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1000字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4 06:20:12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04 06:20:12   小编:

《白发阿娥及其他》是一本描写现代生活中普通人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小说中的故事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碰撞,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和无奈,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一)

西西的这本短篇集分为两卷,属总体上极不相同的两种风格。卷一围绕一个老妇阿娥的人生故事展开,将她的身份,人生经历,晚年的生活状态等,用极巧妙的构思法,揉杂在一个个场景中。平凡日常中穿插了贴合人物经验的历史细节,使得普通人生也获具一种精神能量,这或许正是文学的魅力;卷二展示了西西的文学实验意识,最具冲击力的《解体》写的是濒死之人身体解离的体验,与卷一中《玫瑰阿娥的白发时代》的衰病主题呼应。西西善于依据素材而选择叙事方法与言语风格,她的小说既具可读性,又有语言魅力。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二)

读罢收工,蛮有意思的感觉,西西的文笔成熟高级,这样中西杂糅的调调,之前还是在刘以鬯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不得不承认,香港文坛的开创性和先锋性确实强于内地。

前半部分的“白发阿娥”,突出“衰老”二字,但手法不同于以往,而是透着老人心态和孩童气质,平淡中带着惊诧,无趣中带着欢喜,哀伤中带着岁月打磨的顺其自然与波澜不惊。后半部分的“其他”收录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短篇与微型小说,很多作品有着强烈的先锋文学味道,透漏着意识流、蒙太奇、报刊小品……各种风格,有的读起来很有新意,有的很明显是作者的玩票之作,算不得严肃。其中的《解体》和《浪子燕青补遗》质量颇高,西西女士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很值得玩味的合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值得一读,西西是好作家。

———西西《白发阿娥及其他》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三)

生命是面向终点的对数函数。日子是多么不经过啊,年少时觉得每一天都很漫长,每一年都很期待,及至工作,发现每一天都很单调,每一周都白驹过隙,一眨眼便是一年,一晃再晃便过去了。能晃多少眼呢?“小妻子变成老母亲,中间也不过是结婚生子、战乱迁徙和生离死别几件事”,虽然有些事物看来一点也没变,香白兰还是以前的香味,茶叶蛋还是从前的颜色,很多事情却和以前不一样了。衰老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是一个单方面的屠杀,疾病当然是衰老在肉体上最大的表征,那孤独无疑是衰老在精神上最大的摧残,之前所能做的事、所能带来的欣悦,或者因为年纪而做不了了,或者因为缺乏新鲜感做来无趣了。这种新鲜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也许在三十岁的时候,在个体成熟后的十年间,能体验到的快乐、能见识过的风景便已七七八八的得到了,再多也不过是量的累积,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个年纪要一个两个孩子,用游戏类比,则是新开一个副本,得到不一样的体验,重新打开新奇感,唤醒蒙尘的心灵。孩子带来最奇妙的感觉就在于,他是受你掌控但又不是完全受你掌控的一种奇妙生灵。假如是完全为你所支配的,就好比游戏开了外挂,第一次如此,次次如此,没有意外就没有新鲜;假如完全不为你所影响,那就是完全的陌生人,谈不上个人感受。唯有把握好这中间的度,既能带来新,又是独属于你的新,才能算是掀开人生新的一页,甚至很多人,很多失掉了自我的人,会把孩子当做人生的意义,毕竟“为他人而活是 最容易的一种活法。 阿娥经历的是上一个世纪动荡的年代,激烈的人际碰撞带来极端化的人生感悟,这感悟未必适用于其他的时代,但却纯粹而极致,至少也能引发思考,比如 “今天是假打,明天就会是真打,此风不可长”,内里蒸腾的是对忠诚的肯定、对不安稳的打击。很多东西只可意会,因为不同的人想看到、能看到的内容不同,得到的收获和体验自然不同。所以我们也是一样,每个人都会成为阿娥,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阿娥,人生八苦,即便是帝王将相,恐怕也罕有人能抽离脱身,大家俱是一般的爱别离,怨僧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四)

“对白发阿娥来说,衰老与成长一样惊心动魄。如今她迈着笨拙的步子,向未知的未来走去,像来时一般。”

第一次读西西,就读到这本会让我恐惧时光老去又让我直面“衰老”的书,真的对我心灵方面冲击蛮大的,而这本书也让我爱上西西这个作者。西西是一个香港女作家,作家梁文道曾评她是香港了不起的小说家,她还与莫言是至交好友,很是惭愧才读她的作品,但好作品不怕晚,此时此刻最佳。

