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生活方式》一书以蔡澜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文笔,探讨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人生哲理。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引导读者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和启发,让人深受启发。
《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一)
别看蔡澜嘻嘻哈哈,整天吃喝玩乐,说话却句句击中要点,幽默智慧。“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求神拜佛,答案只有一个:寂寞。”这与蒋勋的情欲孤独,与石衡谭的孤独论,都不谋而合。还有那句“顶,就算是佛,也有火”好用,对于我这么善良的人来说,哈。
1/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二)
关于香港的美食
看着图片口水一直流(¯﹃¯)...
如果没图片的话给个三星
我是为美食图片再给一星的
但是我觉得蔡澜推荐的这些店很大一部分纯粹是私人关系才推荐的
因为每间必说:我与XX老板已经是多年的好友...BLA BLA BLA...
其实语言上没多大新意,翻来覆去也就那几句,难为他了呃...
这样看来打个四星好像真的打高了...
2/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三)
蔡澜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的生活方式是在中国文化和多种文化交融之下,深厚的阅历兼之幽默诙谐的人生所成。书中,蔡澜引领读者漫游香江,从HMV、嘉木堂、琉璃工房等“生活方式”,到天香楼、陆羽茶室、糖朝、柠檬王等“餐厅”、“小吃”,以及“又一城Taste”、“生活素质”等材料铺,各种生活面向无所不包,所介绍的老店新处各有所长,几乎每一家小店,蔡澜都和店老板合影,还有那些老字号的老板,看着个个都有个性,都有故事。蔡澜眼光细致、评价中肯,不仅可以提供读者实在的参考,更让人触类旁通,以不同角度和开放的态度欣赏其它人情事物。本书图文并茂,还附各店详细地址和电话,是最理想的香港文化指南。看完蔡澜的书,一定会爱上香港,爱上慢生活。
3/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四)
某天在国图的午后阳光里翻了大半本。
正如书名所陈,这是关于“蔡澜”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他去哪里配眼镜、买菜刀,喜欢在哪里做衬衫、买鱼。
你可以把这本书作为旅游指南,但其实如果只是循迹而至,走马观花,远是体会不到这种在食肆商铺中悠游、和老板攀谈,然后经年选择和体验之后有了几个属于自己的老朋友、老字号,这种“生活”的感觉。
你可以把这本书作为生活百科来看,视界可以开拓,比如刀具在中国人一般就是一把肉刀、一把菜刀,有的是用铁铸成有的是用模子压成的,有木柄的有钢柄的。这些生活的门道就适合这样一个老行家来娓娓道来,让年轻一辈悉悉尊听。生活是盐堆起来的,我相信这句话。
