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100字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5 14:40:16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15 14:40:16   小编:

主人公勇敢地赶走了叫做抑郁的凶兽,从而摆脱了困扰。文章通过凶兽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抑郁的痛苦与困扰,表达了战胜心理困境的力量和勇气。作者以幽默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希望和勇气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一)

抑郁症启蒙读物,薄、轻松、通俗、包容。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严肃的话题,即说原理也谈方法,提供了实在的帮助和支持。

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可以更快理解和接受了,如果机制相同而更多是程度区分,那漫画大概能帮到许多读者。

只需要很小的时间成本就能得到疗愈,推荐所有想多了解自己一点,多了解其他人一点的朋友阅读。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二)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测出要当妈妈了,随着激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心情也是上上下下,以至于在医院填写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的时候,对于那些是不是睡不着觉,是不是时常提不起来精神,是不是经常没有食欲的问题,都想选成非常的选项。还好护士姐姐说和不要写孕期反应,要写心理感受。恍然大悟。

这大概就是书里面提到的“穷思竭虑”吧。抑郁的人容易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见不到美好的一面。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有轻微抑郁,但从未找权威人士看过,当我看完这本书,我对情绪和自己都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它不是通篇的大道理,她仅仅是温软治愈的小漫画。我真的很爱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三)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这本书里将我们的内心比作“一条河流”,将思维比作“一条小船”,将意识比作“船长”,将抑郁比作“河流上的凶兽”,将远离抑郁比作“上岸”。特别是书中所提出的的“穷思竭虑”这一概念,让我深受触动。 “穷思竭虑”是一种典型的抑郁思维模式,表现为不停地思考,但往往只是在思维里转圈,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种状态让人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中,无法自拔。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曾经陷入过这样的状态,不停地思考着自己的问题,但却始终找不到出路。 书中对于“穷思竭虑”的深入剖析,让我意识到这种思考方式的无效性。仅仅在思维里打转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人更加迷茫和绝望。同时,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摆脱这种困境,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 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应对抑郁,更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我明白了,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实际行动和积极的努力,而不是仅仅在思维里打转。我也学会了如何关注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 阅读《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抑郁症的本质和思维模式,也获得了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四)

全书以漫画形式,与主人公小月一起踏上心灵的旅程,我们看到了她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脆弱与挣扎,也看到了她如何学会应对。揭示了抑郁症的真实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应对策略。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抑郁带来的迷失方向和恐惧。当然,书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教导我们如何将注意力转向生活中的美好,从而逐步摆脱抑郁的束缚。

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对于有相关症状的读者。不仅仅提供了信息,更提供了一种行动的指南。书中的案例贴合生活,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小知识,如日常的觉知力提升和练习,专注力的练习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抑郁。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会我们怎么运用觉知这个武器,提升自己忍耐力,不为外界所影响。确实很实用。

总的来说,《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真实面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抑郁的困扰,这本书将会是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帮助你们走出迷雾,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五)

过年期间把这本书读完了,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这本书反而是用漫画的形式呈现的,不像文字冷冰冰的

将抑郁治疗划分成了四篇,用通俗的语言解构抑郁,引入例子让读者更好理解,把晦涩的心理知识转变为大白话喂给我。

过年之前自己的精神也有些紧绷,刚好拿到这本书,虽然几个小时就读完了,也觉得收获颇丰。上岸篇里给出的一些直面内心世界的方法也很有用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六)

在生活的海洋中,我们都是探索者,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未知。有时,我们会被一个名为“抑郁”的凶兽所困扰,感到迷茫、无助和失落。而《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正是一本指引我们如何面对并战胜这种凶兽的指南。

