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天龙八部(全五册)》,深感金庸先生的文字魅力无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作品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展现了忠义、爱恨、荣辱等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一)
金庸的影视剧,特别是《射雕》和《天龙八部》陪伴了我的成长。从小就偷偷看的《射雕》原著是我的美好回忆,二十年来竟第一次看《天龙八部》的原著,还是作者新编的版本。虽然因为期待值过高而略有失望,但那又如何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金庸武侠世界,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胜似真正的活过。
1/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二)
段誉:没想到是第一男主,从他开始讲的故事,妥妥的C位,颜值实力都是开挂,从变成王语嫣舔狗之后成了作者的废C了;
萧峰:电视剧总把剧情重点放在萧峰身上,我现在算是理解为啥了,身上太多冲突太多争议太多坎坷,但就因为有这些难,才能考验人的大义大节;
虚竹:尚未出场
游坦之:在他二次出场之前我以为段誉是本书最生猛的舔狗,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干啥啥行的人(段誉)做舔狗和干啥啥不行的人(游坦之)做舔狗相比,那是弱了,因为前者一辈子不会只做舔狗,后者一辈子就做舔狗的时候舔明白了,既职且专;
慕容复:尚未出场
包不同:尚未出场
2/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三)
我居然不是第1000篇,是第1001篇。
私生女年龄排名及出生地:木婉清(18,云南),王语嫣(17~18,江苏),阿朱(16~17,河南),钟灵(16,云南),阿紫(15~16,河南)
年龄接近坐标却很远,这说明段正淳在段誉出生后的三五年里没闲着,四处留情。看书中后记,金大侠说在从前的版本里留有较多的空白,但中国人读书向来不喜欢有模糊的想象去猜测过程和结局,所以在新修版中说清楚了从前没说清楚的地方。新修版前后修订6次,不过我读到后面也觉得有个别地方有些重复,比如王语嫣想回苏州,段誉说可以找人送她回去,和到后来在大理迎接段誉回家那,就有些混乱矛盾。但以金大侠的说法,倒也可以说是大理官兵通知了远在苏州老家的语嫣妹妹,语嫣妹妹千里迢迢来大理接哥哥回家,顺便询问哥哥关于长春谷的事情的(我突然想问为什么长春谷不在吉林?)
3/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四)
我最喜欢应该是木婉清,不为别的,就颜值和性格,虽然没啥文化但也不是她的问题,有点毛病;
阿朱应该是排第二,非知名人体雕塑师,非知名声优,其他功能虽然都只是半吊子,但就跟养猫狗一样,做陪伴用,让它听自己说说话,偶尔对自己发发脾气、卖卖萌就已经很宽慰了;
秋水童姥年纪太大,脾气太差,但要能当个青春永驻甚至能嫖遍上下五千年的靓仔的老妖精也太让人羡慕了,称不上喜欢但是真的很羡慕;
段正淳的夫人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除了李青萝和康敏之外也都挺好的;
阿碧虽然是个非知名乐器鬼才,但是太爱讲方言,听不懂,钟灵机敏伶俐,但年纪太小还没发育;
阿紫有人类感情之后是越来越动人了,之前什么玩儿愣;
齐御风李青萝王语嫣祖传
4/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五)
如果没有半点原型,单靠构思设计,人物形象必然极其单薄,下笔时也必然不够流畅,代表事件不会信手拈来,情节改造也不会随心,人物反应也不会真切。所以我相信书中的人物,必然都是在现实中有迹可循的,这就是高手不会让我们知道这都是谁。
在段正淳的夫人和小三四五六七(刀白凤、阮星竹、秦红棉、李青萝、甘宝宝、康敏)中:
1、除了康敏之外,都是体面人家的女孩,都有自己的孩子;
