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第一人称复数》的观后感大全

《第一人称复数》的观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4 06:45:12
《第一人称复数》的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4-04-14 06:45:12   小编:

电影《第一人称复数》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一群军人在战场上的生死考验和人性的挣扎。影片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演员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通过剧情的展开,观众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战争的残酷性,让人深思和感动。整体而言,这部电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值得一看。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一篇

看完第一集性骚扰专题,突然想起来自己被性骚扰过很多次,甚至自己作为一个女性也性骚扰过别人。发现自己还是受性教育的程度不够,很多自己受性骚扰的时候也没有及时说不,甚至有的时候接受并一起讨论别人的黄色笑话。将自己的性骚扰经历锁进保险箱,沉入大海。以后尊重性别,拒绝性骚扰,同时最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爱自己!!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二篇

看到自然律来豆瓣发表感想,喜欢看她们对谈,也喜欢到自然里感受聊天的感觉,关键是流畅平等观点明确逐步推进揭示,思想有层次,圆桌派更像另一视角看男性主导的社会百态,这个是第一人称女性视角嘴替我想倾诉想聆听的。

轶君的节目更多元深邃。

做媒体节目的良心作品。

女性视角展开的谈话节目,为需要被聆听的我,为希望成长又学会倾听男性,都是值得看两遍以上的。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三篇

一二集和三位律师聊性骚扰。

三四集和小鹿,毛尖,张越聊全宇宙女性和文艺作品

第五集自然律和陈丹燕止庵聊花卉植物

第六集动物性,王大可,毕金仪,张越探究人和动物的异同。

记下:爱得不恰当就是控制,甚至是剥削。(想到了再见爱人的王诗晴和老纪),佩服树木希林,我爱你与你无关。

感慨人和动物相比都不存在道德优越感,因为人才会知错犯错知法犯法,会借着“为你好”的名义掩盖自私的动机,借道德美化自己丑化别人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四篇

1.“性骚扰”这个话题我了解过许多层面啦,但还是能听到新知识,惊喜。

2.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自然律是永远值得被信赖,不为所动的规律。

3.动物和人一样,是复杂的,让人意料不到的。人之所以为人还是因为人发明出道德来对自身进行制约。

4.发展智能是为了保留自家积淀的文化。人脑仍是最高效的思维格局。IO。

5.菌子没了,菌香还在。人没有镜子时,用雕像进行内外观照。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五篇

第一集笔记

性骚扰定义三要素

1.违背意愿 2.和性相关3.主观感受排斥

相关部门界定:违背对方意愿的,和文字图像等包含性相关的内容,不管性骚扰人的主观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性骚扰是外国提出的概念,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女性进入职场反而被认为是有性别优势的,用性资源来获取晋升

只有妇女权益保护法,没有男性权益保护法。本身就是个男权社会,男性占优势的基础上,社会要给妇女提供资源扶持,帮助妇女。

反对男女二元对立,不是性别问题,是社会问题,一定程度男性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六篇

《第一人称复数》:对话的力量,思考的火花。今天有幸线下参加与主创们交流会活动。正如任导提到「说教」,这里我引申为「规训」。开篇,就性骚扰话题非常好。好在哪里?答: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性教育正名。祛媚性教育中存在的羞耻感、罪恶感、污名化等刻板印象。《第一人称复数》这不仅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文化的解读,一种生活的体验。它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多元视角,碰撞多维观点,解读文化现象,启发深层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节目,让我们有机会按下暂停键,静下心来,去真正的体悟生活,深入思考。今天现场看到(女性表达)愤怒时,想到重温《女性主义全球史》中《爱》一段话“尽管女性主义者时常强调愤怒内含的重要力量,但她们并不孤立地强调愤怒,她们也坚定地致力于强调爱与团结的力量。”每一代人群中每一个个体的觉醒与争取都是具体而有意义的。(映后与轶君老师交谈很美好)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七篇