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揭示了抑郁症的真相。对于许多人来说,抑郁症可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仅仅被视为一种情绪的低落。但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它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本书没有回避抑郁症的痛苦和挣扎,而是真实地呈现了这一心理状态的影响。书中的文字不仅传递了专业知识,更传递了温暖和支持。通过多个真实的案例分享,让我更加明白抑郁症并非个人的弱点或失败,而是一种可以被理解和治疗的疾病。这种认识对于打破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偏见和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对这个凶兽时,最关键的是认识到它的存在,并勇敢地与之对抗。这本书通过小月的故事,展示了这一斗争的真实面貌。小月的旅程,是一个内心的挣扎,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她并不孤单,因为她学会了正念觉知,学会了如何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这种正念觉知,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把注意力转向生活中的美好,从而逐步摆脱抑郁的束缚。

书中的自我帮助策略和治疗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给出的并非高深的理论,而是贴近生活的实用指南。例如,日常的觉知力提升和练习,专注力的练习等,都是我们可以尝试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复杂,但却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力量,让我们在面对抑郁时更有信心。

最后,我想说,《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不仅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自我、关于勇气的书。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需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只是短暂地赶走了那头凶兽,而是永久地战胜了它。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七)

如果要把抑郁比喻成一样具象化的东西,要比做什么呢?

要是我,大概会说成一团乌云?并不准确,只是一种感觉。

类似日漫里的黑色阴影,类似美漫《蜘蛛侠》里的毒液。

这本书里,把它形象化成了一种凶兽。

或者就是说是一种怪兽吧。

这种比喻,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那些作文示例:脑子里总是有善良和邪恶的两个小人在打架。

那么,如果抑郁是那个坏小孩,善良的小孩去哪里了?

或许善良的小孩早就被打死了,所以这个人才会只被凶兽占据,变成抑郁的小孩。

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不受那个邪恶的小孩影响,开心的生活。

书一开始就说到,因为心理学的术语有些还挺难懂,一些方法还挺枯燥,所以,要选择这种漫画的方式。

但是其实,我觉得这种漫画的画风并没有让人觉得很轻松,略微有点粗糙了,叙述的部分也并未达到著者的初衷。但是这种尝试总还是好的,我之前并没有看到类似的方式来讨论这个内容的书籍。

我大概是十年前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的。当时在海外留学,身边的关系和国内还是有巨大差异的。我不是说这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但是未必不是其中的一个诱因。

然后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若干的自救,感觉总体还是有好转的。

但是这种东西,谁也不能说摆脱了它。

我看到本书中说,一旦出现了那种念头要摆脱那种思考方式等等,这种就像对着失眠的人说,你别失眠使劲睡啊。

让你别想着房间中那头头戴粉色蝴蝶结的黄色大象,谁能做得到呢。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八)

前几天我听到一个新闻说外卖小哥很少得抑郁,父辈们也很少得抑郁,因为他们有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前几天看到个视频说见阳光也会让人远离抑郁,里面讲了一种化学物质氢色胺。当人们上午见过阳光的话,攒够十几分钟就不容易抑郁。

正好想起老祖宗也曾说过:午时(也就是中午11点)之前见光一个小时,人就会开心许多。

也有关于季节性抑郁等,冬天阳光照耀不充足,人也容易抑郁。

睡得晚起得晚,人也容易抑郁。

因此抑郁的机制有很多种,这本书也有介绍关于抑郁的机制。如何防止抑郁复发?也有通过习惯等方面了解,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帮助自己离开抑郁。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由心理学插画师屠笑老师和资深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有着20年业内经验和1万个小时以上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督导师林良华老师共同撰写。他们在此之前也合作过一本书叫《你好,弗洛伊德》,而现在这本《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是他们合作撰写的第2本书。

这是适合大众学习的心理学科普漫画、心理自助绘本,本书真诚地描述了抑郁这个主题。

通过详细解析、叙述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来访者从抑郁到康复的每一次心理变化,将抑郁背后抽象的复杂的机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漫画形式,解构成具体化的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到大众读者,让我们知道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从原理入手,提供方法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当我感到无助的时候,想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这本书可以帮到我们。

