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风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奋斗。文章以狂沙为背景,展现了人们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勇气与坚强。读后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以及人类对于生存的不屈不挠的追求。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一)
个人认为此书主要用半文言半白话文的方式介绍了金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比较适合有一定文学基础,没有读过金庸作品或者想简单了解金庸作品主角的年轻读者,又或者想回顾一下金庸作品主角的老金粉。 文章诗词较多,故事情节有粗有略,有解答了部分当年看电视时的小疑惑。个人觉得文章篇幅、部分著作内容与人物介绍略少不够过瘾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二)
潇潇老师将多年看书积攒的随感心得,在若干年后,“聚沙成塔”,汇集成了这本《吹尽黄沙始到“金”》,用己心己感评说着金庸小说里的男男女女,切入的是人性,见到的是众生,落点并不是简单的命或运,而是由因及果,以果见因的因果。如段誉,如慕容复,等等。 我未读完金庸全部作品,也未看全过相关的影视作品,可是读到作者对书中人物的解读,却让我有了重读金庸的想法。 潇潇老师常说:阅读是有门槛的。从这本书反思自己读过的金庸,才发觉自己以前读的是“热闹”,留下的只有“热闹”过后的寂寞。 现有本书为“引”,重读金庸经典,兴许能成为“槛内人”,读出自己的阿朱,黄蓉,等等。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从经典的江湖故事里,阅武侠,品人性,才会有读书的意义吧。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三)
金庸的小说以意境取胜,它令会看的人叹服,不会看的人满足。“以人为本”是武侠小说的精髓所在,我们看小说,读的是故事,品的是人生。
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但历史会不断重复它的规律。小说故事也一样,同样的故事情节不会重演,但故事所要展现的人性与规律会不断地重现。
该书把金庸的小说收集到同一本书里,并对小说做了简单的排序,通过深入浅出的写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精神来。
作者对每一部小说都做了深度的解读,该书可以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金庸集,能够让工作繁忙的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轻松地品读到经典的小说故事。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四)
如果你也是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那么你一定会对他笔下的人物念念不忘。 每个人物都有着丰富的生平故事,足以让人再为他们写一本书。 那么今天已经有人为我们写了这样一本书,潇潇老师写的《吹尽狂沙始到金》,对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逐一讲解,褪去了刀光剑影,淡忘了门派纷争,看完之后我的脑海里总是还会浮现起书中的那些个性人物。 我最喜欢的是《射雕英雄传》,无论是郭靖黄蓉的爱情故事,还是杨过小龙女的情缘,都让人为之动容。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个忠厚善良的英雄人物。他从小生活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但他却不忘本,心系中原。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他与黄蓉的相遇和相知,让人们相信爱情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 而《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从小龙女的冰山美丽到杨过的痴情追求,他们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为之心疼。杨过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潇潇老师说,《射雕》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向我们展示人生的悲欢离合、民族的兴衰起伏、易道的微妙玄通。从古到今的沉郁沧桑,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从牛家村的风雪惊变,到襄阳城的为国死难;从大漠的风起云涌,到江南的兵戈四起;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饱含着太多的苦与乐、喜与悲。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五)
说实话,看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学习如何写书评的。不过,看完后让我有重新刷一遍金庸的冲动。 本书中一共写到了金庸的14部小说,包括《天龙八部》《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金庸名作,也包含了《越女剑》《鸳鸯刀》等不太出名的作品。 在书中,作者对每一部小说的重点人物都做了一个评价,我本身不是金庸谜,我感兴趣的又比较熟悉的人物,我就会看得仔细一些。 写萧峰,作者说:“他不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人的角度,反对战争,厌恶杀戮。” 写王语嫣,作者说:“当王语嫣打碎了玉像,对王语嫣而言,就是打碎了自己,打得自己原型毕露,打得自己本已醒了却仍要回到梦中,去和慕容复继续做着两个没有交集的梦。” 写韦小宝,作者说:“(他)出生卑微,骨子里就有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狠劲和勇决,这和勇敢不一样,但有时却比勇敢更可怕。” 不得不说,这些评价都很符合这些人在我心中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开篇作者将《天龙八部》中的人物,用诗词描述出来,每一句诗代表了一个人物。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警幻仙曲”。虽然稍显刻意,但立意还是很难得的。 这本书的语言并不通俗易懂,比如开篇写段誉,作者写道:“千里渥洼种,兼祧儒释家。”如果读者不明白“渥洼”和“兼祧”的意思,恐怕理解起来就会有些吃力。 虽然如此,但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看此书,对文笔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六)
