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是一部充满怀旧情怀的电影,通过一段关于友谊、爱情和成长的故事,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和人情味。影片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音乐、时尚和生活方式,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梦想和活力的年代。
90年代中期观后感篇一
乔纳·希尔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逃离滑板的故事。
如果标题让你不确定,这部《90年代中期》的成长电影宣布它的背景可以以普鲁斯特式的狂热时期为参考。如果你眨眼错过了Ren和Stimpy,不要担心——索尼随身听很快就会出现。一件忍者神龟羽绒被也隐约可见,但隐含的童真并没有持续太久,它的主人——洛杉矶13岁的史蒂夫被他的哥哥伊恩短暂而可怕地打了一顿。我们认为,这是例行公事。
90年代的怀旧是永恒的——是的,那是一个寻呼机商店,由一位沙漠风暴行动的老兵管理——即使影片逐渐发展成对青春期的细致快照。
当然,根据传统,第一部电影应该取材于生活经历,虽然希尔很清楚他所描绘的家庭暴力是虚构的,但他对环境的了解却是第一手的。
20世纪90年代,他在洛杉矶度过了十几岁的时光,经常出没于当地的滑板界。现在,史蒂夫在家里和一群老溜冰者一起找到了喘息的机会,他们逃进了一个充满可笑的冒险技巧和未成年人享乐主义的世界,在那里,最糟糕的罪行可能是“老土”。
希尔抓住了滑板运动永恒的奇特文化场所——尽管在废弃的城市空间里,它激发了高光泽的广告活动,但却处于边缘地位。
电影中还巧妙地观察到了史蒂夫朋友之间的群体动态,以及他和伊恩之间的愤怒,赫奇斯从中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细微差别。在这些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半数少年》,它是对纽约滑板生活的一种模仿,它开启了摇摇欲坠的作家哈莫尼·柯林的职业生涯。
但希尔做了一件仅次于最佳的事情,邀请科琳客串。事实上,与《半数少年》相比,90年代中期本身就显得有些俗气。
By: Danny Leigh
90年代中期观后感篇二
文化的差异,以及剧情的老套,让我对这部充满着街头气息的滑板电影,略微失望。但仔细品味我们都能从影片中的许多人物找到自己的影子。
渴望融入他人的Steven
善解人意的Ray与满嘴脏话喜欢耍酷的吔屎
等等许多人物,或许就是我们成长中的某一阶段,我们可能也像Steven一样不满足于家长的管教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可能也会遭遇一个殴打自己但关键时刻却又能关心自己的哥哥,或者是外面指引鼓励自己的Ray
还是那个虽然木讷但却坚强的四年级
拿着摄像机拍摄的四年级
我们可能也会有像Steven一样遭遇青春中种种挫折懵懂的青春,但是我们依旧拥有着许多陪伴着我们的朋友们
众人在病房里陪伴Steven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90年代中期的美国青年,现在或许早已过了人生的不惑之年,但我们的青春却不受文化的阻隔,有着众多的相似,透过一个又一个影像我们知道了过去同时我们也会那90年代动荡与轰鸣度过我们青春
90年代中期观后感篇三
〈Mid90s〉译为《90年代中期》,男孩Stevie生活在那个更强调所谓“强壮”的男性形象的90年代美国,瘦小的Stevie无法对抗哥哥Lan的强势,内心在当时社会认可的相对固化的人生模式下,也并没有清晰的方向,而遇见一群偏离传统叙事下成功人生的滑板伙伴,让他短暂地成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
传统叙事下认可的人生,它告诉我们必须有好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特别是男性,要从内而外地“强壮”,Stevie并没有那样强壮的身形,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心中更没有储存下多少的积极。他尝试让自己更有力量,却一次次在哥哥Lan的审视下节节衰弱,他尝试迎合潮流,却只是在一次次的追逐中留下空落落的灵魂。
直到这一群看起来莽撞颓唐的滑板伙伴出现,绰号“Fourth Grade”的男孩结结巴巴地讲述自己的电影梦想,时时刻刻举着摄像机记录着大家的滑板瞬间。Ray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FS则只想保持当下的生活状态。
Stevie想做什么呢?也许他当下并不知道,但加入到这群伙伴的这段时间,无论是滑行在傍晚闪亮的街道,还是挑战越过屋顶空档时的猛然坠落,一切的一切都和那个时时刻刻被审视着的人生保持着令人愉快的距离。