西西的文字犹如涓涓细流,就好像知交好友在与我浅浅诉说生活里的所遇之事,字字句句细腻柔和,可以潜入心田慰籍心灵。她笔下的白发阿娥,就如同我的父亲母亲一样,对衰老和死亡有用一种恐惧,这其实是而今老年人的常态。每逢年节过后家里家外只余下他们独自在家,孤独、寂寞会偷偷侵蚀他们内心,让他们恐惧衰老和死亡。

阿娥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玫瑰少女,美丽、活力是年轻的她的标签;而如今她害怕冷气、害怕太阳、害怕见人,还要穿上尿布护垫。时光的推移,让阿娥不复往日美艳,她把她的一辈子都奉献在家庭里,她觉人生是一种“退化”的轮回过程,70岁时如十六岁,90岁了就如婴儿,要吃糊糊为继生活,她也接受了自己最终会成为一粒微尘的事实。

阿娥是西西母亲的原型,她试图用阿娥告诉我们,在渐渐老去的父母,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需要我们,在父母的世界里,除了可以靠我们支撑以外,更需要我们去理解,我甚至是觉得西西在试图让我们读懂、并看见老人的生活,感受老人的所需…

这看似温馨治愈的小书,却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一直会想到我日益衰老的父母,看着他们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看着他们内心越来越脆弱,我懂了日子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现在最珍贵的是孩子们最真实的陪伴。

另外这个封面时也很是惊艳我。这两条不打结不收尾的红线,就好像“人生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活着”的黄昏人生礼赞,再细看它连接着六子联方的木榫结构,我觉得好似明白这是老年人再也无法将过往的日子拼接起来,在时代迭送期间只能通过自我缝补,才将日子一一串起。

西西写到:“白发阿娥知道自己是一座古老的时钟。从破旧房子的墙壁摔到地板上,吐出所有的螺丝和弹簧,再也砌不起来。”砌不起来的老旧钟与装不起来的六子联方,都是白发阿娥那老了的岁月,都是而今那些留守老人的岁月。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五)

西西先生在右手因放射治疗受伤后,用左手写了这本小说的序言,序言中言明自己并非被缪斯眷顾的人,本书中部分为右手所作的旧作。庆幸的是,纸笔都不分左右,使得自己可以继续创作,只是创作的慢了一些。书中整体分为两卷,《白发阿娥》和《其他》,书中含有过去的苍老,也有对未知的未来的期待,一如我们的人生。

《白发阿娥》部分的八个短篇横跨二十年,呈现了在城市中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城市对于年迈的老人而言,发展速度过快,整个城市都在向前,只有老人好似在后退。白发阿娥,生于宣统年间,她也曾是一个玫瑰般年纪的少女,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她逐渐跟不上这个潮流的时代,老无所依的无奈也开始侵蚀她的生活。时代的跌宕起伏,总是让人心生敬畏,那些存在于生命之中对现实的反思,才是对我们最为重要的事情。

白发阿娥对于上街总是有着恐惧的,于是家中的子女总是临时决定,以便阿娥不会为了这件事过多烦忧。“这些年来,小小的城市早已闹起人满为患,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都在找寻栖息的地方。”年老的人建设了城市,却在年老之时逐渐被城市抛下,我们是否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也会看着高楼迭起不知所措。

在短篇的最后,白发阿娥发现她的人生就是成长然后衰老退回,回返童年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开始是身体的变化,然后是吃的食物的变化,最后是机能的变化。当她终于需要穿上纸尿裤的时候,她觉得她已然和婴孩没有区别,她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变做微尘,但是她只是逐渐老去。白发阿娥嘲笑老天是狡猾的物主,他会将他给予你的所有,一件件、一点点慢慢地收回,而当事物都被收回之时,也是离开的时候。

《其他》部分的短篇则为西西晚年所写的,风格多样、且部分带有先锋气息。第一篇《解体》就极具先锋气息,文中的标点符号很少,还加了备注“本文为先锋实验小说,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特殊含义”,虽然我并没有理解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意,但这也确实属于先锋的范畴,就是不理解就是不会理解的。

在这个短篇里面也涉及到了一些哲学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什么,这些我们虽然不会每天思考的问题,却一直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偶尔就会突袭我们的思想。这世上,不生不灭的只有物质,但是由于我们人类不是物质,所以我们有生也有灭。我们体内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可以度过怎样的生活,虽然不像动物一般,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就可以壮烈死亡,人类拥有爱、慈悲、梦想、思念。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六)

