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流浪者》是一本深入人心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在无助和孤独的情况下,与一只斑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最终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念。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让人深受感动。
斑马流浪者读后感(一)
当你觉得与当今涌流的大社会与自己格格不入,时常孤独。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用智能手机刷视频来获取精神世界上的短暂性的愉悦感。你也许不会想过通过读本来获取。然而这个斑马却选择了在时间的长河,不断的去探索文学道路的每一步痕迹。在书中,我感觉到了艰难和治愈。关于斑马的流浪之旅,到底是阐述自己的孤独?还是关于文学世界的描述? 一个自称斑马的女孩,从小跟随父母一路流浪,逃离战乱,亲人离世的悲伤。被冷漠残酷的世界深深伤害,只能将真实自我隐藏起来,沉溺于孤独且无法自拔。于是她的笔记下便出现了一种空寂和虚无特点。“我是一个没有家的躯体”“虚幻世界的背信弃义”“我是思考着在我生命中不断重演的流亡,它像一个冷笑话,像一个充满恶意的永恒轮回,摧毁了我的灵魂,留下了一片风声呼啸的空寂”……。终有一天,她决定重新上路,寻觅勇气,摆脱过去,用爱填满内心的空寂,撕掉流浪者的标签,学会与世界、与自我达成和解……行走的动机改变了,沿途的风景自会不同。 身为古老世家的传人,斑马沿袭了家族对文学的深深热爱。在失去母亲后,文学又成了她躲避悲伤与孤独的工具。而且她本人还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如同一座“移动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引经据典,这让整部书的语言都充满智慧、精妙且极富灵气。 其实看完整本书。不难发现,斑马这个名字的来源的意义,原名是CALLMEZEBRA(叫我斑马),在父亲入葬时,阳光穿过树枝落下来,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斑马以此给自己起了新名字。斑马怀着仇恨去看待世间万物,那失去了太多太多,失去了父母,家庭,祖国。哪里还拥有信任和爱的能力,人生路漫漫,好像也只有流浪这一个选择。永恒的流浪者终究会指向哪里? 还好她遇到了卢多·本博。你苟且在这世上,满世界行走,没有目标,没有朋友,就这样漂泊着。突然,你发现另一位苟且鼠辈心里也怀有与你同样的忧伤。那感觉就仿佛我心里那张布满褶皱的纸被他抚平了。是爱情还是道友呢?无人去判定,只有斑马自己知道。 当船快要靠岸时,我知道,斑马正向着一种新的、充满爱的生活进发。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奔走流浪,然而作为流浪者,他们究竟在追寻着什么?我想,应该就像《斑马流浪者》里的斑马一样:我满世界奔走,只为追寻烦扰。
斑马流浪者读后感(二)
《斑马流浪者》一书讲的是:“我”,一个侯赛尼人,一个才华横溢家族的传人,在家乡伊朗时局动荡、战争不断时,举家离开故土踏上流亡之旅。途中发生不幸,“我”的母亲在一个废弃小村庄的破烂房子中寻找食物时被废墟所掩埋,之后“我”和父亲流亡到了纽约,期间他教会了我如何用文学阻挡悲伤、填满空寂,然而不幸的是父亲也在这里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个,最后一个侯赛尼人,一个才华横溢家族的最后传人。我悲痛欲绝,在父亲入葬那天阳光穿过树木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我”便给自己取了“斑马”一名。在这之后“我”决定重新走一边流亡之路,以此来填满我空寂的内心,然而旅途中遇到卢多,却使旅途充满了变数。
这本书虽说字数不算很多但内容却很丰富,里面引用了许多文学大师的句子,比如塞万提斯、歌德、尼采、本雅明、博尔赫斯、达利、卢梭、鲁米、但丁、司汤达、卡夫卡、清少纳言等等数也数不清,很多句子都值得去慢慢回味,以便理解里面的含义。也有很多值得摘抄的句子比如“比暴力更糟糕的是那些眼看着他人被毁灭却无动于衷之人的冷漠”“巴掌赶不走任何人的无知”,此类句子数不胜数。说它是“移动的图书馆”一点也不为过。当然还不止文学大师,还有对一些艺术大师作品的解读也非常有趣,比如毕加索《格尔尼卡》。本书也在痛斥战争,痛斥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大多却是由标榜着自由民主的美国造成的,这是一件多么讽刺的事。
