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上帝掷骰子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上帝掷骰子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2 23:55:26
上帝掷骰子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22 23:55:26   小编: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篇探讨量子力学和宇宙起源的哲学文章。作者引用了爱因斯坦和波恩的讨论,探讨了随机性和确定性的关系。文章提出了上帝是否掷骰子这一问题,探讨了宇宙的随机性和秩序性。通过对量子世界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宇宙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一)

【阅读缘由】参加学校干部英语听说能力培训班,理工学院同学朋友圈推荐。

【是否吸引阅读相关书目】后半部看得有点云里雾里,暂无相关阅读计划。

【阅后感】《走向共和》是个人的民主和历史的启蒙,《上帝掷骰子吗》是科学的启蒙。

未读此书之前,知道牛顿的经典物理,对文艺青年签名的薛定谔的猫不甚了然。阅读后才知道科学已经进步到量子物理学了,世界是不确定的。现在流行的多宇宙理论,所谓坍塌,混沌状态、宇宙大爆炸等等都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

这些变化早在20世界已经掀起波澜,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停在原始状态。

这是科学的启蒙!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二)

嗯 还有1个小时就21岁了

20岁这一年的最后一本书 我选择了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领域 虽然看下来我依然说不出个所以然 但是至少我发现自己纠结过的那些问题原来那么多科学家 哲学家都也纠结过 大多数至今也都还是未解之谜 各种原理各种猜想研究来研究去 或许本质上永远不会偏离“我”的问题 人类总想着要探索一切征服一切 可能都是为了能够脱离自困吧 奈何一念无明

我觉得人之所以渺小 就是因为我们终究无法企及上帝的高度 永远都学不会用上帝视角来看这个世界 纵使拥有多么高深的智慧 也只能着眼于现时与自我 凡事都要分个是非对错 却不明因果

额 东拉西扯了一大堆跟量子力学半毛钱关系都没的装逼人生感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三)

这是我人生中正式读完的第一部科普著作。不得不承认,我仍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之中。首先,我惊叹于那一代科学家惊人的创造力,还有那份巨大的革命性的勇气,不懈追求真理的勇气,敢于向过去“黄金时代”和无比权威的经典理论挑战的巨大胆略。量子论的准确性已经百年验证,是经过最严格的数学推导和实验室验证的,至少在人类目前这个年代,还找不出能推翻量子论的现象。但确实,量子论所呈现的世界和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宏观世界实在相差太大,以至于在它面前,强大如爱因斯坦的思维能力都难以接受。你可以采取一种“鸵鸟策略”,在享受着量子论带给现代人类世界各种便利如现代PC,生物基因技术等等等等的同时,你可以不去深究量子论本身。但如果你是一个喜爱追求真理的人,你就想深究,那你必须放下你对宏观世界的经验,放下你所谓的“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这个世界应该是不连续的,如果你说“气温从20℃上升到25℃”,那么这个温度区间并不是无限可分的,所谓连续只是数学上的一种完美而已。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你做出“定域实在性”假设,也就是承认不存在超过光速的信号传递,并且承认存在一个“客观实在”的、不依赖于“观测”的世界,那么很遗憾,基于这个假设所推导出来的结果已经被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们用最严格的物理实验不止一次地大幅度地彻底地推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事实摆在那儿呢,有可能真的不存在一个所谓“客观实在”的,完全不依赖于“观测”的世界。

不知道爱因斯坦如果在天有灵,他会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世界。爱因斯坦所谓“不掷骰子的上帝”似乎并不存在,这个世界并不是被严格的因果律支配的。对于我等凡夫俗子,最大的启示或许是时刻保持一个冷静科学的头脑,你每天都看到的日常现象并不代表真理,你习以为常的所谓“这不是明摆着吗”的东西好像也不一定都是真理。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帝掷不掷骰子要靠实践去检验,任何理论正确与否,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检验出来的,哪怕再离奇,都距真理更近。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四)

