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脆弱同行》是一本关于面对脆弱和困境的自我成长与治愈的书籍。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引导读者去理解并接纳自己的脆弱,面对挫折和痛苦时的正确态度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坚韧和力量。这本书适合所有渴望成长和自我完善的人们阅读。
《与脆弱同行》读后感(篇一)
可能是对作者身为作者编剧的身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得主)的偏爱,这本书作者从“脆弱”的角度出发,对比强烈的剖析了现当代的脆弱的本质,不过也许作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书,本质上和他在比利时那个建筑学家书柜的书如出一辙,强烈的暗示人心的脆弱,并且告知如何对之视若无物,我纵使和他一样黑体标明important words,也依然读完之后,空无一物。
不过我的内心认同感是和作者让.克劳德.卡里埃尔一样的,作者大胆的对比脆弱在历史文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意向,阐明了脆弱的本质,我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因为脆弱,所以坚强。
可能是最近里面大环境的窘迫还有个人的局促,对于“脆弱”的认知也有了新的认知,我们从来不公开承认自己的脆弱,又从来都私下默认自己的脆弱,那么反正人性里的脆弱难以逃脱,那么就学会让脆弱给予我们力量。
突然想起来罗曼•罗兰的英雄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与脆弱同行》读后感(篇二)
《与脆弱同行》,一本带有哲思的散文集(以“脆弱”为基点探讨人之本性这个话题)。 说来奇怪,卡里埃尔在中国名气并不响,目前国内出版的书只有三本,《乌托邦的年代:1968—1969学生运动纪事》(商务印书馆出版,估计现在已经绝版了)、《别想摆脱书》(这本名气大点,主要是和艾柯的对话录)、还有上面这本《与脆弱同行》(2018年才被翻译出版)。 读《别想摆脱书》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卡里埃尔其实比艾柯还厉害,艾柯这个“百科全书”式人物终究有点学究气,知识分子学界膜拜的对象嘛,但卡里埃尔更像是走天涯看世界的人,写剧本的人自然“浪荡江湖”自外于学界啰,所以我很喜欢卡里埃尔没有被文字规训的气质。 之后我就去找卡里埃尔的书读,结果找来找去才发现卡里埃尔在国内有点“冷”,就只有一本书《乌托邦的年代》,作者名字还被翻译成了卡里耶尔。 1968年5月法国巴黎学生运动这事在全世界名声挺大,但这段历史的事件叙述多半倒向运动学生一方。卡里埃尔恰巧是旁观亲历者,所以我很好奇他会怎么讲述。 随着文字的递呈,卡里埃尔用一种极具冷静的笔法,不带特定的“先入为主”的立场态度去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这样“学生运动”的历史神话被瓦解了,它的神圣性、正义性都只不过是人们不加思索的乌托邦“信仰”,妄信而已。 《与脆弱同行》大概是卡里埃尔75岁左右写就的(法文原著2006年出版),整本书充满了对人之本性的思考,像是一次终极书写。 这次卡里埃尔完全是放开写的,没有任何顾忌,很决绝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他完全是站在地球之外看整个人类世界走到今日的现状与人本身自古已久的存在困境,笔路有点蒙田的感觉,读来很有劲头、深度还有充实感。 层次决定高度,卡里埃尔追寻着莎士比亚的脚步继续触摸人之本性,这在当今这个势利变本加厉的世界是难得一见的。
《与脆弱同行》读后感(篇三)
人性的脆弱
“我常在拿着笔的同时,对于我生命还能拖延多久,一点也没把握。”——夏多布里昂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面对死亡时人性的脆弱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其实也只有在面对脆弱时,你才会发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就我们现下接触的事物而言,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方面对于脆弱的人更容易吸引我们的目光,与脆弱独处是现下大多数人的状态。
《与脆弱通行》一书,然我们真切的认识到了每个人身上的脆弱。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脆弱”的烙印。我们可以说是天性使然,也可以说是这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的标签之一。而法国著名作家让-克劳德•卡里埃尔的这本精品集则是从艺术、哲学、社会、宗教等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着“脆弱”,脆弱就如同我们常常感受到的寂寞一样,它和我们若离若即总是在不经意间告知着我们它的存在。
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去见证着人性的脆弱。因为脆弱,我们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个世界否定它,逼迫我们戴上面具,于是我们自然地选择逃避和遗忘。我们都是脆弱的个体,我们在彼此的脆弱中结伴而行。让-克劳德•卡里埃尔的这本《与脆弱通行》是以艺术的角度解读人生。我们经常说短暂的人生脆弱的生命,人生在命运面前显得短暂,生命在遭遇命运时也显得是如此的脆弱。我们在人性里见证脆弱,在寂寞中看脆弱真正的模样。
《与脆弱通行》是一部非常棒的精品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深入的思考。孤独的人在寂寞中品读着脆弱,可我们要在脆弱中保持清醒,面对书里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反思的同时需要重新认识人生。“哭泣的心、看不见的创伤、莫名的恐惧、难眠的忧虑、执着的疯狂……以文学艺术的角度解读人生。”一部好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本书的文字则是让我对于“脆弱”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
脆弱,是人类共有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切美的原动力。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在生命里见证脆弱带给我们的种种情绪,这无疑带给我们更多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只好追求它的高度,而脆弱在生命里有着它绝对的宽度,每个人都是脆弱最亲密的伙伴。人性的脆弱是情感和美的原动力。古来圣贤皆寂寞,人间脆弱几人闻呐?
