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虚空》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虚空中穿行的经历,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小说中充满了哲理和想象力,引人入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超越现实的冥想和启示。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神奇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破碎虚空》读后感(篇一)
完全不知所云。
全书只有一处亮点,阴癸门主厉工与传鹰惺惺相惜,从敌对变成朋友。
其余部分都太散漫,找不到焦点。
传鹰据说是破碎虚空的第一人,没什么个性,可认为是燕飞的原型。
黄易的文笔水平也是由弱变强的过程,本书最早描述了黄易认为最高的武学境界——天人合一,所以黄易才如此推崇此书吧。
二星半到三星的水平。
1/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二)
论黄易武侠的巅峰之作,自然是大唐双龙传,篇幅浩瀚,人物众多,情节离奇,场面宏伟,而又能首尾关照,实是成熟集大成之作。破碎虚空,篇幅短,人物清冷,几乎没啥情节,所以一向不受重视,我也是因为看覆雨翻云,里面总提到破碎虚空,才找来看看。
结果一看之下,却是出乎意料之外,从小说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般,但从玄幻的思想来说,这却是一篇精简的论文,没有啥添油加醋的地方,黄易的玄幻思想,几乎是很直白的表述了出来。这之后的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可以说都是在这个骨架上血肉皮相的完善罢了。
这也是部反小说,主角没有啥动机,国仇家恨,亲情友情爱情,都随遇而安,无碍于心,即便是超脱现世,也是机缘巧合,非刻意而为,所以说这小说,称不上是巨作,也不是妙品、逸品,而是仙品,读完似乎有会于心,又似空落落的,一无所有,快成仙了……
2/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三)
看过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名著,再看这些便觉得完全不能忍。先说说破碎虚空。是个女人就是美女,是个人就是高手、硬手、好手,这样的用词太匮乏而且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说人强不说人弱哪能看得下去,这些所谓高手的人物设计也太多了,有些介绍半天还叫个响亮的名字,转瞬立扑,太伤感情了。维族人的名字也在那儿瞎编,名字叫得像是汉人似的,开始以为向无踪是主角(至少是之一),后来发现简直跑龙套,所以整体都感觉很混乱,整部书的故事情节简直就是为了几个(高手对战)场面存在而已。
紧随其后的是荆楚争雄记,我不知道出版商为啥把它作为附录一样的东西放着,相比较破碎虚空,它真的好很多。整个故事围绕一个主人公一脉相承,没有横生枝节,故事从主角家破人亡到功成身退比较完整和清晰。唯一的就是个别重要人物没有交代结果,太草率了,尤其可见夏姬,作为有情有义的主角说退就退完全不理所谓至爱,是什么情况。
3/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四)
