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梳理,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作者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例子,使得复杂的哲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本讲义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哲学知识,更让人对人类思想的发展和哲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一)
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罗素 哲学有什么大用?归结起来是两条。第一,哲学的价值在于关注永恒,关注永恒是灵魂的需求,借此为人生寻求真正的意义。这是柏拉图强调的。第二,理性是人身上的神性,而哲学是最纯粹的理性活动,是人身上最高贵部分的满足。这是亚里士多德强调的。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的尺度燃烧,按一定的尺度熄灭。——赫拉克利特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他回答:“认识自己。”再问他:“什么是最容易之事?”他回答:“给别人提建议。” 当时爱菲索处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国王大流士一世慕名邀他进宫,他回信谢绝道:“我惧怕显赫,安于卑微,只要这卑微适宜于我的心灵。”
智者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公元前490—前420)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苦难是美德的机会。——塞涅卡
塞涅卡简洁地说:“你的好运就是你不再需要好运。”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二)
推荐周国平《西方哲学史讲义》,一方面是周先生花了四年时间完成这部大部头的著作,68万字,可谓辛劳;另一方面,本书是面向社会上对哲学有爱好的普通读者,而非哲学专业的专家或学者。阅读本书对普通读者非常友好。 本书最大特色在于,它以质朴易懂的语言在表达,而不是市场上常见的晦涩的、难懂的表达方式,可读性不错——延续了周先生作品一贯的表达风格。 于我而言,这部哲学史著作不只在论述从泰勒斯到尼采跨越两千年年的西方哲学发展史,更是将先哲的生活经历、人格以及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让普通读者更立体的、全面地领略这场哲学之旅。 例如,我没想到培根是人品很恶劣的人,斯宾罗莎是连罗素都敬佩的人品极好的人。 从思想观点来看,伊壁鸠鲁“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病疾以及灵魂的无纷扰”,曾给我很大的启发;帕斯卡曾说“人的一切不幸都来源于唯一的一件事,那就是不懂得安安静静地待在屋里”,这话初看无理,细细一想,联想到不少新闻案件,反而有一定道理。当读到叔本华说到,“经典作品对于读者的价值取决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所具有的情感是一切欢乐和愉悦的源泉”,这话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你心有困顿,不妨进入哲学领地走走,你可能另有发现——你困顿的问题在几百年前甚至在几千年前先哲们曾经也遭遇过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三)
文/樊荣强 在哲学界,对于人性的探讨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议题。周国平在《西方哲学史讲义》一书中“从神话到哲学”一节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观点,旨在强调理性在人性中的核心地位。虽然周国平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哲学家,然而,“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观点我并不赞同。 在谈到神话与哲学的区别时,周国平直接了当地写道:“人是理性的动物”。接着他还写道:“理性,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绝对判断,我是不赞成的。何为理性?在我看来,理性指人的思维和行为以理智为基础,合乎逻辑和客观规律。具体来讲,理性是指人在思考、判断和行动中运用理智和逻辑,不受情感、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的影响——这才是重点,而不是抽象思维能力。理性的人通常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与感受。 无疑,理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类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得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理解世界。然而,正如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人的心理结构远比单一的理性更为复杂。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根本上是非理性的,受到本能、欲望和情感的深刻影响。这些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能够左右人的决策和行动。因此,将人的本质简单归结为理性,显然是片面的。 另外,周国平将理性等同于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理解也值得商榷。所谓抽象思维能力,指人能够超越具体的感官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理性与感性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理性需要运用抽象思维,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形象思维。相反,形象思维在人的思维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感性虽然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排斥抽象思维。事实上,即使是感性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理性与抽象思维等同起来,也不能将感性与形象思维划等号。理性与感性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理性使人能够逻辑清晰地认识世界,而感性则为人与世界之间的情感联系提供了纽带。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思维体系。 总之,周国平在《西方哲学史讲义》中提出的“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观点,虽然强调了理性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但过于绝对化的表述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本质。理性使人得以逻辑清晰地认识世界,而非理性则为人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探讨人的本质时,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全面和平衡的视角,既看到人的理性一面,也不忽视其感性和非理性的一面。
西方哲学史讲义
9.3
周国平 / 2023 / 深圳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四)
周国平是哲学科班出身,搞了一辈子哲学,但他仍然谦虚地说哲学不是他的专业,而是他的爱好!如您所见,三卷本《西方哲学史讲义》就是周老师诉诸热爱的成果!太凡尔赛了,这让我想起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由此可见,革命家马克思是不认同自己的哲学家身份的,这与周国平老师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出奇的一致。 . 读完三卷本《西方哲学史》,我终于明白了周老师对哲学的热爱之辞绝非过分谦虚的沽名钓誉,他对哲学的热爱,就像鲁迅先生对文学的真爱一样,是发自肺腑的!因为透过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周老师的哲学讲义有一种共情的思辨力量。如果你问我啥叫共情的思辨力量,对不起,无可奉告! . 首先让我以一组数据概括这部上中下三辑哲学讲义的宏观轮廓:1237页、6卷、30讲、时间跨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25位哲学大家、5大哲学流派。看完这组数据,我估计你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其实大可不必!周老师的哲学讲义可不像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佶屈聱牙、晦涩深奥的哲学天书,他在写这部讲义时早就设身处地为读者朋友们想好了:这是一部哲学爱好者写给众多哲学爱好者的书。值得称道的是,周老师将其领略到的哲学魅力,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精准地传递给我们,让我们普通读者也得以领略到西方哲学的无穷魅力。兹事体大,善莫大焉! . 周老师精选出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到近代2500年间最伟大的25个哲学家,并对他们一一画像,不仅画其皮肉:生平事迹,更画其灵魂:思想观点。周老师在写作时将激情与情感赋予文字,使得我们在阅读这些文字时会有一种同频谐振的共鸣与共情。这或许就是康德所言“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赐予我们的力量吧! . 在这部书的扉页上周老师亲笔写下:惊奇和疑惑,证明你和哲学有缘。但是如果你惊奇却总是惧怕,疑惑却总是不解,那对不起,这只能证明你和哲学有缘但无分。 . 学讲义感悟小贴士。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两个:一个用以思考推理,另一个用以感觉物欲之骚动。按照哲学家的思辨轨迹,姑且得出结论如下:人的肉体和灵魂都可能成为物欲的奴隶,特别是嗜好一旦无法得到理性控制,就会变成欲念!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而欲念又会使人忘记自己仍然活着。可怜的人类……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五)
蒙田告诉我们,把平凡生活过好就是伟大。他说:“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含有哲学伦理,平凡家居的人生中也含有哲学伦理。”
“心灵的伟大不是实现在伟大中,而是实现在平凡中。”能够从最平常而熟知的事情中找出其精华,这就是人间奇 迹。懂得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完 美。
《西方哲学简史讲义》
● 哲学是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哲学不是学,它的意思是“爱智慧”。
所谓爱智慧,其实就是勇于求解无解的问题,这条路没有尽头,你永远走在路上。
人能够做到的只是爱智慧,努力寻求真理。
哲学有什么用呢?