我们在生活里总是刻意的想要远离脆弱,于是我们变得比脆弱还脆弱,更无力正视他人的脆弱。而今的世界是由无数的脆弱积聚而成,但你要相信我们的脆弱是仅存不变的,不需争辩的,不会消融于我们这个复合体,我们想要远离它放逐它,这一切只是让我们再一次的回到它的面前。脆弱是人类永恒的特点,我们始终和脆弱同行!
与脆弱通行是一种勇敢,也许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更是一首读不懂的诗和永远到不了的远方!因为脆弱我们不安的活着,因为脆弱我们见证了一切,我们不能羞于承认人性的脆弱!
《与脆弱同行》读后感(篇四)
你脆弱吗?
“虽然我满怀恐惧地写完上一句话,但事实证明,在奇妙的偶然之下,我尚未失去生命......”——洛特-加龙省雷阿蒙
人生的轨迹如同在时间的卷轴上描画,每一笔每一画都可能是结束。当想到最终的结束,你是否会有压迫感?是否会感觉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当然人的一生可谓是与脆弱同行,当不能扩展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必须拓展它的宽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生命的意义。
《与脆弱通行》是法国著名编剧、导演、文学大师让-克劳德•卡里埃尔的作品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化的进步,离不开人性脆弱面的表达。人性的脆弱使我们有了更加丰富的情感,情感会促使我们表现力的拓宽。这不仅仅是表现在艺术层面,因为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笔下的“脆弱”去见识世界更宽广,更真实的一面。
本书的作者让-克劳德•卡里埃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身兼编剧、导演、文学大师等多个人生标签。在他的电影和文学作品里他善于表现人性的脆弱,因为脆弱更容易打动每一个人,脆弱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脆弱是人性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
我曾经感慨过,我们的生命是何其的脆弱,我们的情感是何其脆弱,可以说是我们时刻在与脆弱为伴。而脆弱不仅仅是一个词,它更像是一把锁,它可以在不经意间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我们的脆弱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与脆弱同行》这本书是在出差的路上陆陆续续看完的,我惊叹于它的真实和它涉及范围之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与脆弱为伴,当然就我个人的理解脆弱让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生。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摩柯婆罗多,还是莎士比亚等,所有大师笔下的人物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人的脆弱。
人的生命通常都会有一定的压抑性,偶尔我在独处时不喜欢自己表现出来的脆弱,但有时候也是独处时我喜欢脆弱带给我的真实和清醒。我们生活在现如今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很少可以静下心来去思考,而这本《与脆弱通行》则是在向我们勇敢的展现人性的真实。我们或许会偶尔生出品味人生的想法,其实我们更应该品味的事人生脆弱。
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真实且无法回头,而我们则可以利用短暂的脆弱去感受生活给予的更多馈赠,尽管有时候它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完全的美好。但生活本就是由人类更多的情感而变得更加的精彩。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是人类的七宗原罪,因为我们脆弱,所以我们在负重而行,而且背负的重担是越背越重,尽管我们在持续前进,但我们仍旧是在与脆弱同行。
在生命里你必须意识到脆弱与死亡,尽管生命体具有多样性,但在沉默中感受脆弱,在人性里见证真实,生活本就是脆弱的,当我们再次回到脆弱的面前你会发现人类就像源于流长的河,尽管我们对源头一无所知,但脆弱的我们一直不曾舍弃的最真实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