今年读的第二本书也是武侠。 破碎虚空是黄易早期作品,出版于1988 年,17 万字。字数不多,人物传神,传鹰的厚背刀,出场不多的红粉艳后祁碧芍,蒙藏高手蒙赤行与八师巴,美艳绝伦的白莲钰。紧凑的故事不仅串起元初的历史,也给后续作品《覆雨翻云》留下足够的引子。 从战神殿中的第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最后的“破碎虚空”,书中多处引用道德经,表达道家的哲学观,以及练精化气等道家观点。写的似乎不是武侠,而是道家。处处都流露着对飘然仙去,羽化登仙的向往,思考生死的终极意义,坐化的八师巴,十绝关中仙去的无上宗师令东来,战神殿中证“破碎金刚”的广成子,以及最终远离抗元事业而破碎虚空的主角传鹰。都是跨越那生死一线、以武证道、修道成仙的故事。 武侠早期被人贬为低俗,没有阅读意义,但是好的作家总是会在自己的文字中传达自己向往的世界或信奉的价值观,无论类型是言情还是古典还是武侠。 金庸的武侠是入世的武侠,“侠之大者,是为国为民”,是儒家的入世之道,是“达则兼济天下”,是“驱除鞑虏”的射雕神雕倚天独龙三部曲,是“五族共和”的韦小宝; 古龙的武侠是侠客的快意恩仇,是情人的缠绵,是朋友的背叛;黄易的武侠是“因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的至情至性,是个人的精神追求超越一切的人生自我探寻。 金庸选用《周易》给降龙十八掌取名。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潜龙在渊…… 黄易选《道德经》作为战神图录的雕刻文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温瑞安用《庄子》内篇的章名为自己作品《血河车》的章节名。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 对传世经典《周易》《道德经》《庄子》的第一次了解,竟然是在武侠小说中,这大概就是开卷有益吧。
4/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五)
在大家熟悉了所谓的经脉内力之后,黄易的玄学武侠横空出世,成为了武侠小说中一个新的门派。
玄学是中国道、儒两家学说融合的产物,它吸收了两大学派的思想却完全不同于两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黄易在书中以玄学为基础,同时融合了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武功,新的境界,甚至全新加入了“破碎虚空”这一概念,而《破碎虚空》一书正是这些小说的起点。
这本书的长短在黄易的小说里算是相当短小的了,但短小归短小,这部书所传达的精神和故事的情节却没有任何缺失的部分,无论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为后续的小说埋下的伏笔,还是书中传鹰与八思巴之间的神秘联系都是如此的丰满。
说到传鹰与八思巴,这二人之间神秘的联系是相当能体现书玄学色彩的,两人从未见过面,却又如兄弟一般,作者虽然隐约说二人上一世是兄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似乎又是因为二人武学境界已达化境,心意相通的缘故吧。
及至传鹰与蒙亦行二人决战长街,二人只一接触便天地变色,待决战刚一结束便是风和日丽,在黄易的小说中这样的情况是最为“普遍”的(譬如:浪翻云与魔师庞斑决斗于拦江之上时),但这正是玄学在书中最具象化的表现,人的思想能影响天地的变化,正是玄学最中心的理论之一。
最后传鹰骑着白马破碎虚空而去,全书达到最高潮,书中的玄学氛围也达到最高潮,虽然不如前文中传鹰与八思巴之间的心意相通那般神秘莫测,但是更令人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触,更能感受到玄的意味。
“破碎虚空”,在如此宏大的场景下,黄易的江湖真正的展开了……
5/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六)
《 破碎虚空》是黄易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本书可算是《覆雨翻云》的前传。在这部小说中,黄易借大侠传鹰的经历,初次尝试了对天道的探求。整部小说描写简练,但情节紧凑,磅礴大气,初现了玄幻武侠题材的奇幻瑰丽之美。
主要人物
传鹰:旷代奇士,不爱世务。试刀于西大漠,破马贼群后刀法大成,由刀入道。
向无踪:精擅追踪查探秘术,反蒙义士。
高典静:杭州第一琴妓,凄美孤傲,回异流俗。