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将枯燥无味的专业性强的内容用容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本书从抑郁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分为四大部分,带领我们从科学的方式摆脱抑郁,延缓抑郁的复发,进行日常习惯的练习,学习怎么面对它。

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复杂的、专业性强的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为我们表述出来。不需要沉下心花时间去看文字多、烧脑的书,节省宝贵的时间,让读者更高效地将关键的内容理解清楚并加以应用。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九)

漫画是一种隐喻,借助这种隐喻,我们感受情绪,理解抑郁,也学习疗愈之法。

前言中破题,解释了“赶走”的含义。“赶走”不是消灭,不是清除,而是学会与抑郁“有距离的共存”,实在是最合适的阐释。

想到皮克斯的电影《头脑特工队》,用了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所谓的消极情绪,比如“难过”“愤怒”也是正常的,而我们要学会与之共处。关于“抑郁”,亦是如此。

这本书没有停留在“鸡汤文”这一表浅的层面,而是用漫画的方式解释了抑郁发生的心理机制,以及科学的疗愈方法。

总而言之,作为一本科普向的漫画,这本书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

心理学看似比较高深奥妙,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东西自然是难以捉摸。既然无形,那就用有形的方式把它描绘出来,屠笑、林良华的这本《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就是这样的一本书。通过屠笑画的漫画,将抑郁这种心理学疾病形象的刻画了出来,实为科普心理学的一本佳作。

说到抑郁,对于人们是既熟悉又陌生。人活在世上,除了高兴的时候,自然也有烦恼的时候,深度烦恼可能就会抑郁了。然而,因为抑郁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比例上还是少的。到底抑郁是个什么东西,是什么让抑郁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凶兽呢?

如果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解释,可能大量专业化的术语和分析就会让人们看不下去了。了解和专研毕竟是两码事,人们平时使用个手机,熟练运用各种功能了,没必要精通手机的各种制作流程。平时吃肉,也不用擅长养牛羊猪鸡各种家畜吧。

所以,将专业内容科普化,也是近年来专业学者屡屡尝试的领域。比如自媒体短视频的兴起,一些专家学者也是将高精尖深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学者的社会责任之一吧。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这本书除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之外,还增加了漫画图解的方式,更胜一筹。全书分为凶兽篇、河流篇、小船篇、上岸篇,将涉及抑郁的各种因素分别用形象的物体加以代指,揭示了抑郁形成的原因、机制以及抑郁为何复发的过程,并通过自身的不断练习,可以做到赶走抑郁,走上健康彼岸。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过程中遇到的十件事,大约就有八九件不是十分符合自己的心意。完美的让自己很舒服很满意的事情总是少的。古人又云:六六顺。十件事里面有六件能够比较顺利的就已经是很让人满意的事情了。

现实际遇与心理期待的落差等各种原因,会让我们不开心、不快乐,可能这就是人间常态吧。关键是用何种心态去看待,如果囿于抑郁的思维模式里面,可能人生更加艰难。抑郁对于解决事情毫无益处,只能自己为难自己。

所谓圣者渡人,强者自渡。每个人不能成为圣者,但可以成为自己的强者。从抑郁中走出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让当下的美好进入内心,用专注力来应对不受控的思维,少忧虑,多观察。就会掌握解决抑郁的不二法门,那时你就会发现,一切抑郁都是纸老虎,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面对抑郁,可以自愈。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点抑郁,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懂得如何面对抑郁赶走抑郁的方法,那它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读《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愿人们再无抑郁。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一)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我是一个具备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读者,十多年前取得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没有从业经验。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鉴别能力,同时也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带着了解更多关于抑郁知识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书。

回想起来,身边有过抑郁症经历的朋友大概六七个,有的受困多年,和书中主角一样,治疗康复了,依然要面临复发的困扰。阅读过程中甚至常常看到自己的影子,其实每个人都常常会经历陷于消极思考和抑郁情绪之中,重要的是如何与它相处,并让它成为诱发积极思考的动因。

