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亮的人》是一部启发人心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拥有积极人生态度和快乐心态的主人公。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态积极,就能战胜一切。这部小说让人深刻领悟到心态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篇一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这本书以后有可能会被禁。
书分为三大辑,内容包含了生活里所见所闻的思考,读书笔记的感受,政治模式的看法,宗教信仰的思考等等。王开岭是在真实写作人,愿意将他的思考写下来,在这个怕说错话的时代,这种作家是少数的;王开岭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且非常厉害的吸取了书中的思想,加入自已的写作中表达出来;王开岭的文字,很多都像诗样的皎洁,读起来非常舒适。
读完《精神明亮的人》,我又买了他的另一本作品《跟随勇敢的心》。
1/4页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篇二
断断续续花了十三天近四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其实我还挺喜欢的。我看到一个人内心对于世界的解释,看到他的认同和批判,看到一个人相信的事物。他的文字并不华丽,这也恰是我所喜欢的,他用简单的描写证明这的确只是他的随笔而已,我觉得不应该说他的不好。他写得很认真,或许不公平,可是很深刻,他抓住了那些事物的实质和重点,他让我认识到很多从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很有启发的书。你在文字里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人,他的文字不掩饰,他不怕,他只是想写出内心真实的看法,这是需要勇气的,不管他写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些文字以后会被出版公开。
在后记里他写道:“一天一夜,我就站在了今天里。”“一个纸质阅读和钢笔写字的年代,精神也是手工的。”“一晃十座春秋,每个人都在移动,都在成长和脱落。”“我不承认死是虚无,它不过是不做声的安静罢了。”“而灵魂,恰恰是生命最大的真相,无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看到他和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看到他的灵魂。
2/4页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篇三
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虽然有些观点我并不赞同,有些语句我并不欣赏,有些文章我并不喜欢,但这是一本优秀的书。其中有一半的文字都能给我以启示,我想这真的就足够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慕着“思想性”的名来,看到里面一些漂亮的句子就开始本能地抵触。对,这有点像我十四五岁的状态。但是一味地追求思想深度而不顾表达形式是不对的。文学的光辉毕竟是理性与美共同作用出的。说实在的这本书中我不欣赏的语言就是某些修饰过多的,然而作为一个整体,此书是很值得细细品味的。
他是一个能写自己想写东西的作家,一个真正关怀这个时代的人。很显然他从古今中外名著中汲取了很多思想来加工为自己所用,但我们又凭什么将他与鲁迅、老舍等大家相比呢?他不是什么伟人,他也只是一个后辈,伟大的后辈。大家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需要社会环境,需要本身天资,需要自身经历,很不幸他缺失了其中的某些,而不能成为那轰轰烈烈的人,只能去写,去做新闻,去尽绵薄之力改变一点身边的人,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他又是幸运的,他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思想的影响而感到快乐与满足,却没有许多大家在世时的颠沛流离与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这些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是最平常的人,过得是平常的日子操着平常的心。因此我们的眼界也不免狭隘——偶尔有点无病呻吟偶尔开始言辞刻薄偶尔又信奉知足常乐。但这是真实的生活,是在两级中不断制衡又常常容易倾向某一边的生活。
人也是这样。王开岭不是完美的,而且这不完美恰巧又显得那么突兀,那么“小气”和“软弱”,所以他永远无法成为文坛巨星(很多文坛大家的缺点都是隐藏的,或者大家看他时自动选择了无视)但他是一个靠近我们的普通人。我们也行走在一条最普通的人生路上,王开岭就在某一个拐角进来,给我们亮起一盏灯,两盏灯,陪我们走完人生中的某一段然后自动退出——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走在普通路上的人,他还有自己的人生需要照顾,提灯的他只不过比受到引领的我们多了那么一点的读书经历与生活实践,观察与思考吧。我们在遇到他之前有信奉的名家,遇到他之后也会有。王开岭,永远不是那个人生信条。但我们不该忘记他曾给我们带来的一瞬惊喜,那曾明亮过我们精神的一丝智慧。因为我们的普通,我们也注定在别人生命中扮演这样的角色。王开岭让我们知道,在这个大师匮乏的时代我们仍可以写作,去成为和他一样点亮别人精神之路一瞬的人,去使自己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快乐。
说不定过了多久,新的大师就会崛起,我们未完的愿望也就会实现。
3/4页精神明亮的人读后感篇四
他是我们的秘密,我们的罪行,我们的悔恨。
——奥克塔维奥·帕斯
“是时候播种泪水了。”当我读到王开岭先生的散文时,我才发觉脑海里的那些空白,不是没有存在过,而是在人类文明的重复进程中,一次次被淡化,一次次被洗得苍白。当你听到激动的舌头犹如大醉后的反复吟哦,还有什么比酒醉后一夜摇落的星月更为真实更为坦然了呢?当作者有意地为我们这个时代做下一些真实的笔录时,那一次次抵达灵魂的书写,告诉我们那个属于神的国度曾一度存在过,后来却永远从越来越厚重的化学天空下消失了。
倾听一种真实是困难的,用一种真实去直击自己以及人性中的许多阴暗面也同样是困难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而作为我们自身——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在社会越来越方便快捷的许多进程中,逐渐消失了“人”的许多特性。我们所能歌所能哭的那些大哀,它就在我们的体内,也在我们身外,一切都是不由自主地发生,当你有时还能在黎明前的梦魇中醒来,那些梦无法让我们停止,我们亦无法停止这个世界,虽然在很多时候,我是真的感觉到——它几乎快要放弃我们了。
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记得有年从东北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在华北平原上空无穷尽的烟雾下面,我已懂得最好的活法就是呆在原地,一动也不动。那就是一般人与生俱来的不幸和悲惨。不管是“决不要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透露出来的一种悲壮和滑稽;还是“我失败了,但我更战斗过”从战俘的命运中感受到,一样用来撕裂自己的残酷;乃至“独裁者的性命之忧”和“你有权保持沉默与宁肯错杀一千”中对政治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在王开岭先生的散文中,你还能看到对小人物在时代变迁的遭遇,所寄予的一种愤懑和同情;像在许多其他的对话方式中一样,讲述者也就是聆听者自己,他很清楚地知道它是在对谁,对何处诉说。就在心之深处的每一次颤动中,把所有人的罪和苦难背负起来,去触摸那个更为本真的自己,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冒险和救赎。所这同样也是一种还原和割裂,他想要告诉你的是,执着于普通人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创作,才是面向真正的人生,才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真正的特质,人可贵的自救和互救。
一切也正如劳伦斯告诉我们那样,“没有什么永恒的真理,真理是随着时光变迁的,昨日优秀的柏拉图今日就是一个满口胡言者。”或许吧,千古梦一场,醒来纸半张,当我们所处时代沉沉地也快要过去了的时候,王开岭先生就是固守在心灵家园中一个迟迟不肯入睡的守夜人,读他的文字和他文字中的许多故事,是一件诱人而危险的事情,有着一种令人惶惑的清醒和可怖的美,总会为我们唤醒,或是保留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而在我们不幸地所处的这个时代中,这种声音依然需要独自存在。那些人那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渐渐地淡出时间之外。“谁要是活过了那一年,有生之年都会怀念沉没了的极乐岛”,这就是我们每天变来变去的变形记,我们这个时代所感受到的最大谎话还有神话。
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