2、除了阮星竹之外,都再嫁了;
3、只有阮星竹生了俩孩子,且不是双胞胎;
4、除了李青萝和康敏之外,都是恋爱脑;
私生女年龄排名及出生地:木婉清(18,云南),王语嫣(17~18,江苏),阿朱(16~17,河南),钟灵(16,云南),阿紫(15~16,河南)
年龄接近坐标却很远,这说明段正淳在段誉出生后的三五年里没闲着,四处留情。
5/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六)
历史场景宏大。大宋,大辽,西夏,吐蕃,大理,每个国家都有重要人物,关键情节,整体故事流畅,文字优美,尤其是聚贤庄大战、萧峰拍死阿朱,少室山认爹这三部分的文字,情节都能达到一个高潮。
从段誉写到乔峰,全书气象为之一变,从贵公子旅游泡妞日记转到了血雨腥风的江湖,三兄弟中虚竹的最大作用就是作为方丈的私生子成为萧远山复仇的棋子。
书中个人的际遇甚是奇特,一段奇遇能让一个普通少年获得别人几十年都无法匹及的内力修为,幸亏还有萧峰这样的实力玩家能够撑住局面。也有很多不合常理之处,如阿紫的突然冒出,各类关键人物总能在各种地方相见,燕子坞的丫头居然能在少林寺中盗得至宝《易筋经》,而萧峰居然能遗失此物。如此等等。当年王朔批判金庸,如今看来不是全错,许多打斗的产生都是由各种莫名其妙的误会引起,就连萧峰误把段正淳当成带头大哥这样的天大误会也是可以多问几句话来避免的。
最后没想到王语嫣的结局竟是如此,以前的电视剧中总觉得段誉和王语嫣会在一起。没想到最初的小说中王语嫣叫王玉燕,结局部分写到她和段誉在一起,看到慕容复变疯。修订版中慕容复旁边有个阿碧在照料,甚是凄惨。而到了最新版中,站在慕容复背后的却是阿碧和王语嫣,唉,段誉把木婉清和钟灵纳做了自己的妃子,还有个莫名其妙的晓蕾。段公子终究看透了王语嫣只是他的心魔。
恐怕自己在小说中连个一般的武林豪强也算不上吧。
6/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七)
全书看完很是伤感,整本书中的主要人物都不算得有好结局,这里就随意记录看书的心路
一开始是因为心疼慕容公子才来看原著,看完才觉得或许他的悲剧是有父亲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他自己的本性使他走上不归路,如果能看破执念确实潇洒贵公子,可惜没有如果,能看破执念之人太少太少 修庆老师的演技让慕容复变得有血有肉让人心疼,奈何原著里的他是这番模样,让我想为他鸣不平都觉得愧对萧峰
萧峰呀萧峰,这才是真正让天下英豪倾倒的巨侠呀,心疼他可怜他,佩服他憧憬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一人之死换两国止戈,其心胸远超全书其他人物 或许最后结局对他而言是好的,阿朱已经在奈何桥旁等你很久了,终于你们还是团聚了,也不枉你们相思情深
因为一开始带着对慕容公子的惋惜,所以对段誉从开头就带着歧视,但是看完不得不说,段誉真乃赤子之心,虽非巨侠却是英雄,怜花惜花而不采花,于情于爱却也是一片真情,但对语嫣之爱却也是执念,新版里最终勘破执念,玉像被打破,或许有人诟病过于可疑,但最终放下王语嫣也是一种解脱
虚竹子也是和段誉一样走的是开挂的武侠之路,被少林寺抛弃一段也是赚足眼泪,他算是三人之中结局最好的,只是最后梦姑在侧,但永失我佛,于清修佛门来到喧闹红尘是好是坏却也不得而知了
书中的女性人物大多过于扁平,有血有肉者少,阿朱阿紫算是难得的至情至性之人,阿朱善良聪慧活泼,是萧峰的白月光,也是全书我最爱的女性,她也值得萧峰大侠为她终身不娶,阿紫固然为爱痴狂值得同情,但是她和慕容复一样,悲剧是自己造成的,游坦之为人虽低劣但对阿紫确实一往情深感人至深,她亲手放弃自己的幸福去追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与慕容复放弃王语嫣而追求复国大业有何区别,都是一场空
王语嫣确实是个不完整的人物,她的存在仿佛只是为了让玉像复活,她的性情刻画的太少太少,或许新版中与疯了的慕容复相守也是她的美好结局吧
全书中每个人的结局都不是完美但也确该如此,武侠之美不在乎结局,在于侠义忠情,金庸先生不愧是文豪,笔下的江湖太让人神往,只是我不禁反问,今日社会还有江湖吗?还有侠义吗?大侠若活在今日又是怎样?想到这里又是黯然神伤无语作答
