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一)
文 / 静待花开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二)
阅读这件事的动机还有很多可能,可能是为了理解爱、为了探索道德、为了掘揽知识,也为了接受艺术的召唤。
当一个人安然囿于自己的世界,不开窗不出门,就会有个逐渐缩水的自我,那无异于坐牢的犯人。当我们阅读好书时,就会变成一千个其他的人,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到一千个世界。在求爱、求德、求知的羽翼下,我们超越自己,每一次开窗推门,都比上一次的自我丰足一点。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三)
从宋老师推荐的书单来看,她的阅读量很大,涉及面甚广,选书也很有见的。荐书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在她这儿的确变成了一种认真经营的艺术。然而就文字来说,这书更像是讲稿或是杂志专栏的集结,并没脱出此类书的窠臼。
然而翻着翻着明白了一件事情:一个狂热的读者不必非要是一个优秀的作者,同样一个并非一流的写作者也能成为极好的阅读推广者。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四)
爸爸妈妈们:
面对爱情、友谊、挫折与梦想,你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谈心,并引导他们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你是否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来解决?
想做好父母,该读什么书?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打造家庭阅读环境?
......
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五)
老家有个木质小书架,被父亲细心地漆成了浅浅的绿色,在那低矮的小平房里,一摆就是十多年。
对书最古老的印象,是我撕了小书架上的成语大词典。那厚厚一摞光滑的纸令我欣喜若狂,叠成许多架飞机,唯一的遗憾,是上面黑乎乎的,要是白白的就好了,我可惜了一整天。
换来的,是母亲下班之后,抱着剩下的半本词典可惜了一大晚上,我这才发觉闯下大祸,惴惴不安。也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纸面上那些黑乎乎的,是很重要、很神奇、很令母亲心疼的东西。
那大概就是书籍在我心目中神圣地位的开始了。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六)
读书,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沉淀了文化的重量,也承载着很多人的期盼。尤其是父母,无论家长自己是否喜欢读书,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在书香氛围下长大。其中缘由不言而喻,图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很积极的,自带书卷气长大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很多方面都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
恰巧看到一篇关于绘画神童Dusan Krtolica的新闻报道。Dusan Krtolica是来自塞尔维亚的少年画家,他3岁时就展露才华,4岁进入美术学校,13岁时已经举办过6次国际个人的画展,还出了一本书。同龄人还在教室画太阳时,他的作品已经绘制在汽车上出现在香港的街头。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七)
依稀记得小时候,物质生活匮乏,文化生活也不富裕。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闲暇的时光总是显得漫长,等到了识字的年纪,对书籍的渴求变得迫切,但是找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一个乡村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匮乏是同时存在的。这种情况到了高中才得到缓解,我去城里读高中,终于有了获得课外书的机会,而且那个时候的县城有可以租书的书屋,五角的租金,能够同时租三五本。虽然学业繁重,但利用闲暇机会读书,仍令人感到惬意。
但是无书读的日子仿佛一去不复返了,更遗憾的是,能拿起书来读的时候也很少见了,我自己,包括我的亲朋好友,在每一个闲暇的时间,都是拿着是手机。还记得做学生时,语文老师说过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看来都是渺茫的寄托。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八)
博尔赫斯曾有一句话:“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年少时期的我,一直对书有种特别的痴迷。或许是成长的伤痛,能够在字里行间得到慰藉;成长的彷徨和迷茫,能够在书中汲取力量和方向。书似乎成为另一双眼睛,透过阅读我能自由翱翔在另一个广阔的世界。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的精彩,而我,并不孤独。 只是,不知从何起,手机的出现让碎片化阅读取而代之。我们每天被爆炸性的资讯湮没,所谓繁花似锦,所谓热火烹油。我们赶集似地往前走,生怕错过一点点什么,让我们显得不那么时尚。可是,当夜幕落下,你会发现,那些天南海北、浑涌而来的东西,除了短暂地刺激你的神经末梢外,丝毫不能喂养我们的灵魂。 想要重返少年时对阅读的无限渴望和热情,重新拥有一份自我的定力和对生命的思考。趁着周末阅读了怡慧老师的《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酣畅淋漓地一口气阅罢,掩卷若有所思。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九)
暑假开始了,父母们的焦虑指数又要直线上升,是让孩子待在家里玩电脑手机看电视呢?还是报一大堆的补习班巩固知识让孩子在新的学年又赢在起跑线上?或者是带出去旅游?但是精力路费可以不考虑,还得提防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不要中暑才好,总不能一两个月都在旅途中度过吧?
其实,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买一大堆好书,陪孩子遨游书海,既增长知识,又充实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暑假的悠闲时光,通过亲子阅读增进感情。如果你不知道怎样的书才适合孩子阅读?也不知道自己挑选的书孩子会不会喜欢?那不妨看看台湾女作家宋怡慧的新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在这本书里,她在开头特别企划解答了老师、家长的15大关于读书的疑问,在全书中详述了通过阅读,能够让孩子学会迎战未来的27种关键能力,呼吁家长和老师们,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用一本书,既可以柔软孩子的心,还可以燃起孩子的行动力。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
这篇文章的主旨,很明确,自恋一下,我是怎样变得如此优秀的。
什么?谁说我优秀?必须是我自己说的啊!并且不接受反驳,谢谢!
