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2 05:35:32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4-12 05:35:32   小编: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揭示了科学家们对DNA结构的发现过程。通过详细描述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等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合作,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与魅力,激励着读者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勇气。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篇

括号

看的跟这个版本有些不同,把目录附上吧:

1/3页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读后感第二篇

激动人心的杰作!篇幅不大,然而把那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分子生物学发现史展示得无比生动,有趣。沃森25岁时与诸多同事做出划时代的发现,固然与他的天才有关系,然而更值得强调的是扎实的科学基础,活跃的学术气氛,以及充满机会的那个时代。 这是一本少有的外行也能大致读懂的科普佳作,当然如果具备适当的有机化学基础更好。再次强烈推荐这部好书。我拿到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2016年版本,是硬壳精装版,值得收藏。

2/3页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读后感第三篇

本书是因发现了DNA的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James Watson自己写的他的科学探索过程,一本非常有名的经典科普读物。这个发现很关键,因为它奠基了分子生物学,开始揭开了万物遗传的奥秘,让人类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作者做出这个有关万物遗传的重要发现时年仅25岁(!!!),而且当时他是在英国的实验室搞研究,所以他的叙述带有美国式的直白,不管是科学家的生活、对姑娘们的窥伺还是科学家们之间包括他自己的激烈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这书里提到的人中,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很少,这个朋友圈实在高大上。Watson本人迄今仍在世(他生于1928年),2007年因为一些种族基因带来智商不同的言论而从实验室主管的位置上辞职。

该书前半部分是作者的正文,其后是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精悍而重要的学术论文;其后是其他一些科学家的评论和看法,最后是中文译者写的关键人物介绍和译后感想。

翻译的很好,译者刘望夷自己就是个生物学家。行文浅显,科学术语不多,当然还是能看出科学家与众不同的思维,总的来说很有意思。如果我有个孩子,我会给ta看这书,激励ta学生物学,因为这实在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问(另外一本我喜欢的生物学的科普读物是《病者生存》)。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