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通过品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品读《论语》,不仅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还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
有关品读《论语》的作文篇一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今年的学习生活是特殊的,也是珍贵的,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进行了线上学习,虽然没有能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视频课以及老师的阅读分享,我也同样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指导阅读,我对《论语》的认识不再是高中时期背的死去活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单纯的句子,对孔子的印象不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圣人。
在我看来《论语》不只是一本书,它更是一面镜子,我们透过这面明镜,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孔子距今已有几千年,后人为纪念这位圣人,在多地设有孔庙、孔像,但我觉得,庙宇修得再好,雕像刻得再活,都不如《论语》里的孔子生动,都不如一本《论语》带来的印象深刻。当然,《论语》也是一盏指明灯,这其中蕴含的各种人生哲理,各种学习道理等,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与影响,让我在今后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受到了启迪。
(一)读《论语》,我对这本有着历史积淀与人文意蕴的经典名著有了崭新的理解。
初读《论语》,我的印象还停留在高中时为了应付高考而死记硬背的那几句话上,对于每句话的意思都是不求甚解,但是在学习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听了何伟俊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渐渐发现了其中的每句话都有值得探究的深意,每个词都能根据我们自身的理解去赋予它新的意义。就像我之前在课上听到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是让学生学会去及时温习旧知,“温”一字,我之前以为只有“温习”这一层意思,后来经老师的讲解,“温”字还有“升温”的意思,这样一来,整个句子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所以我们在品读时,不仅仅是要了解其中每句话的含义,还需要加入我们自己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从《论语》中,我也能够知晓一些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不仅仅是孔子的,还有其他如曾子以及孔子的几位弟子的言行记事,通过他们的故事,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特点。打开《论语》,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百姓生活艰苦,这也说明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对君主、对士大夫的感慨,会有那么多对自己从政的期待。这也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除了去读书本的内容之外,还能从书中,去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多思考,多联想,多探究,联系人物的时代背景去了解书中的人物特点。
(二)识孔子,我对这位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有了鲜活的认识。
品读《论语》,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以前,我印象里的孔子应该是一位不苟言笑的智者,一位整日谈书论道的思想家,但是经过这次的品读,我看到了一位“千面”孔子。
在生活里,孔子从不迷信鬼神,这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先进篇第十一”里,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总是谈论有实践意义的实事,对其它无聊虚妄之事孔子从不议论。如“述而篇第七”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虽生活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但是他的思想还是比较先进的,也是一个追求现实的人。
当然,孔子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尽管在周游列国时与众弟子吃了不少忍饥挨饿的苦头,但是生活中如果有可能孔子总是非常注重饮食的质量,在“乡党篇第十”里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从以上记载可看出孔子是非常注意食品的新鲜程度及烹饪方法的,他的饮食完全符合健康美食的标准,也可以体现出他在生活中是一个自律的人。
在他对音乐的态度上,我也能看到一个有趣的孔子,在“述而篇第七”中提到“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后和之。”孔子虽说不能称作一个歌唱家,但是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不仅会弹琴,还会赞赏别人,其乐融融地共赏音乐,孔子的情趣可见一番。
在原则上,孔子是严肃的,但在非正式的场合,特别是在孔门师徒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孔子亦不乏幽默。揭开圣人的面纱,孔子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他从不以圣人自居。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真诚坦率的普通人,一个承认人性人欲的、有原则、爱憎分明的君子,一个爱说爱笑的风趣幽默的老头。
(三)品人生,我从《论语》,从孔子,明白了我今后的人生方向。
首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论语》,我知道了何为君子,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都讲述了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怎样的,而成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比如守孝道,懂礼数,讲正义等等。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我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这样才会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其次,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仁”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我想,“仁”便是在教我们去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充满爱的人,这里的爱,包括很多,除了爱自己,爱家人,更要爱社会,爱人民,爱国家,孔子一直希望君子施以仁政,这样才会使得百姓生活安宁、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仁爱思想,去将自己的爱心传播,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同时,我们也要持有一颗爱国家的心,在国家的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与国家共进退。
然后,是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学习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待学习,首先,我们就要保持热爱的态度,热爱对学习重要性,《论语》中就有提到,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其次,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告诫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论语》中还提到了关于学习的态度,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都教导我们保持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
有关品读《论语》的作文篇二
每次品味《论语》,皆如沐春风;或似一杯香茗,啜饮一口,便唇齿留香,久久不散。记得有一个人说过:“读经典力作,树精神高度;读天下之书,张世界之目。熟读《论语》,看其他书就势如破竹,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当自己闲来无事,不如读一读《论语》吧!
《论语》令我豁然开朗,原来的“山穷水复疑无路”,在一瞬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记得孔子说过的一句人生格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才有了2010年感动中国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人物事迹。《论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人生之路。一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让我体会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知识、才华、品德和诚信。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点醒了多少迷途羔羊?
《论语》将文学精华尽纳其中,即便一目十行,也可以学到大量的知识与哲理。
闲来无事,捧着一本《论语》,或茶余饭后,或夕阳西坠,窗前灯下,,总会感觉到文学的香气沁人心脾,丝丝暖意荡漾心头。每每从中获得新知,总有心中的浪头惊涛拍岸,仿佛一艘迷航的船找到了方向。
品读《论语》,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对知识的仰慕,佩服文、行、忠、信的质洁行廉,赞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气概,也懂得了“巧言令色,鲜矣仁。”的阴险毒辣。
品读《论语》,感受孔子的文人风采,倾听孔子的思想与言行,这无疑是与孔子这样的伟大人物进行了一次心灵会晤。
品读《论语》,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微风携来清新的气息,这里鸟语花香,没有尘世的喧嚣,也没有尘世的浑浊……
沉醉于这种境界,《论语》犹如一眼清泉,洗清了内心的污秽。因为有了《论语》,我坚忍不拔;因为有了《论语》,我百折不挠;因为有了《论语》,我乐观向上;因为有了《论语》,我诚实守信;因为有了《论语》,我的人生又多了一名风雨同舟的伙伴,至少我不会孤孤单单;因为有了《论语》……
品读《论语》,品味人生,领略孔子的文学魅力,他会指引你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