祝夫人:清丽动人,善体人意,浮沉情海。
祈碧勺:外号红粉艳后,艳绝当代,反蒙女将,传鹰红颜之一,后死于传鹰怀中。
道门诸大宗匠:
令东来:人称无上宗师,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超凡人物,自困十绝关,勘破死生之秘。
大侠韩公度:为国为民,甘舍性命。
碧空晴:外号双绝拐,慷慨纵横,神勇无伦。取敌将首级犹探襄取物。
矛宗直力行:使双尖矛古今第一宗匠。
阴柔手田过客:抛头颅,热血存义。
凌渡虚:先天气功独步江湖,水火不侵。
横刀头陀:佛门第一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厉灵:传鹰亲舅,手上功夫造诣极高。
其他人物:
龙尊义:抗蒙义军领袖最具声望者,错用奸人。
程载哀:蒙人汉族高手中出类拔萃者。
崔山镜:蒙人手下第一汉族谋士,精通数理。
官捷:杭州钜商,面面俱圆。义军叛徒。
卓和:色目第一高手,智勇兼备,思汉飞左右手。
颜列射:蒙古第一神箭手。
谭秋雨:龙尊义手下反蒙大将,后力战而死。
蒙古叁大高手:
魔宗蒙亦行:蒙皇忽必烈之师,精擅以精神驾驽物质,横行当世,无人能制。
国师八师巴:以精神大法震惊中外,轻名利生死,与传鹰千百世纠缠不休,力图参破超脱生死之大藏法轮。
思汉飞:原名旭烈兀,蒙皇之弟,为政冶军事不世之才,权倾天下。
魔门诸凶:
厉工:人称血手,中原魔门第一人,败於令东来後退隐秘处,十年魔功大成,誓雪前耻。
符瑶红:魔门高手,厉工的师妹,擅长男女欢合之术。
毕夜惊:深沉老辣,甘为蒙人爪牙。
烈日炎:奸狡狼毒,残害女性。
国师座下四大弟子:
白莲珏:摄魂勾魂,精擅姹女无想大法,杀人黯然消魂之际。
赫天魔:天竺武学大师,拜於八师巴门,兼两地之长。
铁颜:凶狠善战,悍不畏死,西域最可怕杀手,恶鹰伴身。
宋天南:八师巴唯一汉人弟子,精通儒学易理,武艺强横。
6/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七)
作为黄易初期作品,破碎虚空无疑是合格的,它跳出了前人的桎梏,由武入手,引出破碎虚空的概念,为后续仙侠、玄幻打下根基。 其实武侠大行其道已经很多年,先不说开山鼻祖三侠五义,近代以后,南向北赵、北派五大家闻名于世,启发后世无数作品。 紧随其后,梁羽生以其惊艳文采成为开宗立派式人物,但一山更比一山高,至金庸古龙出现,武侠小说达到顶峰,金庸绝对是武侠小说绕不开的大宗师,他以包容百家的气魄,将武侠小说推至文学高度,后来者古龙另辟蹊径,以电影语言、凝练笔法自成一派,成为与金庸交相呼应的武侠大家。 盛极必衰,金古之后武侠衰落,其后,虽有像温瑞安一样的惊采绝艳之辈但亦难挽回武侠颓势,月满盈亏,及至九十至二零年代,电脑开始逐渐普及,开始酝酿出一种新兴的小说形式-网络文学。 这种借助网络连载小说形式,可以让作者直面读者,传统出版小说冗杂的结构不在适应发展,长、快、爽是网络小说三大特点,篇幅够长,节奏够快、剧情够爽。 目前公认黄易是网络文学的奠基人,它的异侠系列启发无数人,黄易的小说符合篇幅长、节奏快、剧情爽的特点,破碎虚空是他早期创作,破碎的立足点不在侠,而在武。 金庸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已经将侠写尽,再写也只是徒增陪衬,破碎虚空另辟蹊径,由武出发,提出破碎虚空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高武的前端。 大侠传鹰马踏虚空而去的场景,让人难忘,整部小说不仅在立意高远,也对后续仙侠、玄幻起到启示作用,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但当将武练到极致,之后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写,破碎虚空第一次写出术之尽头,破碎虚空,如此惊艳设定简直无敌。 除去设定外,破碎虚空的笔法结构也非常优秀,开头便用惊雁宫宝藏吸引住读者注意,这是标准的电影手法,抓人眼球,用串联物抓住目光引出后续场景,光有串联物还不够,人物矛盾与性格该如何塑造?破碎虚空采用的手法也非常高明。 