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1000字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8 18:15:37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0-18 18:15:37   小编: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篇一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译本的排版和字体大小等不太习惯的话···也许可以试试看在线阅读哦··由树屋文翻组翻译的《绛红雪白的花瓣》在线阅读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大概看了40多页就再也读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因为排版与纸质的问题,几近80万的小字密密匝匝的挤在这苍白而脆弱的如同风中枯草的白纸上,一眼望不到尽头。而这字又这般是细细弱弱的,但一个挤着一个,低头望下去却又像是堵厚实的墙,一道禁闭的闸门,一个尸骨累累的城堡,城里的人坚清壁野,踞守雄关,城外的人望城兴叹,又无可奈何。而这纸也确实就像是肺痨那铁青的脸,苍白又无力,无力得承担这厚实墙,仿佛分分钟就会分崩离析,地动山摇,楼倒城塌,就在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卯足了干劲儿的时候,它让你又一次品尝了到翘首以盼之后失望与痛苦,而你只能摇了摇头,又一次的合上了书页,也就此作罢。不是不合口胃,也只是因为没有了胃口,仅此而已。

其次,也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因为并没有看过英文版的原著。我并不能妄下断论,这本近80万字的巨著是出于作者本意或是翻译的原因,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生涩的如同行走教堂区圣贾尔斯路步履维艰的感觉到底是出自哪里。也是因为之前看过作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所以对于这种说话绕来绕去古典文风,其实是有所预料的,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相反这种文风反而让机翻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大量的形容词让我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是否是机翻。而译者更不可能仅靠一部牛津词典就去翻译一部文学大作的,如果仅靠一本词典去翻译这也是对于文学的践踏与侮辱,我们有理由相信,译者也是怀揣着热情与崇敬的心灵去尽可能的去还原作者的本意。至于他们有没有去参考汉语字典我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奇怪的阅读感受,仿佛真的把我们带进了旧时的伦敦旧巷,残破的门楼,曲折狭窄的小巷,处处都是招摇的手,也处处都是陷阱,屎尿顺着墙体落下,泥泞的街道泛着恶臭,每个奇怪的形容词,每个意义不明的断句,长到突破天际的长句,像雾霾中的塔桥,沉进着泰晤士河底或是流进大西洋的死婴。我们可以从中读到绝望,如果你不太咬文爵字或是太咬文爵字的话,也许我们能获得更深的体会。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的,我们也还是能从老鸨那干扁的乳,房里挤出来点什么的,再贫瘠的土地也总会长出些什么的,不是吗。比如,比如这片不像话的书评。

其实当你打开的这本书的时候,其实也就掀开窗帘,掀开了那肮脏的衬裙,当你来了兴致,想去看看里面的风光,努力试着进去的时候,却发现了三个拉皮条的挡在了你的面前,他们试着骗掉你的钱,把你带到另一个故事中去。这三个混蛋。如果你合上了书,所有的故事也都结束了,在那个脏乱的旧时伦敦的雾霾中结束了,只剩下一个一个倩影如同鬼魅。合上书,也只剩下一声叹息。如果我能读下去,如果我能读懂的话,如果不用纠结那些突兀的词的话,那该多好啊!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篇三

1763年,伦敦名妓夏洛特在出狱后推开她情人的手,一字一句坚定地说道:“I am not to love and be loved”。

一百多年后,《伦敦娱乐指南》上的另一位名妓,休格,在大雨滂沱的街头健步如飞,伦敦在她脚下的泥泞中褪色,却依然不相信爱情。

哦,爱情。在肉体与激情的碰撞间升腾起的那奇妙又令人难忘的气息里,是否真的有一味配方能被命名为爱情?我们称作玫瑰的那种花朵,它悠远而醉人的诗意里是否真的有一种语言,能被翻译成爱情?还有那花中的刺,那蝶飞的影,那露珠的誓言,那星闪的微光……但若是你怀拥着这美好愿景出门走入幽暗的小巷,我敢保证,你终究会踩到什么脏污了你心爱的鞋:一汪污水,烂泥中混了腐败的味道。

因此法柏在书的开头第一句这样写:“小心你的脚下”。一个贴心的规劝。若是休格在后来的故事里严守这个训诫,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那痛彻骨髓的摔倒与心碎?我忍不住这样想,猜测一个爱情故事的另一种展开。可是一百年来,雾都的烟尘尽染入雨色里,伦敦在工业革命的脚步中大步向前,下水道的涡流却依然旋向相同的方向。

有许多事物难以被改变。法柏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女孩如何被包养而后又被抛弃的故事,相比英剧《名姝》中花魁夏洛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虽多了几分浪漫细腻,其内核却依然指向同一个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困境。卖身女郎们虽然只能代表女性群体的一小部分,但你知道,从小被灌输各种情色文化的贫民区小女孩,与以成为聪明美丽的女人为目的前往女校进修的小公主们将要走上的都是同一条路——结识男性,寻找最佳的终生伴侣。在这条路上,她们不可避免地迷失自己,一如休格飞散一地的小说稿纸。

但我又忍不住质疑这小说稿纸的真实意义。它们的确曾在一个个孤灯的夜里承载起休格对男人的恨意,看似某种张牙舞爪的意淫,却又在另一种自我满足的思恋里达成了和解。似乎哪一边都是那样的不真实,无论是小说中露骨的恶意,还是那纸醉金迷中面无表情的少女,而我们的女主角最终选择的,却是一张充满违和感的全家福照片,仍旧归到那从良的大道上去。

