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的读后感大全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6 19:40:54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16 19:40:54   小编:

读完《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深刻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书中详细介绍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等重要内容,让我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深入学习,我对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信心。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一)

两点: 1. 缺乏历史实在感. 大量的操作系统技术, 概念, 模型是在上个世纪50 年代到 90年代形成. 本书绝大多数章节, 缺乏相关重要paper的引用. 可以参看OSTEP. 技术绝不仅仅是形式化的推演. 2. 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 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书更多的是描述机制的原理, 对所以然(问题)描述不多.

1/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二)

目前只看了第3章,觉得最大问题在于很多描述都非常空洞...如果不是结合做过的ucore实验,感觉很难理解在讲什么。该讲细节时不讲细节,笼统讲时又不先描述下框架,抓不住重点。就比如分段这一节,说了分段的好处,然后给出了一些实现的例子。但是实现的例子讲得太差劲,很多细节不说清楚一笔带过,分段机制是操作系统和硬件共同完成的,但是这节基本上没有将硬件提供了哪些基础支持,描述符基址寄存器是什么,干什么的也不解释,直接一笔带过...

2/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三)

第一次看操作系统的书,在图书馆逛了一个小时选了这本书,准备大致的看完就去看Linux源代码类的书籍。在我的映象里,外国好的计算机类的书引进国内多被翻译给废了,看起来很累,往往一句话要表达一个意思等你看了半天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说这个意思,何必说的这么别扭呢!

我现在才看完第二章,进程与线程,这本书看起来是有快感的,所以还没有看完就写了评价,希望想看操作系统类的书的人能看到这个评价,然后看这本书,收获知识,享受思考所带来的乐趣,快感。

3/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四)

主要讲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引论,比较杂.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讲的很详细,不过我有一部分还是没有看懂.

第三章的存储管理我感觉实际就是内存管理.

第四章的文件系统就比较简单了,没有很多的原理性的介绍,都很好理解.

第五章输入输出就更杂了.

第六章 死锁 没几页

第七章和第八章和第九章感觉不是很好,中间的虚级化安全中的保护域以及访问控制列表还看了看.

最后第10/11/12章分别举了linux和vista和symbian的例子.

总体来说仍需要更多具体的书来配合学习.

4/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五)

本人非计算机科班毕业,但对操作系统比较感兴趣,一直在看robert love的linux kernel development,但是一直感觉效果不好,估计是因为对操作系统的概念没有系统的认识的缘故。今天买了这本,是看着Andrew的大名买的。原来也看过第一章,但是当时对计算机进程什么的就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一次,刚翻开绪论,就感觉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绪论讲解文件系统,这样说:进程和文件层次都可以组织成树状结构,但这两种树状结构有不少不同之处...我感觉眼睛一亮,我在想,如果仅仅看linux内核方面的书,怎么能够想到这一层去?

5/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六)

本书比较全面而详细的介绍了操作系统的概念与算法,但与《操作系统概念》一书比起来,就略显简略了,也更偏于实际,虽然有理论上的论证,但看来其并不是重点;相对于后者对与算法的全面罗列,《现代操作系统》对于重要算法的介绍更为突出。虽然本书对于概念的介绍略显简略,但是本书却比较通俗,涉及的面与实际结合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广阔。书中配有许多插图,对读者的理解很有帮助,有一些地方的插图非常精髓(比如将RAID阵列那块,《操作系统概念》中相比就略显逊色了,虽然后者的插图也非常丰富,至少在RAID这已经败下阵来)。本书作者是非常出色的写手,在操作系统与网络方面均有大作,而且语言不乏幽默,让人看起来总会深入其中。书的后面有实际案例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对实际操作系统的框架性理解,但对于那些系统的感性与具体的认识还必须来自于相关的具体书籍;而那些具体的认识能够使得许多基本概念被一眼看穿,所以我非常建议读这类书(偏于理论的操作系统书)的读者(无论当做教材还是参考书),都要结合具体的系统的书籍来看(比如我选的就是unix/linux,因为它应该算是最具有开放性的系统了,我的参考书从系统编程《Unix环境高级编程》到内核架构与编程都有),最好还可以结合微机原理与接口一起学习(我们课程是这么安排的,在我看来非常好);并且在可能情况下多参考同类书籍中的不同表述,这对问题的了解很有帮助。

6/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七)

# 现代操作系统ed3 2017-10-26 22:02:11 抽象是管理复杂的一个关键。 多路复用:时间(cpu)、空间(内存) 缓存、MMU - 进程 & 线程 线程:完成某一任务而共同工作 有限状态机 要使多线程的程序正确工作,就需要仔细思考和设计 线程实现:用户空间 vs 内核空间 竞争条件 race condition:临界区 critical section、互斥 mutual exclusion Murphy 定律: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终将出错 忙等待很短 & 自旋锁 spin lock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 问题:信号量 semaphore PV 操作、互斥量 mutex 条件变量:条件未达到而阻塞 管程 消息传递 message passing 屏障 barrier 抢占式调度 vs 非抢占式调度:允许运行的时间 哲学家就餐问题、读者 - 写者 问题 所有进程都是平等的,但是某些进程更平等一些。 - 存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 - 文件系统 - 输入输出: 不能以史为鉴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电梯算法 - 死锁: 死锁 、 不安全状态 、 银行家算法 - linux 写时复制:指向相同的内存页并标记为只读,需要写的时候复制并写入 进程是资源容器,线程是执行单元 内存分配机制:伙伴算法 文件:共享锁、互斥锁 - 操作系统设计 人月神话 KISS 统一数据范型:文件(unix)、对象(win)、文档(web)

