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的遗嘱》是一部充满悬疑和惊悚的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主人公尼古拉在遗嘱中留下了许多谜团和秘密,引发了一连串离奇事件。小说通过揭示尼古拉的遗愿和真相,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力量。整个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扣人心弦的惊险之旅。
《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一)
他就是一本小说罢了,炼金术狂热的家伙要真敢试一试也无所谓,反正我翻着翻着就权当取材了。
别看他侃得炼金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似的,还真以为这儿是二次元呐?如果你自封是个现代炼金术师的话奉之当做宝典我也就持保留意见给你算了,别听我胡侃赶紧出发买水银去吧。
1/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二)
根据高中学过的化学知识知道,金属之间不能完成转换,但是如果科学足够发达,发达到可以让金属的原子重新排列,那么炼金术是不是就成为了可能呢?
古代很多神奇的造物现在都难以解开他们的秘密,那么炼金术传承了这么多个世纪,是不是这门科学真的有迹可循呢?
这本书其实并没有解答我的疑问
2/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三)
如果对神秘学比较感兴趣,迟早会接触炼金术。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现代,对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基本上不会考虑任何精神层次的因素,甚至会对古代的炼金术呲之以鼻。其实,炼金术很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转化,更重要和更深奥的应该是精神层次的转化。
如果你真的对炼金术感兴趣,对尼古拉·梅勒感兴趣,也不用太在意封面的宣传。自己去了解、研究感兴趣的神秘文化,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感谢作者的分享,如果读者能从中获得些许精神层次的启发,那这就是一本不错的书。
3/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四)
刚好最近在看《钢之炼金术士》。
里面有一条炼金术的第一守则就是质量或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物体都不能凭空创造,都需要相应的从另一种物质中转化出来。
这玩意中学学化学的时候也学过。
看这本书,本想从里面学点有用的东西,自己亲自做做实验什么的,读完觉得被骗了。
也许尼古拉勒梅这个人确实很神奇,但是仅凭那些手稿和后世无端的解读,我还是不能相信,里面的炼金密码,符号或许还稍微有些趣味,但是炼成过程和材料就太扯淡了,热冷干湿的四分类,以及对所有物质都简单分为几类,就属于典型的伪科学。
说真的,外国的这炼金术,还真比不上中国古时候炼丹的老道士们,他们留下来的炼金书籍应该更有看头。
4/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五)
估计 一个顶着“PING Z”名字的中国留学生,在MIT留学期间,写了篇古代化学史的课外作业。。。全书基本上都在抄本叫《解说尼古拉的符号》的书(作为论文都通不过,只能算读书笔记)。。。突发奇想。。。居然包装了下就拿回中国骗钱来了。。。居然还卖32块!还好我是上图借的。。。内容 只是一般的烂。。。后半本的东西 我初中的时候就在 本类似《化学历史5千年》之类的科普书里读过。。。而且比这本还详细得多。。。老实说 这本书 只是一般的烂。。。普通的骗稿费。。。真正恶心的是封底的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馆藏 经典畅销书重装再现”。。。哈? 。。。这算是我今年看过的最不要脸的噱头了。。。
随便说一句。。。咱这儿 的 葛洪 给力多了
5/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六)
在图书馆随便翻到这本书拿来看看,本以为是一本传记,但感觉整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引用和一些无意义或没有逻辑的废话。
整本书花里胡哨,故意做旧,各种不同颜色的字体,还给引文加外框,弄些不明所以的背景,看着反而碍事。
作者写的时候估计没有用过脑子。比如第一章第五节开头“如同一个魔咒,凡是得到这本书的人就再也无法将它从手中放下”,但tm就在前几页还写着这本书是被一个陌生人主动卖给尼古拉的。随后作者又写到“这本书哪怕不知道它的奥秘也不会甘心于让它湮没在书架的积尘里,就像我们对待《相对论》、《时间简史》等一样”…作者拿《时间简史》这种受众是普通读者的科普读物和这本充满奥秘的奇书对比真是让人看不懂。
文中还充斥着许多无意义的图片。比如有一段“……他的标志是一个扇贝壳”,之后下面贴了一张扇贝壳的照片。???,请问这是儿童读物吗,贴这种图片的意义是什么,怕别人不知道贝壳是啥吗?
