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析》读后,深感其理论之美与应用之广。书中详尽阐述了复数函数的性质,揭示了复分析在数学及物理中的重要性。通过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例子,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促使我深入探索复数的奥秘与魅力。
复分析读后感篇一
在大学毕业十年后才读到这本书,只能说相见恨晚。对于数学狂热爱好者,又不愿被老师、专业束缚的人来说,如果有一本这样的书能伴随左右,那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只有自己去看,去体会,去回顾那些年初学分析时候的艰辛,方能感受到此书的妙处。
1/5页复分析读后感篇二
复分析用图形方法本来就是绕大弯
开阔思路是必然,但是当不得真
数学史上牛顿后英国数学是怎么衰落的,懂伐?
涉及物理部分确实很精彩
你大妈是物理高手,导师是彭罗斯
另外不要骂中国复分析教材了,不出彩也没那么差
2/5页复分析读后感篇三
所谓可视化方法在其他复分析的著作中并非没有体现,而是很多图形要在读者的头脑中自己形成,这当然也是因为可视化技术的提高和进步。
最吸引我得地方在于,作者用可视化方法将复变函数、场论、微分几何的一些重要内容贯穿起来,这个讲法很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感觉中文翻译也很好很难得的高质量。不过,我是买的英文版。
3/5页复分析读后感篇四
数学的历史,似乎孕育着它的未来。
除了第12章的最后和物理相关的章节,其他内容做过细致推导。
很难理解,本书从前言开始,一直在强调是牛顿方法的产物,大家都在说黎曼,包括齐民友,不知道是为什么。
真正体现牛顿方法的地方是5.3,8.2.3,9.2,作者对整本书方法的辩护,来自8.10,及5.11刚性的解释。
4/5页复分析读后感篇五
这真的是无可替代的一本书——但我这里说无可替代,也并非褒扬至极的赞美之词,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这本书也替代不了什么。
她确实以一种别的副分析教材所没有的手法,能够很深的吸引读者。但是她绝对不能替代那些体系严密到表述晦涩的经典复分析教材的地位;充其量,她只是你在传统教材的森林里迷失、困卷以后,可以为你指点迷津、补充能量的小精灵。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甚至收藏。
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