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肆意生长读后感锦集

肆意生长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2 23:25:36
肆意生长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12 23:25:36   小编:

《肆意生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在逆境中坚强生长的故事。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小说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励志之作。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一

去年有一档综艺节目,叫我们民谣。其中对我来说,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程壁的参加。后来在论坛里看解释说她暂居日本,未能参加。

诗歌始终是灵魂之外的放纵与放飞。是平凡的人们跳俗世而寻找自我的可以跨跃时间与空间的魔毯。而民谣与诗歌的结合,是文艺想像与感悟的心灵之歌。程壁的人生旅程在童年就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感性睿智的事物反应轻触着童年的点点滴滴。

总有一种宿命般的追求与使命会在某个契合点,被点燃,被开启。程壁的求学之路同样在不可思异的命运之手中翻转腾挪。小语种的专业在瞬间就改变了一个人生命的走向。而能绕了个弯进入北大读研,更是之前本就放弃却又意外得到的果实。无常就是生命的本质。旦求不得,却不经意又抱得原先的希望。甚至于母亲都只是心疼伏案的女儿,未抱希望。

北大时才抱起吉它的程壁看似临时起意的过程,却完全是水到渠成的因果。自己谱曲《晴日共剪窗》到得到校园十佳歌手,从此开启了十年独立音乐人道路。留日工作的经历更是收获了无数的友情与诗歌音乐的滋养。而在佳能写真部的日常,也让文艺青年更如鱼得水般徜徉在自由灵魂的沐浴中。

本书由秋到夏的设计,让人想起治愈系电影《小森林》。人生是旷野,肆意生长,努力追寻。在一个北方姑娘的成长故事中,体会诗歌与民谣的美好。

在某个无人问津的时光里,听程壁的民谣,在诗歌中回味淡然如水又轻逝的人生,过去与未来,远方总会有一缕希望的光默默的温暖着我们。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二

“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这样的诗句,似乎只能出自心灵细腻、情感丰富的人。程璧,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从北大走出的她,用音乐和文字,诠释了自己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她的音乐和随笔集《肆意生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肆意生长》是程璧暌违舞台五年后的倾心之作,这本“自传体”随笔集不仅记录了她的来路与归处,也展现了她在人生新阶段的思考与感悟。

她的音乐,从诗歌出发,用音符和旋律,诠释了诗歌的内在力量。她的文字,从生活出发,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成长之路。《肆意生长》就是她人生旅程的缩影,是她音乐和文字的集合。

在《肆意生长》中,程璧用文字回顾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之路,分享了她的音乐背后的故事。程璧以干净、温润的声音和坚韧、笃定的眼神,打动了无数听众。她的创作风格独特,将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更强的生命力。在这本新书中,她不仅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也讲述了与诗歌的灵性瞬间。她用文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自己,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温度与个性。 程璧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的滋养,她在山东小镇滨州的童年生活,成为了她精神的原点。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鼓励,让她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书中还提到了她与良师益友的合作与交流,正是这些人的支持与帮助,让她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 诗歌与民谣的结合,是程璧音乐的一大特色。她认为,民谣是自由的,与诗歌有着天然的羁绊。通过新的配器和表达,她让诗歌的力量再次燃烧,带领读者以新的形式感受美。这种创新的尝试,不仅让她的音乐更具个性,也为中国民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周云蓬在序言中对程璧的评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她的形象——肆意而明亮,柔美又充满向上的力量。她的音乐和文字,如同一股清流,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给人以慰藉和启示。《肆意生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梦想、不断成长的程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与音乐的魅力。这不仅是一本关于音乐与成长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热爱与坚持的华章。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程璧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肆意生长。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三