武侠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更是无数人心中的一片。而在这片江湖中,金庸的武侠小说无疑是最耀眼的璀璨星辰。潇潇先生的《吹尽狂沙始到“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深入而全面的金庸武侠世界,让我们重温那些熟悉而又新奇的故事,理解那些情深意重的人物,感受那些曲折而又韵味的情节。
从目录可以看出,潇潇先生不仅细致地剖析了每一部小说的主题和深意,还从文学、思想、哲学等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加丰富的阅读视角。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是对每部作品的新诠释,如“至巧配至拙,竟也天成”对《射雕英雄传》的概述,既简练又深入,令人回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说的“每位武侠迷都是‘江湖百晓生’,每位武侠迷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兵器谱》”这样的叙述,将我们每一个读者都置身于这片江湖之中,仿佛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与书中的英雄、侠客共同走过那一段段冒险与感悟。
此外,将所有小说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与合理排名,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不仅考验作者的分析能力和文学功底,还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能产生的争议。潇潇先生显然做得很好,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独立又合理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经典作品。
总的来说,《吹尽狂沙始到“金”》不仅是一本解读金庸的书,更是一本带我们走入武侠世界,体验江湖情怀,深入思考武侠文化的书。对于武侠迷来说,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书;对于不熟悉武侠的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之作。推荐给每一位热爱文学与武侠的读者。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七)
可能因为我关注的武侠小说不多,看完这本书的目录简直震惊了,没想到这些经典全是出自金庸先生一人之手。
更惊叹的是本书作者的专业和热爱,对金庸先生的作品如数家珍,对小说中人物的解读言之有物。
这本书半白半文的写作手法虽然读起来有门槛,但是结合武侠小说的背景又充满江湖味,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书中提到金庸说:“武侠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内容也是人,什么都会变,人性是不会变的。”
书也是从人性入手,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一一进行解读,带领我们领略武侠小说中的人性精神,对标现实,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要读懂这本人物志,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下金庸先生创作这些作品的时间线,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对世界的看法会变,笔下的人物信仰和人生态度也会变。
列举之后,再次发出惊叹,无缝衔接连续15年创作了15部经典,难怪本书作者评价金庸先生的作品“一言蔽之,境极高”: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至1959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 《鸳鸯刀》1961 《倚天屠龙记》1961年至1962年 《连城诀》1963年 《天龙八部》1963至1966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至1969 《鹿鼎记》1969至1972 《越女剑》1970
看到书中对段誉的解读,至情至性,潇洒从容;女性在民族大义和家国情仇中的选择和牺牲,放在现在依然有值得思考和借鉴学习的地方。
感谢作者以这种解读方式,引导我重新理解这些经典小说中各种深入人心的角色。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八)
“以人为本”是这本书的“文心”,作者通过深入浅出地剖析金庸小说作品,展现给读者不同人物形象的“武侠”,各类武侠代表着不同的“痴”,正如文中所言:段誉之痴让人向往,虚竹之痴让人敬重,萧峰之痴让人觉得悲壮……在如今浮躁的世间,留有一份“痴”心,实属难得,也是本书亮点所在。
吹尽狂沙始到“金”
9.0
不雨亦潇潇 / 2023 / 北方文艺出版社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九)
如果你也是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那么你一定会对他笔下的人物念念不忘。 每个人物都有着丰富的生平故事,足以让人再为他们写一本书。 那么今天已经有人为我们写了这样一本书,潇潇老师写的《吹尽狂沙始到金》,对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逐一讲解,褪去了刀光剑影,淡忘了门派纷争,看完之后我的脑海里总是还会浮现起书中的那些个性人物。 我最喜欢的是《射雕英雄传》,无论是郭靖黄蓉的爱情故事,还是杨过小龙女的情缘,都让人为之动容。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个忠厚善良的英雄人物。他从小生活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但他却不忘本,心系中原。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他与黄蓉的相遇和相知,让人们相信爱情的力量是无可阻挡的。 而杨过小龙女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从小龙女的冰山美丽到杨过的痴情追求,他们的爱情故事让人们为之心疼。杨过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潇潇老师说,《射雕》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向我们展示人生的悲欢离合、民族的兴衰起伏、易道的微妙玄通。从古到今的沉郁沧桑,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从牛家村的风雪惊变,到襄阳城的为国死难;从大漠的风起云涌,到江南的兵戈四起;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饱含着太多的苦与乐、喜与悲。
