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是一本启发心灵的励志读物,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引导读者找到幸福之路。书中强调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敢面对挑战的态度对于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和拥有的一切。这本书让人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一)
我这里不再啰嗦作为智者罗素的思想,我只想说除了傅雷版的翻译,我至今说看到的版本都让人不能卒读。这里可能是题外话了,罗素的大多数作品,因为中文翻译者的水平太次,实在是对他作品的侮辱。没有金刚钻就别做瓷器活嘛!
1/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二)
他是一位活了90多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数学家,^_^。其牛B的思想,清晰的逻辑,深邃的洞察,丰富的阅历,用文字铺出一条极富智慧和大爱的幸福之路。就翻译而言,有点悲剧,我只能这样说:玉不掩瑕。所以我要去找原版的再看看。
2/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三)
找回自己,做一个自然的人。
对人的善意的兴趣是爱的一种形式,但决不是想抓住、想占有、想得到回报的那一种。。。。他不致尝到忘恩负义的酸楚,因为一则他不大会遇到,二则遇到时他也不以为然。某些令他人怒不可遏的个性,于他只觉得好玩。
3/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四)
首先,之前有过一次读,但只看了第一章就没继续,这次坚持读完了,觉得好多都"确实如此",大神级人物,发现也是英国的。以后读一次原版再来写一次。 其次,11.25开始读,12.3看完,12.15开始写评论……
4/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五)
这个译本很差劲,读起来很费事。推荐还是读原版的好!但是,内容很值得一读,推荐 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非要我凑够15字嘛!!!!
5/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六)
写于2020年4月
这本书看了近一半,有些看不下去了。可能是过去几年看的心理学教材,让人对大白话反而不太适应?或者是对说教的内容表示反感。作者当然是不错的,书的主题也很好,还是再过段日子再试一次吧。
书的前面一半,是探讨了那些因素让人不幸福,例如嫉妒,竞争,犯罪意识。后面一半,谈及了那些因素可以促进幸福。例如兴致,家庭,工作,情爱等。内容是通俗易懂的,也因为毕竟平铺直叙,简单日常,让我觉得有些流于表面,缺乏内在逻辑和动力,并且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处理。
6/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七)
书的内容值得推荐,只是翻译的实在是太烂。很多句子都不通,真搞不懂,就这种明显是靠包装混场面的版本,怎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翻译的人也好意思把自己的名字印在封面上,真不怕贻笑大方。
看着书的时候,有一种很拧巴的感觉。总觉得书中说的很多中国人的有点,现在都已经消失殆尽;而罗素那个时代向往的东方恬淡人生观,却已经在西方世界发扬光大。中国人已经彻底失掉了100年前的风雅和恬淡,可悲的是,却把马克思极力批判的张牙舞爪的拜金主义渗透骨髓。
似乎中国古代文明,并不缺少如果通往幸福人生的指引,否则,百年前,罗素也不会来到中国寻找幸福之路。轮回也好,过程也罢。总是,时代是你不能改变的,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7/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八)
1.培养自尊,建立自信心
2.培养忍受或多或少单调的生活和寂寞生活的能力
3.树立严肃而富有创造性的目标
4.心理自律:在恰当的时候思考问题
5.正确对待恐惧,增加勇气,学会不恐惧
6.放下比较性思维习惯
7.不去想无益的事情
8.开阔自己的心胸
9.理性
10.对舆论采取真诚公允的冷淡态度
11.出于心底的冲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12.不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13.对人和物保持友善的关怀
14.向外培养广泛兴趣,并持友善态度
15.接受爱的同时释放爱
16.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世界
17.中庸之道
18.尽力而为,把得失留给命运安排
19.不动感情地对待小麻烦
20.不以自我为中心
8/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九)
书中分3大部分,不快乐,快乐和信仰。不快乐原因说的都很对,但这些都是人类回避不了的情况;如何变得快乐倒是给了很哲学的建议,概况成一句就是充满爱,对人对物都充满爱,信仰部分个人认为可以忽略了。本书应该是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所以有些观点个人认为已然不适用了,作者提倡中庸之道的作用,但是我认为中庸之道其实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每个文明进展都是要面对障碍和挫折的,这只是个过程问题。当然在情感上适当采取中庸之道起码不会让自己那么烦恼
文摘:
快乐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可能的广泛,让你对人和物的感受尽可能友善。
在所有的提防中爱情方面的提防对于真正的快乐也许是最致命的伤害。
9/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
第一次读,给我的感觉就是经典。里面讲都是一些抽象的观点,读完之后,并没有觉收获多少。但之后不时,都会反复浮现书中的文字。
“我越来越快乐,…… 更多是因为少关注自己。”
“认为今天的价值,只在于为将来带来什么,这想法是很伤害人的。”
“如果你过度渴望一样东西,往往是因为你在童年时这方面的需求受到压抑。”
昨晚心烦失眠,重新又读了这边书, 觉得发现了很多之前没发现的亮点。
经典就是如此,初读的时候觉得如此之熟悉, 再读时又有不一样的发现。罗素的话语虽然显浅,但信息量却不少。
10/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一)