美国⺠谣艺术家鲍勃·迪伦唱道: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男子汉。这里的男子汉换成女人 也一样。程璧的《肆意生⻓》这本书讲的正是这个成⻓的过程。 《肆意生⻓》这本书在书封面上的定义是属于散文类书籍,但是我读完之后感觉,与其说是散文, 也可以说是一本自传。程璧作为⺠谣歌手,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把不那么平凡的生活过成了 散文,自传也就变成了散文集。 翻开书之前,我并不了解程璧,听都没有听说过。只是在书皮上知道了她的一些信息:旅日独立音 乐人,名谣歌手。2014年推出专辑《诗遇上歌》,获评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国语女新人。音乐作品 全网播放次数突破10亿。 我去音乐网站上搜了她的作品,一边听着歌,一边看书。时间随着细腻的文字缓缓流逝着,我跟着 文字,感受着作者一路走来的感受。 程璧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家庭,奶奶是⺠国时期的大家闺秀,父亲是爱高声诵读唐诗的知 识分子,母亲虽然是一个朴素的家庭妇女,但是可以在每次程璧父亲吟诗卖弄时,默默地翻个白 眼,还笑着继续做手里的活。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程璧自小便喜欢诗,渴望美,喜欢和美相关的 事物。 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山东大学之后,程璧选择了日语专业。家人也觉得就选日语,因为日本离家最 近。就像很多传统父母一样,比起儿女⻜得高不高,离家近、安稳的生活,将来能时常回家,一家 人其乐融融才是他们的理想愿景。这种传统观念给了程璧很大的影响,在后来的生活中,家人的爱 固然支持着她越⻜越高,但是一次次的转身离开,也充满了对家人的眷恋和离别的遗憾。 大学毕业之后,程璧又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又去日本工作。这一段段的经历,丰富 了她的⻅识,也让她更好地看清了自己内心的向往。 书的目录很特别,一共分为四部分,象征着一年四季。比较不同的是,不是按照春夏秋冬这个顺序 来的,而是秋、冬、春、夏。而且小标题也很有诗意:秋是”适合读诗的季节“;冬是”爱于冻土中萌 芽“;春是”与友漫步樱花路“;夏是”将热望谱唱成歌“。诗意的标题,符合书里诗意的文字。 很喜欢书封上的一段话:每个人,都应像一株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年年月月,经受着季节的变换, 斑驳了枝干,褪去了⻘涩,却愈加枝繁叶茂。勇敢告别,骄傲生⻓!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四

鲍勃·迪伦唱道: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男子汉。

这里换成女人也一样。对于任何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灵而言,上下求索的青春,坚定不移的前进,是唯一的信条。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岁月不会辜负勤勉跋涉的人。往事如烟,总有一天,会酿成一曲满庭芳。

程璧的这本书,正是如此。

这条清澈见底、淙淙流淌的民谣河流,源头是自民国时代便是大家闺秀的奶奶,爱高声诵读唐诗的爸爸,还有山东乡村广阔的沃野。从幼时学剪窗花起笔,离家去省城上大学,进京考研上北大,东渡日本闯东京。千回百转,似有祖辈隐隐的期望在血液里震荡。

从容的文字后面,一定暗藏着深夜枕畔的眼泪。只不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家也一样。其中种种不为人知的苦恼,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泣,或许化成后来的某段感伤的旋律,便成就一曲新歌。

另外,这本书里,还可以读到一个年轻学子的心路成长历程。怎样选择喜欢的工作,怎样把审美趣味和事业结合在一起。能玩会赚钱,工作与生活,两不亏欠。之后,日子升华为赏心悦目的花朵。静水深流,成为人母,优雅地转身进入生活的更开阔的河段。

所以,这也是一本人生经验闪闪发光的励志之书。

更重要的,这还是一本民谣歌手的珍贵的创作谈。

程璧讲了她音乐创作的源泉:现代诗的滋养,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生活里灵感的迸发,还有写歌弹琴唱歌的体会……好多的私货、干货、经验之谈,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北岛、西川、顾城、海子、张枣、宫泽贤治、金子美铃、谷川俊太郎、索德格朗、辛波斯卡等等,都曾是她生命中的灯塔。还有古老的《诗经》给她全新的现代的启迪。