我可以对着妈妈聊工作、行业和国家大事,但是当进了厨房、超市,妈妈总是领着我的那个人,这种肉好,那种干货可以放多久。
蔡澜认真用心生活的态度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所有声色五味都是可爱可写的。
4/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五)
1/4的内容在讲穿戴和娱乐休闲,3/4在讲吃(食材、面条、小吃、餐馆)。简短的小品文配以精心拍摄的照片。让人读了,想一家一家找来试一试。
不过,香港毕竟地方小。即使不是有心找,偶尔也让我路过几家:
油麻地果栏
去时正值周日,大门紧闭,寂静无声。偶有开门,探头望到里面是在打牌麻将。很古老的三层楼建筑,一间挨着一间,像极上海的弄堂。只有房上的老招牌和门口堆着的大量果盒、推车证实了平日的热闹。见到三两组摄影拍照的。此处也成风雅之地。
迦南眼镜
不起眼的路边小店,如果不是读过此书,绝对会过门不入。推荐我的是韩国产塑胶质地轻质时尚款。由于前日见过IFC中德国和丹麦产的,所以。。。
巴依餐厅
在一片住宅区中,散步时偶遇。门口贴满报刊评论和奖项。2012年的米其林餐厅。不管真假,且在香港试新疆菜。量大,口味适中(非浓郁),算是为当地人做了改善。半分手抓羊肉,羊肚汤,手撕包菜。三四人吃也不嫌少。
HMV
也是偶遇,在09 年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很大,分门别类。站在那里听样带许久。怀念美好时光。
诚品书店
最后,推荐书中尚未收入的诚品书店,今年刚在香港设立分店。四层楼摆满众多书。拥有非常“台湾”风格的竖排书和日系书。书店中还配套有文具礼品,茶艺,美酒,点心店。样样令人爱不释手。
5/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六)
这本书是逛香港特色店的指南,去香港玩的时候可以手拿一本,绝对省时又省力,还好玩。书里主要讲的大部分跟吃有关,包含食材店、小吃店、面店、餐厅,剩下的部分讲的是和生活有关的一些特色店,比如书店、电器店、明式家具店、钟表店、文具店什么的。我比较喜欢看蔡老爷子讲吃,平时逛超市、市场,经常在食材区域消磨很长的时间,对一些没有见过的食材、厨房用具特别感兴趣。刚好,蔡老爷子这本书里有一部分讲的是食材方面的特色店,一饱眼福。老爷子通常都把店里的特色交代清楚了,还配上图片,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多家老店,有个共同点,店里都养着猫。
------------------------------------------------------------------------------------------------
九龙塘又一城地铁层的【Taste】是该区老饕时常光顾的高级食品中心。
【生活素质】开在轩尼诗道,是Goodwell集团的门市部,该集团代理各国食品,已有三十年历史。以橄榄及橄榄油为主,也代理各种面条。咖喱粉种类也很多。
买雪茄到九龙尖沙咀新世界中心的【BLUEBELL】,他们代理了Davidoff雪茄,也卖烟斗。Davidoff也精心挑选白兰地,按上自己的牌子出售。
要吃怀旧零食到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一九四号地铺的【陈意斋】。