#前言#

听说费恩曼看不懂论文时,不是强行硬看,而是会去找一些辅助材料先看看。还听同学提起某位大学教授提倡先修××学导论的必要性,因为国内教材编写得实在太生硬了。

联系自己,大二三学的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真的是看不懂啊,越看越没兴趣,越看越恐惧,而恐惧导致畏葸不前,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本来数字电路老师推荐过本书,无奈自己当时见识浅薄,没意识到循环进阶的重要性,反倒担心浪费时间看“闲”书,遂错过了培养对量子论的兴趣,这与后来的课程学得极为差劲有关系。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自己今后学习某些知识时,记得用上辅助资料这一招,且不说内容上会有极大帮助,但兴趣上、思维上对人的鼓舞还是蛮大的,这个最重要。

以下是我看书的整理,以供后期回顾。历史能让我们反思自己,从经验中学习可以悟出方法和技巧、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达到最后的融会贯通。

#收获#《上帝掷骰子吗?》-吉吉-09.01-用时2h

爱因斯坦:波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波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霍金: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01 黄金时代(说的是经典物理辉煌一世的时代)

赫兹的电火花实验求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波”存在。

1.怎么求证的呢?假设电生磁、磁生电,那么两个有间隙的小球之间也能在磁场下通电,产生电火花。麦克斯韦的方程太完美了,仿佛是上帝之手写下的一首诗歌!

2.那么,赫兹是如何求得“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进而得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的呢?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电磁波波长,再与电路的振荡频率相乘,得出“电磁波”前进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所以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只不过普通光的频率正好落在能够为我们的眼睛所感觉到的范围内罢了。

3.人们认识到了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物体发出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但是,光在本质上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微粒说”和“波动说”开始了大战。微粒说能解释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波动说能解释衍射、干涉,为解释波需要介质传递振动,波动说学派不得不引进“以太”这个介质。

3.1惠更斯用波动说成功地解释了反射、折射现象,仿佛这场大战将花落波动学派,可惜碰上了难缠的对手牛顿,牛顿强烈地攻击老对手胡克提倡的波动说,最终赢得了第一次波粒战争的胜利。那么,牛顿的论据在哪呢?首先,牛顿质疑说如果光和声音同样是波,那为什么光无法像声音那样绕开障碍物前进?(猜想当时未能了解到衍射本质)双折射现象、牛顿环现象也通过牛顿的数学天才得以解释,而在当时,波动说有很多不能解释的地方。

3.2托马斯·杨的出现,赢得了第二次波粒战争,他是支持波动说学派的。他的跻身于物理学史上最经典的五个实验之一的“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能用波动说成功地解释,微粒说则行不通。法国科学院当时便展开比赛,菲涅尔通过数学推理出了光的衍射问题,泊松却抓住严谨性,发现当把菲涅尔的理论运用在圆盘衍射的时候,在阴影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最后实验证实,恰好就真出现了一个亮斑!菲涅尔还用“光是横波”的理论解释了“偏振现象”,傅科也用实验证明了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小于真空传播的速度。波动说似乎完美,然而,以太这个问题却稍微有点尖锐,这个东西真的存在吗?不存在的话,光在太(真)空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4.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麦克斯韦构建了经典电力学,随着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建立,经典热力学也已构建好,这形成了经典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都彼此相符而互相包容!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我如何才能打通三块的联系呢?始终觉得是分割的呢,也许可以看看《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

5.请注意,我们严谨认真的赫兹在做“电火花实验”时,有在黑暗条件下测试,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也如实记录了下来,那就是“当没有光照射接收器的时候,接收器电火花所能跨越的最大空间距离就一下子缩小了。”万万没想到,这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电效应”假说,将给经典物理带来革命的影响。

02 乌云(两朵乌云,一朵导致了相对论产生,一朵导致了量子力学产生)