厚积薄发,触类旁通,数不尽的树木沉入地下,才形成了一块煤,燃烧发热。一位歌者创作一首好歌,并最终把它唱出来,大体也该如此。

每个民谣歌手虽生长于故乡的土壤,受益于母语文化的浇灌,但最终将是属于全人类的,应该有人类视野。要走出狭隘的舒适区,就像年轻人总要走出家门,直面世界的茫茫风沙,投入无尽的天长水阔。

走过千山万壑,奔流入海不复回。

任何一位歌者,最终要融入人类现代文明的海洋。

程璧有这样的眼界,曾经沧海,依然本真。

属于她的那片大海,海水正蓝,曙色尚早。

好好写,好好唱,好好爱。

我们都喜欢你,程璧。

——周云蓬

2024年1月28日晨写于京都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五

又是面璧的一天!上一次去听程璧姐姐livehouse还是19年,那天表演结束后,地铁停运了,幸好赶上最后一班公交,到了学校北门发现门关了,不想绕一大圈跑到思源门,所以最后是翻墙进去的,似乎翻墙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了。不过正是这些有趣的小插曲,才让我更加印象深刻。 下午听程璧《肆意生长》新书分享会。有很多甚至十年的铁粉,从14、15年就开始喜欢程璧。有个从山大到北大和程璧一样求学经历的女生刚出声就沙哑了,还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孩刚拿到话筒就眼泪止不住地流,调整了许久,她给程璧姐姐读了她写的两首小诗,还有个男生给程璧唱了首诗经里的关雎,虽然他忘词了好几次哈哈。我明白,不仅仅是耳机里的歌声,更是那无数个迷茫低迷的日夜,是那整个青春的陪伴。就是这样,在歌声里,感受了许多。 自带了一本新书,在现场也又买了一本,排队签名的时候,连说什么我都想好了,可是一上去,只说了一句程璧姐姐好,然后就紧张地失语了。她主动问我,要写上谁的名字吗。我说可以就写这个么,我拿出在手机便签里提前准备好的字句。程璧姐姐看了一眼,很爽快地签完,然后说,要不我给你把时间也写上吧。好呀。2024.4.4上海。还请陌生小姐姐帮忙拍了张和程璧姐姐的合照! 晚上livehouse来的比较早,听到候场音乐有放坂本龙一的曲子,真的是美好的人总是被万有引力所吸引,相似的人之间有无形的桥梁连接着。我举着相机像19年那样几乎录下了每一首歌,想着等老了拿出来静静看,慢慢听,可是一回家就开始循环了。最后程璧唱了超级喜欢的《恋恋风尘》,她问大家,你们还在相信爱的年纪吗?爱!我们到八十岁都相信爱好不好! 每一个喜欢程璧的人该是幸福的吧,是的,在花园里肆意生长,自由绽放,每天记得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把这本书寄给了非常重要的人。

谷川俊太郎。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两颗心靠近又分离,恋爱有始也有终。诗的价值又跟作者的成熟与否无关。 寺山修司。我无限地将你推开,只是为了将你无限地拥入怀里。世间万物守恒,告别也是遇见,我们无限地与往日的自己作别,其实也是温柔拥抱下一个自己。 是深冬了。在所有正常而又幸福的大街上,人们相拥,继续行走着。总有人为美好的事情感叹。 爷爷。饮尽杯底的夕阳时,总会唤我再倒点月色。我们都在时间的河流里,自始至终,没有办法停下脚步。 恋恋风尘。忧伤满山岗,青春已离场。 花房姑娘。生活是个围城。每个人的一生也许都是这样,离去又回来。 恋曲1990。尽情灿烂过,爱过,也就无怨。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悲欣交集。 金子美玲。上层的雪,很冷吧。冰冷的月光照着它。下层的雪,很重吧。上百的人压着它。中间的雪,很孤单吧。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狄金森。To be a flower, is profound responsibility. 绽放自我是你的责任。 索德格朗。星星蜂拥在花园里。你不要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每一首诗歌,每一段旋律,在阅读者,在聆听者那里,得到了解读,获得了新的生命,产生了心灵的共振,美妙的过程。 辛波斯卡。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什么是诗歌,是生命燃烧过后的灰烬。然而很多人还不是太明白,去追逐灰烬,而不是燃烧。生命本身。 枯木是唯一真实的风景。在枯萎的花里我看得到生命,世间,流淌和凝固。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六