此前读过心理治疗相关的书籍《身体从未忘记》《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包括以抑郁症为主题的《走出忧郁》。相比之下,《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最大的特点是,用漫画比喻结合文字解析的方式来剖析抑郁,简明易懂,兼顾专业性和通俗化,降低了阅读门槛,即便是对少年儿童读者也很友好,可以随手翻开随时放下,更像是一本图解抑郁成因分析、复发预防和自我干预的简明指南。

在对抑郁的心理机制分析方面,作者做了易于理解的类比,凶兽、河流、小船、上岸,这些看似儿童式的表达,把情绪、意识、心理模式、觉知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像铺开了一张孩子都能看懂的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理解抑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比较意外的是,书中没有看到诸如原生家庭、潜意识、自我防御、早期创伤等等这些广为人知的陈词滥调。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自我内心的探究,淡化外部因素和理论分析。从患者自我的第一视角出发,而非医生的旁观者视角,不高深不远眺,专注于“找原因-给方法”的单刀直入,简洁明快又深入浅出。

全书看完用了三个半小时左右,但书中提供的一些可操作的预防方法,值得反复参考和尝试练习。既帮助我们认识抑郁情绪的心理机制,觉知陷入抑郁状态时的思维模式,又给出了如何跳出这种思维恶性循环的有效方法。

最后补充几句,其实每个人都有抑郁天赋,是否成疾,取决于成长经历、身心个体差异、突发心理创伤、社会与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值得每一个关心自我成长和预防抑郁的人翻看。同时,对于正经历抑郁症的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治疗,本书更适合治愈之后防止复发的读者。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二)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关于抑郁的图画书,整本书阅读下来比较容易,比较轻松,可能没有那么多艰深的、令人头疼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却很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产生共鸣。

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让我们能够以更正确的方式去对待抑郁,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的症状,只是程度不同,就比如我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可以引发抑郁的情绪或者感受我都曾经出现过,通过一件小事而引发的连锁反应,从否定自己的某一方面到否定自己整个人,每天都会背负很大的压力。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穷思竭虑”,我觉得这个词用的非常好,举的例子也非常形象,而我常常会就某个问题陷入思维的怪圈,本来是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想来想去把自己饶了进去,反而越想越不开心,特别形象,感同身受。

作者在展开的时候运用“河流”和“小船”的比喻很形象,很容易让人理解,在这里我关注于心理的惯性,也就是我们往往会跟着我们的习惯性思维走,消极情绪多的人,也就容易再次陷入消极情绪里。这就好像之前听过的“转念一想”,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例如本来计划好要出门,但是下雨了,心中不免会想,湿漉漉的会把衣服鞋弄脏,心情也跟着不那么美丽了,这可能是某种心理习惯,但是如果转念想一想,之前买的漂亮的伞还一直没有用上,下雨天恰好可以使用自己心仪的雨伞,也很开心。这就是改变了自己的心理习惯。总是是要让自己向着积极的情绪靠拢,而不是让消极情绪占据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是需要不断练习的,每当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就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思维方式,也许经过多次的努力,之后心理习惯就会变为积极的。

在说到抑郁的驱动模式时,提到了“传感器”和“模版”这两个词,传感器就是我们对外在信息的解读,而这个解读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模版”,每个人的模版不同,对外部信息的反应就会不一样。“模版”的形成也是多次事件或者经验叠加的结果,也就会决定我们对某一外部信息的判断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最关键的还是怎么做,怎么应对抑郁,作者提到的是去练习觉知,感受当下。在自然中感受一阵风吹过的感觉,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吃某一东西从拿起到吃完后一连串的感知觉,都可以用心去体会。当有消极情绪或者抑郁情绪时,要能够及时地把自己拉回当下的感受里,不断练习,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绪。我觉得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认真感受当下的能力,好像不同时做两三件事就是在浪费时间一样,就像我自己,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看个电视剧电影或者书,很少能够单纯的吃饭;走路或者收拾家务一定要听点儿什么,不能让耳朵闲着。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单纯的做一件事,认真体会其中的感受,也是一种能力,也有我未曾觉察到的意义。