1.迈克耳-逊莫雷实验是截止当时物理史上最精密的实验,该实验测得无论是平行地球运动方向的光速,还是垂直地球运动方向的光速,二者经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相同!这就间接证明了宇宙中根本没有以太这种物质存在,而在当时,以太是绝对运动的代表,是经典物理学和经典时空观的基础。洛伦茨提出了一种假说,才暂时使得以太得以保留,那就是“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会发生长度的收缩,从而使得以太的相对运动速度无法被测量到。”

2.“黑体辐射”引发出两个公式——“维恩分布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前者对短波长范围内有效,后者对长波方面有效,直到普朗克出现,提出黑体公式,二者才得到统一,可是,他当时并不知道黑体公式怎么推导出来的。当普朗克绞尽脑汁推导时,却发现宇宙中惊天的秘密,“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可是,在当时,连续性、平滑性的假设,是微积分的根本基础啊!

3.芝诺提出的“人龟赛跑”悖论成立在于,它使得我们无法跳过这个无限去谈问题,可是如果量子效应出现,使得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丧失了,芝诺所连续无限次分割的假设并不能够总是成立。总之,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无限分割”的概念是一种数学上的理想,而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

4.一句话戏谑古典风格的普朗克发现了量子效应,“他亲手把魔鬼从封印的瓶子里放了出来,自己却反而被这个魔鬼吓了个半死。”

03 火流星(指的是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昙花一现)

1.“光电效应”的现象让科学家很恼火,因为电子跃出和光强无关,但和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电子才跃出更多。这件事让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完全被颠覆,仿佛上帝无意中把两封信装错了信封。直到名不见经传的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方程,才让问题得到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光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2.康普顿散射效应,支持了微粒说,解释为光量子像普通小球那样,不仅带有能量,还具有冲量,当它和电子碰撞时,便将自己的能量交换一部分给电子,这样一来光子的能量下降,得到另一部分比原来射线波长还要长的X射线。仿佛,波动说已经败退到了莫斯科!

3.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推出原子行星模型,但是根据麦克斯韦理论,电子围绕原子旋转时会放射出强烈的电磁辐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需要科普电磁知识,或许可以听听MIT的公开课!),从而导致电子一点点地失去自己的能量,最终“坠毁”在原子核上。可事实并非如此,那么究竟该如何解释这一理论呢?(另:卢瑟福真的很优秀,培养了近11位诺贝尔奖得主!)

4.当时人们知道,任何元素在被加热时都会释放出含有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分光镜投射到屏幕上,便得到光谱线。然后巴尔末对氢原子光谱线做了总结,归纳出巴尔末公式,这个时候,波尔发现巴尔末公式只对整数有效,很符合量子化的表述,于是提出了有“台阶”的波尔氢原子模型,将量子力学带入了青年时代!

#收获#《上帝掷骰子吗?》-吉吉-09.02-用时1h

04 白云生出(玻尔的氢原子模型陷入了藕花深处)

1.“台阶”效应让玻尔规定:当电子处在某个定态的时候,它就是稳定的,不会放射出任何形式的辐射而失去能量。紧接着,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也有力地向世人展示:电子在空间中的运动方向同样是不连续的。

2.人们对玻尔模型也有疑惑,为什么它的一些电子能够长期地占据外层的电子轨道,而不会失去能量落到靠近原子核的低层轨道上去呢?泡利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解释为没有两个电子能够享有同样的状态,每一层轨道所能包容的状态是有限的,当电子充满了一个轨道后,其他电子便无法再加入到这个轨道中来。

3.德布罗意出现了,凭借两个简单公式,质能方程和量子基本方程,推导出电子有一个内在频率,电子内部有某些东西在振动,结果发现,电子在前进时,本身总是伴随着一个波。戴维逊-汤姆逊通过实验找到了被镍块散射的电子,其行为和X射线衍射一模一样,进而证实了德布罗意波的存在。

4.本章故事还没完,印度的玻色和爱因斯坦,发展出了量子力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方法,服从这种统计的粒子称为“玻色子”,它们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从而在低温下可以出现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收获#《上帝掷骰子吗?》-吉吉-09.18-用时2h

05 曙光(海登堡用粒子矩阵来解释量子力学)

1.海森堡出现了,一个奇男子。天赋表现在数学、物理上,对宗教、音乐和文学表现出强烈兴趣,师从富有哲学气质的波尔。他提出对能级模型的质疑,说“能级”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证明它存在?