周国平老师说:哲学是处在困惑中的现代人最合适的精神生活方式。
哲学,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品质。
哲学家,是一种人格,一种注重精神生活的人的类型。
你可以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精致的、简约的、朴素的,就也可以定义它是哲学的;
你能够通过各种问答,确认自己的人格是INTP、红色型、探险家,就也可以通过问答,确认自己是哲学家。
当你想要探究世界的真相,追问生命的意义,求解无解的问题,你就过上了一种哲学生活。
当你不是逃避,而是去正视和思考让你疑惑的重大问题時,你的灵 魂就醒来啦,你就进入了哲学的状态。
诚以为哲学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说到哲学人们都有种“谈哲色变”的感觉。没想到周国平老师的这套《西方哲学史讲义》,写得通俗明白,全书讲述三十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读来感觉书染上了小说令人不舍掩卷的气质。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哲学的魅力,而且哲学家绝不是人们以为的枯燥的人,他们性格各异,但都十分有趣,他们专注于思想,但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比如如何摆脱精神上的平庸,什么叫性格即命运,以及到底什么才叫幸福?
为什么要读哲学呢?我想哲学虽然不会使我们富有,但会使我们更自由。
有人评价周国平老师的哲思是这个浮躁时代的镇静剂。他对哲学的传播与讲述,让千万读者爱上了哲学、爱上了思考。
它的用处大概在于帮助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在这个充满浮躁和困惑的时代关照我们的灵 魂。那就从这本西方哲学史讲义开始,和周国平老师一起踏上哲学之旅吧。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六)
这套书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礼拜,有困惑,也有收获。
周国平老师把西方哲学史讲得很通俗易懂,不仅介绍了能够引人深思的哲学观点,还讲述了众多哲学家们有意思的小故事。
这不是一套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史教材,而是一位哲学爱好者写给众多哲学爱好者的哲学入门书。
可以说,这套书可以解答我们关于哲学的种种困惑。
在我看来,读哲学史就是和一个个智慧的头脑相逢,在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里探险,享受着努力寻求真理的过程。
这些智者所带给我们的,是思想上的激荡,是精神上的启迪,是灵魂上的唤醒。
所以,我们要去读哲学。
去探究世界的真相,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思考无解的问题,去过一种哲学生活。
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
哲学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哲学不是学,也不是一门学科。
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品质。
哲学的希腊文意思是“爱智慧”,也就是勇于求解无解的问题。
哲学开始于惊疑,惊是惊奇,疑是疑惑。
当我们开始对一个问题产生惊奇和疑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走上哲学这条道路。
对很多人来说,哲学太虚无了,不实用,思考的那些问题也都是无解的。
其实,哲学的作用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我们独立去思考问题。
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我思故我在,会独立思考的人才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读哲学可以唤醒我们的灵魂,缓解我们的焦虑,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带我们找到更高的自我,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都该去读一读哲学。
去思考那些想不明白的事,去锻炼自己想问题的能力,去寻找一种新的精神生活方式。
《西方哲学史讲义》读后感(篇七)
每次看到哲学两字立刻晦涩难懂,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如果有和我一样想要了解哲学却又望而却步的小白们,这本《西方哲学史讲义》值得一看。
首先它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史教材书,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叙述和复杂理论知识,作者在这本书中系统的梳理了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并加入了作者自己对哲学观点的一些独到见解与讲评,方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并且不断提升自己对每个哲学观点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对想要了解哲学的小白们非常友好。
可以说这是我读过的蕞通俗易懂的一本哲学史书。
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哲学它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思考的精神。
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对某件事情,某个问题产生疑惑的时候,哲学就开始了。
所以,哲学是虚无的,并不实用。
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问题不是在于解决,而是在于独立思考。可是,当你思考明白了,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它作所的就是唤醒你的灵魂,缓解你的焦虑,找到真正的自己,和强大的内心。
所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每个人都要读一读哲学,哲学就像是混沌世界中的一盏明灯,帮你找到生活的方向,告诉你幸福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讲义》
作者:周国平
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