在豆瓣看了之后不满足,又下单买了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十)
曾有段时间很喜欢看武侠剧,继而对武侠小说产生了兴趣,看得最多的,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他的小说像个挚友,陪伴着我度过年少时的美好时光。然而光阴荏苒,书中的很多情节已然记不清了,留在脑海里的只有书中的一些名字。
这几天阅读了潇潇先生的《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涌入眼帘,再一次重温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仿佛又回到那追武侠的时刻。
《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一本写“人”的书籍,就像作者说的,其是一部“纪传体的武侠史”,不仅是英雄史诗,也是各种深入人心的角色的人物志。这里的人物,是指金庸武侠中的虚拟角色。作者用半文半白的文字风格,深入浅出地对书中主要人物进行了客观评价,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这些人。
比如,作者说郭靖是儒家文化的代言人,是民族精神的捍卫者。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国为民”的侠者情怀,看到了“仁义礼智”的儒家精神。
作者还采用《周易·乾卦》的哲学思想来解读郭靖的一生。当郭靖流寓漠北时,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来说明;后来,郭靖得到成吉思汗的欣赏和认可时,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表达他当时的状态;郭靖坚守襄阳城时,则用“群龙无首,天德无首”强调他的困境与磨难。这种解读方式,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令人惊艳的是书籍目录。其中《天龙八部》的目录,作者是采用填词方式完成。因为在该部分,作者首先填写了三首词,分别是《寄调水调歌头》、《寄调满江红》和《寄调声声慢》。他将书中人物对应填词作为标题,着实与众不同。比如人物段誉,千里渥洼种,兼祧儒释家;人物阿碧,温柔如水江南秀;人物阿朱,全不想,生死伫心间,抹不去……每一个标题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还有故事背后的人。
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才气,不过,还是得拿起书看看才能感受得到哈。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后感(十一)
不雨亦潇潇的新书《吹尽狂沙始到“金”》,选择在这个季节推出,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出版社有意安排。
金秋,金庸占了一个“金”字,不雨亦潇潇,总让人想起那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所以是占了一个秋字吧。
金秋送爽,不雨亦潇潇上新书,金秋时节,听不雨亦潇潇的“金”语,实在是平生一大快事。
了解不雨亦潇潇,是在公众号看过他的文章,是经常上大号的老作者。
现在读了他的书,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说实话,在公号看他的新媒体文,觉得已经很有才华了。
可是现在看他的书,却有点生气,实在有些不珍惜自己的才华了。
当时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多大触动。
后来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架后,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翻了翻。
然后,就被惊艳到了。
这本书的一部点评是《天龙八部》,也是金庸小说里,本人最喜欢的一部。
那我自然更好奇了,赶紧想一口气读完,结果一上来,就遇到了拦路虎。
作者先来填了三首词,分别是《寄调水调歌头》、《寄调满江红》,《寄调声声慢》。
仔细一看,每次词,都是对应一个目录里的一个小标题,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几个人会用古诗词,为文章作回目呢,当时我就竖大拇指了,暗叫一声厉害!
而且厉害的是,他将书中人物的名字,全部穿插在三首词中,且一点也不违和,真的是得对金庸老先生的书非常了解,还得有填词的功力,两者具备才能达到!
且来体验一下 ,比如说:“唤宝宝,歌星竹,舞红棉。杨枝难洒玉露,青萝系曼陀。”填的是词,说的却是段正淳的红颜知己。
还有这句:“八千春秋,宿命难逃,终是爱恨轮回。指点恶紫夺朱,泪涌血流。”八千春秋,是时间,是历史,也是阿紫的师傅丁春秋,恶紫夺朱,出自《论语·阳货》,这里却是指书中的姐妹,阿紫和阿朱,阿朱死了,阿紫爱上了姐夫,一心想取代姐姐。
不再过多剧透,姑且抛砖迎玉,喜欢的自己去读,自己去发现哈~~
陈世骧曾评价金庸小说:“意境有而复能深且高大,则唯需读者自身才学修养,始能随而见之。”
金庸之小说,大俗大雅,下里巴人能看入迷,阳春白雪亦能欣赏之。
不雨亦潇潇这本书也是,虽然他用了高雅的填词,作回目,内里点评注解却是白话,既有深,也有浅。
郭沫若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我不敢说,不雨亦潇潇研究金庸小说高人一等,却可以笃定地说对“金学”的研究,的确达到了入骨三分。
真正打开本书,才明白书名的重量所在,真的是吹尽狂沙始到“金”,读这本书,确实是有大浪中淘到金子的感觉!
据说这本书,是作者大学期间研究金庸小说的随笔,连缀整理而成,想想自己的大学,只有一个“唉”字可形容之!
然作者早已拥有如此才华,却在毕业后为稻粱谋,去屈就写公号文了,实在觉得可惜,作者应该多做这样的深入研究,才不枉费其才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