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脑好厉害》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籍,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向读者展示了大脑的神奇功能。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讲解了大脑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并提供了一些提升大脑能力的方法。这本书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对大脑的深入理解,还激发了读者对个人潜能的探索和挖掘。阅读《我的大脑好厉害》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和兴奋,对于大脑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大脑好厉害》读后感(一)
又一部关于大脑的书,和上次我阅读的那本《大脑传》相比,这本更浅显,也更容易理解。书中大量的彩色插页也让人对阅读内容加深印象,虽然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但目前为止,这是我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一本科普书了。书中关于神经递质的讲解很棒,非常喜欢这一章。虽然作者是写给青少年的,但是成年人读来也非常的愉快和轻松,完全没有之前其他科普书的辛苦啃读,读完之后大部分都没有印象的感觉。
《我的大脑好厉害》读后感(二)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一直非常关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学习科学与脑科学紧密相连,因为只有明白“大脑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如何在大脑中形成、存储和提取”、“大脑的思考模式是怎样的”等问题,才能更好更科学地使用大脑,运用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过去的100年中,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学习科学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我们不仅构建起基于研究、面向教育的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理论,也构建起了一系列植根于认知理论、以证据为基础的、关于如何帮助人们学习的原理。通过学习学习科学,我受益匪浅。然而,对于脑科学这个主题,我却始终有点胆怯。因为当下我目所能及的,介绍脑科学的书籍和论文大致是沿着以下两个路径:
一 生理学和医学的路径。我总是尝试努力理解和消化这类论文里的专业术语,却怎奈隔行如隔山。当我看到那些晦涩的专有名词,例如“背内侧前额叶皮层”或者“PYR神经元”,我就感觉头昏脑转,然后蔫头耷脑地无法继续阅读下去了。
二 太生活化的路径。我读过不少运用脑科学来指导教学、改善家庭关系、甚至给人算命的书籍,但是这些《指南》类的书籍并不一定建立在严谨的、基于证据的研究基础上。而且,碎片化的故事情节有时候让我觉得一点都不科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此,我特别期待有一本这样的好书,它能够综合脑科学实验研究证据和以研究为基础的脑科学理论,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它们整合进关于如何理解人的情感、学习、健康、未来等议题中,特别是如何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建议中去。简言之,我想要一本综合研究证据和实践检验,而又能够给出清晰明确建议、非常实用的脑科学通俗读本。我知道这样的书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写出的。因为完成这样一部作品既需要作者具备专业、扎实的脑科学知识,又需要对现实生活和学习拥有丰富而细腻的经验和体会。我估计我的愿望一时半会儿很难实现,所以也就暂时把它抛之脑后。
然而,就在上个月的某一个清晨,我忽然接到我的好友赵思家从英国发来的信息。几句寒暄后,她告诉我她在牛津大学做神经科学博士后,最近刚刚完成一本新书《我的大脑好厉害》,是写给青少年读者的脑科学启蒙书籍。她想送我一本让我看看。几天之后,新书如约而至。《我的大脑好厉害》以脑科学为理论基础,建立在研究证据之上,把脑科学应用到人的情感、学习、健康、未来等方面,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是一本优秀的脑科学启蒙读物。我如获至宝,用一整天一口气读完。我真的感谢赵思家,她写的这部书,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脑科学好书。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收获满满。
我与赵思家相识于2014年,那时我作为评委参加了第一届“成都最强社团”联合评比大赛总决赛。赛后赵思家找到我,有点腼腆地说自己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希望以后常联系。八年过去了,她早已成为牛津大学的脑科学专家,出版了3本书,并成为获赞22万次以上的知乎优秀答主。因为我最近工作一直很忙,所以没有及时写读书笔记,今天补上。在此,我也希望更多读者能阅读这本《我的大脑好厉害》,了解和热爱脑科学,成为“最强大脑”。
《我的大脑好厉害》读后感(三)
我们在新接触一个事物时,官方一般会提供一个入门指南,用来引导新用户熟悉这个事物。而我们的大脑却不一样,从来没有人给予我们的大脑一个使用说明书。 而这本《我的大脑好厉害》便是从脑科学的实用指南出发,引导每一位读者读懂自己的大脑,并且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成功运用脑科学。
全书一共六篇共55个小节,每一节的内容相互独立,不影响前后的非连贯性阅读。首先,本书用一章节的内容向我强调了何为大脑。大脑作为一个中枢控制区域,掌握着诸多的功能,但是从形态上来说大脑看起来十分像一块核桃形状的豆腐,呈现淡淡的粉色。 看到这个定义我们不禁好奇那大脑和脑是一个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大脑是脑的一部分,脑由大脑,脑干,小脑三部分构成。而在这种构造下,我们的身体和脑的管理权大部分是左右颠倒的。 除了这些问题外,作者还从五官科讲解了一些关于大脑的疑问。譬如我们真正明白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深刻含义,因为当人们看到令人兴奋的东西时,眼睛的瞳孔区域会突然变大,因而他人能感知到我们心境的变化。我们知道了一夜白头这个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因为色素细胞在当晚被消耗殆尽。我们知道了玩游戏并不是百害无一利,但是我们需要克制游戏时间。譬如在大雾天开车时,游戏玩家要比普通人更容易察觉危险。
综合来讲,书中的每一章节在讲解完基础的部分后,作者分别穿插了“像科学家一样实践”“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大脑速记”。三个板块的内容。实践部分,作者详细的列出了实验的过程步骤读者都可以根据文字内容进行实践,从而得出一个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 思考板块则是对现有基础知识点的一个延伸提问。在讲解完大脑的构成后,我们会条件反射的反问譬如为什么人的大脑不长在躯干里呢?而这个问题在前面的知识点中便可以找到答案。这样的板块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对前期阅读内容的巩固和加深,还能很好的延伸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最后一个板块作者用大脑速记的栏目设置提炼出了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方便读者随时翻阅,随时复习。
这是一本探索大脑打开方式的书籍,在这本书里你好奇的哪些问题都有一个权威的解答,并且可以借助有趣的实验过程帮助你真正理解这些脑科学内容!