7/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八)

这本是实验室重点推荐的书,但由于我短浅的见识忽略到现在,之前我一直认为,不怎么了解操作系统而直接啃这本书有点打击人的自信心,现在看来是错的。

由于要找工作,最近很认真的浏览一遍这本书,总感觉还不错,也没什么高深的内容,前几章集中于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io管理,后面介绍了Linux/windows中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下操作系统的设计哲学,前几章对概念的讲解还是比较明白的,但我觉得还不够深入,可能更深入的就是深入到代码了吧,反正这本书无法满足我对操作系统的好奇,也可以说这本书算作基础吧。

字体太小可能是个问题,导致看起来很复杂的样子,其实不然,认真看还是比较基础的。

第一遍看在进程间通信,信号量部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看第二遍并进一步加深。

我对操作系统的好奇不仅仅因为操作系统的魅力,还因为操作系统了太多的经典算法和精巧实现,大工程项目的管理,哲学思想,包含了太多前辈的心血,如果能够有效学习,在以后大工程项目当中都可以有用武之地,好好学习操作系统,借鉴其思想应用到其他地方,解决更多人们生活中问题。

这本是实验室重点推荐的书,但由于我短浅的见识忽略到现在,之前我一直认为,不怎么了解操作系统而直接啃这本书有点打击人的自信心,现在看来是错的。

由于要找工作,最近很认真的浏览一遍这本书,总感觉还不错,也没什么高深的内容,前几章集中于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io管理,后面介绍了Linux/windows中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了下操作系统的设计哲学,前几章对概念的讲解还是比较明白的,但我觉得还不够深入,可能更深入的就是深入到代码了吧,反正这本书无法满足我对操作系统的好奇,也可以说这本书算作基础吧。

字体太小可能是个问题,导致看起来很复杂的样子,其实不然,认真看还是比较基础的。

第一遍看在进程间通信,信号量部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看第二遍并进一步加深。

我对操作系统的好奇不仅仅因为操作系统的魅力,还因为操作系统了太多的经典算法和精巧实现,大工程项目的管理,哲学思想,包含了太多前辈的心血,如果能够有效学习,在以后大工程项目当中都可以有用武之地,好好学习操作系统,借鉴其思想应用到其他地方,解决更多人们生活中问题。

8/9页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读后感(九)

这篇书评主要想写给自己看。还记得当时翻开这本书之前,对操作系统的满心敬畏,心中只想赶快开始去学习其中的知识,期待赶快明白操作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操作系统到底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现在看完了这本书,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对操作系统了然于胸。反而是徒增了更多困惑,知道了进程线程,知道了虚拟内存,知道了文件系统,但是却发现随便的一个话题都能找出非常多的论文,可能有人终其一生都只是研究了个进程线程而已,可能有人终其一生都参不透这进程线程。

不同于刚开始读此书的兴奋和获取新知识的窃喜,也不同于在读不懂这本书中某些内容时的烦躁和跳过晦涩部分的不安,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的心情是很微妙的。可以说是一种释然,毕竟我又有了一些进步,可以开始我的下一步计划了,但是又有一些懊悔,那些被我跳过的部分,应该都是前人研究留下的精华吧。我甚至都有一个念头,想把这本书从头再读一遍,但是终究还是没能开始。

在写下这篇书评之前,我时常会反思自己,自己的学习方式需不需要调整,怎样才能更快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每天任务驱动,计划驱动的读书方式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充实,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是当我不能实现自己今天定下的计划时,我开始失落,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心学习才导致计划没有被完成。其实我现在仔细想想并不是我没用心,而是我学习的任务开始变难了,而我却还想保持以前的速度。由于这种进度要求带来的压力,我发现我开始主动降低了自己读书的质量(这真是讽刺,我发现这种现象在作为业务员的程序员中广泛存在,而我一开始就立志自己不要迷失在业务代码中,立志要有自己的想象,不因为进度的压力去降低代码的质量)

这种赶进度式的读书带来了表面效率的提升:我确实按照进度读完了书,但是我却并没有得到我本应在这本书中获得的知识。所以实质上来说,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在因为看不懂某些细节而慌张,因为跳过这些细节而不安。而本来我的时间本来应该放在思考这些细节,弄懂这些细节和享受弄懂这些知识之后的快乐上的。

时间的浪费如果只是一个弊端的话,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赶进度让我的成就感大打折扣,甚至我会觉得有一种挫败感。当初我选择做一个程序员,就是因为对编程的热爱,和对于计算机科学的热爱。我买下的每一本书都寄托着我的期望,希望我能通过这些书对计算机这门科学有更深的了解,希望能够写出更加优秀的代码。但是现在我发现我在为了一个“看完xx本专业书籍”的虚无缥缈的目标逼迫着自己前进。这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

了解到这些,也是对自己今后的规划有了新的指示。计算机科学本来就不是刻苦奋斗两三年之后就能吃老本的学科,我也没有必要赶着在工作之前搞懂一切。一直都在赶路只会一直错过,静下心来思考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况且,我觉得带着热情,带着脑子去看书,没准才是实际看得最快的方式。

以此篇书评致自己,我想要成为一名顶尖的程序员。

9/9页

还剩6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