是什么时候梦变成了回忆。 成为高位者去保护更多的人 大荧幕不接受你老去的身躯存在 热情洋溢的风格背后掩盖着枯燥的心灵主观意愿 违背他人意愿图像,行动 写日记 录音录像 前后联系记录 医疗诊断证明 被害者有罪论,父权压迫下的反应 性本身是愉悦的 不是你们的错,你把他们存在保险箱里,思想的保险箱 自嘲是人生的诸多无奈构成的。 幽默 清楚规则然后理由规则 行动上全是独立女性,思维上不是 大题小做(被出轨的女人一般都是安静的) 长相秀气没什么(要看他坚强勇敢) 独立女性:也可以结婚,可以爱别人 那一刻你看到了自然规律 知白守黑,人不可能永远强 人类社会和动物进化论不同的点人即使没有价值也可以活着(什么都不会也可以活下去) 人类是暴力的动物 去做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交配) 为爱不顾一切鸟大声歌唱浪漫 活跃性高活跃性低 自己造自己 你的独特性,意识存在才是真的存在 (一个和你一起长大的人工智能,为你量身定做) 认识你自己,阿波罗 第一次就是重逢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八篇

2024年2月27日第一期性骚扰 2024年3月1日终于看完了第一期第二期,虽然只看了一期 但我已经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综艺了。“骚是我的权利 扰是你的作为”“我可以骚 你不能扰”

2024年3月6日看完第三期第四期,我觉得这两期是关于女性在现在新时代里如何自处,并且讨论了女性地位,总之这种全女的谈话非常有意思。“浪漫的本质其实就是浪费”

第五期关于植物,关于自然,没什么感觉

2024年3月20日在看第六期,关于动物 2024年3月21日还是第六期,“人真的能拿自己的推测去揣度动物的想法吗”。还有张越讲的那个大象母系氏族和孤独的公象的故事,你看,我们曾经也是这样的母系社会,以女为尊,现在却完全颠倒了,女性从怀孕 到日夜养育孩子,这么辛苦,却地位这么低,甚至恢复后也不被职场待见

2024年4月11日第七期,关于人工智能,很受用,ChatGPT原来是一种语言数据库,一种语言模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太精确了,看这二十分钟,我感觉了解工智能和相关理学工学知识,很有必要,也很有意思,没有什么目的地了解一些知识哈哈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九篇

第一人称复数

开始看的起因:有的时候无法共情的原因大抵是身份位置的不对等,而我无意的大方,在他人眼中,有时只是不合时宜的同情,所以我这个傻白甜更想从多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从女性的角度去看问题,去了解这个世界是我一直想尝试的一种维度,之前也有看过女性的脱口秀《唐唐正正》,最后用合照的方式,结束了短暂的看脱口秀的生涯。因为脱口秀所议的东西大多是引发共鸣,然后大家也就是图一乐,排解排解心情。东西是深刻的,但是讲述的方式是其实挺让我失望的。有些像《唐唐正正》中传统的陋习,男尊女卑通过自嘲的方式输出,然后不应该让大家思考思考吗?接下去的只是当代的一些如流水般散落的热梗,我真得笑不出来,脱口秀只负责提出问题,将问题抛至主流市场

所以转到了看讲谈类的综艺,结果看着看着感觉就像科普文,接触到了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意外认识了看烂片的毛尖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十篇

看到是轶君主持的谈话节目就一口气追完了,果然没有失望。终于看到了一档女性节目聊的不再是家长里短情感关系,而是广度涵盖社科、影视、自然、生物、前沿科技、考古等丰富多彩的话题,正如第二期她们聊到上野千鹤子的女性主义书籍时说的“触动我的并不是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而是有那么多女性还可以那样活”。

□ 如何判定行为是否性骚扰:

1、违背他人意愿,行为不受他人欢迎;

2、内容与性相关,如性要求、性内容、性暗示;

3、是否有抗拒性,不需要考虑实施者的主观意愿,只要受骚扰者已经对行为表示了抗拒,无论实施者是否有主观意愿都属于性骚扰。(NO MEANS NO.)

