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堂财富课》后,深感启发。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探讨了理财的重要性和方法,让读者了解如何管理财富、规划未来。通过故事和案例,作者阐述了投资、理财的技巧和原则,引导读者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本书是一本财务管理的入门读物,值得一读。
《24堂财富课》读后感(一)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与女儿陈迪的一问一答,也激励我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书中很多观点影响改变了我。而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从小对女儿的就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从提问中可以看出她的女儿很棒,知识面很宽,并且懂得思考
1/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二)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历史厚重的渲染,平凡的语言讲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的道理。陈大教授书中的两个女儿是觉悟有点太高了90后,难道这是在为他的女儿们的耶鲁申请埋下伏笔?
btw:这书封面和标题有点大街书摊风格,大约也是这书的定位吧。不太上道
2/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三)
1、书中讲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内小卖店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且分析地简单明了。
2、提到婚姻,浪漫的爱情曾经只是个童话。对于十多岁的女孩而言,这些直白的话总是好过那些不靠谱的爱情小说。
3、关于盖茨、星巴克、沃尔玛和犹太人的钱袋,尽可能写地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附:希望孩子上初中时能读读类似的书。
3/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四)
看着作为父亲的陈志武先生和女儿陈晓的讨论,再回想推荐序中,有位荐人,所说的,这是一本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的启蒙级经济学读物,我有些无语。因为我发现,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水平到现在也就勉强达到当年陈晓的认识程度,那现在的我落后她有多远呢?。。。。没十万也有八千吧?倍感压力沉重啊。。。
4/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五)
是在网上下载的音频,放在手机里听完的,所以感觉很好,也解决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觉得书的内容应该不完全是女儿提出来的,因为有些问题我觉得真的不是一个13岁左右的孩子能提出来的那么深刻,但是也许美国教育比较超前的吧,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本书给一些非经济类出身的小白上了很好的20多节课,我下载的可能不全,只有22节。
希望还能找到类似的书或者有声读物
5/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六)
让我这个没文化的 中专毕业的学生 受益匪浅 对经济学有一个大体的概念 不在抽象了
而且他对她女儿的谈话在中国真的很少见 我非常欣赏这种交谈的方式 让女儿自己选择和理解 然后自己给出正确的方向 比如 赚钱一定要对社会有帮助 服务这个社会 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对我这种 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如果每个人只考虑到自己赚钱 那么社会将会失去光芒
6/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七)
真正大师的功力表现在能用很浅显的语言把本学科的东西说透,让一个毫无基础的初学者都能听懂,了解到学科的基本原理,甚至本质。
陈志武的功力,还表现在结合实例来进行讲解。更难得的是,在大家觉得是冷冰冰的商业社会,商业模式中,陈志武说有“好钱”,“坏钱”之分,而区分好钱,坏钱的准则也只是,一个古老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他对家庭,伦理,利益的分析,更是精辟,我想很多人,不会有勇气把这些讲出来,或写出来。
7/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八)
周末一口气看完了陈志武教授的24堂财富课,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作为长期接受劳动价值论的我,陈教授的书颠覆了我的许多传统观念,好久没有过如此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陈教授抽丝剥茧,将公司背后的商业模式以简洁的语言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陈教授的回答固然令人拍案叫绝,但年仅12的岁的陈笛的提问更令人刮目相看,难以想象一个12岁的女孩对诸如商业模式,税收政策,同性恋,社会结构,文化传承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提出那么精彩的问题。陈教授这个父亲:当得实在太成功了!
8/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九)
简单的对话,不简单的内容。
通过父亲与女儿的对话,道出了许多我们熟知的公司,但未必熟知的商业模式。
边际成本、规模效应、契约文化、法制、垂直一体化、资产重组,资本回报率、价值投资、市盈率=股价/利润 (P/E)、价值回归、管理非人格化、引入第三方股东的必要性、家族企业的传承等一些列经济金融,法制及社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问题、都以一种很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读后意犹未尽。
读完本书,我决定找出更多的企业去分析,分析他们的商业模式,并最终创造出自己的商业模式。
9/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
觉得陈志武的小女儿很可爱,这本书作为财经思维入门课是非常不错的,看到里面的一个个企业家的故事都觉得相当振奋人心。计划着下一步要借一些个人传记来看看!