然而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这不是一本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书,本本书注定只有小部分人喜欢。为什么呐?首先,书中涵盖了太多的信息——文学的信息。大量引用一些文学大师的句子,让这本书变得晦涩难懂,读起来并不顺畅,因为普通人是不可能去阅读如此多的著作的,里面甚至还使用了“事件视界“诸如此类的的一些概念,这直接就影响了阅读体验。我最反感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漫无目的的大量列举一些国外文学大师的名字,这是我读起来最难受的地方,因为这些句子没有任何意义,就比如我所写的第二段。其次,里面也充斥着莫名其妙的话,让人读起来一头雾水,就比如“我大声的对着空气说‘尸体僵直’”,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作者能少用一些晦涩难懂的句子,这个故事还算是不错的,可惜作者并不是单为写故事,她还有更大的野心。
作为译本,翻译过来味道肯定有所变化,我读了一些国外名著译本,都感觉没有灵魂,这也许是译本的通病。不可否认这部小说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可以反复的供我们研读和挖掘,但是这也注定它无法让普通人喜爱。如果你准备读这本书,请想一想自己的阅读量是否足以支撑你理解这部小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劝你就不要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了。
斑马流浪者读后感(三)
遗忘是复仇亦是宽恕。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奔走流浪,然而作为流浪者,他们究竟在追寻着什么?人生如同一趟孤独驶向死亡的单程列车,从踏上这趟列车的一瞬结局以然注定,然而遗忘是唯一的复仇,也是唯一的宽恕。就像《斑马流浪者》里的斑马一样:我满世界奔走,只为追寻烦扰。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对过去的朝圣之旅,来撕掉生活强加给自己的标签。”
英国作家阿萨琳・维里耶・欧卢米的作品《斑马流浪者》一部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生活给的苦,然而生活让你品尝苦涩的同时也会让你感受到苦尽甘来。《斑马流浪者》的主人公毕毕•阿巴斯•阿巴斯•侯赛尼一个出生在伊朗的姑娘,她的家族在当地是一个屡遭迫害的文学世家,在她五岁那年由于战争而不得不举家逃亡,在逃亡的路上她经历苦难,亲眼目睹了母亲的死亡,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给她缠上黑色布条,如坠虚空的同时她的感官愈加的锐利。流亡在一个不太友好的世界这是命运,更像是某种预言。
经过不断地辗转反侧,他们父女终于在纽约有了个落脚点,由于家族的文学烙印,他们一直在对抗悲伤,这种悲伤既有国家,又有小家。这种宿命使得身处其中的他们在经历苦痛挣扎。死亡是人生的终章。她的父亲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在父亲的葬礼上,阳光穿过树枝落下来,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斑马”从此成为了她的新名字。
我满世界奔走,只为追寻烦扰。
随着斑马父亲的离世,她感到莫名的孤独。精神世界的孤独,使得她无比的脆弱与坚强。她此时的状态就是一位孤独的寻觅者。终于有一天她决定疗愈自己的人生,她离开纽约,重走当初自己的流亡之路,在似曾相识和宿命中寻求自己的解脱。
斑马精神世界的重建,使得我在阅读中一直在不断的拧巴,我不断纠结于她的内心世界。当然我也敬佩于她精神世界的强大,她坚信文学的力量,她也坚信自己在这个当下格格不入的世界中能够找回属于自己的真实。她依旧在流浪中找寻真实的自己,内心的空虚,精神世界的孤独,让她渴求伴侣的出现。直到她遇上了意大利男人卢多•本博,他是一位语言学家,他和斑马一样都属于那0.1%。
“战争的工厂会无休止地制造未来的流亡者。”斑马与卢多的相遇与相处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两人与世界中的相遇是两个思想的不断碰撞,孤独的流浪者遇上了一个同伴,是停下还是继续上路寻求自己的宿命。斑马在不断的奔走于时间的长河,而卢多在我看来并不是和她精神契合之人。然而在我看来斑马最精彩的流浪之旅在于文学世界的描述。在斑马的世界:文学掌握着超越的钥匙,是精神上超脱于死亡的关键。
《斑马流浪者》一个着重描写精神世界的故事,我在斑马的精神世界中感受来自于流浪者的艰难与自愈。与当下世界格格不入的流浪者,寻觅孤独,享受孤独亦在驱逐孤独。不断的寻找与拧巴,激烈与宁静,肯定与否定,一场精彩的文学流浪之旅,听,有人敲门。
人生充满了失去与绝望,出生于荒凉世界的人,是流浪者也是亡命之徒。
生+死=总体
总体=整体的不真实
斑马流浪者读后感(四)
阿萨琳・维里耶・欧卢米,英国作家,惠廷作家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评选的五位35岁以下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她的成名作《斑马流浪者》一经出版便备受好评,荣获2019年福克纳文学奖,评委盛赞其:实现了小说所能展现给我们的一切!