7/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八)
全书最打动我的情节是阿朱死的那一幕,仿佛那场雷与雨的画面就在眼前,那感情是那样真挚动人,阿朱为了乔峰之后不被报复,选择以自己的生命让他放弃杀仇。在感动之时,又突然被提醒阿朱的死是一场白白的牺牲,段正淳不是那个带头大哥,被吊足了好奇。 我们通常觉会觉得书中的描写非常有戏剧性,可是人生难道又真的是无波折的吗?我们不会突然从一个境地转到另一个境地吗?乔峰面对这些变故很恼怒、很无措,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要面临亦是十分的艰难。人生无常,是故事,亦是现实。 我觉得书中最不能理解,最虚伪的人是玄慈方丈。若说当年叶二娘是因为年轻而冲动选择用自己的身体回报玄慈救父之恩,那玄慈当年应该也不年轻又为何破淫戒,他既知自己的孩子走失了,那么他和叶二娘的关系应该维持了很久(例如段正淳都不知道自己那么多女儿)。在这之间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心安理得地在少林寺居高位,可谓是德高望重。在各大帮派齐聚少林寺那一天,若不是萧远山出言步步紧逼,真相呼之欲出,他也许仍然不会表明自己就是那个带头大哥。而在这时候承认还有作用吗?最开始因为他的鲁莽,听信慕容博的一面之词,导致了萧远山夫妇之“死”以及当时在场的一批武林人士命丧萧远山之手;在丐帮揭露乔峰身世之谜之后,当年知情者又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江湖上都说乔峰是幕后黑手,都知道他在找那个带头大哥,玄慈这时候却一句话不说,如果他当时找乔峰说自己就是那个带头大哥,化解恩怨,那么乔峰也不会在之后聚贤庄上因为受屈太深而大打出手,这又是多少条命?最后等到萧远山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指虚竹的生父是少林高僧,才道出一切。之后,当众受刑二百仗,自杀而亡,群号动容,依旧敬佩……
书中许多人物性格古怪,却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我认为最有趣的角色是南海鳄神,一门心思收段誉做徒弟,却被段誉收做了徒弟,尽管一脸不情愿,但在危急时刻总是会帮助自己师父及小师娘们,认死理、认辈分,最不愿做乌龟王八蛋。最后因为要帮段誉解绳子而被段延庆戳死,还挺让人不舍。
结局别的妹妹都被收作了妃子,唯有王语嫣不在,“神仙姐姐”与她作为段誉的心魔被一起打破了。很奇怪的一点是,王语嫣为什么突然就开始很在乎自己的容貌了?还陪在发疯的慕容复身边。
贪、嗔、痴多次被提出,其中意味也值得反复体会。萧峰、虚竹、段誉,每个人都没有得到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在历经变故后成长,也算适得其所吧。
8/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九)
现在能接受大王喜欢阿紫这个事实不?
哈哈哈哈~
天龙最美的女人是谁?马夫人吗?李秋水吗?还是李沧海?死的死,老的老~美女最好的年纪不应该是在18~26岁之间吗?
阿紫是被刻意弱化了美貌,因为她是大王眼中的妖女,心肠歹毒;她是阿朱的妹妹,大王要贴身照顾她一年有余,包括洗澡喂饭包括大小解,若直接说明这妹纸颜值逆天,我大王的英雄气概会有点变味。
阿紫刚出来那会是个小萝莉,十四五岁,身量未足,这会是没法评价她美还是不美,都还是个孩纸。大王虽然先后身边阿朱阿紫也都是十五六岁,但金庸笔下的萧峰是大好男儿,他也就为马夫人这朵花虎躯一震过,连阿朱也不曾见他思量过她的美貌。
等一年后阿紫大病初愈,头发稀疏脸上还没有气色的时候,一个马上回眸杀就将游坦之收入麾下,撩得一手好汉。这一年里,她和萧峰共同经历了几次生死,相依为命,她爱上了姐夫,书里的阿紫在历经这些苦难的时候非常乖巧懂事的,同进同退没有一次给萧峰添过麻烦,她是隐约间懂得爱了。病着的阿紫就有如此容貌,年少的她就能让少年为她如痴如狂,她健康时候的样子该是什么样子?得到十八九岁又该是何等的绝色可以形容。