2.为解释“能极差”现象,海登堡极有创意的提出了矩阵模型,因为我们只能知道两者之差,而不应该定义源头位于何处。这就不需要任何假设和推论,不包含任何不可观察的数据。矩阵模型提出来之后,能完美的解释现有量子现象,但两个同阶矩阵相乘不满足乘法交换律,让海登堡陷入了困惑,如何解释?

3.海森堡调动了它的哲学神经,认为数学具有唯一的意义,既然他告诉我们是这个,那就是这样,直觉是有欺骗性质的。不得不说在某种意义上,数学总是领先的。凯莱创立了矩阵解微分方程组,但没想到对量子论这么有帮助;黎曼创立的黎曼几何,也给相对论提供了好的工具。

4.狄拉克,沉默寡言、淡泊名利,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害怕所有女性的天才。狄拉克是电机工程毕业,后来幸运接触数学,继而在理论物理上开辟了新天地。狄拉克在剑桥阵营也独自想明白了许多理论,但是发现得比海森堡的哥廷根阵营晚一些,也确实够厉害了。笔者就寻思一句:最后是谁嫁给了狄拉克先生呢?

06 殊途同归(薛定谔用波动方程来解释量子力学)

1.薛定谔出来搅局了,有趣的是,他发现著名的薛定谔波动方程,是在他生命中一段情欲旺盛的时期,那位不知名的女郎给了他莫大的创作灵感。这一发现,又开始了关于粒子说和波动说的拉锯战。这回比上回还不大一样,这回可是有实实在在的方程出现的,而且一切观察既符合海森堡的矩阵方程,又符合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出了鬼了,到底咋回事?

2.幸好,后来薛定谔、泡利等都各自证明了两种方程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是数学上等价,物理意义上却完全不同,矩阵方程是传达粒子性和不连续性,而波动方程却谈论波动性和连续性。两方又僵持不下了。

3.薛定谔方程里面有一个拉普拉斯算符+波函数,但这个东西到底代表什么,薛定谔也说不出。波尔给出了解释,里面是骰子,是随机,是概率,而绝不是薛定谔理解的电子电荷在空间中的实际分布。电子本身不会像波那样展开,它的出现概率像是一个波,严格地按照波函数展开。

4.波尔出了一个助手,奥斯卡·克莱恩。这个人也很优秀,成功地把薛定谔方程相对论化了,在其中引进了“第五维度”的思想,孕育了后来的“超弦理论”。海森堡的老师和老师助手克莱恩都觉得波动说不能偏废,这让提倡粒子说的海森堡陷入了苦恼。

07 不确定性(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出世了)

1.海森堡还没有回答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矩阵相乘不能满足乘法交换律。动量p 和位置q 不能换乘,难不成方程是想告诉我们,不能同时测量到两者!看来,理论不但决定了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还决定了我们不能观察到的东西。

2.经过以上猜想,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定理,表明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能同时测量到,不是实验误差,就是理论限制。而由不确定性原理可以推出能量不守恒定律,仅在t趋于无穷小的那一瞬间,真空中会出现巨大的能量起伏。

3.同狄拉克一样,海森堡仿佛在实验上并不突出,第一次犯的“显微镜错误”差点没拿到博士学位,第二次犯被波尔老师纠正,不确定性原理同样适用于波动说。仿佛,粒子说和波动说不能对着干了,他们是互补的,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致罢了。