小说故事梗概是:她出生于伊朗一个屡遭迫害的古老世家。五岁时因躲避战乱举家逃亡,途中目睹母亲离世,与父亲几经辗转,最后在纽约栖居。父亲教会她如何用书籍搭建堡垒,阻挡悲伤,自己却没能熬过漫长的流浪,就在他入葬那天,阳光穿过树枝,照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她依此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斑马。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内心空寂……斑马决定重走流浪之路,用重新品味痛苦的方式告别过去,直到她遇见那个意大利男人卢多……
成长,不在于过往的生活,而在于当下的选择,其实更多的时候使我们在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觉自己的一个自我否定和认知的过程。斑马试图组织她过去的混乱,同时试图理解历史的无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将自己从一个单一的存在转变成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而这种转变成为在自己内心为他人的痛苦腾出空间的关键。我希望斑马能启发读者在他们的心灵中为他人留出空间。我希望她能激励我们更努力地回击那些将他人沦为象征或刻板印象的非人性化叙述。这个自称斑马的女孩,从小跟随父母一路流浪,逃离战乱,亲人离世的悲伤。被冷漠残酷的世界深深伤害,只能将真实自我隐藏起来,沉溺于孤独且无法自拔。终有一天,她决定重新上路,寻觅勇气,摆脱过去,用爱填满内心的空寂,撕掉流浪者的标签,学会与世界、与自我达成和解……行走的动机改变了,沿途的风景自会不同。
文学,是该书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爱与孤独也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斑马流浪者》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身为古老世家的传人,斑马沿袭了家族对文学的深深热爱。在失去母亲后,文学又成了她躲避悲伤与孤独的工具。而且她本人还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如同一座“移动图书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引经据典,这让整部书的语言都充满智慧、精妙且极富灵气。动物界中群居性的斑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会失去爱与安全感。书中的女孩斑马,同样陷入孤独的泥潭无法自拔,她与卢多爱情的反复与痛苦,正是源于对孤独深深的恐惧。正因为爱过的人全都离她而去,导致她再也无法承受更多的失去。过往的经历夺走了她所爱的一切,也夺走了她爱的能力,让她只知道躲藏于文学的坚壁之内,推开身边所有的善意。既然所爱之人最终都会消失在生命之中,就不如不要开始。
《斑马流浪者》是一座开阔广博的图书馆,一个博尔赫斯式的迷宫。它通过形形色色的众生百态,把你吸引入一场无法逃离的奇妙冒险。作者在书中与塞万提斯、歌德、尼采、本雅明、博尔赫斯、达利以及其他几十位过去的大师一起重塑重走了非常经典的朝圣路线,在这其中感受名家们的经历,进而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思想,运用于自己的人生,生动自然地描绘出一幅文学流浪之旅的景观。可以说,这是一本格格不入者、孤独寻觅者、沉迷图书者不可错过的自我发现、自我修复的经典治愈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