对于作者,最初的印象就是花房姑娘,当时听完觉得好特别呀,跟崔健唱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次是如何看完这本《肆意生长》呢?一边放着程璧的各张专辑,一边捧着这本书坐在摇椅上慢慢地阅读着,不知不觉摇着摇着就读完全本,真是一种享受呀!

我没想到作者是这样子和盘托出自己所经历的人生阶段及感悟,感受到极大的真诚。从和奶奶相守的童年,到自己独自奋发求学,及拼尽全力考研,留学,工作到立业成家,你可以看出作者在一心一意的做好眼前事。被她的那种努力所感动,也被她找到自由自在活成自己的人生而鼓掌。

如今很多人都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要去干什么,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包括作者也是不知道的,但在各个阶段所做出的选择,在每一个人生关键中的岔路口,你做能做出的选择,是好是坏,回头去看,都无法改变,可以期待的,只有明天的事。能做的也就只是做好眼前事,依据当时的能力听从自己内心所能做出的选择。关于这部分内容,作者在冬篇章里《想走的路,究竟事理想还是妄想》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觉得非常有借鉴性。

我很想做某件事,我可以去追寻吗?我如何确定自己的“决心”并非不切实际的妄想?辨别二者,以下是我的三阶段:

第一:只停留在想和纠结的阶段,而不去做一点尝试,不用说那就是妄想。

第二:是否能持续不断地做出你自己认可的东西,而且有外界的客观反馈。

第三:即使做喜欢的事,也还是会有一堆烦恼的时候,但我发现喜欢远远大于烦恼。

程璧,我们大部分人认为是北大的才女,但除却天赋,我们不能否定她贯穿全书里所付出的努力和为自己梦想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的脚印,这些是她有如今成就的基石,是她为了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而步履不停的往前走着。这是我看完全书最大的感受,人要为自己负责,人要为自己努力,人要为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付出汗水,人要为自己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而做出选择。

春篇章里《相机小伙伴》,我真的为这种一同去寻找生活美好的友谊而干杯。 裕树和森川是作者在佳能实习那一年加入写真部(摄影社)认识的同事。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一成不变的生活中,人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和钝感,所以温柔生活的人最容易打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们那种留意平日的细小瞬间,毫不掩饰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记住了其实每天都是新的自己,每一天都是仅经过一次的风景,每天都是兴致勃勃,对居住地的每个街道和转角几乎都熟识,一下就可以说出哪里有夜晚看得到的展览,一起结伴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餐厅让我心生向往,如今我们大部分时间就耗费在短视频里,觉得外出无趣,不如窝在家里家里刷手机 ,但一天看似放松的日子,却给身体带来无法言说的疲惫。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微风。海鸟。森。山。日出。云。雨。落日。只要你走出去体味,本来平平无奇的一个周末,就会因为这纯粹和温暖的大自然和人而转变为一场令人回味的电影。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大多数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勤学而成就的。所以决定高度的或者决定上限的,不是天赋,而是后天真诚的努力和付出。带着你的努力去发现这世界那么多美丽的地方吧。携同你的付出去实现你的梦想吧。去结伴兴致勃勃走出去吧。去自由自在肆意生长吧。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七