4.不确定性原理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意味,摆脱了决定论的影响,使得人们更肯定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存在的定义提出了质疑,电子和人到底是不是一种波,而已。哲学问题先不谈,继续聊物理,接下来,爱因斯坦有话要说。

#收获#《上帝掷骰子吗?》-吉吉-09.19-用时2h

08 决战(波尔、爱因斯坦、薛定谔对概率波的辩论)

1.有趣的是,本章澄清了很多流传的伪科学故事,例如:1.阿基米德的灵感之词“Eureka”引发的称重皇冠,排水根本测不出来,其实隐含的浮力定律才是关键;2.布鲁诺为维护科学而献身,其实他是巫师,借助太阳表达自己神秘主义的信仰;3.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和吊摆运动,实际上根本不属实,学生在拔高老师。

2.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各种量子力学大佬齐聚一堂,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资料供后人敬仰。强烈相信因果律,或说斯宾浩沙式上帝存在的爱因斯坦,对概率波提出严重怀疑,认为亲爱的上帝不可能掷骰子。为此,他提出质疑不确定性原理正确的猜想,还借用了他发现的质能方程,但是没成功。

3.因为波尔抓住了爱因斯坦忽略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的漏洞,引力场可以使原子频率变低,等效于时间变慢。这样能量差和时间差依然是侧不准量,符合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爱因斯坦被挫败后,不再认为量子力学的错误性,转而提出其不完备的猜想。有大粒子自旋为0,衰变后一分为二,各自向远方飞去,假设粒子A和粒子B相差很远情况下,如何做到相互通信,使得一个上旋,另一个同时下旋呢?

4.波尔认为两个粒子本就是一个整体,自旋只有和观测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最后看来,量子力学争论看来是波尔代表队完胜。量子力学这种近乎玄学的东西,给世人带来了什么价值呢?说几个名词:半导体、核能、激光、电子显微镜、集成电路、分子生物学......

5.等等,薛定谔还没发话,著名的“薛定谔的猫”问题如何作答?假设放射性的原子,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话来说就是,它处于衰变or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只有确实被测量了,它才随机选择一种状态呈现。那好,把原子放在不透明箱子里保持这种状态,里面再放上一个毒气瓶和一只猫,如果原子衰变,就打破毒气瓶,猫儿被毒死;如果原子没衰变,猫儿就活着。问题来了,在我们没有打开这个暗箱时,猫儿处于什么状态?

6.由测量引起了另一番哲学讨论,贝克莱主教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仿佛一切在告诉我们,测量即是理,测量外无理。这是很令人困惑的,霍金因此对薛定谔的猫说过:“当我听说薛定谔的猫的时候,我就跑去拿枪。”

7.现在,假设里面放的不是猫,而是人,会有什么不同?人有意识,人能测量自己的波函数是否在坍缩,因此能知道这个问题的切确答案,如果我自己在暗箱里,我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只有我自己能感知,因为意识属于我自己。

09 歧途(因测量问题引起的意识决定坍缩论)

1.冯·诺依曼来了。上一章我们说过测量问题:每当我们观测时,系统的波函数就坍缩,按概率跳出来一个实际的结果,如果不观测,那它就按照方程严格发展。那么,测量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冯·诺依曼提出仪器也好,眼睛也好,本身也有坍缩,再用另一个仪器也有坍缩,如此“无限复归”,只有放到宇宙这个大系统中,整个波函数才从未彻底坍缩过。

2.这就让物理学家过度理解,认为意识使得波函数坍缩。那么,当智能生物尚未演化出来,这个宇宙中还没有“意识”的时候,它是怎样的?难道说,第一个有意识的生物出现才使得从创生起至那一刹那的宇宙历史在一瞬间成为“现实”?