法柏在《皮囊之下》里摆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具人类的画皮里,究竟能有怎样一个灵魂?尽管他塑造的女性角色往往过于完美,但她们却仍然深陷于迷失自我的泥潭中,《绛红雪白的花瓣》更是从设定到情节上都充满了对《简·爱》的模仿与反讽。人类的外表与内心本就极难达到统一,所谓的自我更是超越了性别的东西。再看法柏笔下这个一半泥泞、一半光鲜的伦敦,不难发现,其实人心的迷茫早已内化到了城市的角角落落里。人们行走在阴冷脏臭的教堂弄圣贾尔斯,街道的名字与风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要是在皇家歌剧院门口不慎转错方向,迎接你的就有可能是风流女郎与小偷混迹的小巷;甚至,有时你站在比林顿&乔伊大百货店的巨大橱窗前,却感觉如同脚下踩着空气一般不适应。在十九世纪的伦敦这个工业革命与传统道德激烈冲突的大迷宫里,人们迷失的不仅仅是本心。那些年少轻狂的梦想,那些寒夜藏起的寂寞,那些泡影,那些往事,统统纷乱在雾都的阴影中。

“小心你的脚下。”当男主人公威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迷路到达终点之后与休格手牵手,她这样提醒道。人们在伦敦的大街小巷寻觅爱情,但现在你该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你追逐的蝴蝶或许只是灰蛾的影子,你捏碎的玫瑰很可能只是月季,你珍爱的糖果会变成干裂的易碎品,你做的梦却仍然只是梦。你终将不再能记起自己曾经纯真质朴的脸庞,但你还不会停止相信。

绛红雪白的花瓣读后感篇四

“伦敦,1874年,放机灵点,这座城市很大,错综复杂,你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什么。……你会任凭自己被引入迷途,再也不用指望找到来路。”

————BBC英剧《绛红雪白的花瓣》开篇(某字幕组翻译)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小说人才辈出的时代,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等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流传至今。很多人热衷于谈论19世纪的小说,梁文道也有“狄更斯那个年代,流行小说就是好小说”的感叹。而在21世纪,有位英国作家写了一部描写维多利亚时代的宏篇社会历史小说,这位被人称赞为狄更斯接班人的作家就是米歇尔·法柏,这部小说就是曾被改编为4集BBC英剧的《绛红雪白的花瓣》。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伦敦妓院里“册上有名”的妓女休格(Sugar,苏糖),跟她发生纠葛的是曾怀有文学梦的香水富商威廉·拉克姆及他的家族,有着巨大阶层差距的两人在错综复杂的工业城市伦敦上演了一段关于人性欲望、挣扎与救赎的爱情故事。小说同样也是一幅展现维多利亚时代的浮世长卷。

身体单薄的休格的好对于客人们而言是从未令人失望的,除此之外,她对文学的了解与见地更是让威廉·拉克姆出乎意料与着迷,他甚至为了专属拥有她不得不放弃了看不见光明的文学写作而继承了家族企业,有了金钱才好办事,办各种事,包括后来把她接出妓院而 “金屋藏娇”,还有聘请她作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从而“近水楼台”。而威廉作为有妻之夫,患病的妻子以及在他看来不忠的女仆都令他饱受折磨,这一状况在他继承家族企业、经济状况好转后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在肉体与精神上享受着的美好爱情似乎可以长久地维持下去,但谁也没有意识到最终等待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

休格渴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她有思想,命运的改变犹如做梦一般,但她仍对老鸨卡斯特威太太——妈妈似的存在,仍怀有一定的感念,尤其是得知其去世后。她没有停止写作,她的小说世界带有一种对那个时代男人的厌恶与仇恨,表达着对当时社会的抵抗,尽管现实中与威廉的相处大多时间甜蜜而梦幻。

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其他角色之一便是威廉的妻子安格尼斯,这个疾病缠身、行动被限制、精神上备受威廉所为折磨的女子,与休格、威廉之间相互影响着。休格是安格尼斯的守护天使,威廉也说休格是他的天使,对两人她都起到了慰藉的作用,休格确实在安格尼斯几次有生命危险时现身施救,而在家族生意上她还帮着威廉出谋划策,给予鼓励。但随着威廉与安格尼斯的矛盾升级以及生意上的费心经营,威廉也由原来的温软懦弱变得蛮横易躁起来。休格有意留下的安格尼斯的日记也令自己渐渐觉醒,她看到了安格尼斯的童年经历、因精神疾病被困家中内心的煎熬与崩溃,她看到了家族中隐藏的阴暗与可怕的束缚,而关于这一切的对照思考,在威廉发现她怀孕后冷漠地将其驱逐遗弃后,得到了彻底的觉醒,休格也进行了最后的报复。

小说中还有其他生动鲜活、不同性格与命运的角色,比如威廉的哥哥亨利以及他爱慕的福克斯夫人,还有威廉的女儿索菲等等。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在那个时代下起起伏伏,逃不开时代的漩涡。

法柏在某些方面是称得起“当代狄更斯”的赞誉的,不仅有巨细靡遗的叙述,也有一些夸张的具有喜剧效果的描述、各种嬉笑怒骂。小说中同样是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命运,读者也能看出法柏对女性心理的深入挖掘,对两性关系的本质思考。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斗争不断,相互的纠葛与各自的挣扎亦折射出那个时代伦敦的光鲜与卑微,善良与丑陋。

浮华喧嚣的伦敦季对休格、对安格尼斯,都不过是短暂的梦幻泡影,不可能、也不可以是她们真正的理想与满足。美好的圣诞节也成为了休格和拉克姆家族的不再往昔。

休格的觉醒算是不幸中的有幸,而事实上当时又有多少人陷于欲望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以更加惨淡悲凉的方式收场,结束一生。

天使亦有堕落,人间一场炼狱,灵魂格外渴望光明的救赎,奈何总有阴暗的角落和一具具行尸走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