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1000字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9 15:20:58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3-29 15:20:58   小编: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是一部介绍孕妇保健知识的书籍。通过讲解孕妇的饮食、行为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强调了孕期保健对胎儿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传统的养生方法和调理技巧,帮助孕妇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孕期。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一)

曲黎敏本人是研究中医哲学的而不是研究中医医术的,因此她的书基本上就是避实就虚,多谈些大道理,少写点具体医术。就本书而言,也就是将传统巫医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看似神秘,其实真真假假,特别备受人们诟病的是房事时间禁忌上,很多都是迷信,没有科学依据。

不管怎样从中医的角度来谈生育也是挺让人感觉新鲜的,现代医学认为男女交媾,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而曲黎敏依据中医理论认为是父精母血……

1/6页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二)

要怀孕的人最好都看看这本书。

近几年来,越来越相信中医,说的东西有道理。

如果按着方子去做,确实极大程度的调理了自已的身体。

书中有说,胃主血,血不好,奶水就不好。

看的都吓一跳。人身体的平衡,实在是重要,

看似小的毛病,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有着相互联系的效应。

里面也很细致的说了怀孕几个月几个月应该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

比如第一个月应该吃大麦,因为大麦是生发之物,而胚芽的成长也属于生发阶段。所以吃大麦,对小孩生长十分有好处。

真是受益匪浅。

2/6页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三)

这是在网上购书时赠送的一本书,妈妈先看,然后推荐我阅读。

算是我看的第一本怀孕指导书籍。老祖宗的很多东西还是极有用的。

之前很难跟先生或他的亲友解释中国女人为什么要坐月子,这本书里讲的很清楚,他们的肌肤腠理、毛发浓密都有助于他们排体内寒湿,再就是几千年来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而带来的人种差异。这点,对于在国外,或受过西方影响的女生来讲,特别好。我先生一直以为,坐月子是旧式中国社会不太优质生活条件的产物,现在明白了,是必须的。

中医传达的养生观很不错。里面提到,坐月子期间落下的病,对更年期或老年都会有影响。这又让我联想到,西方人不穿秋裤,现在很多都市年轻人也以穿秋裤为耻。但是,我在国外亲见的是,老太太的腿相当相当难看。一根根血管像木棍一样凸出于皮肤分布在腿上。第一眼看去,心惊胆战,联想到老巫婆。

此种情景在国内没有见过。印象中,姥姥,奶奶,就是在重病中,腿部也只是浮肿,但形状还是圆润的。所以,不穿秋裤不一定对西方人毫无影响。

我决定先看老祖宗的东西,打个底子,再来对照看看西医理论的孕期书籍

3/6页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四)

这本书的内容,跟你们平时接触到的西医理论是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古老的中医理论,可能会有疑惑。如果深思,会发现特别得大智慧。嗯,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我们一直以为产妇可以吃鸡肉,实际上,鸡为发物,也有生发的特性,是可以把产妇体内的瘀滞发掉,对产妇很有好处。但不可以吃鸡肉,喝鸡汤也要吹去浮油。产妇一切饮食须清淡,因为清淡之味本乎天,清淡可以长精神,味浊则不能。 还有,营养学里让我们少吃精白米面,在古人眼里,五谷是养人的。五谷指小米、大米、面、高粱米(黏米)和豆类。我在备孕期和孕期,都会时不时吃点大米小米粥,米面,主食没间断过。体重只上去一点点,气血足了很多。 孕妇要忌讳花椒,因为花椒性太热,容易伤胎。也不要吃生冷的东西,生冷的食物容易造成经脉不通,导致难产。少量吃是没事的,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这就是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孕期尽量在家吃,外面红油火锅什么的,咱也控制不了品质。 要想孩子眉清目秀,孕期头三个月多吃素。而且,吃肉多还会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孕吐。我一直吃得很清淡,除非情绪不佳会轻微恶心但不孕吐。问了一些爱吃肉的孕妈妈,无一例外孕吐到昏厥。 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孕期啦,也不算晚,孕期好好养胎,造一个健康的宝宝出来。如果你在备孕期就遇到这本书,那真得太幸运了。

4/6页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五)

这本书在豆瓣上堪称“中式孕书”的经典之作,但是我边看边寒,按照中医这些理论,怀个孩子还真得辞了工作,修养两年啊~

诸多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好难好难的地方。

一、怀孕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超高难度

按照曲大夫的说法,怀孕要考虑诸多因素:受孕的天时、父母阴阳调和的状态、饮食的调和、心情和外部环节……把这些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1、天时

(1)首先是挑年份

首先,生孩子的生肖不能和父母生肖犯冲,否则会家庭不和。

如果父母不是一年的,至少排除了6个生肖年份,难道错过了就再等一轮?

