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飞魂》经典读后感有感

《飞魂》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0 03:35:29
《飞魂》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4-10 03:35:29   小编:

《飞魂》是一部讲述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与冲突的科幻小说。主人公在与外星人战斗中不断成长,最终获得了胜利。小说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读后让人深思,引人入胜。

飞魂读后感篇一

好强好强好强。明确感受到作者是在"用语言写小说",像是在"读字"的过程中写出来的作品!看了年表才知道作者一开始学俄罗斯文学,之后是德语。那种"读字"的感觉好像翻译啊,只不过她是把语言"翻译"成幻想和故事。 /通过文字的声音和形体来构建故事与想象。这种跳脱的幻想风格一开始想到安吉拉卡特和莱姆,但多和田叶子的根是从语言里生出的。虽然表达风格不一样,但反而更让人联想到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了,老虎的金黄也是虎

1/4页

飞魂读后感篇二

好强好强好强。明确感受到作者是在"用语言写小说",像是在"读字"的过程中写出来的作品!看了年表才知道作者一开始学俄罗斯文学,之后是德语。那种"读字"的感觉好像翻译啊,只不过她是把语言"翻译"成幻想和故事。 /通过文字的声音和形体来构建故事与想象。这种跳脱的幻想风格一开始想到安吉拉卡特和莱姆,但多和田叶子的根是从语言里生出的。虽然表达风格不一样,但反而更让人联想到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了,老虎的金黄也是虎

2/4页

飞魂读后感篇三

瑰丽的隐喻不存在受容的可能,那只能是她一个人的东西。近似于神话的起源性书写在大量的超现实叙述面前成为现实,她“准备用不存在的成语,把握不存在的思想”。在耽于实验性般的对语言/文字/词句的驾驭中,多和田叶子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通灵”。那是一种天赋,这种书写的姿态留下大量回味的余裕:它们绝对不是经过大量训练的产物。如梨水所言,“魂”字拆开来,左边是云右边是鬼,说话的鬼就是魂。是的,这篇小说只是鬼在说话。骨肉渗进书里,书渗进骨肉里。一路穷极下去,到底能够达到怎样一种程度?天赋不是日久年深的东西,那是一瞬间出现的东西,就像不怀着任何目的而诞生的“人”那样,天赋也不怀着任何目的而诞生,且只会“存在”于那里。考虑天赋只能考虑它“存在”于那里这件事本身,对于天赋以及天赋的场域之外的一切东西的思考都是无稽之谈。

与其说森林是暴力的土地,不如说文字/语言/词句是暴力的土地。因为书面上的文字和口头上的语言,以及由这两者组成的词句,是森林及其暴力的起源。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些东西的在书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把它们摆在怎样的位置上。多和田叶子将它们奉为灵,将自己当做说灵的鬼。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比鬼更适合诉说言葉的东西了。所以最后鬼与龟镜的脸重叠,与其说是虎之道,不如说是鬼之道。深林中的虎/暴力中的暴力,但是面对的是在暴力中的暴力之上的暴力:文字/语言/词句中的鬼,是生殖出暴力的场域中的暴力。 它们藉由所谓的“妄想”,在枕边开花,在深林绽放,在龟镜的脸上显现,在梨水的心里扎根。

在没经历过梨水那样的十年之前,我不会在学舍里生活。我能体会到书渗进骨肉里的感觉,却体会不到骨肉渗进书里的感觉。无法与“虎”构成对话的话,我的存在本身就绝对不会得到确证。

3/4页

飞魂读后感篇四

《飞魂》写龟镜教授与她的女博士生们,贯穿其中的是虎之道,主线则是梨水作为一个诗人的思想历程。多和田叶子从“灵”出发,延伸或者覆盖也即变形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些地方故意写得绽线,好让人知道是实实在在的大学生活。《飞魂》充满着感觉弥散的写法,各部分以词语之链连接,正如一截一截被折断但连着绿皮的苋菜梗。她最常用的修辞是种类繁杂的比喻,也即词语或思想找到其事物的这种写法。“飞魂”是一种诗的本领,是灵魂的自由飞动并且不受拘羁,或者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离题的本领,离题而扣弦,这个小说全篇都在展示这一本领,也即这一写法,它尤其体现在虎之道上,虎之道是非分析的、直觉的、感悟的、整体经验的一种讲道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东方人再熟悉不过。这篇小说看似是讲故事,其实在讲道理。但是作为梨水亲密的“对手”,——龟镜,我认为多氏并没有足够展开这个女人的胸巾。说到语言,诗人几乎天生就扩大享有语言的自由,但这种能力不是为了制造混乱,而恰恰是厘清它,或者以这种自由带来真实的理智。多氏做到了吗,我认为没有。甚至我认为她在加重这一混乱,虽然在文本上她有着衣纹严密之眼。《飞魂》的结尾,把鬼也就是魂的主体揉到龟镜多学识的脸上,就是她发现的虎之道么?她好像甚至给了自己一个垮掉一代的终局。另,此篇的语言实验亦是个大话,其实验性是笔法上的,零星的几点语言上的火星不过是飞蚊脚上滴水。

多和田叶子很擅长变形的写法,脊柱33节,每一节都可翻出一个角度,这样连起来,好像密码锁,《盗读》是这样的写法。但她这一写法是洒在各处的。《裸足的观拜者》是以圆(球、椭圆)、鞋子与杉树三个物像发展出的一篇寓言。

《光与明胶的莱比锡》也是寓言,通篇用梦的手法,场景则是现代的,主题则是多氏在东西方注视下的文学选择(参多氏年谱)。开头两个壶嘴的铜水壶,像是东西方的比喻,“葡萄汁和黑醋栗汁都有”,倒出来却是深浅不一的可口可乐。剃除斯大林的胡须,结果把知识分子的脸也剃掉了,小公务员的脸也剃掉了,海关荒谬的审查,然而我是来推销我脑中的作品的,看来此地不宜。于是要从该国经海关去往他国。从俄国到德国去,这个日本人。“去莱比锡的话,乘地铁可不行哦”,话是说给日本人的?但我无论如何要离开西方,到东方去。间谍出现,一个西方人,他来是为刺探她的文学机密,海关工作人员与年轻的知识分子此处再现,他们就像恋人那样亲密与反对彼此。去莱比锡的车无窗,惟宣传海报,独特的学习之路,但我要窗子。我去莱比锡要学的是在玻璃板上涂明胶的技术,并且坚持出售我脑中的商品,——她独特的写作,在边境地带(可视为文化与语言的边境地带:俄罗斯、德国、日本等)行走时才会存在的故事,以涂了明胶的玻璃板来印刷,并且不是印刷女性的身姿(此处暗示其身体性的语言观),“合着走路的节奏,各种各样的话语互相交替,湿润了就让光线通过”,这种故事的写法,也就是“自己变成了印刷机”,这就是向着东方,然而我还没有到达莱比锡。

以上只是笔记,并不成文。以后或会再读。另,多和田叶子年表也好看。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