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一文深入剖析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其与传统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多部网络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网络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文章引人深思,让人对网络文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读后感(一)
只读过男频,算是看完了半本。 总结,导言必读,然后书就可以合上了。 说是解读,我认为应有分析理解之意。 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师留给学生的课题作业,分到自己喜欢的尚算用心,若是不喜欢的,那就毫无参考性可言。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么多篇的文章作者居然没有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都是网文,按两三千字数为一章,一天两到五章,少说千余章的方式连载! 连载!不是实体书的一锤子买卖,让读者愿意花真金白银,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追看,那必定是有足够的看点!让他们觉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突然跑来评论的原因,我花了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觉得看这本书不值! 你没有给我你书标题里的东西,就这么简单! 这本书里去刻意分析社会,文学性,甚至读者的教育水平,却忘了网文也是商业娱乐一部分,给了别人想要的就有人付钱,付钱的人多,写同类型的也就更多。 至于什么老白,小白的分析就更是肤浅。 一句话,这就相当于给不认识现代兵器的的人写了一本《现代武器》,里面介绍了一下这是xx坦克,这是xx飞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幸亏怕踩雷,买的是二手书,有这钱够我再换一本好书了!
1/4页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读后感(二)
只读过男频,算是看完了半本。 总结,导言必读,然后书就可以合上了。 说是解读,我认为应有分析理解之意。 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师留给学生的课题作业,分到自己喜欢的尚算用心,若是不喜欢的,那就毫无参考性可言。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么多篇的文章作者居然没有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都是网文,按两三千字数为一章,一天两到五章,少说千余章的方式连载! 连载!不是实体书的一锤子买卖,让读者愿意花真金白银,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追看,那必定是有足够的看点!让他们觉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突然跑来评论的原因,我花了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觉得看这本书不值! 你没有给我你书标题里的东西,就这么简单! 这本书里去刻意分析社会,文学性,甚至读者的教育水平,却忘了网文也是商业娱乐一部分,给了别人想要的就有人付钱,付钱的人多,写同类型的也就更多。 至于什么老白,小白的分析就更是肤浅。 一句话,这就相当于给不认识现代兵器的的人写了一本《现代武器》,里面介绍了一下这是xx坦克,这是xx飞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幸亏怕踩雷,买的是二手书,有这钱够我再换一本好书了!
2/4页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读后感(三)
从本书导眼看,绍燕君是有脱离传统文学限制,去谈论网络文学的企图的。但是将网络文学经典化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浓厚的精英文学色彩。虽然她说网络文学的经典标准不参照精英文学的尺度。又说网络文学打破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等级序列,文学只有主流与非主流,大众与小众见得区别。
但是这些说法显然与她对经典性重新定义相矛盾。她是从网络性与类型性两方面来说明网络文学的经典性的,所谓网络性,是突出经典的当下性,主张经典是群选的产物,并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但是当我们进一步追问谋些作品何以被选,何以能产生影响时,我们还是必然要找出标准来,而这些标准在绍燕君的论述中却略去了。引入类型性,绍燕君是想说明类型化同样具有经典的可能,因为它们反映当代人的精神状况,具有文学性、独创性、严肃性。这难道不是在用传统文学的标准来确立网络文学经典的存在吗?
绍燕君的这篇导言迂回的,先是肯定网络文学的异质性(媒介、后现代性),但是最后还是回到用传统文学的标准来建构网络文学的经典体系。16页下她对经典性的直接定义,完全反映了这点。正因如此,在后续的对网络小说的评论中,我感觉主导的还是学院派气息,而缺少绍燕君提倡的粉丝视角与口吻。
当然,不可否认,她与欧阳有权一样还是发现并尊重网络文学的的独特之处,比如书中对类型性的探讨,以及对粉丝视角的重视都是其比较有新意的地方。
3/4页网络文学经典解读读后感(四)
在众多学习写作的书籍里,选择并优先阅读了这本《网络文学经典解读》,理由其实很肤浅:一方面是现在决定尘封我这张伤人无数的嘴,禁言止语(当然是尽最大可能),以文字取而代之;另一方面,最近自己迷上了耽美剧和小说,从《镇魂》电视剧开始,然后一口气把《镇魂》小说、《魔道祖师》小说和动漫、《纨绔总受爱上攻》小说,以及《镇魂》同人小说“巍澜衍生”的众多类型都全部看完,又重温了《断臂山》,甚至还搜集各种耽美的视频剪辑,几近疯魔……要是我不通过某种方式去表达输出点什么,那真的是很难平复心情——写作,最简单也最直接,而第一步,就是学习写作。所以综合二者,就机缘巧合的首选了这本。
书拿到手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先看了第十一章“耽美,不止是‘沉溺于美’”,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感动到哭。作者简直太强大了,完全深入到我们这些沉溺于耽美读者的内心深处,在帮我们诉说和呐喊。
从耽美的起源,到她如何在万重压力下慢慢前行,再到她如何一步一步俘获人心,最后到她如何让一些支持者秉从真心坚持不懈,作者全方位一点一点的剖析。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诠释了这种文学体的必然存在性和无可替代性,让很多晦涩的尴尬转化成了对自由和平等的呐喊,让深埋心底的委屈披上了战袍要争权夺地——争取她应有的主权!
