小技巧和常被忽视的隐藏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练习记笔记和写概要,这有助于提纲挈领地回顾前文内容。
要注意封底的版权信息、译著和初版时间,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书籍的写作背景和年代,理解作者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序言,在阅读正文之前,尽量只读作者和译者写的,避免其他人可能的“错误”解读和批判性序言,造成读者先入为主的偏见。
要理性地看待名家书单,毕竟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份名家书单都会带有其本人的阅读偏好,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广泛、全面,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当然,阅读不一定能让你改变人生,却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从今天起,从现在起,阅读吧!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四
喜欢阅读的人,书籍是生命中最可爱的存在。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一个人除食物以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阅读普通的书籍还好,当遇到名著,特别是西方经典名著,很多人就会显得焦头烂额,不知道怎样才能阅读好这样一本来自西方的经典。 美国畅销书作家苏珊·怀斯·鲍尔的《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一书,将告诉我们,不是我们无法阅读那些伟大的书,也不是我们能力不足,而是缺少训练和引导。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阅读纸质书籍已经被很多人摒弃了。阅读本应该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可很多人又怕自己理解力不行,拿起来的书却不知道该怎样读下去了。 爱阅读的人不一定都是高文化、高水平的人们,很多经典名著有时候读完,也只能是略懂些皮毛,面对经典书籍,往往会有望而却步的感受。 在这本《如何阅读西方经典》里,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如何阅读好一本经典书籍。 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古典阅读的“三段论”,并借助这一学习工具,带领我们去阅读那些我们“不可不知”的经典文本。 阅读,是一个使人成长,令人进步的一件事情。 心灵的滋养往往要比食物来得更加强烈。任何有文化的人都可以依靠自我教育来培养个丰富思想。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手把手地带领大家系统阅读我们想读却又读不下去的书。 首先,要为阅读经典做准备。 要学会给自己安排好阅读和学习如何阅读的时间; 其次,就是练习阅读的技巧,学习练习记笔记和写阅读过的内容的概要; 学习古典学者的“三段论”,即包括语法阶段、逻辑阶段、修辞阶段。 通过“三段论”,学会掌握事实、分析事实、表达观点,这几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阅读。
信息化时代导致了人们沉迷于互联网不能自拔,自媒体、电视、手机、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里,很多人都放弃了阅读书籍的习惯。 而好的文学经典,会让人们浮躁的内心,寻找到安静的港湾。 书中提到的经典不局限于文学,还囊括了小说、自传、历史、诗歌、戏剧、科普六大文体。 让处在不同阶段的人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也能从不同的书里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细细翻阅这本《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会让你慢慢地爱上阅读西方经典书籍。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篇十五
去到书店的时候,你是否也会被众多的外国名著吸引的挪不开步,但是又想想自己的碎片时间和有限的知识储备,对于国外难啃的名著有些望而却步。
其实,对于西方的经典,不是我们能力不足时间有限,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去读这些著作。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的话,相信,你也能体验到名著中带给我们的哲理。
最近看了一本书《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正巧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作者是苏珊·怀斯·鲍尔,她是一位科普作者, 但是你知道么?她从先并未接受过正规学校的教育,而是自学成才,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完高校的课程,获得多个博士学位。正因为她受益于阅读,所以也想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带来的蜕变。
书中会告诉我们对于不同题材的作品要如何读。作者提到了“三段式古典阅读法”,不管是多么难度的书,掌握了这个读书法以后都会变得轻松简单。
第一阶段:语法阶段;第二阶段:逻辑阶段;第三阶段:修辞阶段。每一阶段的阅读目的都是不同的,第一阶段只要读就可以,不需要分析,更不要过分注重细节,第二阶段更侧重于逻辑是否顺畅,而第三阶段则要带着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读书,分析作者的观点,从而把作者的观点转化成为自己的观点。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的话,那么对于经典的名著,我们是不是都需要读完三遍才能参透其中的深刻含义呢?
其实,不管是阅读什么,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阅读的小技巧,更加方便我们更好的阅读。比如在读的过程中将你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多么聪明的脑袋,如果只是输入不输出的话,记住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所以,通过读书的时候,多记录一些难点或者是精彩的部分,亦或是内容概述,都是对我们阅读很有帮助的。
每一阶段的阅读都是有她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以上的阅读方法以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名著,我们也能很轻松的读完,并且能够有特别深刻的体会。
书中还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如何“小说三段式阅读法”来读小说,如何用“历史三段式阅读法”读历史。随着更加深入的阅读,越来越喜欢这本书,真是一本宝藏书籍。
阅读虽然不会立刻改变你的人生,但是随着知识的丰富,认知的改变,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从此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