“当我寂寞的时候/其他人并不知道/当我寂寞的时候/朋友在一边笑/当我寂寞的时候/妈妈总很温柔/当我寂寞的时候/神灵也寂寞”。这是程璧谱曲的《当我寂寞的时候》,聆听她低吟浅唱,从最初莫名的悲伤到后面治愈的温暖,“妈妈的温柔”在旋律中缓缓流走。程璧带给我别样情愫,我忘了从何时开始关注她,倾听她的《晴日共剪窗》、《诗遇上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等专辑歌曲,刚好看到她撰写首部随笔集《肆意生长》出版,再次与她相遇。

全书分为五部分,以秋—适合读诗的季节起笔,到冬—爱在冻土中萌芽,到春—与友漫步樱花路,再到夏—将热望谱唱成歌,最后落笔后记—那些青涩的不完美。秋、冬、春、夏四季轮回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点滴随感汇编成籍。

适合读诗的秋季,讲述爱诗的缘由。四岁跟奶奶住在乡下的北方小院子,院子里种着葡萄、豆角等,日子很安静,奶奶时常哼着一首小曲,年末教程璧剪窗花,奶奶留意季节变化的每一个信号:春分、谷雨,细腻的感受着、记录着生活。这样的性格色彩潜移默化的出现在程璧身上,往后的日子里都离不开这份诗意滋养。2012年北大硕士毕业时,她录制处女座《晴日共剪窗》。从家乡到北京上学,到东京工作,一步步前行,慢慢就这样,爱在冻土中萌芽,踏上独立音乐之路。从音乐最初的模样,面对质疑的声音,寻找自己的个性,就像她说,自己根本不是什么温室里的花朵,更像是一棵野生植物。生长在广袤的北方平原,黄河岸边的淳朴小镇,在大片的麦田和凛冽的秋风里,肆意奔跑长大。努力考研去北大燕园,在哪里知道什么是世界的广阔自由;学了日语,听东京独立音乐人作品,远渡重洋开启异国生活;为“缘分”争取去自己最欣赏“美学实践者”原研哉研究所工作;不断积累旋律,辞职回国,写歌录歌,发行第一张音乐专辑《诗遇上歌》。正是肆意生长和无知无畏,回馈今天的自己,拥有以做喜欢的事为生的权利。

与友漫步樱花路的春季,相伴前行中互相影响。很多人从《诗遇上歌》认识程璧,尤其是《春的临终》。“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先睡觉吧,小鸟们/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我把悲伤喜欢过了/可以睡觉了,孩子们/我把悲伤喜欢过了/我把笑喜欢过了/像穿破的鞋子/我把等待也喜欢过了/像过去的偶人/打开窗,然后一句话/让我聆听是谁在大喊/是的/因为我把恼怒喜欢过了/睡吧,小鸟们/我把活着喜欢过了”。“我把活着喜欢过了,是一种面对死亡的释然心态。选择在春天这个没有多少悲情色彩的季节。亦如樱花,不正是《春的临终》最真实的写照。春日一树树花开,如雪般烂漫,一周花期过后,全部散落。日本文化审美意识乃至生命意识,是悲的底色,对生命无法把握的无常感。”将热望谱唱成歌的夏季,诗歌伴随成长。她书写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生活处处是沼泽,金子美玲却留下个人坚韧和希望的诗句:“向着明亮那方。”正如贝多芬在弥留之际,他很清醒地写道:“我耐着性子,心想:任何痛苦必带来善果。”善就是解脱,正如他临终所说:“是喜剧的收场。” 贝多芬在巨大的打击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才创作出脍炙至人口的《命运》《田园》《致爱丽丝》等经典乐曲。

阳春四月,我伫立在广袤的天地,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感受人间最美四月天,品读程璧《肆意生长》,回望她十年来以诗为歌,用音乐传递她的美学观,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感受生活的美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感受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八

