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精选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8 02:30:15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9-08 02:30:15   小编:

《月亮月光光》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简单的文字,讲述了月亮的故事。书中展现了月亮的不同状态和变化,引导孩子们体验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和探究欲望。这本书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是孩子们了解自然、探索世界的好帮手。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一)

一岁三个月小孩非常爱的一本童谣图画书,每天都要家人念很多遍,会咿咿呀呀指这指那,嘴里还念念有词。因为一遍遍的读,童谣已经记在心里,有时哄睡时,也会随口念一念,慢慢的这首流传在南方的童谣,在我心里也蔓延出很多美好又惆怅的感受。

绘者通过层层叠叠画云、画月的方式,让人看到了月光下、山涧里,隐藏着朦胧的思乡远嫁情愁,让人对月光光这样的文字有了更多美的想象。相比较童谣集合,画面丰富,故事性更强的童谣绘本感觉更适合和小孩一起读,也更容易打动孩子的内心。

期盼还会有越来越多好的中国童谣图画书。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二)

开始读这本绘本的时候,小朋友20月龄左右,正处在对韵律节奏和谐的文字极度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已经一起读了一段时间的《一园青菜成了精》,这本由北方童谣改编的绘本鼎鼎大名,绘者的图画将一首古老而有点俚趣的童谣演绎得热闹非凡。我想寻找几本同类型的童谣改编绘本,既得娃欢心,又可稀释一下她高浓度的外文翻译绘本吸入量。

但这样的作品不好找。民间童谣有地域性,有方言和习俗的种种隔阂,把它变成普适所有孩子的读物并不容易。

这本《月亮月光光》的文字母本,是一首客家童谣,我出生成长于客家小镇,至少在我童年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首童谣流风仍在,虽然对不由祖辈带大的孩子来说,已经不那么耳熟能详。

我尝试过用客家话念这个绘本给娃听,确实押韵显得更严整一些,但即使用普通话读来也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所以后来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毕竟客家话被称为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中原地区古汉语的发音特征,这对于这首古老童谣绘本版的成功改编助力不少。

客家人分布地域广,分支多,导致这首童谣异文很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凭着模糊的印象,又求教了我妈,对比老家那边的版本和这个绘本所选版本(或有所改编),可以看到很多元素是共同的:月亮,白马,八尺长的大鲤鱼,等等。

但绘本版的文字显然更加清新雅致,剔除了相对粗俗的俚语,一些方言色彩浓重的词语也做了更适合普通话表达的改变,比如“阿妹”,是客家人对女孩子的亲切称呼,绘本写为“小姑娘”,乍读之下,感觉些许别扭,好像一下跳跃到了北方语言体系,但这只是我的感受,娃从小生活在整齐划一的语言环境里,对她来说应该并没有显得突兀。

跟《一园青菜成了精》的热闹相比,这本《月亮月光光》的气质更偏向安静。音韵轻柔,情感平静美好,文字里有一种悠长又回旋往复的情思,图画中像绸缎一样蜿蜒流淌的月光恰好能具象化这种情绪。

整首童谣以三字句为主,节奏轻快,含义浅显,配合浪漫主义又不失写实的绘画,不需要任何解说,一岁多的小朋友很容易就理解了绘本内容。读了几个晚上,已经能背一部分。我喜欢用书中的文字逗她:“宝宝,你的故乡在哪里?”

她脱口而出:“在莲塘背,种韭菜。”

我们大笑,她赶紧改口:“在南宁。”

又读了几次,再逗她,她反过来逗我们,噼里啪啦连珠炮似的背出半本书:“在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池塘,钓条鲤鱼八尺长。鲤鱼尾,拿来食。鲤鱼头,大家尝。中段身,摆摆好,秀才拿来娶新娘。……”

有一回亲戚在场,问我怎么教她背的。当然并没有教。

大概这就是韵文所独有的魅力吧,不需要专门去背诵,它自然而然就在小朋友记忆里扎了根。而这样的文字阅读体验,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绘本所难以抵达的。

《月亮月光光》读后感(三)

就贴一些书中的细节图,来看看月亮的模样。

扉页,月亮藏东山。

“月光光 秀才郎 ”月亮刚出东山。

“骑白马 过莲塘”

“莲塘背 种韭菜 韭菜花 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池塘,钓条鲤鱼八尺长” 月亮隐身了。

鲤鱼头 大家尝

中身段,摆摆好,秀才用来娶新娘。

客家围屋结婚是团圆

更圆的回忆

八月十五拜月娘

月亮落在水缸里

月亮落在屋檐上

月亮拢在月娘怀中

月亮如离开母亲

月光光 照四方

你的故乡在莲塘

月亮底下的母亲。

留下故乡莲塘的明月。

故乡明月在身后

编辑的话

这部图画书里,“月光光”的童谣母题和婚嫁仪式、中秋节的拜月风俗结合了起来。在童谣的节奏和旋律里,画家的画笔呈现出客家人临水而居的莲塘、锣鼓喧天济济一堂的土楼圆寨、色彩鲜艳造型优美的门楼门墙、由客家女主人带领的“敬月光”仪式、中秋节烧塔的仪式,以及天空中的云彩幻化出的客家蓝染大襟衫等等,别具客家文化的地域和民俗风采。

而这个中秋节显然和往年不一样了,因为“敬月光”的仪式过后,迎娶女儿过门儿的秀才郎身骑白马,带着迎亲的队伍来到土楼圆寨之外。家中的女儿要出嫁了,阿妈只能帮着女儿梳洗打扮,一声一声交代,让她不要忘记出生成长的莲塘,莲塘是故乡的象征。此时此刻,天上的月娘和地上的阿妈,两者形象合二为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