买酱油酱菜到香港中环嘉咸街九号的【九龙酱园】,店里除了生抽、老抽之外,还有一种最最最浓的,叫珠油,用来拌海南鸡饭最佳。他家著名的,还有蚬蚧、海鲜酱、芝麻酱、咕噜豉酱。广东人把深浓酱油叫为老抽,清淡的为生抽,而第一次榨出来的叫头抽,既然我们酱油吃不多,要买就买最好的,前者叫“金牌抽油皇”,后者是“金牌生抽皇”。除了酱油,他家的甜醋也做得极好,最适合做猪脚姜。
提起做猪脚姜,一定想起八十年历史的老店【八珍酱园】,在九龙旺角花园街,店里除了甜醋,也卖其他醋,如米醋、香醋、黑糯米醋等等。也有鬼佬醋,真正海盐、橄榄油等出售。
如果你想自己煮咖喱,那么材料非到香港湾仔春园街十八号的【成发椰子】去买不可。正宗的咖喱一定要用椰浆,而椰浆愈新鲜愈好,店里有即刨椰丝挤出来的浆汁,一包包卖,如果你不是当天炮制,那么买罐头椰浆好了,价钱也便宜得多。店里卖东南亚风格的食材,比如肉骨茶、越南春卷、印尼炸鱼饼的原料,咖喱粉、咖喱浆和其他香料,一般咖喱或咖喱酱都不辣,嗜辣者嫌不够刺激的话可自己加干辣椒去煮。有种叫“草果”的原料煲牛腩时必用,它会把牛肉肉质变软,是神奇的恩物。
开在九龙佐敦道庇利金街五十一号地下的【陆金记】卖瓜子炒货,由荃湾的一个小小工厂,发展到闹市中数家分店,可见,每一件事,只要有恒心,不欺客,一定有收获。说到瓜子,特别多学问,有的人牙力够,喜欢啃硬壳的,感觉这些瓜子的肉特别香。还有一种壳脆的,双齿轻轻一啃,壳即分开,肉又肥又完整,不会一咬变成碎片。硬壳和软壳,前者叫“奶油瓜子”,将瓜子晒干了就那么拿去炒。后者叫“五香酱油瓜子”,是把瓜子煮过后再炒的,壳才不硬。另一家位于九龙旺角太子道西一七七号的【恒新花生凉果】卖的花生最好,咸甜都有。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糖果,泰国人做的肉松米饼,也卖咸的小食。
新界西贡岸边一排海鲜店,白天宁静,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去西贡吃海鲜,去新界西贡海傍街二十九号地下的【钟兴利海鲜】好了。如果够胆,可以吃刺身,钟兴利在店旁开了一家餐厅,现买现做。
【新罗食品公司】是香港最老和最大的一家韩国食品公司,地方不好找,先在乐道看到一块大招牌。随着大招牌,跟着找到安顺大厦,在辰卫书店隔壁。除了卖韩国食材,三大电视台的长篇剧和电影新片都可以在这里租到,在香港是注册的独家经营。店后有个厨房,炮制各种韩国地道菜,卖得最多的是韩式年糕。石头锅饭和龟背烤肉的餐具,在这里也可以找到。
【华丰烧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最初开在大马路,后来因为中半山建行人电梯而搬到威灵顿街,也有十多年了。这家店最具特色的是金钱鸡,但当今大家已无此口福,太害怕金钱鸡的那块肥猪肉,已不做了,但是做金钱鸡必需的鸡肝还可以买到。店里的叉烧,当然也是一流,但被烧鸡肝盖过风头。还有卤鸡翼卤猪脚,这家店用的卤水甚浓,不逊潮州人做的。一般人只会吃烧肉,不知拿烧猪脚骨来煲汤是多么美味。把猪脚骨滚一滚,去盐分,加大量的冬瓜去煲,是夏日最佳汤水。“华丰”的火腿,用的是上等金华,先浸两日,起骨,再用水滚,滚完又炆,如是加工八小时才大功告成,过程复杂,一天只做两只腿。而取整只腿中间最好的肉,半肥瘦者,半磅左右。将这半磅,由师傅片出。
【酸油甘子】开在九龙城城南道,你能想到的泰国食材皆齐,连很偏门的也有。泰国苦瓜很少核,皱纹又多,与冲绳岛长得有点相似,可能是同一种,够苦味浓,有时可以买来和大陆苦瓜一齐炒,叫苦瓜炒苦瓜。台湾人叫九层塔,潮州人叫金不换的罗勒,又肥又大,炒菜当然可以,生吃亦可。皱皮柠檬,就不是用来吃的了,泰国村妇会拿来当洗发剂,头皮一除而光,又不会痒,比什么西洋护发素都好。