萧峰在打伤阿紫,带着她去关外疗伤,苍茫大雪里,天地间只有其二人的时候就注定和阿紫是宿命的安排。不管起初照顾阿紫是不是为了阿朱,但在之后的不到一年多时间里,他还是心口自问,他虽深爱阿朱,但并不明白阿朱为何爱上自己。所以,尽管天地间只有一个阿朱,他这样扪心自问的结果就是新天龙里阿紫那句,你仅为了承诺。
三修版加了一段情节,大王带着阿紫打猎,欲做阿紫的师傅。三修版的射雕里,黄药师是喜欢梅超风的,但师徒恋是禁忌,大王做了阿紫的师傅是想了断阿紫的情愫。其实我一直不明白萧峰此时为何还要拒绝阿紫。
阿紫对他失望之后回到中原陷于少林,大王三十三铁骑上少林,不是为了任何事,只是为了救阿紫。小说里将阿紫出走这件事拆开,中间穿插了虚竹、段誉各自N个章回,导致很多人读到萧峰上少林都已经忘记了他的目的,只能说金庸就喜欢打哑谜,杨过和郭芙这一对没能在一起,是神雕最大的遗憾。
其实说出口和不言明的爱差别并不大,只是阿紫年幼,对于如何解决说出口这个问题,只好闹出一点事来,直到雁门关外,群雄在野外宿营,萧峰让阿紫睡在自己的营帐一侧,这算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毕竟阿紫亲哥哥也在场,才安心睡个好觉。
只是可惜,雁门关萧峰要为宋辽休战结束自己生命。大王一生顶天立地,只是亏欠了小阿紫。
9/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十)
这是新修版。
两三年以前,在通风的礼堂里,记得曾经读过《天》,却对内容没一丝印象,估计是我记错了。
更早以前,看过地摊盗版《射雕英雄传》《碧血剑》等等(不喜欢直接看电视剧,因为它将书中很多可供想象的地方固化了,尤其人物长相)。但是,一直没有读《天》,不是因为当时网络不发达买不到,而是或多或少看过一点电视剧,知道一些情节碎片和结局,那个时候就觉得《天》这本书和金庸其他作品比较起来要悲苦得多,担心自己看了会很难过。
前段时间,无意中对智冠2003年出品的单机游戏《天龙八部》非常着迷:高度还原原著、高自由度、画面漂亮,看了冰峰的实况视频解说后(自己没时间玩),最终按捺不住,开始看书(玩过游戏后特别关注钟灵)。
《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天悯人的作品,着力书写世间的悲(也有欢)。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书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尽管盘根错节,但概括下来便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这本书的气魄非常宏大,世界广阔,让我在阅读中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须知金庸的部分作品格局是不大的。
也因此,情节上会有点散,例如情节推进到乔峰的时候,段誉就基本隐去了,相当于新辟一章另起一头。
鉴于我对情节发展不大熟悉,在此列一下全书主线:(段誉篇)段誉逃离王府来到无量山,始→被鸠摩智抓到江南慕容氏家中→逃脱,遇乔峰→(乔峰篇)乔峰陷冤案,追查真凶无果→北上大辽→(虚竹篇)虚竹解珍珑棋局→灵鹫宫往事→(合体篇)三人相聚少林寺,大战→营救乔峰,阻止辽军南下→段誉回大理继承帝位,终。
《天》的时代民族矛盾激烈,北宋、西夏、辽、吐蕃各自防备。
天龙里很多坏女人,但最可怕、最邪恶的女人当属马夫人康敏,因为在书中没见过她有一毫真挚的情感表露,全是算计、妒忌和恨,纯粹的闹事者,这种可归为邪恶。
相比而言,南海鳄神虽为“四大恶人”之一,但他那种信守诺言、愿打服输的个性还挺让我喜欢,实际书里也没写他如何作恶多端。
无人不苦,故事收尾的时候,书里人物大半已经死得差不多了。乔峰作为全书第一悲剧人物自不待言;段誉在旧版里还让人觉着终得所愿的话,在新修版里可就大变样了,这个改动褒贬不一,我觉得是存在新修版这种可能性的,因此能够接受这个改动(还化用了《消失的地平线》情节);再看虚竹,习得绝世武功,西夏驸马、灵鹫宫主兼于一身,功财色都齐了,似乎没什么不满的了,但从虚竹在整个故事中的行为以及最后一章的自叹(“色无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虽伤心,倒也没想不开。我心里虽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成和尚。”)可以看出:难遂本心,从大众视角看来这个理由很牵强,但道理是没错的。