□ 目前性骚扰的立案困境:1、暂无性骚扰独立案由,无法立案;2、报案难,当事人意识弱;3、举证难;4、胜诉难;5、赔偿难。

□ 性骚扰举证:

1、日记,虽无法单独作为证据立案,但作为核心证据非常有必要。

2、录音录像(事中事后)(指向明确)。

□ 性骚扰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性骚扰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妇女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 “墙是这么高,男的个高他站着就能看到对面的球赛,女的下面要垫三块砖头才能看到。目前五千年的文化造成了男女不一边高,社会地位、资源占有等等,先给她垫上几块砖头,让她有了看世界和追求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有《妇女权益保护法》而没有《男性权益保护法》”

□性别平等工作的能否成功和工作者本身的性别没有必然联系,它只和从业者有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操作处理技能的强化培养提高有关系。

□ NO MEANS NO. 语气可以温和但态度一定要坚决的、否定的说不。

第一二集关于性骚扰的话题几乎跟身边所有的朋友不管男性女性都安利过,尤其是关于反性骚扰的法律常识的科普内容非常有必要一听,学会保留证据合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 中国银幕女性发展史:新中国(勤劳朴素善良,往往是拯救男性的角色)——70年代(引进外语片,勇敢潇洒、温柔坚定的女性形象)——90年代(以王朔为代表出现叛逆、反抗的都市女性)——至今(善良、主流、套路)

影视套路指把所有的善良品格放到一个女性的身上,让她倒尽天下的大霉来推动情节发展。

○ 虽然现在的影视剧中出现酷飒“恶女”的大女主形象,但 “善”从来没有真正从女性表达中被拿掉。

善的表达没有错,但“善”是由什么经历塑造的,是以什么价值观做基础而来的更深入人心。所以“傻白甜”的善不如有价值观基础、有性格和精神来由的善更经得住考验和能给人以安慰。eg.叶文洁

○ 让人痛苦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文学永恒的命题。

○ 浪漫的本质就是浪费。是一种看重仪式化超过看重实质的情感。

搞浪漫是创作者无能的表现,因为编仪式是非常容易的,抛掉华丽的仪式感,能在普通的现实生活中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饱满的爱是非常困难的。eg.《请回答1988》

□ 如果鸟喜欢眼睛两边离得远的异性,那么经过上万亿年的演变鸟的眼睛就会越来越远;但人类的改变非常简单粗暴,比如人类男性喜欢身姿婀娜,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的女性就会要求物理性地裹小脚。将人类归于动物的话,在所有动物里人类是相对更加残暴的一种动物。

□ 在学习动物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不是任由人类的“劣质基因”被淘汰和筛选(社会达尔文理论),而是让每一种基因的人都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和空间。这是弱者生存的智慧,而非强者进化的本能,人类文明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

□ 在讲述动物行为时要谨慎用“爱”这个字眼,动物的“爱”往往具有讨好性和利益交换。eg.珍·古道尔

□ 控制生育是女性权利的重要标志。避孕药的发明其实是女性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当性行为和生育剥离开来时才标志着女性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

○ 古希腊的鼻子好像直接插入头颅一样,象征希腊人的思想顺着呼吸可以进入到大脑里。呼吸在希腊语里就是spirit(精神)pneuma(灵魂),一呼一吸之间就是灵。

○ 希腊的面容始终带着某种理想性。希腊是一个典型,他用具象的面容表达一个非具象的想法。“虚”的是希腊,逐渐进入具体,成为“某个人”甚至性格都栩栩如生时就进入了罗马。

○ 佛像是时代最后打扫战场和做精确记录的人,留下了一张佛陀的面孔。

○我们现在正处于时间的下游处,下游的水是包含了上游所有水源的,所有的艺术、历史阶段在我们下游的时候都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和感受与我们自己相关的那部分。

