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我深受启发。书中分享了生活中的智慧和创意思维,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作者生动的故事和实用的建议,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这本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读物,让人受益匪浅。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一)
说是创意,可是她的人生就因为她这样“有创意”的活法被定格了。一个呈现在水晶球中的小人儿,一举一动都是能够被预言到的,被巫师看在眼里的。李欣频——她是一个停下来就会难受得要死的人吧?
她的生命里似乎有必走的路,必然的局,也正因为她这样的信念,让她的生命在她的掌控之中,在明眼人的掌控之中。
1/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二)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③一个创意人的人生蓝图&笔记本圆梦学》
李欣频【台】著
原价25元
网价16.5元
内容:四星
收藏:三星
评:用A&Q(自问自答)的方式,详释关于“文案与创意”、“写作与出版”和“旅行与人生”的问题,并分享了其自创的“笔记本圆梦学”~每个梦想出书的侬都推荐拜读~
2/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三)
作者出了很多书,做过很多次演讲,欣赏、追随她独特思想、精彩人生的人想必不少,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沉淀下来一些有代表性的问答,那这本书正好集结了这些内容。
如果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收获:知道作者的观点,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对书中提及的内容有更加广阔的认知。
如果以生产者的角度来看,收获:与作者面对面思想碰撞。
吸收多少,全然看读者的视角与态度了。
3/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四)
创意课3比2又显弱了些,始终觉得没有第一本惊喜,她还是她,几本书所见的她对于生活、写作的观点一如从前,所以新鲜感肯定不如第一本来的多,倒也正常。
关于书写和出版的章节还是大大刺激了我记录和书写的欲望,欣频对于时间管理的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这本书我几乎是在每天上班的公车上看完的,很好读,每天在紧张、拥堵、嗜睡的郁闷上班途中,来点李欣频略有些出世、漫游、乐享生活的净化,很不错!
4/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五)
。能量,不应该浪费在对抗体制上。
。分享是不怕受伤的,就像你在别人痛哭流涕也不会觉得丑态百出,那才叫真正的分享。
。我们总是太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而低估了一年内能做到的事。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
。凡是重要的思想或事件,在历史上必然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如何让自己不要再闹剧式地重复悲剧,就看你的智慧与决心。
5/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六)
一确实不错,广告人必读,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买来看就是;二则无甚亮点,思想跳跃地刹不住,读起来总有种急匆匆赶稿子的感觉,可以不看,意义和价值都不算太大,虽然的确是在传递一种正能量,但也实在有些罗嗦和故弄玄虚之感了,特别是看完一再看二,觉得品质和收获都下降了几个档次,特别是最后大篇幅讲迪拜,有些硬生生凑篇幅之感;三对我来说最受用的是创作流体和时间管理这两部分,所以就为这两个部分我还是会给推荐。二和三各用两个小时看完,也许也只有读这种深度的书才可能一天一本吧。
6/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七)
李欣频老师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丛书,一共三部,本人入手两部,而其中针对性最强而又非常系统当属《十四堂人生创意课3》。李老师是不可思议的女子,平均每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最多时一年举办100多场讲座,最让我羡慕的莫过于是她30多岁游历过近40个国家。在创意领域里,李欣频是得道之人,能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已经很了不起,而能把创意的不可说之奥秘说出来,让很多人受到影响,更是高手。
我相当赞成李老师的说法,创意是一种态度……
值得一看的好书,很实用呢!
7/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八)
作为第一本书的延伸,这本书具体讲述了如何进行创意、如何写作、如何旅行,怎么靠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圆梦。
在这一点上,我颇感心有戚戚焉。
对笔记本的执念始于大一,作为我包包里跟手机、¥同等重要的必须品,上面除了堆满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安排,大大小小的中长短期计划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歌词、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让人欲罢不能的冷笑话、必须立刻马上下载的电影list……对我来说笔记本就像一个手写本的微博,静止的相机,原始的DV,它与一只小小的中性笔配合默契,勾勒出最平凡、真实又独一无二的生活……
8/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九)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
2011-7-3
匆匆翻完二之后,又匆匆翻完了三。感觉三比二写的要好。
三是作者累积近五年来数百场演讲与读者对谈会之精华,涵盖了关于广告文案、创意方法、时间管理、写作出版、旅行计划、人生蓝图等各类主题。看了这本书就相当于听了数百场讲座,还是有些收获的。
key words:
全心全意做好你喜欢的事。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对我来说都不是工作,都是我的生活。刺激性阅读。恢复直觉的急救包。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做笔记。分享是不怕受伤的。越写,越聪明。十大愿望。今年的收获。笔记本圆梦学。
9/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
莫名天天四点醒来,于是看书,昨天奥修,今天是这本,一口气看完,过瘾!
这本书是以问答的形式写成,李欣频看事物的角度果然够广够深,这和她一直强调的要扩展视野(一天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年去一个国家)分不开,所谓厚积薄发,积厚的过程很重要。
而她又指点到,要有爱,有兴趣,follow你的心流,你灵魂的愿望去行动,不然会很痛苦。。。唯物又唯心,教你如何圆滑的对应这个外在世界同时不迷失自己。
看完这本,我也找到了我迷茫问题的答案:如果前世注定,今生我们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
臣服与认命不是一回事!
