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细读黄庭坚书法》,深感黄庭坚书法之精湛。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才华和艺术修养,更展现出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底。通过细读他的书法作品,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愿多多学习黄庭坚书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细读黄庭坚书法》读后感(一)
提到黄庭坚的名字,我总是备感亲切,他虽然是江西人,却曾经在桂林停留数日,写下《到桂州》一诗:“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
如今,桂林榕湖边上还有一处景点名为“黄庭坚系舟处”。而在桂林的龙隐洞里,更是可以触摸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五君咏》石碑,那是黄庭坚借颜延之的组诗作品在抒发内心的情感,五位魏晋文人保持内心高洁,不肯与官宦同流合污,也正是黄庭坚的追求。
但是,让我真正读懂黄庭坚的,是这本由暨南大学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陈志平所著的《细读黄庭坚书法》。
这本书从黄庭坚学书经历、书风、技法分析、作品评赏等多角度展开,系统赏析了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征。书中包含145幅彩色高清配图、30余件传世名作以及12篇经典作品解读。
通过阅读此书可了解到,黄庭坚最初学习草书曾师法周越,但周越的草书很“俗”,导致黄庭坚也深受其扰。后他又取法于二王、颜真卿等,并向苏轼学习。通过观摩古法,他渐渐突破了这个问题,并借诗、画与书法的相通之处进行融合,最终自成一体,形成“韵”、“俗”、“意”三法的独特观点。
“韵”其实来源于声音,后慢慢应用于对诗、画的品评之中,黄庭坚将它延伸到书法创作之中,更增添了几份灵动。
而“俗”与“意”结合“韵”,有种禅修中的渐进意味。人都是俗人,要想脱俗,还得从内修内观开始,不是想脱就脱得了的,恰恰得正视它,甚至进入俗境,才知道何为“不俗”。
这其实也体现了黄庭坚高度的自我认知过程,也是他四十年研习书法的真实写照。
该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思路,结合宋代诗学、哲学、书学的背景,探寻黄庭坚诗歌、禅学与书法的内在一致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赏评经典作品,串讲书学理论知识,为读者细致解读黄庭坚书法的奥秘。即使是书法小白,也能通过这本书读懂黄庭坚的书法。
《细读黄庭坚书法》读后感(二)
汉字书法,是我们民族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唯一一个,单独以文字成就一门艺术的特殊门类。书法艺术不是横空出世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不断融合其他艺术,逐步发展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理解书法艺术,是需要不断的磨炼和体悟的,可以不夸张的说,它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是艺术也是修行。
书法发展史上名家荟萃,无数名家如满天星斗,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说到宋代书法,黄庭坚是一位绕不过去的大家,和苏东坡亦师亦友,在北宋的文化界也是赫赫有名,他的一生横跨仁宗和徽宗,经历了北宋繁华到落寞的大朝代变迁,黄庭坚和苏轼命运有着相似之处,几度被贬,坎坷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诗书俱佳,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加上独有的书法,给中国文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跟着陈志平老师一起,细读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通过书法触摸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也可以一窥那个文化繁盛的时代:北宋。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自信,深刻,又个性十足,从古人中吸取经验,但又不落窠臼,能自成一家。这些书法的特点也浸润了他自己的个性特点,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取法乎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困于时代和他者,坚持自己的特性和风格,是他成功的秘籍之一。那么黄庭坚和他的书法艺术是怎么形成的,自信和深刻的特质又是如何一步步刻印在他的书法中的,听陈老师一一道来。
开篇给我们一个清晰明朗的概括,通过同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书法家的对比,从“韵”法“意”这些角度深入剖析,结合具体书法作品的赏析,把黄庭坚书法特点详细呈现出来,笔用鸡毛,意在无弦。进而从细节和不同时期深入分析,全景式的展现出一个书法大家的成长和成熟细节。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如一座高山,了解他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如同从山脚开始攀爬,逐步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陈老师充满细节的作品解析和高度概括的理论中,逐步认识这位书法方家,同时对于书法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沿着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细细搜寻,同时又可以欣赏精美的书法作品,这不仅仅一场书法艺术盛宴,更是一场回归之旅,回归传统,在一笔一画中不断审视自己内心。
《细读黄庭坚书法》读后感(三)
自古以来,善于书法的人数不胜数,因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一说,字写得好是应该的,没有必要炫耀,而且书法本就是读书人必.备的一种技能。
奇就奇在有人写了一辈子,还是写的七扭八扭的,谈不到好看。而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仿佛犹如神助,他的字一问世,便成了许多读书人竞相模仿的样本,于是便有了“王体”,“颜体”,“柳体”、“欧体”,“赵体”等。如果将这些人称为书法家,估计没有人反对。荒唐的是,当今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大家”,这就有些不严肃了。莫非这些人与曾经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水平不相上下吗?
宋代是出书法名人的时代,苏轼、米芾、黄庭坚、赵佶、赵孟頫都是写字的高手名家,后世的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因为中国字不象外国字母有标准的模式。人们的性格和经历都会反映出对字的审美,于是书法往往就成为一个人学识和个性的一面镜子。
在宋代众多的书法名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独爱黄庭坚的字,他的《松风阁诗帖》,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许多人客厅或书房中的珍品装饰,与那些名画一样能时时观赏到。
黄庭坚的字为什么被人这样欣赏呢?他的字也没有形成“体”,这恐怕与他的性格和其它方面的才能都有关。他的诗写的非常好,能与老师苏轼并称为“苏黄”。他作诗学杜甫,对于写诗有些人是用游戏的态度,他不是,他象杜甫一样认认真真。他为官时,本不愿意参与当时朝中新.党、旧党的派系,由于他与苏轼交往密切,就被别人说成是旧党,而他也不去辩解,以致他在官.场上一直坎坷,但他依旧不卑不亢。
他曾经被贬到四川多年,在那里留下他的许多书法作品,zui闻名是刻在涪陵长江中一片礁石上的题字:白鹤梁。那里曾经是宋代的水文记录点,旱时那些礁石就露出水面,由于常常有白鹤落在那里故名。有好事者也去那里游玩,许多人也在那里学黄庭坚刻了字。长江水大时,这片礁石就没入水中了。
黄庭坚是江西九江人,那里濒临长江,就是白居易当年写《琵琶行》的地方。传说他常常坐在江边看行船人划桨,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后来悟到书法的用笔,不应该也象船工用力划桨一样吗?此后他将自己的领悟运用到书法中,所以他的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