其次,按照中医理论女子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1-35岁,男生在30-40岁,这么算下来如果两人同岁或者相差1-2岁,双方最佳的年份也就3-5年

再次,按照中国的教育制度,本科毕业差不多22岁,研究生毕业25岁,毕业后1-3年往往处于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阶段,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的积累,女生的时间窗口迅速缩短到28-35岁。如果女生在3年内未能事业和家庭稳定,后面的时间窗口会更短。

在这3-5年的时间里还要选择对的属相,找个合适的年份还真不容易。

(2)其次是挑月份

首先,按照中国9月份以前上学报名的限制,大多数父母愿意孩子生于1-8月,也就是怀孕时间在3-10月;

其次,按照中医男子身体调节的状态,秋冬季为精子质量最佳,怀孕的时间窗口在秋冬季为宜,也就是怀孕月份的时间进一步缩小至8-10月。

再次,考虑到天气温度对孕妇恢复和婴儿生长的好处,在春季鲜花盛开,水果下市的3-6月为宜,最佳怀孕月份再次缩小到8-9月。

在12个月里面,合适的月份迅速缩减到2个月……

(3)最后是挑日子

首先,按照中医的理论,在花好月圆时交合孩子性格会好,上下玄月和无月之时不宜。这个月去了半个月……

其次,异常天气交合不宜,尤其是雷电、冰雹,生下的孩子容易性格乖张,暴躁,易惊恐。

再次,根据女生生理周期,两个月总共就10天有机会受孕

在60天里,合适的时间迅速缩减到不到10天

如此看来,人一生合适的怀孕日子在10-50天中,最多10次机会,而且一年两遇,错过了时间窗口就等下一年吧!

基本跟高考一样了,讲究一次命中率啊~

==========

困了,回头有空说说地利因素和饮食因素对怀孕质量的影响,

这本书看完深感如果都按照这书办,医院的生产高峰峰值该多高啊。。。

5/6页

黄帝内经·胎育智慧读后感(六)

最近看了很多和孕育相关的书,有国外的孕婴专家所著,有国内小儿名医所写,但是最喜欢的是这本——黄帝内经.胎育智慧。看完感触很深,推荐给大家.

这一阵去过很多国内的母婴论坛,看了很多的书,总的感觉是艰难险阻、惊恐万分。感觉怀孩子生孩子如取经的唐僧,一路千难万险,也不一定能修得正果。母婴论坛上那些或长或短时间未孕的女性,魔怔一样看见谁怀孕了就去接好孕,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发疯。怀了孕的,就开始无止尽的担心流产、担心各项检验数据、担心胎心胎芽长没长出来。再看国内外专家的书也是,充满了各种疑难杂症,充满了各种风险、疾病,看完了除了忧虑,只有担心。

但是这本写书的是个沉沉稳稳的阿姨,絮絮叨叨从从容容地给你讲怀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才能养好自己和孩子的身体。就像妈妈给自己闺女聊天一样,当然也有各种老道理和老规矩,但是看完只有一种踏实、一份贴心,一丝平和,再生出一股勇敢。

中医的底蕴来讲怀孕这件事,是要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来讲,从人的整体气血是否旺盛来讲。她说胎孕就是女生把自己的“福田”造好,把种子种进去,做好胎教逐月养胎,待到十月之时,就会瓜熟蒂落,是一个很圆满的过程。但是现在这么多不孕不育的情况出现,这么高的流产率,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导致的福田贫瘠,种子本身质量一般,田地又不肥沃,孩子肯定就不会很壮实。

怎样养好自己的身体呢,这就需要长期良好的生活习惯:

1、受寒。这是所有女生最大的问题,无节制的吃冷饮、喝冰镇汽水,冬天为了风度穿的很少,夏天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身体为了维持体温,只能调动储藏的能量,这样一长,身体的底子就会很薄。胚胎就像一粒种子,喜欢温暖之地,如果子宫寒的像冰山一样,种子就无法成活。另外,为了减肥大量吃水果蔬菜不吃主食或者不吃饱,也会造成身体的虚寒。而且,身体的虚寒会使子宫内的经期血液不畅,如果长期宫内不能排干净淤血,就会形成子宫肌瘤,还会引发很多炎症。

2、打胎。这里说的是区别于自然流产的主动选择不要孩子。你们都是挺乖的孩子,又是经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人,避孕的知识都是有的,我觉得基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就简单讲一下。打胎就相当于把正在长的植物连根拔走,同时刮掉一层土地,这样一来,土地就会薄很多,需要好好调养,做小月子。但是如果是瞒着父母或者读书时没有什么钱,随便去个小医院,遇到手艺不靠谱的医生,土地刮走的太多,或者事后不敢请假卧床休息,不能好好补一下,就很可能带来日后隐患。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不利于积福积德,因为是杀生。

3、另外还有很多都是知道的,不能熬夜啊、经常运动啊,不要大龄不婚啊,这些都可以从养气血的角度来解释。

这本书有很多不足,比如一些老的讲究,已经很难践行,一些老的规矩,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就比如怀孕三虚六忌,如果都遵循了,一年也没几天适合生孩子了。但是瑕不掩瑜,总的说来,古代的大智慧还是值得学习,值得传承的。

女人本弱,为母则强。不怀孕不生孩子就不能理解这句话。在这段时间无止境的担心、淡定、焦虑、幸福中,我现在有点懂了。

6/6页

还剩3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