同以往小说不同,破碎虚空开头以第三视角推动剧情发展,用向无踪的视角引出世界观,表明人物对立关系,第三视角最大优点是可以塑造主角,哲学中说“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人物塑造也可如此,借助别人视角来塑造人物是种极高明的手法。 此外全篇大量出现动词以及使用比拟手法,这都是增强画面感的利器。 此外,黄易善于写情,寥寥几笔一个鲜活女子形象跃然纸上,温柔如水、进退两难的萧楚楚,傲然独立、气质出尘的高典静、胸怀天下,热烈奔放的祁碧芍,她们每个人都与传鹰有一段难以忘却的感情。 萧楚楚沉浮情海,她本质上是一个小女人,同时也是个心软的人,传鹰雨夜舞刀,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就像身处江南水乡的人突然见到大漠落日一般,如果没有赫天魔千里护送和断手之情,她和传鹰是能够走到一起的,萧楚楚的心里是犹豫的,赫天魔的心意她十分清楚,进退两难之中,她一直没有抉择,恰好传鹰见到这一幕。 此时已心怀宇宙的传鹰决定放手,过往感情就成为一抹回忆吧,看到爱人已得佳缘,传鹰或许也有轻松,追求天道之时,不必在挂念一个闺名萧楚楚的女子。 或许午夜梦回,望着躺在身旁的赫天魔,萧楚楚或许也会想起那个寺庙中,与她仅仅相贴的大侠传鹰,只是一切都要埋藏心底,她迟疑了,两难之中,已经有人帮她做了选择。 高典静是传鹰遇到第二个女子,清冷出尘的名妓,如同水莲花不染纤尘,她与传鹰经历的一切是那样不凡,本来她是与传鹰性情最近的女子,同样的想要避世而去,寄情山水,当看到传鹰杂事缠身,她退却了。 再次相遇时,她已经成为别人的未婚妻,对于她,传鹰心有悲戚,但也只能这样,面对纵马远去的传鹰,高典静知道知音难觅,她再也不会弹琴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过去的一切就随风散吧。 传鹰遇到第三个女子是红粉艳后祁碧芍,红粉佳人,最后也难逃成为冢中枯骨,传鹰长街为救她长街克敌,内心骄傲的她,或许也为眼前男子的气魄所感动,只是性格不同,让两人分道扬镳,假设祁碧芍不死,性格不同的两人也很难走到一起,但两人一定会有段难以忘却的甜蜜。 但没有如果,抗蒙红颜死在了她最灿烂的年纪,一生不让分毫的她,在临死露出软弱,想成为繁星旁边的一粒沙。 望着红粉佳人生机断绝,传鹰的内心触动极大,或许这是他真正坚定要破碎而去的时刻,红尘练心,传鹰有仙心一颗,但久被红尘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于是,于千军万马之中斩杀思汉飞后,传鹰马踏虚空而去,此后种种,与其无关。 许多年后,作者仙逝,谁言仙道无凭?人已破空而去。
7/8页《破碎虚空》读后感(篇八)
相比金古梁温陷于家国、江湖、情仇的世界,黄易的武侠显得有些桀骜和脱俗。
1988年黄易的处女作《破碎虚空》横空出世,似乎预兆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武侠时代的到来。
《破碎虚空》首先是快节奏、逆高潮的电影故事。
其实不管是金庸、古龙、司马翎等武侠大家,他们的故事都讲究循序渐进,开场慢热,让观众熟悉世界观后再逐步提升故事的节奏和密度,并最终在高潮处完成作品。比如《射雕英雄传》,从十八年前郭杨两家血案说起,慢慢从郭靖小时候生活开始讲,然后成年学武,再到回归中原遇到各色武林人士,学会降龙十八掌后故事节奏明显加快,经历桃花岛、海上博弈、君山大会、黑沼等故事后达到华山论剑的高潮,故事由此完结,这种是非常正统的传统武侠写法。但是黄易完全放弃了这种创作思路,《破碎虚空》一开场就是高潮。
故事一开始就说古宫殿“惊雁宫”密藏着兵器宝典《岳册》和武功宝典《战神图录》,为争夺这两件秘宝,南宋方以大侠韩公度为代表的七大高手勇闯惊雁宫,对阵思汉飞为首的蒙古军。故事从第一秒开始就全程高能,先是向无踪感受到山雨欲来,然后是碧空晴喝退烈日炎,再后是中原七大高手集合,最后七大高手对阵蒙古高手和千军万马,可以说故事节奏极快,黄易的笔仿佛无法在纸上停留超过一秒钟,一个个场景都极快地切换,感觉自己在看一部刺激的动作大片,目不暇给。