面对抑郁,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首先要接纳,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能正确的处理和应对。这本书我要带给我的弟弟,我希望他能够去读一读,认真思考自己的情绪,也希望他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没有那么高深,但是一定会帮助很多需要它的人。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三)

" 心理学的书好像是为专家准备的,可我不想做学术研究,我只想简单地知道自己怎么了,该怎么办。"

抑郁症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但是对于它的理解,我一致认为就是深陷在压抑的情绪中,在黑暗灰色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最严重可能会自己结束自己的过程。居然巧合遇到了这本书,确实开拓了我在认识抑郁方面的新领域:

这本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何为抑郁,以及如何化解抑郁。

首先,关于何为抑郁,我看完感觉很多情况和场景,更多像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比如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巨大的缺憾,而这些缺憾影响这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对周围人的认知,从而会产生逃避,或用坚不可摧的外壳把自己保护起来。并且就是因为我们的周围的环境,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和各种款式的他人打交道,让我们我们真正的认识、感受世界,反而是每天要贴不同的标签,带来更差的心理环境,进入抑郁的结界中去。

其次,关于如何化解抑郁,这里提供的一些建议方法,确实就像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所流行的正念。它确实像禅修,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放下、跳脱、感受当下。

所以说,这本书,可以是做为缓解抑郁的一种方法手册,而且非常适合做为公司在内部推广的书,毕竟工作环境和内容,是带来抑郁的比较大的影响环境之一。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四)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障碍,据统计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6.8% ,其中抑郁症为 3.4% ,而这其中有 50% 抑郁症患者为学生。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正常人群的 20 倍。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一种社会问题。考虑到每个抑郁症患者的亲人、家属、同事,受抑郁症影响的人数更多,让每个人去了解它至关重要。虽然多数患者能够康复,但是也有较高比例的复发率,适当的心理治疗有助于预防复发。本书是一种对抑郁症进行剖析,使我们能够了解其机理,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避免抑郁。其中虽然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但所用的语言都简单易懂,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漫画,更适合一般人阅读。

书中首先在「凶兽篇」中对抑郁症进行了介绍。人在抑郁时,所采用的是一种全面的、负面的思维方式,一旦进入这种思维模式,人就会放大世界的阴暗面,而对美好的部分视而不见。而得过抑郁症的人和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相比,在消极情绪出现时,虽然两者都会出现负面思维,但前者在负面思维会陷得更深。抑郁过后,往往一个微小的刺激都会引发巨大的痛苦。而消极情绪和负面思维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内循环。

在「河流篇」中解释了意识的运作方式。意识有两种状态:清醒状态和瞌睡状态。在清醒状态下,我们知道身在何处;但在瞌睡状态下,我们往往会思绪飘飞,依据我们的思想惯性进行思考。而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其思维中往往存在很多消极思想,依靠思维惯性很容易陷入痛苦的漩涡。

那为什么有过抑郁症经历的人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漩涡呢?书中在「小船篇」给出了解释。人类的思维习惯是由思维模式所决定的,思维模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驱动模式」和「存在模式」。驱动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而存在模式是一种以当下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这两种模式普通人也都有,但抑郁症患者习惯采用并容易让其陷入痛苦漩涡的是驱动模式。 因为驱动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现实和内心目标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思维模式中,人往往会自动过滤那些已经实现的美好事物,而只会看到落差即黑暗的一面。而面对无法实现的目标,大脑容易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状态,使得人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书中最后一部分「上岸篇」是解决方案,也就是如何培养存在的思维模式。这部分所提出的方法,来源于禅修,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感知当下。感知当下是一种专注的状态,是一种不带有任何目标的专注。在这种状态下,人会感受到当下的美好,而不会去想未来或者过去。而这种状态的感知,是一种训练,需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来达到。而这种训练的方法,书中也给出了很多的建议。活在当下的目的,其实是把人的意识从「瞌睡」状态唤醒,避免陷入无尽的负面思维之中。

