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选》读后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李白诗歌中那种豪放不羁、奔放自由的气息。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李白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白诗选读后感第一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诗选读后感第二篇
本书收录了李白343首诗作,大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编年体的形式分为六个部分,为李白人生的六个时期。李白少年成名,以名满天下的声望进入长安却又失意而出,漫游天下后又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险些丧命。他受庄子影响颇深,又常常自比鲁仲连这样的义士,对于隐逸的追求是政治上不得意的举动,并非他的愿望。他性格豪放,诗风天然,如随手挥毫,似脱口而出,无论什么文体,何种题材,到了李白手中都能达到极高的境界,给人美的享受。如《蜀道难》、《将进酒》气势雄浑壮阔,如天地孤峰独垂,又如巨涛拍岸,神龙惊云。读时只能赞叹诗仙驭文之神妙,欲学又无从学起。李白的诗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睥睨”,睥睨那些沉迷修修改改把作诗当成教化、当成社交的文人们,李白根本不屑于求一字之处,他是谪仙人,诗就是他,他就是诗。 李白喜欢张良,也希望成为那位功成退山林,往从赤松游的留侯。所以永王受诏时他一口气写下十一首咏诗,彼时他已经近六十岁,依然不减豪情。永王兵败后李白从获罪到流放到遇赦这段时间的诗读来极有意思,他哀叹归哀叹却不抱怨什么,已经年老的他在诗中流露的是回家和报国而不是惧死。《早发白帝城》的喜乐心情我辈千载之下依旧能够感受到。李白是纯粹的,是太阳,是万古不朽的四万八千丈之奇峰,这一千年里没人能比得上李白,再过上一千年,也没人比得上李白。 李白的诗,我认为绝句最好,次长诗,次古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这两句诗我认为是对李白最好的评价。
李白诗选读后感第三篇
李白,701年生人,家族在四川至吴越等地经商,属于富商。李白如果没有家资资助,是无法在全国各地游玩、纵酒欢娱且仗义疏财的。从贺知章等人的文字可知,李白仪表堂堂。他从小接受了文化教育且天赋异禀,能出口成章。
727年,26岁的李白在安陆(今湖北孝感下的县级市)娶了前宰相许相公的孙女。许氏为李白诞下了一女一儿,女儿叫李平阳,字“明月奴”。儿子伯禽737年出生,名字应为伯离,谐音玻璃,后世讹为伯禽。李白的子女的名字都和月光有关,李白的名字也和月光有关。许氏在740年去世,其时,全家移居到了东鲁。东鲁在山东兖州。
742年,李白41岁,经道教朋友介绍入京,被唐玄宗安排为翰林学士,成为最亲近皇帝的人之一,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陪侍游宴。后遭馋,被玄宗疏远后自己主动在744年上疏离开京都西安。后在宋州(河南商丘)娶前相宗楚客孙女宗氏,离开朝廷之后的诗文愤懑多怨。
755年,安禄山反叛,和妻子宗氏逃至吴地(今江苏)。儿女滞留战乱的山东,后经朋友营救至吴地。李白在756年离开妻子宗氏,下庐山,加入永王幕府,永王系玄宗的儿子。757年,永王兵败,李白被肃宗治罪入狱浔阳(江西九江),被友人营救后再遭朝廷治罪,于758年被流放贵州夜郎三年,中途被赦免。经过诸多挫折,李白在50岁左右的诗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狂傲不羁,诗的意蕴变得深沉含蓄,除了那些干谒应和之作,这一时期的诗都比较耐读。
761年,61岁的李白准备参军,因病半途而返。已经贫病交加的李白赴当涂县,投靠县令李阳冰,病卧当涂县。当涂县位于安徽马鞍山市治下。762年去世,去世时,儿子伯离在其身边。李白把自己的诗文托付给李阳冰,嘱为编撰。
2023.10.10,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