读诗,写诗,编曲,歌唱,制作专辑,推广,然后就是等待,等待听众和市场对自己悉心打磨的作品或许会有的反应,这就是独立音乐人的日常,一个完全将生命力和理想融入作品中的执着的灵魄,一个既渴望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一个国王,又希冀能让世界见证自己的成长和才华的孤独的歌者。

出道10年,发行10张专辑,音乐作品全网播放突破10亿次的音乐才女-程璧,在新书《肆意生长》中,回忆了曾经充满美好记忆的童年时光,以及在求学过程中和谋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积累下的点滴心得与感悟,让我们可以有机会走近一个独立音乐人的人生,从她的眼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感受被家人和世界温柔以待的温暖,为理想执着努力的不甘平庸的心灵。 贯穿她一生的一个词大概就是“诗歌”,从小时候奶奶教的诗,到父亲背着她走一路背一路的诗,大学时初试写作的第壹首《晴日共剪窗》,再到去日本工作过程中结识的独立唱作人,艺术从业者,诗人,完成了将诗歌与音乐的莞美结合。 回国发展不久便推出了第壹张专辑《晴日共剪窗》,从此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便一发而不可收,接连推出的专辑也在新媒体上被大量传载,也让我们认识了这位温柔且独立的民谣诗人。 回顾这几十年中国民谣的发展,出现了众多风格的歌手,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里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作品,从蕞早的老狼,朴树,许巍,到后来的万晓利,周云蓬,再到近些年的宋冬野,陈粒,赵雷,中国民谣不断与其他音乐形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积极的试探中演变出风格迥异且级具个人风格的演唱风格和表演形式,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歌手选择用民谣音乐开启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而程璧选择将音乐与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融合,则为民谣音乐开启了另一种新的可能,在她的作品中,不仅有古体诗,现代诗,还有异国的民谣,演奏乐器也不仅仅是吉他,还有大提琴,萨克斯,尺八,太鼓等多种乐器,经过现代录制手段的加持,莞美融合到了一起,就像作者一样,不断汲取各种艺术形式的营养,不断经历各种不同方式的人生,无所畏惧,肆意生长。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九

二十多年前,我国音乐界百花齐放,民谣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和作品。而现在民谣渐渐小众,可能是大众审美和鉴赏越来越多样化,也可能创造一首好的民谣作品太难了,尤其现今城镇化程度高、文化也逐渐碎片化。

陈璧也是位民谣歌手,不过现在我们不大听到她的歌,除了上面说的民谣影响力的下降,还有她现在旅居日本。

幸亏她写了这本书,《肆意生长》,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进她的内心、走进她作品的深处,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理解她和她的作品。

这本书第一部分类似于自传,写了自己从小和奶奶的生活、求学经历(又高光又曲折又幸运又励志)以及到日本工作、生活并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一年四季,陈璧用一个“秋”字做了归纳,可能对她来讲,虽然这是她人生的前面部分,但却有了她人生最重要的收获:有过家人关爱熏陶,有过拼搏奋斗,有了社会初接触,也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让自己的理想做到了初步实现。即便以后取得更大成就,也是这段时期播下种子有了前期收成之后的厚积薄发。

后面,她用“冬”来表述一些处于冻土萌芽中的爱,这部分内容属于半自传半思考,有她人生的经历,但越来越多展现出作者在遇到不同人物和事情的想法,有了明显的内求自省和探索求问,自己的道路自己规划好了,并以“母亲”这样一个个人新身份收尾。

“春”则是讲她和她朋友的故事,这些人就像一颗颗珍珠,把作者的人生串成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

与前面那些温馨内容相比,“夏”的部分则严肃专业得很——不是语气而是内容,这里作者讲述了她与很对诗人深交和神交的事,这些是了解和理解陈璧的一把重要钥匙,毕竟她的很多歌就是为诗人而歌。最后她还带我们走进她的作品,娓娓道来她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现在我们也许明白我前面所说的民谣难出优秀出品了,艺术、美学、文学等综合积累和积累之后的高级表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要有天赋,要有勤奋,还要好人品和一点点好运气。