总体而言,这本书深入浅出,对抑郁症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同是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案,无论是不是抑郁症患者都值得一看。

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读后感(十五)

之前有位朋友,毕业工作后迅速体重飙升到240多斤,多次体检警报后他决定减肥,每天跑步十公里,每天只吃三块苏打饼干,那半年他几乎远离社交,每天背语录。现在身材标准的他说减肥那半年就是抑郁了。今年看拍完《热辣滚烫》减重100斤的贾玲接受采访时疲惫的样子,蓦地让我想起金凯瑞,憨豆先生都曾被抑郁症困扰。不管名人还是普通人,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抑郁基因”,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

有一个叫“小月”的女孩,她内心矛盾,悲观与渴望安宁幸福的期待时常打架冲突,这个小女孩其实就是被抑郁情绪影响的人群缩影,《赶走那头叫抑郁的凶兽》是专业心里画师屠笑和自身心理督导林良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漫画书,用漫画的形式让读者放松心态,去跟随漫画故事逐步了解抑郁带给大家的心理变化机制,并在不同情况下掌握情绪主导权,首先要明了一件事情,不良情绪比如抑郁也是人类情绪之一,先要排除畏难心理才能知己知彼,才能轻松应对不良情绪。

当小月心情抑郁,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一座大山,如摆脱不了的阴影,如站在悬崖边缘,即将坠落,处在黑暗之中的人可能会拒绝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内心涌现的是无穷的绝望。这时候需要像书中的小月一样去寻求觉老师帮助。

身边有个小女孩初二害怕上学,一听说上课就浑身发抖。她的父母给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带她游山玩水放松心情,这样的父母做得很好,但身边的朋友推荐他们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他们却拒绝了,他们担心或者他们不敢去,怕孩子被确诊。其实专业的事情就应该去找专业人士求助,而不能讳疾忌医。

漫画把防止抑郁复发的探寻这个主题分成三个部分: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四大篇章:凶兽篇、河流篇、小船篇、上岸篇。

如果把抑郁不做一只凶兽,那么这只凶兽就是一种全面的、负面的批判思维虚构的黑暗的世界。长时间在这样的黑暗放大镜中,你自然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

书中案例是日常最常见的情感,相爱时对方是完美爱人,生气分手时就是渣男一个。深受抑郁困扰的人还会不断埋怨自己为什么会爱上渣男,这种恶性内耗循环让人越来越痛苦,最终引发情绪的血崩。

书中用凶兽篇、河流篇、小船篇循序渐进分析抑郁情绪思维机制,那么如何避免抑郁情绪复发?上岸篇给了我们答案。

1进行日常觉知训练,拥有选择情绪权。比如观察刷牙.

2让当下的美好进入内心,比如听一首好听的歌,散步动用感官感受身体和环境的变化,这样的练习可以有很多,运动,吃好吃的,洗个澡等都可以。

3用专注力来应对不受控的思维。打球、画画、打坐、呼吸计数等练习可以尝试。

4觉知身体感受。观察身体消除思维痛苦。

5觉知内心世界。接纳一切,包括消极情绪。

书中用简洁可爱的小图展现了对待抑郁的不同方法,很多对话环节、案例都是贴近生活,打败抑郁这头凶兽不容易,可以难受哭泣流眼泪,但擦干眼泪后能够去探索外部世界,去提升自身技能,去进行内心觉知训练,也许心中的那弯月亮会更圆更亮。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