也许,只有眞正走向衰老之人,才会彻悟,衰老与成长同样惊心动魄,所不同的是,在他的眼中,生命中从此再也没有大悲和大喜。 看白发阿娥,我想到的不是自己也有一天会衰老,而是,我的妈妈,她现在处于“阿娥衰老退化期”的哪个阶段了? 我和母亲虽然至今仍日日相处,却总是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也许是母女性格都挺强,也许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太近,我有时会很烦她横加干预我个人和家庭的事务,而她也总是对我的建议与劝告置之不理… 我知道,母亲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或许真的无法将心比心,对她的内心感同身受。香港作家西西笔下的白发阿娥,突然把一个老年妇人走向衰老的日常和心理,活生生坦荡荡地呈现在我眼前,我从笑着看着,到沉默着热泪盈眶。我能感受到,我对母亲的不理解正在慢慢融化,汇成一股共情的暖流。

西西塑造的白发阿娥是个经历过战乱和迁徙,在香港落脚,在时代翻天覆地变革中随波逐流的普通妇女。我们能在她身上看到的有奶奶的影子,也有母亲的化身,她们急着融入新环境跟上新节奏,又苦于身体的衰颓和年华的消逝,而无力回天。这种不安与无奈或许能从几篇短文中深刻体会到: 阿娥六十多岁的时候,和女儿聊到内地的明姨。女儿转述对方的话,是大段大段又零零碎碎的回忆和问候。而阿娥因为明姨一句可能来探亲的话,则开始自言自语各种注意事项。

原来,不管是阿娥还是明姨,亦或是千千万万的老年人,都是通过如此啰嗦唠叨来怒刷存在感和价值感的。 白发阿娥回溯自己的老化过程,将之比作生命的后退。七十岁相当于退回到十七岁,一直退到婴孩般穿尿包吃麦糊,退到蕞后终究成为一撮灰尘。她迈着笨拙的步子,走向未知的未来,像来时一样。从玫瑰阿娥到白发阿娥,看得我直流泪。 西西先生的作品总是举重若轻,在不悲不喜的叙事中,不知不觉把人的一生写尽,把一座城的百年沧桑写透,就像另一本《飞毡》。

这本五百多页的小说,用魔.幻的色彩寄托一种对美好的象征,把香港百年的发展细化到肥土镇街坊邻里的世俗生活之中,手法新奇,蕴意悠长。 另,她的几篇先锋作品如《解体》,也充分体现出作者飞扬跋扈的想象力,令人惊奇,不容错过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七)

《白发阿娥及其他》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让人震撼的。 六艺的方块上,横锁着一根红线,红线的尽头,在封皮之外逗引着,让人每每见到,都生出一份想拖拽的念头,可你知道你不能拖不能拽,这份红线像你的记忆一样,一旦去拉扯,立刻溃不成军。 这个设计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这本《白发阿娥及其他》前段的白发阿娥部分,就是这么一份属于老年人的如丝如线,一丝一缕的回忆。

西西的这本书中有非常多精彩的小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就给你猝不及防的一击。 关于阿娥的一共有8篇,写作的时间跨度是20年,从第1篇,也就是1980年写作的《春望》来说,里面的阿娥还不叫做阿娥,作者还以陈老太称之,那个时候作者西西大概还没有想到把这个写成一个系列,那个时候的陈老太也就是后来的阿娥,已经经常感叹自己老了,自己这个宣统年间期已经出生的人老了,但是我们看了后面就知道这已经是这个系列中她最年轻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她才67岁。 这篇小说的写作风格也奠定了整个阿娥系列的基础,那就是用细节筑起大厦。 《春望》就是母女母婿姨甥之间的各种碎碎的对话,但是里面的信息量极大,看的时候就如同我们经常看新闻的时候,底下滚动播出的拉条,一眼扫过去觉得很平常,但是随便定格,你就能在定格的文字中读出许多。 我随意定格了两句对话。 一句是美华和明姨之间的对话。 “起初还以为不过分别一年半载。” “忽然许多年就过去了。” 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多了那个时代的变迁,这两句话不需解释,就让人不胜唏嘘。 “让我明天就写封信去。” “要不要今天晚上写?” “吃完饭写。” “还是明天写。” “是的,明天写,就说:欢迎你们到香港来。” 这一组看似非常细碎的对话,仔细品来,是母亲对内地亲人到来的一种迫不及待的期盼,和孩子对那些只在相片上熟悉的亲人的一种本能的拒绝,二者之间不动声色的推拉。