○ 每个人都是犍陀罗,每个人都死于犍陀罗。

期待还有下一季。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十一篇

9月20号,《第一人称复数》上线优酷人文,节目以周轶君为话题发起人,每期邀请不同嘉宾,开展关于社会、生活、科学等多个方面的深刻讨论。

对于《第一人称复数》来说,“女性”是节目留给观众的初印象。节目发起人为女性、总策划为女性、导演也是女性、每期嘉宾也均以女性为主,节目这样的设定是否呼应了当前热议的“女性主义”,这成为了冷眼的第一个疑问。

但当冷眼想以“女性节目”破题,开启本次与节目总导演任长箴的专访时,任导却否定了“女性节目”的定义。

“我们不想被贴上女性节目的标签”。任导给出了直截了当的回复。

那么,《第一人称复数》究竟是一档什么气质的节目,在谈话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容表达。《第一人称复数》总导演任长箴受邀做客冷眼,为我们带来了回答。

恰恰是女性而已

“这不该被定义为女性节目”,任长箴解释,本质是不希望用“女性”标签来局限了这档节目的表达,因为关于《第一人称复数》,更值得观众关注和感受的,是深刻的洞察、多维的思考、严肃的表达等方面。任长箴用了一个词:“知识分子气质”。

对于嘉宾的选择,比起“女性”更重要的,是嘉宾自身特质。

节目的发起人是纪录片导演、作家周轶君,邀请的嘉宾则是各大领域的专家、学者,例如第一期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碧、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顾问侯志明、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律师吕孝权,他们专注在某一个研究领域,积累的知识足够支撑起这档节目的专业度,所表达的也都是富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智慧的内容。

同时,他们的讨论是理性的、严肃的,是抛开了“娱乐化、流量化”的困扰。这样的讨论构建了一个传播新认知、新思考的谈话场,是在当下娱乐环境里不可多得的,是《第一人称复数》最重要的特质,也是任长箴不想这档谈话节目局限在女性节目最首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谈话节目最关键的要素——话题的选择上,《第一人称复数》也不限于女性话题,而是更广阔的聊“感兴趣的所有话题”。

任长箴告诉冷眼,在最初策划节目时,主创团队就抛弃了女性的概念,先去思考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大家觉得有意思想展开聊聊,就会决定选择这样的话题。

因此,我们能看出,目前播出的几期节目,除了“性骚扰”外,“全宇宙”、“植物学”、“人工智能”以及未来“动物进化”等话题,其实都不具备“女性特质”。用任长箴的话来说,“女性可以讨论任何话题。而关于男性和女性话题的界定,其实也包含了刻板印象。女性可以讨论任何话题,男性也是。”

而当我们跳出女性节目的框架,反观第一期节目时就会发现,其实《第一人称复数》从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性别。

作为一档以女性为主的谈话节目,《第一人称复数》反倒在第一期邀请了一位男性嘉宾,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的吕孝权律师,从常识和法律角度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普及。

而面对“性骚扰”这一个长期与“女性”标签绑定的谈话主题,节目中嘉宾们还特意补充强调了,社会中也存在大量男性被性骚扰的现象。

任长箴告诉冷眼,其实从最开始的策划,到最终呈现的内容,展现出来的气质和面貌,都并非要刻意朝女性靠拢,只是屏幕前被大家看见的主创团队和嘉宾恰好是女性而已。甚至任导打趣道,节目背后的摄影老师还都是男性工作者呢。

或许,正如任导所说,如果以性别二元对立来区分阵营,强化标签,那就失去了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因为“内容”才是让节目能立住的根本。

谈话节目不要说教

如果说这档节目有什么制作上的难点,那就是找到一群有观点、却不说教的人。“不说教”是任长箴给这档谈话节目定的一个标准,也是选择嘉宾的维度之一。

所谓“说教”,她解释说,就是重复观众已经知道的问题、教条式的指导观众应该怎么做,但可能自己也做不到。这种单一维度的价值观输出,是一种“虚伪”的正确,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谈话场的。