实际我只看了二十多页,后面都是一扫而过,但也能断定这是一本垃圾书籍了。
6/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看过很多遍,研究出两个结论:古代的炼金术在古人眼里是神奇的,其实就是现代冶金技术,从金矿石中提炼金离子的过程,这种方式和筛选自然金沙不同,需要化学手段从矿石中提纯黄金。在中世纪及更早期人们大多是从自然金中筛出金子熔铸在一起。到了现代用化学方法把金离子提炼出来的技术已经广为人知,所以现在看并不是那么神奇。只是少有人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些神秘晦涩的术语就是讲述的冶金术。第二个结论,尼古拉发现的伟大的艺术以及最宝贵的收获,不是点石成金。得到金子并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最高的成就。他提到的最高的成就和艺术,其实是上帝对义人的提炼,好比从这个世界提炼精金,这就是为什么叫哲人石,这是从精神角度出发的炼金,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容器,而哲人石代表了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到达天堂,获得永生与幸福的关键。正如尼古拉形容哲人石“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拥有了他就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和用生的能力”。然后结合《翠玉录》看,那“唯一之物”是什么,就是爱。我们常说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爱。古老的魔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高不可攀,神秘莫测,而是就在我们眼前却不自知。
7/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八)
如果你是小学、初中生,中二病患者,沉迷于初级欧洲神秘学,建议去买一本。
如果你为如何写哥特风的文章而苦恼,建议去买一本。
如果你想看看尼古拉的生平和他留下的文字,建议去买一本。
如果你喜欢这个书的装帧,建议去买一本放书架(个人认为着实难看)。
但是,
如果你想看看中世纪、中古时代的插画,去GOOGLE、YAHOO、WIKIPEDIA搜吧,免费又高清。
想知道炼金术的详细内容,去GOOGLE、GOOGLE、YAHOO、WIKIPEDIA搜吧,免费又丰富。
我是06年买的书,当年在看钢炼,正中二病发作,于是……
个人认为此书有一些谬误,也有许多可嘉之处,都再笔记中一一标明。
值得从本书中学习的内容:
1.纸张用的很好(字体、排版什么就不吐槽了……浪费了这纸)
2.最后的字母检索表
3.部分史料很有价值
4.PING Z的语言流畅性
让人恶心的地方:
1.过分的鼓吹
2.不够严谨,资料还略显贫乏
3.字体太大,导致书很厚,令顾客产生“这是一本很丰富的书”的错觉。
8/9页《尼古拉的遗嘱》读后感(篇九)
他是充满魔法的欧洲中世纪里一个离奇谣言的主人公,是西方神秘主义传统里的英雄。他在1330年作为一个平凡的婴儿出生,当他获得传说中的魔法石神秘消失后,他把他的历史留在了1389年充满亡魂的巴黎圣婴公墓和他的遗嘱里。--尼古拉·勒梅
读后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同时它又成为了畅销书?它就是一个炼金者的传记,与拥有魔法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相比内容并不新奇,不过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魔法石的拥有者就是尼古拉·勒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隐约看到了它背后的内涵。
如尼古拉这样的人在东方也有,但除了"炼丹""长生不老"这样的词现存的记载也没有多少,大多也就是历史的边角料。就算是秦始皇这样追求仙术的人,留给后人说道的也就是为永享权利追求长生不老。在神秘之上更多的还是政治。最著名的是老子,但他可不是因为炼丹而被人记住。而之后,东方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有发展,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被历史记住。在中世纪西方魔法盛行的同时东方似乎很“务实”。
为什么是西方人贪图的是炼金术?我想这与社会背景有关,西方炼金术的盛行与大航海时代紧密相连。对黄金的渴望让每一个欧洲人疯狂,有的人走向海洋寻找黄金,有的人把目光投向瓶瓶罐罐想要创造黄金。“医学之父”帕拉萨苏、数学家约翰·迪、化学家波义耳、培根、牛顿等这些自然科学的先驱同时也是炼金术师。同时重视商业和贸易也是炼金术盛行的基础,有了黄金若没办法花岂不白费,因为商品繁多,交换和拥有的欲望也是炼金的动力。
当然,现在科学已宣告了炼金术的破产。但炼金术同时也是化学学科等科学的基础,炼金术的盛行是西方的特有。究竟是西方文化孕育了炼金术,还是炼金术推动了西方文明?或许是两者都有。
片段随想
让我惊奇的是《巴黎圣母院》中也有尼古拉的记载,书中多次引用书中的片段。这让我对《巴黎圣母院》有了很深的兴趣。之后也找了电影看,发现电影中把他和一个神父重合了(可能是出于电影角色不易太多而考虑)。
那些被历史记住的伟大人物,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的一面,或者说是符合时代的一面。但毕竟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如培根(13世纪)、牛顿(17世纪)他们的其中一面也是炼金术师。真正的伟人都是博学的全才。
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