感觉上来看这本书与《富爸爸穷爸爸》很像,每个人都要怀着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才会逐步摆脱周而复始的经济困境,进而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
如今对我而言,个人自由、思想自由、财务自由这三点中最迫切的当是财务自由,所以要抓紧时间多看书,培养一套完整的思维架构,才能真正把自己的钱运用到适合的方向去,而不是放在银行里面一直贬值。
10/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一)
很轻松的一本经济常识入门书, 因其谈话对象是14岁的女儿, 所以内容轻松和随意, 但稍显浅显. 如果有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和常识, 那么与其说通过这本书学到更多知识,倒不如说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沃尔玛,星巴克,戴尔,尹明善,洛克菲勒和日本企业如何传递家族产业等等, 不过故事背后是经济学概念里面的边际成本,商业道德,垂直化经营,国际化市场,股权投资,社会商业环境等等. 可以很短时间阅读完的一本挺有意思的书.
11/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以耶鲁大学教授与女儿对话的形式,讲授如何通过创业来快速获取财富,以及对商业模式的介绍。分析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司:微软、沃尔玛、戴尔、重庆力帆等。浅显易懂,但语有深意。是从财富观念的入门书籍。想起了马云说的一句话:不要先想着赚钱,服务到位了,钱自然也到位了。农业不如工业,工业不如互联网,但也不是绝对的,思路清晰,传统行业也能短期内也能大富。文章还有对中美家庭模式的比较,导致公司选择继承人的方式也不同。我是一个刚出校园不到半年的社会新人,本以为学校是学习的最好地处,最近工作中的学习和业余看书才发现,还有很多要学的、可学的。
12/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三)
终于又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了,之前因为有别的事所以很久没有阅读了,很是焦虑,现在又开始拿起书本自己也很开心,书籍是给我人生讲道理的很好的方式之一。
读这本书,也是因为读了之前陈教授的书过来的,书里面没有公示,只是通过和自己女儿的对话讲诉一些社会道理,还是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也引起我的思考。
我觉得没有自己的独立,就没有利他,说得很好,你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还会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呢,那种只是迂腐的想法,所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让自己越来越好,我们才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远离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人和事。
加油吧!
13/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四)
24章节阐述了根据女儿的认识不同衍生出的讨论与潜移默化的教导。与女儿讨论了挣钱,以及不同的商业模式,甚至连历史政治都讨论到了。书中提到的商业模式浅显易懂,是作者为了更加直白的给女儿解释清楚,例子较多。
而其背后的工作我想,这是我需要学习的,他把和女儿的讨论都记录了下来,女儿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样的问题,对什么反感,崇尚什么都一清二楚,但不加以左右,他尊重女儿的观点。只要不违反道德观念等,他静观其变。
记录下来的事情,他加以思考,思考着下一次讨论会是什么话题,想要给女儿讲什么事情。
整个儿谈话,是一对一的平等的谈话,而不是像我们的家庭,家长与儿女的谈话不是那种交谈,而是交代。
14/15页《24堂财富课》读后感(十五)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片段,比较初级,不过人家也说明了,是给14岁的女儿讲的经济学概念。多次在网易和其他网站的文章中见到被引用,因此这回在卓越上买书的时候一块买了,不贵才十几块钱,但纸张很厚。
我是带着愉快轻松的心情看到结尾,也学到不少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有不少关于子女教育,尤其是中美教育差异方面的内容。毕竟是“与女儿谈商业模式”嘛。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不像看郎咸平的书,看完了一肚子郁闷,却又感觉他什么都没说。
建议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门外汉(姐)可以考虑。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