本人从小爱学习,崇尚科学。让还没上小学的我在面对街坊大妈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鬼上身”的经历时非常傲娇地翘起小鼻子不屑地转身离开的,是父亲给我买的一本叫《画说数理化》的书。这本书采用了一种“章回体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人类千年以来探索世界、认识自然的故事。即使幼时的我还读不懂晦涩的《天问》,却能够感受到屈子向苍穹追问这世间的日月明暗、晨霜晚露到底从何而来的伟大情怀,人类探究宇宙真理的信念早在公元以前就已经诞生了火种。即使幼时的我也并不关心太阳和月亮谁是世界的中心,但却被书中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火,慷慨赴死,以命殉道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幼时的我也并不清楚原子弹究竟有何威力,却记得书中原子弹首次爆炸的时候,费米手中扬起的一团纸屑,眼中仿佛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也同样记得当原子弹成为屠戮人间的凶器时,曾经署名支持研发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又是如何的失望与悔恨。《画说数理化》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帮我构建了健康的现代科学观,它不仅仅帮我打通了一条认识世界的道路,也让我对科学和真理抱有了敬畏之心。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一)
人生从读书开始起步,读书是灵魂的畅游,是精神的探险,是人本能的需求。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上一直重视儿童阅读,5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有一个叫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机构,专门推动儿童读物发展和儿童阅读读物,它的口号是“连通儿童读书的桥梁”,主要抓优秀儿童读物的生产和儿童读物在全球的阅读推广,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孩子汲取知识的源泉,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培根也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外表、友谊、爱情、挫折、自我与梦想,甚至网络发言等,这些课本没教,家庭也少谈论,但却是我们的孩子每一刻都急需面对的困扰与问题。因此,《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就是让孩子通过阅读,学会迎战未来的27种关键能力。本书的作者是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宋怡慧老师,不但以耐心、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还陪伴孩子们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二)
我的小小鱼三岁了,今年秋季就要上幼儿园了。其实,我对她的要求很低,没有想过以后要让她怎样怎样,在幼儿园里只要开心快乐就行了。我想让她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是长大以后忆起童年脑子里全是无休无止的兴趣班、英语单词。
同小区有宝妈已经迫不及待给孩子报了画画班、舞蹈班,还有英语班。我暂时还没考虑过要给小小鱼报什么班,一是我觉得孩子还太小,二是我想再观察观察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倘若哪天她央求我给她报兴趣班,我也不会立即答应,会先让她去试学一段时间,要是真的感兴趣,再报班也不迟。
但是有一点,我却是从小就开始引导的。那就是阅读的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食粮。这些大道理就不讲了,主要是孩子要是喜欢阅读,这将是她一生受益的习惯。何况他们从三岁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要跟书打交道的。要是不喜欢读书,那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所以,我一直很关注小小鱼的阅读问题。比如,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个卡通蓝色书架给她,除了放置玩具,还有书。晚上睡觉前,谁都不能看手机,只能看书。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家三口看书的氛围勉强可以,只能说还行,离好还有距离,仍需努力。
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宋怡慧老师在《爱阅读的孩子,不会变坏》一书中说到,书可以柔软孩子的心,可以燃起孩子的行动力。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三)
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人生将会变成怎样?——大概很多疑惑的问题都找不到答案吧。
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指的是求学,还包括更大范围的阅读。
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一本正能量的好书可能会引导他走上积极奋进的健康道路,但一本内容偏激的书也可能使得他走上邪路。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在丹凤高中里的一群孩子,因为图书馆主任宋怡慧老师(也是本书作者)的阅读引导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故事。
孩子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作为老师,宋怡慧总是能够通过巧妙地利用相关的书籍鼓励孩子阅读,来让他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转换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无论是少男少女的感情问题,面对纯真爱情的患得患失,还是家庭中不被父母理解的亲子矛盾,还有人际交往、网络沟通,孩子们总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宋老师用春风化雨式的温柔,用一本本好书,化解他们内容的疑惑和焦虑,解决成长过程中很多难以对人言说小秘密。
整本书看完,惊叹于宋怡慧老师的阅读量,似乎孩子们遇到的一切问题,她都可以用书籍来帮助解决。而在读过宋怡慧老师推荐的书后,孩子们也总是能举一反三,从中发现解决问题之道,所以说,《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个名字真是一点也不错。
在求学时代,很多时候老师往往都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的,能够遇上像宋怡慧这样的老师是一大幸事,她可以不抱有大人的偏见、成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帮助学习解决问题,也不会轻视学生尚不成熟的思想,真心地为孩子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而感到心疼。
其实老师最应该是学生的好朋友,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和信任有时甚至超过父母。我们小的时候,老师说什么,那可是说一不二必须照做的,父母说的话倒是可以打折扣,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可是老师说的话,却往往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于父母而言,与其花大价钱帮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各种各种的才艺,不如给他一本好书,让他从书里学到更多。