用油爆洋葱,下咖哩炒香肉,再加椰浆,都可以做出很地道的泰国菜来。要吃酸的,可买罗望子,是纯天然的酸性,比醋更佳。做甜品珍多冰,不可少的是香兰叶做的尖条,像我们的银针粉,不过是绿褐色的,不必自己做那么麻烦,买一包加入椰浆即可。
在跑马地的【Fentons Gourme】,店铺外面的设计品味不错,经营商品集中在西餐食材和健康食品两大类。他们的高级西班牙火腿好吃。纽西兰的羊架肉也不错。芝士种类多不胜数,一定有种你喜欢的,其中也有澳洲店的甜水果芝士。配上当天即烤的面包。也有小孩子一定喜欢的姜饼。
开在铜锣湾糖街的【CHANDRA】,是一家印尼杂货店,两边各开了一家兑换店,方便印尼人汇钱。雪柜中摆着每天由雅加达运来的新鲜蔬菜及地道食物。另有一种架子成药和化妆品。店里的品种最多的,还是印尼人最爱吃的虾片,Aloha及Ny.SIOK这两个牌子的虾片最高级。店里也卖报纸杂志、光碟及录音带。
当今,用棕色纸袋,外层透明塑胶纸包装,纸条上印有“柠檬王”的零食,卖得通街皆是,但这些都是赝品,真正的【柠檬王】只此一家,躲在上环永吉街中。档口摆着各种产品让客人试食,只要咬到一口他们独到的柠檬王,就知道它与别不同之处,它很干身,软硬度适中,加了甘草和少量糖而已,不是太甜。除了柠檬王著名之外,档中卖的冬姜也很受欢迎,冬姜是喉咙的恩物,伤风后咳嗽,吃冬姜能够医治。另有“亚陀霉姜”,是新会特产,也有治咳之功能。把姜和柠檬一起腌制,就是柠檬姜了,用的是泰国柠檬,它皮薄,容易入味,不像美国新奇士柠檬皮厚、肉少、筋多。
香港那么多福建人,但是福建餐厅一直做不起来,没有一家像样的,问福建人为什么?他们回答都是因为很节省,不太外食。那么,要吃到地道的福建食材,要去哪里买呢?答案是在北角春秧街的【百达国际食品批发市场】。除了福建东西,也卖菲律宾土产。猪肉丸是典型的小食之一,带有一些黑丝的是加了发菜,颜色深的是牛肉丸。五香卷是另外一种很地道的福建菜,已经炸好,可以翻炸得更脆,亦可蒸来吃,从前的五香卷是用猪网油包的,当今的已经都用了腐皮。
芋头丸已经是难找的食物了,和福建老乡一提起,他们都会垂涎。如果你喜欢吃内脏的话,这里卖各种猪肠,还有把小肠灌入大肠的肠中肠,都十分美味。有些人觉得恐怖,但爱吃起来就会感到好吃的,就是这种用猪血制成的血肠和血膏了。
去到澳门,最有特色的是各种的糕点土产,其实这些街边小吃香港从前俱全,但因人手不足和贵租,都一间间消失。当今仅存之一,是渣华道的【德成号】。卖的是蛋卷。这种松化、爽脆,又吃不饱的小食,虽然人人会做,但是一比较起来,就知道输赢,你会发现,还是【德成号】做得最好。客人远道而来,蛋卷全在店里人手制造,一日要做上千盒,即做即卖得清光。
九龙城福佬村道的【么凤】主打是他们做得最好的超级话梅皇,正冬姜和果汁姜也是店里的招牌货品。陈皮在这里可以买到高级的,识货的人的话不算贵。佛手果用新鲜的佛手瓜腌制,较为特别。蚝油豆很香,但要牙齿好的人才咬得动。澳门出名的土产蟠桃果这里也出售。
火腿三文治专门店【Olala Charcuterie】在二〇〇六年年底开业,最著名的当然是放生饲养的西班牙黑猪火腿,风干三十个月,叫Bellota Extra。细条的Jabugo Bellota,要风干三十个月才能制成。西班牙油鸭髀也有出售。另有各种香肠。
在九龙城福佬村道有一家精致的面包店,店铺没有中文名,叫【Cérès
Boulangerie et Patisserie】,取名于希腊神话的丰收女神,店内整齐干净,装修虽然简单,但非常大方,给客人一个很清新的感觉。放在架上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不同面包,都是当天出炉的。除了面包,玻璃橱中的糕点,种类数之不清。