一个好美的姑娘,为美而歌。

肆意生长读后感篇十

1

如辛波斯卡在《一见钟情》诗中描述,人生是由很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偶遇组成。偶遇一本书,也是冥冥之中注定,随遇而读、随兴而读才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读到程璧的这本新书《肆意生长》,就是因为一场偶遇。上个月在良渚大屋顶的樱花季集市里摆摊,集市的最后一天,程璧来了,下午分享新书、晚上演唱。虽然之前就知道程璧,听过她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但若不是如此近水楼台,我这个假粉丝,也不会专门去参加她的活动;既然都送到门口了,那就去看看吧。下午就把摊位交给小伙伴,自己翘班去看新书分享会,发现程璧小姐姐:人如歌,歌如诗,内外统一,静美自在,一副肆意生长又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样子。分享会结束后,果断卖了这本新书。

一口气读完这本自传性质的随笔集,最喜欢的还是书的第一、二部分:讲程璧是如何从山东农村的懵懂小女孩,一路肆意生长,直到变成这样一位在我们面前自在从容、谈歌唱诗的艺术家。

肆意生长,谈何容易?肆意的前提是要做真正的自己。是苹果就长成苹果,是橘子就成长橘子。如果苹果硬要把自己装成橘子,是多么苦逼,是多么压抑,如何还能肆意,如何还能生长,如何还能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硕果累累?这种肆意生长(flourish)的状态,就是积极心理学赛利格曼所讲的幸福的状态吧,他讲幸福的一本书就叫做:Flourish(中文翻译为《持续的幸福》)。

且看书中程璧讲自己是如何肆意生长的。

幼时,常与奶奶作伴,文艺又热爱诗词的奶奶在程璧的心中种下文艺的种子。程璧写的小诗“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就是记录这段美好的时光。

虽然小学、初中程璧是兴致勃勃的文艺兴趣活动的积极分子,但是到了高中,程璧就成为了“小镇做题家”,还选了理科,在“数理化”里面苦苦挣扎(哎,想成为橘子的苹果)。然而理化并不是她的优势,还好一次机会,提前上岸考到了山东大学的外语学院(不用考理化)。大学选择了日语专业,然而就算之后考上北大的研究生时,程璧其实仍旧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研二,去东京佳能公司实习半年,一次听好友森川弹吉他,她幼年的文艺基因才突然又被唤醒了;实习结束,回到北大,果断加入吉他社。所以研二了,程璧才正式学习音乐啊!但程璧大学本科时参加豆瓣“相机生活”小组,研究生阶段研究的是中日文学艺术和美学,所以她实际上对文艺、对美的追求一直没有中断过,只是到了某一点,终于爆发了、觉醒了,而诗和音乐是目前她对美的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其实她也不排斥其他的美的表达方式:如视觉艺术、设计等)。程璧写道:“当我从北京到东京,越来越靠近喜欢的事情、越来越放松,获得一种自由去追逐自己真正所爱的事情,命运才带领我最终抵达那一刻。”

于是程璧终于在研究生阶段,慢慢发现自己要做与“美”相关的事情,而且明白自己不是想做“美学”的研究者,而是要做“美学”的实践者(通过诗和歌)。受日本美学的影响,程璧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宏大叙事之外的细水长流的美。

好的诗,必然带有音乐的律动;好的歌,其歌词必然是诗。所以诗歌,本是一家。虽然程璧在读研二的时候才拿起吉他,但她二十多年对诗词文学的耳濡目染,加上音乐的天赋(她弹起吉他,旋律就冒了出来),从文学走向音乐(从诗走向歌),就自然而然。“你是苹果,就不要憧憬橘子。我没有憧憬过橘子,我的音乐旋律告诉我,就长出苹果本身的样子就好。”