喜欢这个充分正能量,满脑新点子的强大女人
10/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一)
一直懒着写,大概是受这书的影响,读本书或看个电影,最好都能做些笔记,时间会消磨很多记忆,留点东西总是好的。
我挑了自身比较关注部分来看,书中提到提高对客户提案成功的一些方法,供参考:首先得自己检讨方案本身是足够好的,能引起客户和自己的共鸣,而不是自我满足。客户不认同时,先思考是不是方案还不够好;另外重要一点是摸清客户特点,做好足够的前期沟通。跟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提案方法。这几点,其实有过提案经历的人应该都会有所感触。不过,有时运气不好,还是会碰到不成功的。这点包益民的路线值得我们借鉴,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客户,去把整个产业链的其他部分都学会,那设计师或者说创意人本身会得到最大的效益,同时也没有提案这个纠结过程。
11/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二)
下定决定好好看书,好好生活后看完的第一本书。虽然我拖拖拉拉了好几周才看完,还都是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完,但还是不错的。大二大三一直觉得自己要往设计这条路走,但暑假实习让我打了退堂鼓,文案策划努力走下去。
李欣频老师一直有听闻过,却还没看过书。趁着学校图书馆还能借一学期书,回学校借了几本书。图书馆只有第三部,却没有前两部,所以就直接先看第三部。第三部以问题与回答的形式进行,我觉得老师的逻辑很好,一堂一堂课很有顺序,收货到了很多。刚开始几章中出现的文案,真的很棒,竟然是那么早之前的作品,真的是太有愧了。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却没有作品拿出手。还这么懒散怠惰,老师的时间管理那一块,很棒,老师真的很会安排时间,看到老师的时间表真的太佩服了。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么努力的人让我们学习到了她的生活,她的方法,就不能糟践内容。
最后几章,只能说我道行太浅,实在没有很懂,可能需要再读一遍吧。
开始摘抄了,虽然写不出什么东西,但还是继续加油吧。
图书馆的书就是不能在上面画线折页,所以碰到好书就买下来吧。
12/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三)
全心全意地做好你喜欢做的事,做到极致,做到顶峰,做到能见度最高,资源自然会流向你,不需要先担忧经济的问题。
对我而言,没有"工作“的概念,我只想创造每天非凡的生命经验,只想把每一天活得无懈可击,这就是我对于”创意“比较广的定义。
”广告,文学,美食,爱情,心灵。“”阅读,写作,写文案,出国旅行,看电影与表演..."
开启所以感官/跑在电影剧情前面/假象背后有个小说家正在写你的故事/与精彩的人对谈/做主动的生产者/以改造取代抱怨/
因为他自得其乐,整个世界就只能陪他一起玩。
以游戏玩乐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事,态度的转变,使得每件事都因喜欢才去做。
创意无法从任何人身上复制方法,每个人应该都要发展自己的创意学,每天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一次只用一两个感官,就会让那个感官发挥到极致。
先要成为自己,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创意能量从自体发出,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创意者,然后才有创意作品的产出。
“完美”从来不是外面的事物,而是你的眼,你的心,你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完美的。
13/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四)
15. 我看书时,会对有感觉的部分画线,这样下回再翻阅相关篇章时,很快就能找到我要找的部分。例如,因为自己正有七本书的创作架构——A.美食。B.网络。C.旅行。D.小说。E.电影剧本。F.创意。G漫画。所以我在看一本书时,等于是有七个灵魂、乞讨感官在吸收同一本书的精华,我称之“一口七身阅读法”。例如在看到与没事有关的讯息时,我就会在书的折角画上“A”,并将这本书的书名与相应页数,写张纸条丢在标记为“A”的档案箱中,等到开始进入写书的期间,过去所储存的养分都可以孙坚汇流进来。所以平时不必把书的细节全记在脑子里,只需贴好索引标签,就有了最合适自己的搜寻引擎。
16. 多去看文学作品,看作家如何以非凡的创意笔法,描述平凡且大家都熟悉的生活细节,去剖析书中有力度的文句,大家都朗朗上口的话语、诗的文字与结构,还有找寻网站上热门的关键词,或是新闻标题,然后将这些资料分类并存档,以后就有可以参考的文句库可以运用。
17. 做老师的应该想各种可能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去思考——这个世界每一样事物对他们的意义在哪,然后请他们为这些事物创造出各种可能的发展,而不是以各种教材、各种理论、各种标准答案来讲课。
14/15页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I读后感(十五)
创意系列的第三本,与前两本不同,这本书记录了50个问答题。而这本的“使用方法”也与前两本不同,李欣频建议大家不必逐字阅读,可以先看看目录页,想象一下如果有人来问你这些问题,你怎么回答,写出自己的创意问答集,然后再和她的答案相对照。
这50个问题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关于文案与创意、关于写作与出版和关于旅行与人生。
我看完这50个问题后,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写作以及时间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譬如有人问,是否该辞职去写作?
时常去看很多成功人士的书和文章,看他们是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的,很多人都会说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比如剽悍一只猫就说他是当年辞职后在家专心写作后来才成功的。但以我的个性以及所处的环境,我可无法轻易下定那个决心。
而李欣频给出的回答是:注意时间管理,就可以兼顾工作与写作。她自己也是念书、教书、接案、旅行、看电影、看表演、写专栏、写书同时进行的。现在的工作、现在的家庭,给了人观看与书写人生百态的界面,不要逃避现实生活,相反,要广纳眼前的一切,即使是挫折麻烦也可以变成笔下的剧情转折。
李欣频看问题的角度永远是正向的,所以读她的书不止能学到很多有用的方法技巧,还能帮自己调频到正向思维。
感恩遇到这么好的书籍~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