法国蛋白糖饼Macaron有多种味道,尝试一口,和在巴黎买的没有什么两样。合桃提子黑麦包最受客人欢迎,卖得最多,基本的胚芽麦包在别家也难找到。该店精制的饼花,更可与欧美货媲美。
【尧阳茶行】在一八八六年创于福建省安溪县阳乡,一九三六年迁至香港文咸东街,至今没迁过铺,只是把门面装修了一下。老招牌,仍旧挂在店里。店中最出名的产品是叫“万年春”,用传统的粉红色铁罐包装。这种茶,焙得很焦,味甚甘。功夫茶的正统仪式是用四个小瓷杯,先把茶壶的盖子放在杯上,用滚水冲洗一番。第一铺茶不喝,但不如一般人把茶倒到杯中洗杯,只倒在大碗里。接着把碟上的两个杯洗两个杯,要不怕烫手才行。接着就可以倒茶了。
【永安泰】是上环卖燕窝的老字号之一。店中各类的燕窝齐全,来自越南、缅甸、泰国和印尼。天下最好的燕窝是来自越南的会安燕。燕窝的原形充满燕子的羽毛,要经过处理才有我们看惯的燕盏出现。
燕窝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分白、黄和红。红色的所谓“血燕”,一般说法是燕子把血也呕出来当巢,所以特别补。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燕子吃到什么东西,吐出来的颜色就不同。红色的是吃了海草,里面有铁质,氧化后呈现的颜色罢了。燕窝在不同时期收成的质量各不同,第一次的肉身较厚;第二次薄。依此类推,最后低级的是毛燕,从燕窝碎片捡出,可制成燕饼出售。贵东西什么都有假的,燕窝不例外,有些假得普通人看不出,但可从味道分辨,到燕窝店去,买不买不要紧,多学习,自然成为专家。
专门卖咸鱼的,香港已没有多少家,在上环德辅道西的【元成行】是金漆招牌老字号。店中挂着香港人喜欢的各个种类,用透明胶包着,头部有块白纸,已是咸鱼的典型包装之一。做咸鱼酱,选用最上等的马友,不干不湿,香喷喷。马友肉多骨少,蒸炸皆行,是做咸鱼酱的理想材料。白花鲈较为大条,切开之后,肥得漏油,也有很多人爱吃。当今中国近海污染程度严重,又经拖网捕捉,产量逐渐少,咸鱼多来自孟加拉,真正本地咸鱼,只限于红衫鱼之类。虾膏也是本地的,最上等的在马湾制作,店中也售。有如白饭鱼的小鱼干,在印尼生产的丁香,最高级货。选咸鱼,原则上需色泽鲜明,大条、肉质结实,一闻之下,有股清香。
说起朱古力,天下公认做得最好的是比利时人,一般海外流行的牌子,当地人是不吃的,他们买的多数是Leonidas产品,只能在巴黎、伦敦和东京等一流大都会才有分店,香港的这一家,开在国际金融中心,City’super的旁边,附带了一家比利时迷你餐厅。最受顾客欢迎的三种朱古力分别为:白色长方形的,以新鲜奶油加原粒榛子Hazenut、螺旋型的原粒榛子软心可可、栗子型的焦糖榛子。另外有松露Truffes系列,和松露无关,形状相似而已,圆型的是软心爱尔兰咖啡,长的是高级松露Truffes Delux和Shaving Truffes。
这里的比利时菜做得还可以,价钱也不太贵,午市套餐百多元,很受白领的欢迎,但吃比利时菜,则需点他们的三宝:青口、薯条和啤酒,其中的青口则非试不可,比利时人爱用一个大锅煮青口,原煲上,才原汁原味。吃青口的方法在于先选一粒小的,吃完当夹子,挟出其他青口的肉。白露笋也是比利时的特产,季节不对,也只好用其他地区进口的了。
【City’super】最新的一家开在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期,门口小小,里面占地二万尺,以“我的世界厨房My World Kitchen”为主题,店中世界各地的高档货特别多,也有各种厨具出售,兼卖各类的烹调书籍。