任长箴说:“现在年轻人最烦别人的建议,我也最讨厌给年轻人建议”。节目里的讨论应该只是增加不同维度,打破一些原本的认知,让思考空间能更加广阔。而不是坚持某一维度的“正确”,这对于谈话节目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对谈本身也是。

所以,《第一人称复数》想要构建的,是一个永远真诚的谈话场域。

而对于如何实现的问题,冷眼将任长箴的观点解析为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节目里不说“正确”的话,只说想说的话。

这也和节目议题的选择思路不谋而合。在第三期里,嘉宾们展开了对《瞬息全宇宙》的讨论。而对于这部斩获无数奖项,拿下9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作为主持人的周轶君却直言,自己对于影片不是那么喜欢。

在场其他的嘉宾也表达出了相同的观感。张越老师更是直言,杨紫琼获得最佳女主角这件事,比《瞬息全宇宙》这部影片更有价值。不同观点的输出,让观众们看到在这个轻松的场域里,敢说出想表达的话是一件容易且值得被尊重的事情。

同样的,在节目第四期的对谈里,聊及树木希林在面对出轨和家暴的丈夫,却始终没离婚,并从没有泯灭对他的爱时,张越老师也一反当下网友的意见,引导观众暂时抛开婚姻的残酷,把目光放在树木希林本人的大爱与旺盛的生命力之上,表示树木希林对与事业、情感的追求,同样也是一种“自立”的体现,这在当下关于独立女性的探讨中,也一种是难得听见的声音。因为情感关系、婚姻关系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女性是否独立的唯一标准。

在以表达为核心的节目中,单一价值观从来都是要避免和反对的,这种多元的观点、不同的价值观,才是一档谈话节目里应该被看见和接纳的。

第二点,嘉宾的选择直接影响节目气质。

冷眼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是,任导在通过节目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关注一档节目时,关注点是应该集中在嘉宾间多维思想的表达,还是不同性别的主张?

很明显,当《圆桌派》在进行内容呈现时,你从不会认为这是档男性的谈话节目,而会更多的关注到话题讨论、关注到某一个嘉宾的观点。

那么,回到这档以女性为主的谈话节目,节目所真正呈现的,其实是一种知性、松弛、有态度的真诚表达。周轶君、张越等嘉宾温和的视角,通过不具伤害性的表达,展现出更显著的包容性。

当节目核心人物和节目的制作目标统一时,节目的“气质”就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内容表达需要抵达观众

我们常说,表达是内容创作的核心,无论什么样的内容形态背后都有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核。而被问及《第一人称复数》的表达内核,任长箴告诉冷眼,“我其实很难去说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我知道我不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不想要老生常谈的东西,我不需要伪善的正确”。这是在访谈中任长箴反复强调的。冷眼也好奇,这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创作理念,究竟是什么?

任长箴表示,从过去的纪录片创作,到如今的谈话节目,她在内容创作中最大的坚持,可能就是“不从众”。展开来说,就是不迎合潮流和大众追崇的流量,带着冷静的视角,去审视和看待大众趋之若鹜的事情。

“我只对真相、真理感兴趣”。在她看来,保持一个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应有的状态。有时候冷僻的、小众的内容,反倒会吸引着她去探索研究,同时成为了内容的优先选择。

而这些小众的内容,真的能抵达观众吗?围绕这一点,冷眼与任导再次展开了讨论,一起聊了聊创作者与观众的连接。

任长箴说,她观察到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大体相似,即不论在工作中多么的从众,工作之外依旧追求者独立的自我空间。也就是大家都愿意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本质上也都有不愿意迎合的那股“反叛”。

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观众也一定需要一些内容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第一人称复数》所具备的知识性的和内容深度,恰好契合了作为创作者的任长箴的兴趣和作为接收者的观众的需求。

“即使是在评论区看到一句‘我很喜欢‘,我也能知道观众说的是什么意思”。任长箴欣喜地告诉冷眼,“就像以前做的片子,观众好像很难接收到你的表达,但到今天,我们的内容,恰好满足了观众的需要,可以和观众喜欢的匹配上。”