特意选了家中最有年代感的一块布来配称这本书。

从第二个故事到第八个故事,白发阿娥的形象已经形成了。作者依旧是用各种细节写阿娥:识字不多,但是努力地融入新生活的旧移民。 曾经的玫瑰少女,现在的白发老太。 比如她写到阿娥意识到自己老的时候,是发现别人收集用的古老钱币,自己好多都亲眼见过。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是我们不经意间点开一个怀旧老歌集锦,准备去怀一下别人的旧,忽然发现里面是自己当年唱过的歌。 在老人的眼中过去总像是加了记忆的柔光,和现今对比起来,现今的社会总是那样的不如意不满意,比如阿娥和对面的九叔几次对话,两个人都在感慨今不如昔,可是他们大抵是没有想过,过去的岁月中,其实也有无穷无尽的麻烦与灾难,只不过那个时候年轻,他们从来不当一回事儿罢了。老年人心目中的社会现在不如以前,剥掉他们不愿意承认的外衣之后,里面露出的残忍内核就是,他们的精力已经不足以应对日常的生活。 西西就是用这样的大量的细节写出了阿娥的日渐衰老,也让读者借由这一个个体而感受到了整个白发群体的无奈与悲哀。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八)

这本《白发阿娥及其他》相信是许多西西迷今年最期待的书了,年近九旬的老人很难再提笔写文,加之岁月带来的身体疾病侵蚀了她的右手,以致这本书的序言只能靠左手画圈,繁体字化成简体字一笔笔完成。好在对母亲的思念帮助她找到了余阿娥的故事,年近七旬的她面对生理机能的衰老,病魔的侵袭,对于死亡的恐惧,将生命和晚年生活的思考记叙成文完成此书。

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余阿娥”的故事,另一部分则是西西晚年对于文学风格的探索,写下的一些带有先锋气质的短篇。

本名余阿娥的她生于一九一零年,历经时代变迁移居到了香港,六十岁以后头发发白,于是被人称之为“白发阿娥”。身体机能的衰弱,白发阿娥对于死亡的恐惧日益加深,时常半夜做梦,一次她梦见了窗子外有四条水蛇,坐立不安,头痛难忍。她的孩子每日早八晚五的上班独留她一人在家。唯一的消遣方式便是看那重复播放多次的电视连续剧,即便TVB如此高产,也满足不了每日9小时的连续刷剧,她没有任何爱好,不看书,不听音乐,不种花不养鱼,不喝下午茶不逛街,广场舞也不跳,哦香港没有。每天面对的就是四面墙,所有的时间就是呆坐,偶尔的一点话题便是邻居的吵闹。她的孩子们想尽办法比如找来罗姑娘给她讲《圣经》,罗姑娘性格温婉,对人有耐心,白发阿娥十分喜欢她。也是罗姑娘让她在书中获得安宁,她每周还去礼拜,最后神父还给她取名为“罗莎,意为玫瑰”,与罗姑娘同姓的她甚至是把她当成了心中的宗教,能够安心多睡一阵子不做噩梦了。

但真正消磨白发阿娥晚年时光的却是在香港极其火爆的赛马活动,阿娥在这之中找到了晚年的激情。收音机里每日传来的是各种赛马评述,她开始关注各种赛马节目,甚至最后直接下注还赢了。当精神生活匮乏的阿娥遇到了赛马,一种有物质回报的产物便是灵魂寄托之所。她不再如嫦娥般从早到晚的吟哦,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在做着各种赛马投注学习的安排,连远方亲人的信都懒得回了。赛马的几年,白发阿娥的头发不再生长那因苦闷和衰老带来的白发,所有的不如意都不如她的赛马重要。每天生活的必备便是放大镜、报纸、拍纸簿,尖嘴的原子笔,剩下的时间就是买买菜看着电视中的做菜节目,一切都变得有序且有趣了。

时间推移,阿娥的身体也不允许她这么规律的生活了,人的一生是个轮回,阿娥的角色再次回到小时候,她需要有专人照看了,女儿控制她的一日三餐,吃什么喝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还需要有人给她洗澡,清洗身体的脏物,最后还得为她包上尿布,用上卫生护垫。她在生活的裹挟下缓慢接受时代的产物,接受火葬的事实,接受自己即将成为微尘的事实。

可生命的终结正是一个人新生命的开始,在女儿的建议下,她开始写信,写回忆录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一点点写下来,于是《白发阿娥与皇帝》、《他者》、《照相馆》的故事被写出,这几篇总有一种是阿娥写出来的感觉,我想是西西在用母亲的视角写,或者母亲曾经提过这样的思路又或是自己开始撰写的吧,这些就不得而知了,看到她笔下阿娥晚年生活场景这些就足够了。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九)