6/7页《蔡澜的生活方式》读后感(七)
车仔面已是代表香港食物的一种了。从前推车仔摆档,当今都开进店去,尖东文华中心的“靓靓车仔面”,是佼佼者,永远挤满客人。
店内只有几张桌椅,但至少可以歇歇脚,出品快,客人吃得快,转了一轮又一轮。
桌上放了五种不同的酱,有老抽、辣油、甜酱、辣椒酱和芥末。
要数格子中丰富的食物,当然少不了最受欢迎的鱼蛋了。
鸡翼、翼尖、香肠、面筋等等,至少数十种选择。
做得最特别、其他地方没有的是他们的鸡蛋煎菜脯和煎韭菜。
我喜欢的则是猪皮、萝卜和猪红净吃,再来一碗油面,有鱼蛋、大肠、炸酱和蔬菜。
老板洪国光和他的女儿一直守着这家本店,分店也开了数间,洪先生是柬埔寨华侨,赚了钱,拿回去家乡开办小学,是有心之人,我已和他成为好友。
地址:尖沙咀新文华中心二十二号地下
电话:23691029
在没什么人经过的坚道上,有一家很冷门的铺子,躲在大厦的一角,叫“京香饺”。
店不大,只有几张桌子,中午挤满客人,它是整天营业,要是不想和别人争座位,那么最好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光顾。
一迎面就可以看到很多木盘,上面摆着事前包好的各类饺子,买回去自己煮也行,味道还是那么正宗。
做得最出色的当然是他们的三鲜饺了,鲜味得不得了,其他的有羊肉、鱼肉、韭菜猪肉、芹菜猪肉、脆瓜猪肉和素菜等八种味道。
韭菜饺也是最惹味的。
小笼包亦精彩。
面条由老板自己拉,我最喜欢吃的是他们的羊肉汤面。
老板是山东人,当然做山东大包了。这种传统的食物,在香港已经没有多少家店会做。味道依足古法,块头变小了一点罢了。
有二十多年大厨经验的毕贝明,太太也姓毕,是同姓人,叫毕贝玲,听起来像兄妹。
地址:中环坚道一〇二号地下
电话:25170969
“黄枝记”云吞面家在澳门已有六十年历史,第三代传人黄天,往香港打天下,老店在铜锣湾,当今已搬到中环威灵顿街来。
店内宽阔,分两层,主人黄天的书法甚佳,壁上一对对联“无酒安能邀月饮,有钱最好食云吞”出自他的手笔。
澳门面条一向做得和香港一样出色,有些人还特别喜欢呢!黄枝记的面条,特点在于不加碱水。
面条都是人工打造,厂房在澳门,故只能用图片来说明了。
店内装修得古色古香,爬上楼梯,可入二楼雅座,中环上班人士多在此歇一歇脚,吃碗云吞。
店里一角,是个水吧,不吃面的也能当它是茶餐厅一样,来此饮杯咖啡或茶。
除了云吞面,这里的牛腩捞面也精彩。
及第粥也不错。
我是个面痴,所有面都喜欢。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十五号B地下
电话:28691331
为了一碗越南牛肉河PHO,我可以到世界各处寻找。香港的越南餐厅,每开一家,必去试食。最后,终于在尖沙咀的一座商业大厦中,找到了“味佳居”这家小店。
地方不是很宽大,又不做广告,中午和晚饭挤满客人,可见号召力之强。
凡是越南餐厅,走了进去,第一件事就要叫一碗牛肉河,如果它没有水准的话,别的东西,不吃也罢。吃牛肉河的第一件事,也是先试一口汤,汤不行,河粉不吃也罢。这里做的,是香港最好吃的。
再下来就是春卷了。简单的料理,做出很精彩的味道,真是不易!
醋窝牛肉的汤底,是用酸粉煮出来,这种酸粉有现成的,一包包贩卖,各位若要做醋牛肉汤,不妨去买一包来试试。
咖喱牛尾也做得好,一定要伴着烤蒜茸面包才好味。
咖啡用四种咖啡粉混合而成,用越南传统的滴滴做法,客人可以看见咖啡由粉中滴下精华,落在下面盛着炼奶的杯中,非常香郁。
店主区伟达并非越南人,只因酷爱越南菜,才会花时间用三十斤牛肉、十斤碎腩、十三种香料及洋葱、杂菜来熬汤。当今,他的汤已接近完美了!