过去观众要的东西相对粗糙,而如今却对内容的需求更加具体、精细,甚至深刻。观众和创作者的审美、认知能力的提升,让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成为了第一层连接。

节目与观众第二层的连接则体现在观点的共鸣上。

在关于“独立女性”的探讨中,脱口秀演员小鹿讲到,“独立女性根本不是由谈不谈恋爱、结不结婚来定义的”,嘉宾张越则总结说“独立女性应该有一万种面貌”,而这些恰好拟合了当下观众的心声。

正如任导说述:“《第一人称复数》的对话场里,嘉宾们的观点,如果能击中你的内心,说出了你想说的,甚至可以激发你的表达欲,那这就是这档谈话节目成功的地方。”

在对谈结束后,冷眼想到了茅盾的一句话,“文学作品的语言应当是形象化的、富有表现力的、准确和精炼的,然后可以传达作者所欲传达的思想情绪,然后可以构成鲜明的形象。”

而影像的语言,或许应该是深刻的、生动的、具有思辨性的,内容表达从来不应是为了迎合市场与观众,而是要最终能抵达观众。

这是任导的坚持,也是优酷人文11年来的坚持。作为全网第一且唯一的人文频道,“看文化人物,上优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优酷人文坚定践行的创作准则。

可以说,优酷人文大概是对人文“内核”理解和洞察最深的内容平台,很早就确立了“人文在「人」”的理念,今年更是发布了“看文化人物上优酷”的发展战略。一切围绕「人」来做文章,从主创表达的角度,站在「人」的视角去看世界,出品的节目内容以「人」为尺度,关心人的命运、情感、情绪。

优酷人文11年来,出品了许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节目,这些“代表作”也成就了许多文化人物,他们变成了优酷人文的符号,也成为了代表人文精神的符号。

冷眼很高兴的看到,在这里,厚重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来都不曾被流行的浪潮所左右,它的价值在内容创作和节目形态的赋能下日益深远。

最后,如果让冷眼用一个词来总结任长箴和她的《第一人称复数》,冷眼想选取“温和且坚定”。坚持表达想表达的,坚持选择有价值的,温和的表达与输出观点,这恰恰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第一人称复数观后感第十二篇

国产综艺的清流,当属独树一帜的谈话类节目。

没有噱头,不求流量,也不存在剧本。

围绕某一个主题,自然生发感悟与真知。

最近又有一档全新谈话类节目,悄然上线。

令人惊喜的是,她们也太敢说了——

第一人称复数 (2023)

9.2

2023 / 中国大陆 / 脱口秀 / 任长箴 周轶君 / 周轶君 陈碧

节目的发起人,周轶君。

曾经唯一独闯战地中东的女记者,现在的文化纪录片制作人。

窦文涛评价她,是“知识女神”。

比“知识”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烙印在周轶君身上,这个时代的刻板印象“独立女性”。

在节目的开头,对于这个有些玄乎的名字,周轶君是这样解释的:

“你我都是好奇且包容的人,我们是一个复数。但每个人终究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群体中仍然是第一人称。”

节目中对每一个主题的探讨,都是来自于自我,也就是绝对的“第一人称”。

只不过恰好,周轶君的第一人称,是身为一名女性。

第一期的话题,便也直击当下最敏感的话题——性骚扰。

到底“性骚扰”的定义是什么?

从法律上出发,通过三个条件对此定义:

第一,违背他人意愿;

第二,行为本身必须是跟性有关;

第三,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企图是什么。

比如说,公司男同事对两位女同事讲黄色笑话,这一行为发出就已经属于法律定义“性骚扰”的范畴中。

但如果其中一位女同事觉得没关系,那就不属于“性骚扰”;

若另一位女同事表现出了不适,但男同事还在继续的话,那就属于“性骚扰”。

单凭法律定义,就能够直接判断“性骚扰”的界限吗?