“耽美文体是网络文学中最为激进和最富挑战性的部分,它描写“男男恋情”,主要由女性生产和消费。”
“耽美使女性通过一种朦胧、奇异的方式觉醒,体现了女性的追求和奋斗。喜欢看耽美的读者比较有独立的人格,很少依附性。耽美描写压制与反压制,充满了反抗精神,反抗社会、父母、男人设立的障碍。”
随着参与人群的越来越成熟和多层次化,如今的故事重心已经不再写两个男人如何突破禁忌相爱,而是写他们如何携手并肩,共同去达成人生目标,比如捍卫道义,修仙升级,或保家强国。故事的人物也从早期雌雄难辨的美少年,丰富成现在的既有阳刚又有儒雅,既有轻健又有稳重,甚至还有怪异风格的各色各样的类型。
不同于男女恋情普遍的男强女弱的模式(受制于本体的“自然”属性),耽美小说中的攻(男1)受(男o)组合要灵活多变的多,除了类似男女模式的“强攻弱受”,还有“强攻强受”“弱攻强受”“美攻丑受”“腹黑攻小白受”“女王攻忠犬受”“少女攻健气受”“年下攻年上受”“年上攻年下受”等等类型。在阅读时你可以恣意代入任何一种人设,去领略他们的人生和世界,而不用固定在唯一的“自然”属性人设里。
“耽美小说不仅会对男性形象进行欣赏和品评,有时还会用诙谐的笔触,表达出一种调侃,甚至嘲弄的态度。对充满爱欲色彩的男性身体的想象和消费,不仅是对女性欲望的释放,也是对男性权威的消解。男性的身体不再是令人恐惧、憧憬、只能被动承受的东西,通过虚构出来的男男关系,男性身体可以被接近、品鉴、把玩、挑逗甚至是凌虐。换言之,耽美作品中,男——男关系的预设,为女性观赏者提供一种以全新的目光打量和想象男性躯体的视角。”
所以给人的刺激和感观妙不可言,经常会有人感叹“一入腐门深似海”!
耽美小说的写作风格与严肃文学有着很大差异:对情感和人性的表达要通过趣味性来完成。在十几年的创作实践中,耽美小说从来都不是通过文化精英阶层的授权来获取地位,而是通过一方面不断的贴近粉丝的趣味,让内容情节曲折,萌点十足,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耽美这一设定去触动更为严肃的主题,不仅写出情感,更显出人性,两者结合起来,而直接赢得广泛的粉丝受众基础。
其实,耽美体也像玄幻、修仙、穿越甚至是玛丽苏文体一样,不过是人们在这有限的生命和束缚下,期望通过文学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能量、时间、欲望或者平等而已,都是超越现实的梦想。
不同的是,其他文体的梦想都是通过本体属性的延伸、扩张或叠加来实现的,而耽美体中“幻想男男恋是我们唯一与男性结成平等伴侣的机会”的梦想,更多的是要挑战无法更改的“自然”属性,且这种属性又被笼罩了几千年的思想禁锢。
自古都是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女性想要改变地位,甚至可悲到首先要改变女性的“自然”属性,也就是放弃本体去彻底转变,才能获得平等的地位,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在争取,而是在彻底的妥协。
所以这种违背了本体的梦想夹带了太多的无奈、嘲弄和打压,近乎悲壮,以至于折射而成的这种耽美文体的发展,也遭受了无限的阻力和诟病。
只是,都无妨,一切都无法阻止思想和欲望的解放,始终有一批“觉醒”的人在坚守前行,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健康与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在理性和客观的层面上,去认可并欣赏这种前卫之文体。
作者在本章的解读中,多以风弄及她的耽美作品《凤于九天》作为研究素材。从风弄开始写耽美一直到今天,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评论和专访,研究她这条心路历程。俨然撰写出了一部颠覆传统的革命史,看的人也是热血沸腾,恨不能只身参与其中去共同坚守与战斗,去为这星火持续传承,发扬光大!
看完这章后,我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一边慨叹还有如此有心有力的人,能为此领域执笔仗言;一边几乎都不想再抽身去看别的文体,只想以一颗纯正之心投入其中,哪怕仅仅为此祭奠!
但我终于还是没有偏激,或者说是为现实而妥协。其实文体虽然有区别,但故事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换一种描述方式而已。我不能因此就一叶障目,拒绝更广阔的学习空间,那样最终也只不过是井底之蛙贻笑大方,更不能从宏观和理性上为其正名、为其延续了。
“理性思考,必须要熔铸到情感交流中,才会得以流通并产生价值!”
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