但她还是没有勇气马上把音乐当作自己的事业,而是毕业后先去日本工作 了两年,去体验更多的可能性。先是一家证券公司,完全喜欢不起来啊;然后去了原研哉设计事务所,虽然工作很好、很高大上,但也不是自己最爱。在工作期间,她继续音乐创作,继续接触东京的独立音乐人,了解她们的生存状态。“就像我看到的那些东京独立音乐人做的一样。她们并不富有,但是她们也什么也不缺。体面地活,温饱无忧,精神自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活着,人就会像植物一样,自然伸展,阳光蓬勃。”

“人面对选择的时候,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不辜负自己的内心。”“音乐对于我不是梦想,只是一种决定。”2014年,在工作2年后,有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和音乐素材积累后,程璧毅然决然回到北京,推出了第一张正式专辑《诗遇上歌》。剩下的故事众所周知(the rest is history)。

所以,程璧的例子再次证明只有做真正的自己,才能肆意生长,才能持续幸福。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还有方法途径可供参考。程璧在书中分享的如何鉴别理想(真正的自己)和妄想(被贪嗔痴蒙蔽的自己),实际就是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因为做自己擅长又喜爱的事情,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程璧说,鉴别理想和妄想,可以从三个方面:

一、如果只是停留在纠结的阶段,而不去做一点尝试,不用说,那就是妄想;

二、是否能持续不断做出你认可的东西,而且有外界的客观反馈:持续不断,如持续画画、持续弹琴、持续写文章、持续做科研等等;自我认可,无法取悦自己就无法取悦他人;外界反馈,正向的反馈还是需要的(钟书:除非你自我认可非常高,超前于时代,百年后世人才终于认可你);

三、即使做喜欢的事情,也还是会有一堆烦恼的事情,如果你还是喜欢远远大于烦恼,坚持不懈,那么恭喜你,这就是能让你成为真正自己的理想。

2

书的第三部分分享了与友人的故事:都是文艺的朋友啊,诗人、音乐人,或者本职工作不文艺但生活中坚持文艺的人;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相互滋养,相互照见。

书的第四部分分享了创作谈: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及作品解读,歌迷朋友们对这部分应该会很喜欢。

各部分还穿插分享了东京的文化、风土、人情,包括很多文艺打卡点。

3

程璧的文笔直白、简约、口语化,不过多的修饰,但富含哲思,犹如她自己喜欢的简素、日常的美学。

分享一下书中更多的金句:

- 某种意义上,音乐似乎并不是我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某种必经的方式。一种很适合我的,自然而愉快的表达方式。

- 一说到“美”,似乎它是脱离生活的东西。可恰恰相反,在我这儿,它始终就是生活本身。

- 我不想让我的人生看起来无比励志,只想让它看起来自然而然。……悄悄地努力就好,努力让自己过上喜欢的人生,努力让这个过程看起来“自然而然”。

- 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没治好,我反而更加热爱艺术和美。……只不过现在多了个可爱的小跟班,一起文艺。

- “关于诗歌与创作的美好,多晚领略都不算太迟。关于生活和抗争的艰难,多早明白都来不及了。当你明白无论身处何方做何决定皆有桎梏,才会懂得:不怨不悔,就是自由。”(程璧引用陶立夏的话)

- 就像李叔同,大师在临终前最后四个字,还是悲欣交集。而承载这些悲欣交集的,就是诗和歌。

- “什么是诗歌,是生命燃烧过后的灰烬。然而很多人还不是太明白,去追逐灰烬,而不是燃烧”(程璧引用莱昂纳多·科恩的话)

- “不用着急。不需要闪闪发光。除了自己,不需要成为任何人。”(程璧引用伍尔夫的话)

- “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每一个序曲终究都只是续篇。”“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程璧引用辛波斯卡的诗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