在实际操作中,不管立案或是制止这样的行为,都是非常困难的。

周轶君提出了一个民间的观点:

在一个女性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碰到过性骚扰的。

或许会有人提出质疑,但正因为对“性骚扰”的界定不够准确、明晰,导致了对其认识的偏差和误解。

比如像在《请回答1988》中,德善遭遇了露阴癖。虽然她非常勇敢地用语言回怼,但却在过后,吓得浑身发抖。

同样遭遇过一样境况的女生提问道,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再比如,作为妇女热线的接线员,总会接到一些恶意的电话。能够感觉到对方的呼吸,一些露骨的性咨询,甚至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动作。

这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性骚扰”。

但比起遭遇“性骚扰”,更加困难的是裁定并对“性骚扰”进行惩治、打击。

比起那一次性骚扰行为所带来的阴影,反反复复讲述经历的伤害,要远大的多得多。

也因此,很多的女性为了避免承受过多叙述性骚扰所带来的心理伤害,而选择了沉默。

另一边,“性骚扰”由于发生在瞬间以及密闭空间,难以留下证据。

而立案系统里,并没有独立的性骚扰案由,只有“强制猥亵”。

很多情况下,实施性骚扰的对象,是站在权力上游的人。

被骚扰的对象,作为弱者,要么屈服于权力压制下,要么只有越过层层艰难,独自反抗。

这一切的难,都由于性教育的缺失与纰漏。

同时也对应了短评中,对于如此大胆讲述的感动与勇敢:

“谢谢周轶君让我们不再惧怕提起性骚扰这类话题,女性应该大方、直面社会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并设法解决它们而非逃避。”

如果说第一期的话题,是从女性视角为不敢言说的话题打开了一扇门;

那么第二期的话题,便是试图给更多的女性一次直面自我的机会。

《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影评人毛尖、脱口秀演员小鹿,四位女性坐在一起,讨论今年大热的奥斯卡获奖作品《瞬息全宇宙》。

杨紫琼拿下影后的一瞬,所有人为她欢呼,为女性主义喝彩。

但桌上的四人,却对这样的言论以及电影本身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并不是全天下的女性,只有独立自主这一条路。

早期的影视作品中,女性都是纯真的、惹人恋爱的,在故事里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也就是最原始的刻板印象,贤妻良母的角色。

放到现在,越来越多面的形象出现之后,开始产生了某种对贤妻良母的抵抗情绪。

独立女性的光辉,腾空而出,也衍生出了众多叠加爽文buff的大女主角色出现。

像是《三十而已》中,顾佳的出场,因为儿子被霸凌而把别人的家长揍了一顿的行为,怎一个爽字了得。

再比如火爆的《瞬息全宇宙》,更是“独立”的代名词。

但真正的独立女性,就只有一种形态吗?

事业有成,不为爱情所困,更不会结婚生子。

我们又再度被困在了那个只有贤妻良母一种形式的女性认知里了。

能够将处于风口浪尖的性别问题,拿出来理性探讨,不失为一种魄力与勇气。

但作为主持的周轶君也好,导演任长箴也好,都不止一次的表达:

不希望用“女性”标签来限制节目的表达。

她们希望的,是深刻的洞察、多维的思考、严肃的表达等方面,是“知识分子气质”。

除了女性问题之外,她们也延伸到了动物、花卉、甚至人工智能、科技与狠活……

回到一开始所说,女性只是她们共同的身份,而不是对表达的限制。

从女性的视角,会有细腻、感性的一面,也必然会有理性、严肃的一面。

比起用“女性主义”来定义这个节目,它更像是摊开了社会更多不为人所知的、羞于探讨的对立面。

我们不该成为那个权力的上游者,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的讲述与提问;

应该和她们一起,共同去探索和发现,世界的方方面面。

那些不敢说的、敏感的、尘封的、未知的内容,都应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形成探讨。

这才是真正的“第一人称”。

*本文作者:D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