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锦集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5 12:00:55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25 12:00:55   小编:

《全频带阻塞干扰》着重介绍了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作者通过实例详细解释了全频带阻塞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信道估计、自适应参数调整等方法。文章内容深入浅出,对读者了解和解决全频带阻塞干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一篇

第一次看这书的时候还小。后来不慎成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发现这书也太不专业了吧?太阳再怎么爆发,能影响有线通信?特别是有线光通信和视距内可见光无线通信?再说了,任何国家通信部队里都是有运动通信专业的嘛。大刘,这是我第一次看扁你哦。

1/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二篇

初中就看了'我看着科幻世界长大的'老刘的经典之一阿'不多说了

评论短你妹'''阿'''''''''

'''''''''''

'''''''''''

''''''

'''''''''

''''''

2/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三篇

稍微有些失望,对于这个价格,全黑白的似乎有些……

宣传的时候可都是彩稿啊

不过……倒是很好的表现了毛子黑土白雪的场景 = =

港漫风格很重,略带点夸张的写实

考据派可能不太喜欢,姑且当是架空吧……

漫画缺乏些大气,总感觉是描写小冲突战争,缺乏大战的开阔感

3/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四篇

作为通信行业人员,看《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时候,感觉蛮亲切的。跳频、直接序列扩频等等,都已经在民用通信中大量运用了。

大刘的小说,确实在人物刻画上有欠缺。我看大刘的书,会被宏大场面震撼,被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眼前却无法浮现出人物的形象来。这次出的漫画本,说不定正好对此是个补充。

打算买一本给儿子看。

4/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五篇

又是一篇熟悉的刘慈欣风格小说,也只有大刘能写得好具有史诗感的“全频带阻塞干扰” 全篇充满了浓郁残酷的战争气息与壮阔凄美的宇宙情怀,隐约能看到赛博朋克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中国独有的元素,在严酷的法则面前,一切怜悯与人性就像士兵被坦克无情的碾压,对极致美的追求使得本书散发着独特的浪漫气息。 遗憾的是,由于内容的敏感性,估计短时间内还无法改编成电影。

5/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六篇

依稀记得这本书出现在初中时候的《科幻世界》上,期期必买的杂志,我却莫名其妙的错过了《全频带阻塞干扰》,后面拖同学费了好大力气才翻出旧书才园了愿。高中上课开小差读的这本书,这本书完全可以拍一部很震撼的电影,字里行间充满着熟悉的大刘风格。作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人,却为了祖国而牺牲了自己,撞上了太阳,用生命为自己的祖国赢得获取战争胜利的机会,拯救了国家 更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6/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七篇

你可以说画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好,你可以说书比你想象中的贵。但这是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书,多年以后,当你面对满书摊琳琅满目的科幻漫画时,你也许会也许不会想起这一本改编自大刘同名经典小说的国产漫画,但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改变了整个产业链的走向。

这是漫画界的一小步,却是科幻界的一大步。

如果你喜欢科幻,喜欢大刘,甚至,喜欢漫画,去买一本,我是书托,而且是明托。如果你觉得一份理想和热血不值28.8元人民币的话,那当我什么都没说过。

7/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八篇

书中有太多技术硬伤,非常影响观感。

人物一如既往的苍白。

其实与其放弃智商接受设定看这篇,不如把长津湖的历史或者英雄儿女重新看一遍。

这篇有意思的地方是比较明显的展示了大刘年轻时候的政见,虽然也暴露了作者在zz方面是很幼稚的。

至少围攻中国应该有一个说的通的理由,这篇连借口都不找。。。也是,毕竟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林云和小庄牺牲的片段矫揉造作,我很不喜欢这种用力过猛。

但是我透过这篇作品还是了解到了作者想表达什么,他是想歌颂那支在长津湖的酷寒里浴雪奋战的部队,他是希望那支部队还存在着,还会一直存在下去。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

8/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九篇

大刘的这本《全频带阻塞干扰》讲的是两军对战,为了对抗敌人的电子制导武器攻击,不惜制造一场阻塞所有电子频带的电磁干扰,让两军一起退回到原始的战斗水平。就好比让习惯光亮的人一下子进入到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对原本就失明的人,反而是没有多大影响,不过在战争中这种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

归根结底就是技术落后,核心技术掌握在别国身上,就是“用别人的狗给自己看门”,就只有被牵着鼻子走,被打得落花流水,小说中的结尾战争的逆转就只能靠个人的牺牲,靠撞击太阳表面制造干扰风暴,无比悲壮,但在真实的战争中,可能无数的人牺牲也难以换回一个战争的转折点,所以还是要有核心技术!

9/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篇

经历过冷战时代的人,在当年的冷战氛围中,力量差距悬殊的对比下,多有同归于尽的这种想法,不算奇怪。

战争的残酷,足以撕碎一切。探索星空和宇宙的渴望,在鲜血和炮弹面前,不堪一击。最后撞进太阳的,不是“万年风雪号”,是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土地,深入骨髓的执念。

每个人,都应该保卫自己脚下的土地。

“上尉,我尽责任!” 2017.11.14

10/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一篇

小说的结尾是自杀性袭击。刘慈欣小说以自杀性袭击为结尾的有2部,《全频带阻塞干扰》和《球状闪电》。在我看来,目前,刘慈欣的小说,只有《三体》系列,《赡养人类》和这2个小说,故事情节还算不错,有可读性。小说中,为了能够制造电磁干扰,使敌军电子系统失效,让战争回到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男主角驾驶航天器撞向太阳,导致太阳的电磁波紊乱爆发。问题是,全频带阻塞干扰可以维持数月或数年,阻止美军在中国登陆作战,同时,中国也因此回到了铁器时代,甚至是石器时代,中国的人民如何生存?数十亿人口,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技术,食物、饮水等基本的生存物资供应都难以维持。当出现生存危机,也就不战而败了。比较近的例子,1999年南斯拉夫的电网被北约破坏后,因居民无法维持生存,不得不投降。

