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探讨了权力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文化对权力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作者分析了权力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文化的权力意义,指出了文化对权力的制约和反制力量。文章提出了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权力的必要性,呼吁人们在文化实践中探索和发挥权力的文化价值。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读后感篇一
看《茶花女》的时候,对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交替使用以及最后的书信体的引用,是觉得非常新奇的。
但是对于他们平时的活动却不是很理解。有时读文学名著需要的不止是时间,也是对当时的一些前情背景有一定储备才行。
《权利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把笔触落到了旧制度下的欧洲,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来回溯到这个历史时期,但是当真的沉浸其中,又让人欲罢不能。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读后感篇二
自古以来,权力与文化就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文化可以在权力的支持下大放异彩,正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就了儒家文化的两千多年的繁盛;反过来,文化也可以为权力的运行保驾护航,这从儒家文化千百年来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中可见一斑。而《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这部讲述1660-1789年旧制度下欧洲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辨、精辟的理论、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记述以及明了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那一时期权力与文化激烈交锋与隐秘融合的历史画卷,正是权力与文化这种关系的一种最好的体现。
从内容上看,本书不仅跨越了法兰西、德意志、不列颠等多个国家,还涵盖了从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到启蒙运动之争,再到公共领域兴起和民族国家登场的多个重要历史阶段。通过对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神圣罗马帝国和哈布斯堡君主国等具体历史案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王公贵族如何通过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呈现权力;同时,也揭示了公众人民如何在期刊、报纸、小说、图书室、咖啡馆等场所中彰显文化的权力。这种对权力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在内容上极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作者布莱宁教授在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洞见。比如,正如前面提到的,权力与文化之间有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权力的巩固和扩张往往需要文化的支持和包装;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离不开权力的推动和保障。这种对权力与文化关系的深刻认识,为我们理解近代欧洲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尽管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布莱宁教授的语言表达却十分明了和生动。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具体案例,使得复杂的理论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同时,他还注重历史场景的重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之中。这种良好的可读性使得本书不仅适合专业读者深入研究,作为历史普及读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读后感篇三
封面和我的猫头鹰马克杯的配色恰到好处地和谐
对我来说,这绝对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但也的确是一本“好”书。读这本书首先帮我降低了对碎片化信息的依赖,还让大脑又开始得以处理一些具有复杂关系的信息,并且不觉得厌恶,确实很难得。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渊博的知识体系和精妙的理论功夫也真的令我折服,对我自己的研究和输出不仅提供了榜样,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所以即使是作为一个打工人,也从中获得了生存技能,自然更是充满感激。
作者在序言中明确提出,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欧洲生出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它对政权及其统治带来了新的挑战。正如本书的两部分所示,由皇室主导的“呈现型文化”受到了由普通个体汇聚而成的“公共领域”中所产生的文化的挑战。这一过程中,文化史和政治史相互交织,立体而深入地阐释了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
扎实的研究和睿智的大眼睛真的很搭
读这本书,能基于生动的历史环境,基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真正深入地理解文化和权力的博弈。之前受过的教育使我具备基本的理解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但我确实倾向于把问题想得很简单,也因此很极端。通过这本书,我能看到更多过程性的内容,也会随着内容提出假设并思考。并为不同群体构建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时的活力和斗争精神惊叹不已。我也得以重温自己曾经学过的关于文学和艺术的知识,将它们置于社会发展的语境下(但确实不知道是否会面临庸俗化的问题),能感受到那些叙述方式、创作手法等等的表现形式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我自己而言我在看各种文化作品时,确实很难自发地思考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也不太会想到除了自己之外的各种不同的人会如何认识它,因此会忽略文化真实的影响力。在这个层面上,本书确实有给我带来认知上的跃迁。
文化之树常青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中丰富的事例,我对文化的心态也有所转变,不再觉得权力能无限制地压制文化的自主性。但与此同时,权力在无法制止文化浪潮时,可能会暂时接受或内化文化,但一旦恢复元气,又会试图重新占领制高点。如何在这样的规律下尽可能让有能量的文化内容得到保留和发展,是需要持续思考的主题。 (希望我再读几遍之后能有更多想法来充实这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