《我的大脑好厉害》读后感(四)
《我的大脑好厉害》,这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有关脑科学的有趣科普书。
作者有两个身份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身份是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这个身份让我们知道这本书的科学性,由牛津大学给我们背书保证了。作者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知乎优秀答主,我也玩知乎,我知道知乎知识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有趣,教科书式的答法在知乎是不受欢迎的,知乎流行的是那种有底蕴、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切入角度刁钻的回答。知乎人是最不容易赞成别人的一群网友,俗话说“拔山易,拔知乎人难。”知乎人可不是那种被人恳求一句“动动发财的小手”就会顺手给你点赞的人,知乎人守赞如金,所以我们的作者赵思家能在知乎获得22万次以上的点赞,那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作者是知乎答主出身,所以这本书有一个很贴心的特点, 作者赵思家在全书最前面的本书实用攻略里,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这个特点了,那就是每一个问题都单独成章,所以你不用按部就班,你不用从头看到尾,55节55个问题,你喜欢哪个问题就可以从哪个问题入手。 深得我心。我从小就因为喜欢跳着看书受过不少批评,但是我一直认为风吹哪页读哪页,喜欢哪页读哪页是最让人放松的读书态度,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会实现的。
我首先把55个问题浏览了一下,我发现作者还是非常善于设置问题的,有很多问题都让人有马上去追读的欲望,作者真的能抓住读者好奇的心理。 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小朋友的,我把这55个问题也读给了小侄儿听,小家伙居然一口气选出了十几个要第一时间听的问题。 好吧,必须承认,作者设置问题好厉害。 选了几个我和小侄儿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了答案。 振聋发聩啊。打破认知啊。
我本来以为我的知识体系足以作为辅导老师教育小侄儿,但是没想到第1个问题就让我露馅了。
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桂花和便便闻起来不一样?(p70) 答案的第1句话就让我大吃了一惊:“我们其实不是用鼻子闻气味儿的。” 我和小侄儿不由得都马上看了看对方的鼻子,这东西的首要作用不就是闻味儿吗? 作者告诉我们在鼻子后面、口腔上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我们称之为鼻腔,鼻腔里面的各种细胞直接连接了大脑的嗅球,嗅球又连接了大脑的边缘系统,而边缘系统主管着我们的情绪,同时也负责处理和储存记忆,这就是充分让我们了解到了,为什么我们会闻到某些气味就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喜欢或者厌恶的情绪,那实际上是调动了我们旧有的记忆,还原了我们以前曾经碰到过类似东西时的记忆,然后大脑迅速地帮我们做了一个判断,把判断的结果输送回了我们的大脑。 由于闻味道这个行为,实际上并不仅仅由鼻腔单独完成,所以我们的鼻腔的工作和我们得到的结论,有时候时长并不一致。有时候瞬间而过的气味,由于在我们的大脑中调动记忆的过程比较长,所以我们有时候离开了这个有味道的东西,还会觉得那个味道好像始终在我们的鼻子附近荡漾,会带给我们喜悦或者厌恶的情绪。 小侄儿马上说,他只要闻到肉的味道,就是这样的欢乐的感觉。小家伙理解的还挺快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呢,就是这些散发着气味的东西,会分解出某种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会在我们的嗅上皮外层的黏液中留存,每10分钟才会被替换一次。在没被替换之前,刚才我们所说的气味和大脑的联动还会一直存在,这个气味就会在我们感觉中挥之不去。 简直太好玩了,作者也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