我本来觉得我跟白发阿娥没什么共同之处:我没有出生在宣统年间、没有在香港长大、没有结婚生五个孩子、没有住在像重亲森林那样的大厦、没有过袁大头和塞满女王男王头镍币的扑满、没有听过“不漏洞拉”的越南船民广播。

但是读着西西笔下的白发阿娥,看她的故事像夏天水龙头下面的百合块茎一样一层层剥开,泥土、虫子咬的洞和略苦的气味氤氲,我就突然明白了,白发阿娥是一个虫洞,每一个女孩子都住在里面。

这本书里关于白发阿娥的故事,读起来有一种孟婆汤的味道,一个故事喝一口,慢慢的就把自己给忘了,慢慢的好像就想起了前世一样,在另外一个陌生女人白发阿娥的故事里看见了女性生命体验里很本质的味道。

比如关于苍老。我在每个月用旧牙刷沾着染发泡沫刷鬓角发根的时候想起白发阿娥。苍老在她这里洗去了《本杰明巴顿奇事》里廉价的奇幻。女孩子不需要“以老人之躯出生、以胎儿之姿死去”这种猎奇的情节就能明白我们“成住坏空”的身体节律、循环往复、代代相传:

老是什么滋味呢?本杰明巴顿是男的,所以他只明白一半,关于“倒退”的那一半——如果你的生命体验建模只有线性的轴,当然无法放下更高维度的那个球体:

成为白发阿娥的女孩子们存在于更高的维度,这里时间是个球,如同七肢桶的教导:

童年时男女不辨、因而曲率不大、看过去仿佛是线性;

十三岁开始成为白发阿娥的过程,那个女字旁慢慢凸显;

十七岁、二十四岁……怀孕、生育,生命在儿子和女儿身上延续,蹦蹦跳跳、磕磕绊绊;在儿媳身上跌跤、在送给外孙玩的塞满了男王头女王头镍币的扑满里闪耀。

然后就七十岁了,癌症来了,乳房长瘤子了、子宫长瘤子了,切掉、再切掉,身体像老旧的自行车一样每一个零件都生了锈、开始凸显出存在感,距离涅槃的那一把火也越来越接近了:

我读西西的时候总是很难相信她已经八十多岁了,手已经抬不起来、写字很慢。

白发阿娥在我脑子里说话的声音,好像还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的声音:柔和的、明亮的、不紧不慢的:

《白发阿娥及其他》读后感(十)

白发阿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本名余阿娥,生于1910年,已经过了70岁的年龄,进入了人生的暮年。可是她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有着太多的故事,这都蕴含在了她的生命历程里。现在她已经白发苍苍,成了一个大都市生活的老人,那么现在在她的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西西,香港女作家,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作者,有着大量的作品问世。而这样一本《白发阿娥及其他》就是她的短篇小说集,讲述了一位都市老人生活的日常。而在老人的生活故事之中,也必然串联起了很多曾经的故事,串联起关于过去的故事。

一切的都经不起岁月的沉淀,现在的阿娥就是一位身体越来越弱,不断饱受疾病侵扰的老人。那么我们就走进西西对于她现在生活的记述,走进她的故事。

这样一部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是单独的故事,都是阿娥生活的一个片段,但串联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为全面的生命历程。

《春望》讲述着阿娥对于过去岁月、曾经割舍掉的亲情的期盼。想一想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动荡,有多少人被迫与亲人分离。但是距离永远无法割舍亲情的存在。只要有了亲人消息,那就有了热切的心,期望可以重新和那些最亲近的人再次见面。

所以,当阿娥知道了自己妹妹的消息,也就有了热切的期盼,但那种急迫的心情,那种瞻前顾后的思绪,就在这样一部小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看似一篇极短的短篇小说,看似只是一些生活片段的描写,却有着无限的内涵。

其他的作品也一样,都是用着一种极为简练的生活片段,展示着生活的一个细微之处,但这些细微之处却有着一个人一生作为支撑,以小见大,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一个人的人生依然需要更好的过下去。怎样才能让进入老年的人生有所期盼?有着更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呢?进入老年的阿娥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生命寄托。所以在这些短篇小说之中,有她接触基督教的故事,有她沉迷于研究赌马的故事,有她关注于生活细节的故事,这就是一个老年人生活最详细的记录。

当然,在这本短篇小说之中还有着一部分《其他》,这些都是西西先锋小说实验的产物。我们读来可能有一些会感觉很不错,也有一些会感觉很另类,但这都不妨碍我们走进西西文学的世界,感受她独特文字的魅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