虽然故事节奏很快,但是黄易的人物交待非常清楚。为了烘托惊雁宫大战的气氛,思汉飞在惊雁宫中召开了会议,在这场戏中,人物性格非常鲜明,思汉飞的深谋远虑、毕夜惊的狂傲不羁、崔山镜的心怀鬼胎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韩公度则在山庙前召集七大高手,每人出现方式都不同,每个人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言为心声,碧空晴的霹雳脾气、田过客和直力行的坚毅不拔、横刀头陀的沉郁超脱、传鹰的神秘冷静,所有人的性格都跃然纸上,既视感很强。
随之而来的惊雁宫之战更是惊心动魄。这场战斗在黄易的笔下,战斗是如此的真实又不真实。说真实是个人毕竟还是无法跟军队战斗,即便是绝代高手,也会在数量悬殊的较量中受伤、被暗算乃至死亡;说不真实是武功被强化,各种物理效果都被进行了大幅度的夸张,较量的惨烈程度仿佛不像以往武侠中的点到为止,而是罗马竞技场角斗士般你死我活的对决。其实你说这个时期的黄易文笔有多好也没有,但是他的描述总是像铅笔素描一样直观,仿佛看一部电影,一切都在画面中了,不管如何,好看就足够了。
相比之下,惊雁宫之战后的故事却节奏逐步放缓,都以传鹰为主角展开:传鹰获取《岳册》和《战神图录》;传鹰连战八师巴四弟子和八师巴;传鹰来到杭州于长街大战魔宗蒙赤行;传鹰随同“血手”厉工前往寻找无上宗师令东来;传鹰于千军万马之中斩杀思汉飞并飘然隐去等等,虽然跟八师巴的精神大战和长街独斗蒙赤行的戏份很精彩,但是总感觉不温不火。所以《破碎虚空》的故事是逆高潮的,但故事节奏无疑是超高速的。
《破碎虚空》其次是不求力,但求意的武侠故事。
传鹰的故事其实是从惊雁宫之战后才开始的,而他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玄幻的色彩。传鹰是个非常独特的人,他每天思考的不是家国情怀,而是像道士一样喜欢探索天地宇宙的秘密,所以他几乎显得有些不真实——
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求索“道”的境界的人,一出场就练成了世人梦寐以求的《战神图录》,可以说在游戏中直接刷上了最强的武功,后面全程基本都在秒杀群豪的状态中,虽然无趣,但是这能够让黄易腾出更多的笔触进行虚幻的描写。这在八师巴跟传鹰的对决上表现的最明显。八师巴是蒙古国师,精通天地之道,他的武功不是物理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所以当八师巴还没有见到传鹰的时候,就能够通过传鹰的小刀进行心灵感知——
而对两人大战的结果,黄易也没有用简单的胜败来区分,而是用了一个很奇特的词语:“经验”——
这种玄之又玄的描写一瞬间让我感觉自己在看的不是一部武侠小说,而是一部科幻小说,如果有了这种感觉,我觉得就没有辜负黄易的初衷,他的武侠就是区别于传统的,几乎科幻的武侠,这种风格后来被称为玄幻。
玄幻跟科幻、奇幻、仙侠都不同,重点在于玄。
黄易其实是黄药师一般的人物,精通周易等玄学,这从他的笔名“易”就可以看出来。黄易1989年就辞去高薪厚职去离岛,一边写作一边潜心钻研易经等玄学,所以他的作品自然而然流露出其个人对于宇宙、天道、无极的思考和想象。其实不但是武功方面,在日常的描写中,也能够处处见到黄易的玄学哲思——
这种描写正是“人从不曾过同一条河流”这种哲思的文学意象反射。
《破碎虚空》其实是两条交错的线条。故事线上,从一开始就从顶峰出发,从高潮出发,最终像传鹰消失在破碎虚空中一样,归于沉寂,是一条下坡线;精神线上,从一开始渐渐苏醒,到后来越发蓬勃,到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无极境界,是一条上坡线。两条相反斜率的线条相互交错,体现出黄易在这部作品中刻意疏离故事性,初次展露其哲思的锋芒。
《破碎虚空》其实就像它的名字一样,300页故事,仿佛写得非常精彩,时候想来,又好像什么都没写,因为一切都归于了“无”,黄易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打开我们心中的眼睛,一窥其武侠世界的“天道”,感受那份无尽的破碎虚空,就像文中厉工说的——
没错,既然已经避世隐居,突破传统,那么世人歌颂,又与我何干。
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