3.惠勒的“延迟实验”告述我们,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它已经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这样一来,宇宙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参与了这个谜题答案的构建本身。这无疑加强了“人择原理”,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决定了宇宙的某些性质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4.冥冥之中,有了一股自激的味道。宇宙创造了我们,我们的意识又反过来创造了它自身的过去。这不得不使我们怀疑,难道亿万年来,宇宙波函数一直在等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出现,然后开始坍缩?当人们觉得不合理时,又提出了多世界解释,这样就不需要坍缩了。

5.多世界理论继续发展,就有了“平行宇宙”,于是哈密顿方程、希尔伯特矢量空间、投影等词有了深刻的含义。假设平行宇宙如实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们在宏观世界中从来没有观测到量子尺度上的叠加状态呢?正交理论将在下章讲解。

10 回归经典(物理学家开始寻求对宇宙的经典解释)

1.正交理论就是指事物发生的每一种可能都是正交的,存在于多个平行宇宙中,我们无法观测到。这样一解释,大自然又可以自己做主了,不必在“观测者”的阴影下苟延残喘。但是出于哲学上的奥卡姆剃刀,有些物理学家又觉得这个理论太古怪了,于是开始弥补对宇宙的经典解释。

2.量子论最让人困惑的莫过于不确定性,理查德·费恩曼注意到,如果我们的计算机可以使用实际的量子过程来模拟物理现象,每一个叠加对于每一个不同的计算,当所有这些计算最终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把一个最终我们需要的答案投影到输出中去。理论上可行,后被大卫·德义奇证明量子计算机是可能的。

3.经典解释给出了“隐变量理论”,认为概率现象只是我们观测不到的隐变量作用的结果,世界还是符合因果律的!冯·诺依曼曾经证明,任何隐变量理论都不可能对测量行为给出确定的范围,但是盖尔曼却抓住了冯·诺依曼证明的第五个公设的错误漏洞,进而表明隐变量理论是可能成立的。

4.贝尔还没发话,作为宇宙中最为神秘和深刻的定理之一,贝尔不等式将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终极命运作出最后的判决!期待下章讲解。

#收获#《上帝掷骰子吗?》-吉吉-09.20-用时2h

11 不等式的判决(贝尔不等式最后宣判经典解释是错误的)

1.贝尔用经典方法推导出来贝尔不等式,本是为证明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的正确性,他的论证和推导时如此简单清晰又深得精髓,叫人拍案叫绝。但是奥赛光学研究所的阿斯帕克特实验证明,爱因斯坦输了!而且后来又更多的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简直是溃败!

2.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系综解释,认为电子的态矢量,永远只代表系统“全集”的统计值,也就是一种平均情况。还有人提出了退相干历史的概念,这是个啥?下章见分享。

12 新探险(超弦理论来统一四种基本力)

1.盖尔曼提出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历史有很多个,我们看到的只是单一的粗略历史,实际上有许多看不到的精细历史。 费恩曼提出对历史路径积分,证明其实和海森堡的矩阵以及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同出一源,是第三种等价的表达量子力学的方法,这也让他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量子场论能够统一狭义相对论,但是难以征服广义相对论,大统一理论也只是把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统一了,引力还未能统一,物理学家极其想知道“万能理论”到底在哪?超弦理论死灰复燃,认为我们生活在十唯,但有六唯看不到,这蜷缩的六唯造成了量子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超弦理论能够统一四种基本力。

#结语#

总的来说,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作为网络作品,为给读者带来激动,必会损失其严肃性和精确性,我认为作者处理这个度,还是较好的(也有不好的,如过长的篇幅抒情。。。),我们需要这种优秀的科普作品,帮助读者了解万物原理。

此外,本书还让我萌发了一个想学会制图的渴望。看《时间简史》、《超越时空》、包括本书《上帝掷骰子吗?》,在解释一些极为抽象复杂的事物时,专家脑海中肯定已有了相应的直观印象,但如何更好地呈现给读者,图像的效率当然比文字高超,这是我要学习的,以备未来之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