11/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二篇

看了馒头大师的推荐过来看的小说,硬科幻讲真读起来挺费劲的,早些年的三体也是看了半本,看得一头雾水,没有看完,还是自身水平有限吧。回过头讲这边《全频带阻塞式干扰》,第一,书中有大量战斗场面的描写,包括电子站的一些概念,给我的感觉是很专业,要说的话,我的职业和这个也算是搭点边的,所以看得我很是为自己的不专业和无知而深感愧疚。第二,作者关于在电子战处于绝对弱势的一方如何打赢对方的这个“全频带阻塞”的思路也是惊为天人,属于乍一听有点扯,可细想,却又觉得很有道理的想法,很是佩服;第三,作者有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大家国情怀,塑造的人物,形象、伟大却不失真实,刘慈欣虽是科幻小说家,,但我觉得,他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我想,一名好的作家,过硬的专业领域知识、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笔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和正确的三观。

12/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三篇

米哈父子有点流浪地球的感觉,但是这次主动牺牲的儿子。故事发生于俄美双方的战争中,俄方的电子干扰手段不如美方,从而在这种现代化战场上失去了很多先机。即便兵力远胜美方,败局依旧已经显现。最开始是卡琳娜研发的“洪水”全频段干扰器还有多用,但经不住逐个打击,最终撑不到军队的调度,人肉防线也坚持不住。明明远在太空离战争最远的米哈却主动提出来用航舰去撞击太阳从而造成更剧烈的干扰,借此争取足够的时间。结束时,作者也没有明确表示战况如何,只留下来古代原始战争开始的想象空间。 故事中米哈父子令人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可能就真的是陌生的熟悉人。米哈有自己的坚持,父亲却并不见得完全懂,最后米哈主动提出撞击太阳计划时,身为元帅的父亲也表示了支持。最开始米哈像是有着更大的情怀,想着是国与国的和平,都在地球上何必如此?而他父亲则是只坚守本国的意识。倒不是说谁对谁错,仅仅是两种思想意识。到了最终的牺牲,两者却又是融合到了一起。在有机会的前提下,争取更大的和平,探索更多的未知。在面临二选一的时候,家国仍然是首选。 科学与科学家,无国界与有国界,小家与大家,现在与未来……如上种种偶尔总会面临抉择,到了最终关头可能就都是职责所在了吧。

13/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四篇

《全频带阻塞于扰》中的故事发生在架空的世界观当中,早在冷战时北约向俄罗斯发起全面战争,双方在空中和陆上的常规武器相差不大。而在电子战上,俄方属于极其劣势的一方。于是俄罗斯选择全频带大功率地阻塞干扰,使得双方处于对等地位。都只能进行最为原始的战斗方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刘慈欣展现了自己最为擅长的方面,用最短的话语,最平淡的语调,最大的反差,从而展现最深层的人性,展现绝望,展现他的文字中特有的残忍的唯美。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卡琳娜少校原本是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研发了干扰装置,“洪水”,最后为了防止完整的“洪水”落入敌手,与敌人同归于尽。书中描写:“如绽放在天地之间的一朵绝美的生命之花”。俄罗斯元帅的儿子身为航天员的米沙驾驶者航天器“万年风雪”号冲向太阳,为俄罗斯争取了延长千扰的时间。在书中的原话:最后”他的整个身体变成了一根跳动的火炬和太阳的火海独为一体。”人类回到了马可民之前的世界。入夜,即使在赤道地区,夜空也充满了涌动的极光。”而元帅听完其独子的计划后,从有直通总统府的红色电话的隔间出来后,说出了那句话:“告诉米沙。照他说的去做吧。”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主角,无论身份高低,民族异同,都展现出了在全面战争中保卫家国的决心,而在刘慈欣的笔下他们的斗争则是显得格外的生动形象,感动人心。

14/15页

全频带阻塞干扰读后感第十五篇

0.

年龄越大,泪点越低.

可能是时代原因,我深深地明白并理解刘慈欣的创作背景.

前是海湾战争,后是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再到小说发表时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

这是时代不同拉开的巨大的差距感,才会在绝望中,有一种非对称对抗的思路.

作为通信学院的毕业生,大刘选取的切入点真是令我惊奇.

1.

刻板印象写的真好.

无论是到处留种的美国军官,还是劣性不改的日本自卫队.

还有日常的辱法.

都比不过寥寥数语,对中国军人饱满形象的刻画.

2.

18年过去了.

正如TK教主说的,他跟他的孩子成长环境不同,很多事情缺少了背景,就会完全不同.

从人有我无,到人有我忧,甚至人无我优.

这种壮丽的史歌,怕是短期再难以复现了.

一夜之间被钢铁洪流冲到首都城下的恐惧,或是精确的一个个点杀.

可不是贸易战这种形式可以比拟的.

如果有孩子,还是希望他或者她能有选择做一个令和废宅的能力,

而不是被逼做招核孩儿的运气.

希望如此.

3.

本来会是非常好的电影题材.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知道短期内是不会拍成电影的.

但我希望有生之年会.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