“最后一个问题。罗素勋爵,假定这段录像将被我们的后人看到,如同死海古卷一般,在一千年后被人看见,你觉得有什么该对他们那一代人说的?有关您的一生?以及一生的感悟” “我想要说两点,其一关乎智慧,其二关乎道德。有关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的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这是我想说的关乎智慧的一点。我想对他们说的有关道德的一点,十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和忍让。因为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11/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二)
“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以其流畅清新的散文享誉甚高。” 以其中一段作例—— “我发现,我越是不在乎讲得好坏,就越是讲得不错,精神紧张逐渐减少到几乎全不存在。精神上的疲劳大都可以这样对付。我们的举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即使是令人肠断的悲伤也毁灭不了我们;那类似乎定要结束人生快乐的不幸,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到后来几乎连它们的痕迹也将从记忆中荡去。但是还有一个事实要重于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那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决非这个世界十分重要的组成。一个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希望集中在超越自我的事情上的人,必能在日常生活的烦恼中获得某种安宁,而这是纯粹的自我主义者所办不到的。”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相对舒适流畅的阅读体验。同时感受到译笔传达出来的一种倾向——通俗与准确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这种衷于原著的微妙平衡,则是在其他一些译本中所鲜有的。当然,总的来说,译本的选择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个人时常是狭隘的,因此我的目的应该是让有“集思广益”的倾向的人——将此做为其广博见识的其中一条。
12/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三)
在此之前,我看过类似追求快乐,幸福得书,还有走过大街小巷都会听到的类似女人就要爱自己之类的浮云。
这是罗素晚年的一本书,不管从他年龄的经验还是眼界的深度,都会把你震撼住。
类似爱自己是有缺陷的,爱自己将使自己陷入个人主义,人生总有高低起伏,陷入自我的人,尝到的孤独,嫉妒,愤怒将侵蚀你的身心。
罗素认为,真正幸福的人生是被爱和知识引导的,缺其一项都是危险的。
在本书中,罗素直言不讳父母,伴侣,子女之前的不幸,碰触到许多人不敢去碰触的真相。
我很赞同罗素的一句话,真相不一定是令人舒服的,很多人相信一些事物那是因为它让他们舒服(大致意思)
他的想法很大胆,我喜欢这种辛辣的人,如果真相不受人喜欢,也没必要装聋作哑,因为你无法摆脱真相对你的束缚。
现在走进书城,你会看到一片书海,但是幸福之路绝对不在畅销书范围之内,TOP10那里面都是些什么,是欲望,权力 ,轻佻和自私。或许你读它的时候觉得很畅快,废话,不然怎么会成为畅销书。但是,如果你被他们牵制,我很难想象你最后是否能走出迷宫。
在人类漆黑的过去和未来里,是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星光。让我们珍惜这些星光,度过我们短暂的一生。
13/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四)
何为幸福?曾经对幸福感知这么迟钝的我,突然发现,当你不觉得你不幸福的时候,那便是身在福中了。
其实,每天都有好多事要做,起居、工作、论文、运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为人处世。但是每天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睡前总会想想,还有好多事该去做,甚至浪费的很多时间。忙吗?忙!能做好吗?我不确定。这就是生活,忙里偷闲,战战兢兢的平凡日子,吃得香,睡得着,夫复何求?
曾经不明白甚至伤感叹息为何有些东西我得不到,后来明白,也许是当时的我不值得拥有那些。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亦无不经历伤痛的成长。一个人必将经历足够多的事,见过足够多的世面,读过足够多的书,走过不同的路才能知道怎么去心平气和、游刃有余的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成熟的人,这个过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简单和轻松。所以,每当生活有那么一丝苦的时候,默默的告诉自己:你觉得不舒服,是因为这些不舒服在告诉你,该怎么去做能让自己更舒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罗素说得好:快乐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广泛,让你对人和物的反应尽可能友善。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受命运摆布的情况也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转到另一样上去。
做一个有趣的人,娱人,最重要的是,娱己。
14/15页《幸福之路》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书问世于罗素五十多岁的年纪,全书中心是剖析一个中等才能的普通人不快乐的根源,和寻找快乐的方法。可以看出罗素主张摒弃自我中心和自我沉溺,鼓励人们将兴趣拓展往更广阔的世界,幸福的存在依托于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完整关联,关联方式是为兴趣,责任,成就,情爱,从而生也有源,死亦有继,体验这一遭为人之乐,也毋需因死亡而恐惧困惑。关于这个结论我是没有打心底里认同的,我认同他的很多论证和观点,却无法认同这一主旨,根源在于我是坚定且必须承认自己存在的特异性与唯一性的,因此,即使我同意幸福来自于兴趣责任成就情爱,根源也不是与社会外界的链接,而是发自于自身的肉体灵魂及意志。这个结论暂且放下,因为我的想法也还没有成熟。
这本书行文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研究,因此道理算是通俗易懂,举例也十分的日常,但依旧让我来来回回看了三个月,反反复复一读再读。因为作者思考的透彻和本人的博学,这本书像是布满了小范围炸弹,几行文字中带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总能引爆关于一类事情的思考,让我读起来艰难又耗费心力,又时时忍不住惊叹,这些透彻的思考跨越百年时光依旧能让人醍醐灌顶。关于全文的总结倒是没有那么多想说的,但对这个人的思想却是越发好奇,好在先贤留下了的这些作品让后人有机会踏着他们走过的思想之路走一走,略微感受他们的博学和心境,从而建筑自己的思想高塔。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