也许人总要回到失望的现实生活中,但在醒来之前,也希望你能做个好梦,这个好梦里只有滑板和伙伴,你只需要关注脚下,和你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90年代中期观后感篇四
目前7.4的评分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她简单的情节,但从某种意义上她值得更高的评价,也值得你宝贵的90分钟。
制片方A24:一家美国独立电影公司,因为旗下电影风格鲜明,思想深刻,剑走偏锋,逐渐获得了一群庞大的影迷群体,因为近年在各大主流影节奖项中屡屡夺魁,A24得到好莱坞“新锐、”“新贵”、 “破局者”等称号。
A24 logo
肉眼可见,A24直接对标的即是好莱坞传统制片公司,有这般底气让我们相信其必有杀手锏。前卫的理念、新锐的班组、特定的人群,这里不再细讲。仅从镜头特色上看看,A24更着眼于某种意境的现代呈现,放几张A24电影剧照,供大家品味:
Moonlight
Moonlight
Midsummar
Waves
制片公司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风格和类型,像A24这种独立制作公司的电影还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一下的。
好了不说题外话了,大哥小弟镇楼:
Mid90s
笔者眼中的mid90s:
1. 笔者为什么看了这部电影?
原因有二:想A24的电影了;想看个短点的,不想熬太晚。
A24保证这部片风格内容内涵手法艺术性至少得有一点足够突出,不到90min的时长减少了观影成本,稳赚不亏。
2. 该片一大特(cao)色(dian)是采用了1.33(4:3)的电视画面比例,相比于传统的2.37(64:27)画面比例增加了纪录片式的现实感。当然对电脑、电视用户来说,画面可能会偏小,没有那种满屏的快感了。
3. 阵容上:我仅仅认识卢卡斯·赫奇斯(Lucas·Hedges),他因参与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曾获得89届奥斯卡最佳男配的提名。其他演员并不是很知名,但演技都十分出色(这也是A24特色吧)。
4.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童年:为令父母满意事事顺从,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几乎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父母之爱往往体现于约束。我们或痴想着梦中的那位姑娘,或想象着与兄弟并肩单枪匹马战斗于社会。但当心中的火花被长辈的善意扑灭,我们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摇头叹息,从此认定这就是生活。
5. 相信“平凡”“平静”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代名词,如果你缺少一种传奇性的成长经历,又曾经有过一种叛逆的愿望,渴望体验一把加利福尼亚少年的叛逆成长,考虑一下Mid90s吧。在这里你会从一个儿童的视角见证一种美国式的自由,还有与之而来的痛苦、迷茫,当然还有他们的亲情、友情与梦想。
6. Mid90s的故事并不复杂,但里面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我们最好戴上耳机,慢慢沉浸其中。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种自由的童年,但她传达的,却是对一种无拘束成长现象的思考,这关乎少年的前途与家人的感受,假如你有一个叛逆的孩子,想办法让他陪你看一看吧;假如你有一个不靠谱的哥们,拉他坐下来90分钟,看一看大洋彼岸的自己,相信这部片子会带来他们内心的共鸣。
8.这里面的人物,大多数面临生存的问题。我们常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但这群加州男孩却在窘迫的生活里选择滑板,微笑着追求没有拘束的自由。电影里呈现出的生活与我们的是存在极大反差的,然而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异,难道不是我们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吗?我们选择成熟,并享受成熟带来的安宁生活,而Mid90s给我们带来的,便是我们梦中的那个放荡不羁的平行时空。
7. 还想提一句,这里面有一个白人摄影小哥,“摄影”元素在电影里往往会有一个画中画的结尾,这可以普遍理解为导演对电影的的一种深沉的爱吧。
个人打分仅供参考:
艺术性:8分;
情节:6分;
情感:9分;
受众面:9分;
个人评价:5星;
推荐分:8分;
这里是希望给你提供观影建议的Evan Wong,目前本人也在积极学习电影知识,欢迎交流,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