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哲学家》这本书揭示了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哲学思考和行为。通过作者的生动描述和案例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原理来引导孩子成长。这本书不仅让人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也给予了启示和指导。
父母都是哲学家读后感(一)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往往是他们自己折断了孩子羽翼而不自知。反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学习、不按照他们认为好的方面去做。
在《父母都是哲学家》这本书中,用24个育儿哲思,照亮教养之路。让育儿回归真诚,让爱回归本能。
这本书的作者田学英,河南新野人,上海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她著有《别焦虑,我们慢慢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只去引导,不去干预。在育儿这件事上,父母怎么想比怎么做更重要,方向比细节更重要。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孩子,第二部分讲父母。我们都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可我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要去掺和。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融洽,和朋友一样,聊聊大自然,聊聊生活百态,聊聊人生故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懂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孤独,遇到不顺心的事他们可以和父母倾诉,遇到困难他们可以找父母商量。
孩子的心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在家长身上找到安全感、信任感。让爸爸妈妈不要把自己推得太远,不要为自己偶尔的小情绪而不喜欢自己。
而我们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多干预,当一个聆听者,在孩子倾诉烦恼时,认真听,必要时给与回应。在孩子遇到困难找你商量时,你可以适当的给出建议,但是不要大包大揽地去帮着孩子做。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界限,对孩子的爱也一样,也需要有界限,不能一味地让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在爱孩子同时也要给孩子设定规矩,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要接受孩子的缺点,多看看孩子优点。
每个父母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不管自己什么职业、什么地位、能力如何,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自己孩子,去满足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去理解自己,理解孩子,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都是哲学家读后感(二)
孩子是降临世间的天使,父母总是精心地呵护着他们,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在世间体验。有的父母不是哲学家,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却能在孩子遇到困惑和烦恼时,在孩子有着这样那样问题和心事的时候,静静地倾听,接住孩子的困惑和问题。
就算这些并不能得到解决,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真诚和回应得到抚慰。他会感到在茫茫宇宙和人海中不再孤单,有温暖和陪伴足矣。
我小时候,妈妈对我总是严厉,关注的只有我的学业,也就是学校指定的那些教材和知识。如果我要是和她谈其他的,她总会把我训一顿,让我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来。
当我看到这本《父母都是哲学家》时,我的内心起伏不定,如今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要去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都说,会提问的孩子最聪明。我在书上找到了答案。作者田学英说,孩子面对大千世界的发问和思考,不是与学习无关和冲突的事,这恰恰是一切学习的起源,恰恰是他喜欢学习的体现。
这句话,我十分的认可。越无知的人越自信,但是面对浩瀚的宇宙,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的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如果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开阔,进而会形成一定的框架和联系。当他再去学习课本知识,这些知识就好像落在棋盘上的棋子,会更好理解,容易迁移和容易创造。
在作者的心里,孩子的身体和心里蕴含着宇宙最大的哲学。哲学家问的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不论是幼小的孩子还是父母,都会有面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必须确认归属,也必须认清自己,弄明白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就不会那么担忧,那么恐惧了。
世界越广阔,如果孩子也能认为这个广阔的世界像极了他生活的这个熟悉的小世界,充满了安全、光明、善与爱,就可以欣然的前行,带着祝福和勇气上路。
看完这本书,我渐渐明白我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无非是因为小时候的创伤性事件太多,导致我无法像作者说的那样信任自己的身体,信任自发行动,安心大胆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想要重新去链接内心的力量,去治疗那些创伤带给我面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安。
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点灯人,我不愿意让孩子再经历一遍我父母带给我的恐惧和不安,所以必须要先疗愈自己的伤痛,再更好的把爱经由我们的手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去与世界连接。
父母都是哲学家读后感(三)
从娃呱呱落地那天开始,就开始了漫长的父母修行之旅。时常怀疑自己,能不能把怀里这个小人平安养大,让他正直、善良且勇敢。《父母都是哲学家》分享24个育儿哲思,带你认识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很棒的父母。
为人父母最需要的三个哲学:
1.认真回答孩子的疑问。
未知会让人感到害怕,就像《咕咚来了》的故事中,“咕咚”的声响让兔子、狐狸、老虎等动物十分害怕,当他们弄清楚“咕咚”的是木瓜掉水里发出的声音后,大家开始哈哈大笑,一点儿也不害怕了。我们作为父母把一个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有责任给他们提供一个安稳、光明、善意、充满爱的环境。认真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孩子慢慢认识这个世界,慢慢认识和接纳自己。当他长大遇到未知的事物时,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好奇和探索,而不是胆怯与畏惧。
2. 少说“我是为你好”,多说“没关系”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事时,很多父母第一句话不是安慰,而是以关心为名的指责。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当自己生病向父母寻求安慰时,往往听到的是“早就告诉你穿好衣服,你不听,现在难受了吧”,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们想要的也许只是一个拥抱,或者父母的一句“没事儿,我们多喝点儿热水,看看医生,很快就好起来了,就没有那么难受了”。笑意盈盈的对孩子说一句“没事儿”“没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和爱,会主动纠错,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
3. 不要当一个“无微不至”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虽然孩子因为父母的选择才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从他呱呱落地那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不要把整个人的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当父母把孩子作为一切时,父母会患得患失,为孩子的一点风吹草动忧心忡忡;孩子会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把自己局限在父母设立的一小方天地里。孩子需要的不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当个偶尔任性的大人,孩子会更愿意和你交流。
当父母不需要多大的学问,爱就是最大的父母哲学,无论何时,为人父母不忘本心,用爱意浇灌一个小生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