宋怡慧老师自己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通过阅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锻炼了自己的个人品格。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也通过一本本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爱读书的孩子,眼睛更宽,思维更敏,见识更多,他知道什么样才是对的,所以不会走错路。
因为书中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千金方。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四)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热爱读书,然而,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啃书。究其原因无非有那么几点:一是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二是家里人只爱电子产品,不爱看书,三是孩子找不到读书的兴趣点,或者说是阅读不到适合自己的书。
家长往往觉得阅读是孩子的事情,可事实上并不是,孩子爱上读书,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培养与引导。每个孩子出生都会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阅读亦是如此,那些绘本上绚丽的画面,故事里有意思的情节,都吸引着孩子。可是,很多家长无法坚持每天跟孩子一起共读绘本,或是讲讲睡前故事,渐渐地,图书变成了摆设,孩子对阅读的热情也慢慢消退。甚至有些家庭,帮孩子买书或是借书的次数几乎为零,孩子在家都没有书看更别谈什么兴趣了。
为什么要孩子读书?我想,大多家长是希望通过书本丰富孩子的知识面,看了《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我觉得让孩子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通过书本解除已有的困惑,帮助自己调节心情等等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书中所说:“阅读一本书,可以为我们受困的生命提供正确的解答,让我们很快找到安身立命、自在自适的天地。”有些事,光讲道理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特别是讲给青春期时期的孩子,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个时候,书本可以成为最佳的沟通工具。
在北新市立丹凤高中接任图书馆主任一职的宋怡慧,在接任期间,一直推广阅读,本身她自己就是热爱读书的人,阅读过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书籍,也正因为如此,每次学生有疑惑有烦恼跑去跟她聊天时,她一边开导学生,一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起初,有些学生会选择抗拒,会觉得她硬推书本,可当学生真正开始阅读她推荐的图书时,会发现自己原本的烦恼一消而散,甚至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因而,学生们也更加愿意与宋怡慧去讨论问题,交流阅读心得。
如果父母也爱读书,我想,自己的孩子至少不会抗拒读书这件事情。特别是当有些问题,父母与孩子直接交流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时,为孩子推荐一本书,通过阅读解决问题,应该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可以为孩子推荐好书看呢?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中开出了300本的书单,可以解决有关付出、找寻自我、人际关系、表达、梦想等等27大问题。这不单单是针对孩子开出的书单,也是开给父母的书单。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父母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一则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二则能够更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三则可以更和谐的为孩子解答困惑,四则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读后感(篇十五)
什么是“滑时代”?
本书编者定义为:“随着触屏科技的普及,新一代的孩子拿起手机、平板电脑轻轻一滑就可以连上全世界,他们是最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代,但也带来教养的新难题。”
娃还小的书友对此一定感触颇深。移动智能设备不可或缺的如今,当大人还要经历过渡期以适应靠滑动点按来娱乐、了解世界的时候,孩子早已将此视作理所当然,把父母的手机玩儿得颇溜。内容丰富、传输高效、声像并茂……这些特点使智能设备大有替代所有传统媒体之势。但与此相对的,智能设备带来的“时间碎片化”也是如今相当热门的话题。成人尚且如此,每日与其为伴的孩子,专注与耐性更是无从学起。于是,能够快速学习但又不深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成为如今许多孩子的明显特征。
数字出版界大佬们曾不只一次宣布纸媒大限,但现实无数次的打脸,证明纸面阅读尚无法被智能设备所完全取代。个中原因,一定程度在于纸书更能延长人们专门阅读的时间,而长时间阅读,是训练专注和深入学习的最好方法,恰如本书的名字——“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不仅不会变坏,阅读让人变得更加专注、善于学习。
可是,正当沉溺于手机感官刺激,却被父母、老师要求去做“无声”的阅读时,孩子意兴阑珊怕是必然~~这种感觉,可能就像让习惯纸书的人去读竹简一般难受吧!
如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这本书的主要议题。
世上并没有什么法则能够一以贯之,就像每个孩子都需要被悉心对待,阅读也是如此。作者作为高中图书馆主任,把自己多年在校推广阅读的经历集结为案例展示给读者。其中有日常的鸡毛蒜皮、青春期的成长烦恼、人生的困惑、生命的感悟……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作者都引导他们去读书,通过阅读寻得答案,进而对阅读产生兴趣。特别是前两章(共三章),27个故事最终指向“27种能力”(原书名即为“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这种拔高,我并不以为然,但形形色色的经历,对于青少年的阅读、乃至价值观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发性。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单身汉,如果将来有孩子,我当然希望他/她喜欢读书,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但坦白地讲,如无处实践,这些案例难免像鸡汤一样读了让人感动却又飘在空中无法入心。同时,因为作者工作的原因,案例中孩子也大都是半大少年,这是其作为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因此,我更推荐初/高中学生家长或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书友阅读这本书,才能从中受益良多。
“教育做不到的交给阅读!”是本书的副题,阅读是否能担得起这份重任,需要从实践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