地址:尖沙咀广东道八十二号流尚店大厦九楼
电话:35204343
走遍油麻地,我就会去光顾“麦文记”,它是我最喜欢的老面店。
由麦淙●的父亲麦文敬创办,最初摆的是街边档,从一九五七年搬入,已超过五十年了。
面都是自己做的,工厂设于店铺的楼上,特别弹牙,一团团的面条,看得令人垂涎,店里一天可卖到一千碗面,不是公认好吃,卖不到这个数目。
最多人吃的当然是云吞面,用的鲜虾,天天一早由菜市场购入,不用冰鲜的,一试就知道与别不同。
云吞面吃得不够喉,通常我都加一碟捞面,这里做的炸酱捞面特别出色。
芥兰用渌面的滚水灼过,碧绿青脆,不淋蚝油也好吃。
卤的猪手软熟,入口皮肉即化,剩下骨头吐出来。
店很小,从早到晚坐满客人,又是做得好的一个证明。到油麻地区,不容错过。
地址:佐敦白加士街五十一号地下
电话:27365561
在香港,供应传统用竹升打出来的面之云吞面店已经买少见少,在深水埗的“刘森记”是仅存的其中一家。
由车仔档摆到进铺子,做了四十多年的生意,全靠这碗汤水佳、面条脆、馅有肥猪肉的云吞面。
虾子捞面的虾子下得多,面条又用猪油捞,才是正统,才是好吃,你如果没胆尝试,可请店里下植物油。
牛百叶捞面或汤面,也很受顾客欢迎。
要是嫌牛百叶不够,可点一碟净料的,有鹅肠、粉肠和猪膶。
所有云吞和水饺都是现叫现包的,这才不会渗出水来。
吃面必要的酱料有生抽和醋,还有不可少的酸菜来刺激胃口。
老板刘庭森今年已七十六岁,拍照当天他休息,把店交给太太和儿子阿昌。
地址:深水埗桂林街四十八号
电话:23863533
酸油甘子开在九龙城城南道,每到星期日,泰国和尚前来,信众早就席地而坐,见到僧人奉上水果、食物及日常用具,多数在这里购买。
你能想到的泰国食材皆齐,连很偏门的也有,像左下图这些含羞草,和一般的不同,是可以入饥的。
泰国苦瓜很少核,皱纹又多,与冲绳岛长得有点相似,可能是同一种,够苦味浓,有时可以买来和大陆苦瓜一齐炒,叫苦瓜炒苦瓜。
新鲜的明椒,从前珍奇,当今已有多人尝过,拿来做中国菜,以求变化,亦无不可。
台湾人叫九层塔,潮州人叫金不换的罗勒,又肥又大,炒菜当然可以,生吃亦可。
皱皮柠檬,就不是用来吃的了,泰国村妇会拿来当洗发剂,头皮一除而光,又不会痒,比什么西洋护发素都好。
架子上有多种咖喱可选,用油爆洋葱,下咖哩炒香肉,再加椰浆,都可以做出很地道的泰国菜来。要吃酸的,可买罗望子,是纯天然的酸性,比醋更佳。
做甜品珍多冰,不可少的是香兰叶做的尖条,像我们的银针粉,不过是绿褐色的,不必自己做那么麻烦,买一包加入椰浆即可。
我手上拿的,是很稀有的食材,左手为莲茎,右手为香蕉花,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
地址:九龙城城南道二十九号
电话:23832391
大家都记得胜利道上,有一家人家,做炸鱼饼做得最好,叫“夏铭记”,但因为贵租,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现在可以告诉你,去了油麻地新填地街,就在旧警察局对面。
新店较以前明亮宽敞,起初找不到新铺,旧客较少,当今已多人晓得,又有新客捧场,生意滔滔。
鱼饼还是每天由夏藩铭先生亲自打出来,除了那二十多斤的门鳝之外,还加了九棍、白滑、宝刀、马友几种鱼,才能完美。
做出来的鱼饼,炸得香喷喷,想要吃热辣辣,刚刚炸好的,最好在下午四点多钟时去光顾,就那么切片来吃,什么调味品都不必加,味道和口感一流。
刮出鱼肉做鱼饼,剩下的鱼皮拿去炸了,爽脆无比,买回家是下酒的好菜。
在店里吃的话,来一碗鱼丸也不错,鱼丸也是夏先生亲手做的。
不然来一碟干捞牛腩,也甚有水准。
“夏铭记”的辣椒油也特别辣,可买去当手信。
夏先生少不了夏太太这位贤内助,亲热地叫她乳名秀卿。
地址:油麻地新填地街一五一号A
电话:27134323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