最让我可怜的是游坦之,从生到死没有一刻不是在受苦受难,却又至死不渝(或者说至死不悟)。
最让我讶异的是刀白凤和段延庆的关系,然而或许真有实例也说不准,新闻告诉我们要相信无奇不有。
书中间或出现的佛经和诗词,增加了可读性,列举如下:
《罗什赠慧远偈》
《安定城楼》,李商隐
《潼关吏》,杜甫
《月出》,诗经·陈风
《入道四行经》
《战城南》,李白
《绿罗裙》,贺铸
10/11页天龙八部(全五册)读后感(十一)
----
天龙之中,英雄豪杰真是数不胜数,可惜细细品来,几乎没一人如意,真是人在江湖,英雄气短,教人可发一叹。
金庸武侠作品之中,最爱的始终是这部天龙八部,人物缤纷,奇情瑰丽,精彩之至。初读此书依稀还是高中时候,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次重读了世纪新修版,实有梦回经年之感。说是世纪新修,其实最大的修改只在段誉和王语嫣的结局上,但读后细思,此处修改并不能称为成功,而且诸多疏漏之处,考虑到是金先生几年内多次修改,委实令人遗憾。
旧版中,慕容复往西夏选驸马之时,王语嫣对表哥的感情始有所动摇,段誉得了这个空,倾露了对王语嫣的感情,立志要去当西夏驸马,让慕容复死心,安心娶王语嫣过日子,以个人的终身去成全王语嫣的幸福,终令王语嫣动情,以约来世图报。
新版在情节上无甚变化,但加入了大段的公冶乾开导王语嫣的对话。这段话面目甚为可疑,公冶乾几大段话啰嗦至极,期间夹杂了王语嫣对每段话的所思所想——公冶乾先说段誉家世强于慕容复百倍,王语嫣始知段誉竟是大理世子,将来荣登大位;公冶乾又说段誉文采武功皆高于慕容复,王语嫣深以为然;公冶乾又说段誉比慕容复更英俊潇洒,王语嫣又想到段誉比慕容复年轻有七八岁,只比自己大一两岁,那是更适配婚娶之意;公冶乾又说段誉麾下人才济济,结义兄弟更是人中龙凤,慕容复自是不如,王语嫣终于心想“原来这呆子竟有这许多好处,我一副心思一直放在表哥身上,全没半分想到这书呆子。”虽然又写“恩,他便再好上十倍,跟我也浑没相干”,然王语嫣变心之意几已越于纸上了。此后枯井情变,王语嫣与段誉情定三生,自此面目可疑起来,再不是一跃之下心境突变之故,反而更像是“我表哥不爱我,那我便去爱那强于表哥百倍又爱我的段誉好了”。情爱不再发于肺腑,而更近心计,一个美艳出尘的王语嫣,终于落了凡品。
前面这么一毁人品,后面更有计较。待后来王夫人揭破王语嫣身世,段誉为保段正淳声名,不愿人知自己非段正淳所出,因此只能以兄妹之礼相待王语嫣。王语嫣只是怔怔落泪,哽咽几句,便说想要出家为尼。段誉终于寻思,同是此情此境,王语嫣的反应之于木婉清当年,差异殊大,终于觉得“她毕竟对我并无多大情意,绝不像婉妹那样,一意要做我妻子”,“就是钟灵妹子,也甘冒凶险,行走江湖,出来寻我,比语嫣对我好得多”,王语嫣只是“在万念俱灰,无可奈何之中,才对我婉转相就”。终于堪破了对王语嫣这份痴迷,不再迷恋于她。
按说王语嫣先遭表哥背叛,又遭变故以致与段誉姻缘不就,已经挺惨,可这还没完,后面金老又凭空加了一段不老长春谷的情节:说是王语嫣形单影只,觉得自己一天老过一天,来找段誉想找不老长春谷。这一段中诸多细节始见段誉对王语嫣心生反感,要知这在旧版之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情节。王语嫣在这一段中,处处行为透着乖张,行事几近歇斯底里,令人读来生厌。终于最后金老在新版之中给王语嫣安排了一个新归宿,让她伴着阿碧,去陪她迷恋一世的疯表哥在迷蒙中兴复燕国。
完了吗?还没完!结局处金老洋洋洒洒,叙述段誉之后之事,说段誉终于将自己身世之秘向几个近臣公开了,然后将木婉清和钟灵这两个昔日“妹子”都娶了做妃子,那么,段公子一世最是迷得神魂颠倒的王姑娘呢?金老先生提都没提!其实以常情推断,大理国主娶妻立妃,世人焉有不知之理,尤其明里上段誉与王语嫣又是兄妹,做哥哥的娶了妾室,难道不去知会一声?如有知会,又如何解释,当初与王语嫣分开时便做的同父异母乃是兄妹这个借口,那为何又能娶同是同父异母之妹的木婉清和钟灵?既娶了木婉清和钟灵,又为何单单忘了王语嫣?
金老先生直如把这王语嫣忘了,已允她陪着疯表哥一世颠沛流离去了。
(另,其实新版疏漏颇多,此文只叹王语嫣,其他一概无论)
1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