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的读后感大全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7 17:00:33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17 17:00:33   小编: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是一部探讨记忆与遗忘之间微妙关系的启发性读物。作者通过自身参与记忆锦标赛的经历,揭示了记忆技巧的重要性。他深入研究了记忆宫殿、链式记忆等方法,呼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忆力,并指导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这本书对于提升记忆力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一

在笔记本、Iphone、网络存储盛行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力?本书的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忆大师,同时也论述了记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次作用。

书中提到Loci法是我目前接触的最有效的记忆法,我用了十几分钟时间便记住了几十个古怪的名字。

1/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二

可读性强,可操作性低:(

主要介绍第一,超级记忆这事儿靠谱,能成;第二,遥远的希腊文明时期就有一群人这么干,漫漫历史的发展中还有很多人这么干,所以真靠谱,真能成。第三,要练成超级记忆,作者大致是这么干的(几段话的样子),作者这么干的时候脑子里浮想联翩了这么些有趣的人和事(几十页的样子)。由此我们学到了,作者真的很有文化。

总结全文,这是一本记忆界的战略性书籍,为后来者奠定方向,鼓舞士气,同志们只要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如此如此,最终必定会取得胜利。因此阅读时重在领会精神,建立信心,品读小故事,增加历史知识。

至于想要寻求具体的战术指导的童鞋,要转换思维,起码阅读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天才同时都承受着某一方面的白痴,不是稍许的慰藉人心嘛?

2/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三

今天终于读完了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其实书里面并没有提到很多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只是一个噱头。作者之前是报道记忆大赛的记者。随着对记忆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超常记忆力往往是所谓的记忆大师通过某种特殊技术的训练获得的。这个技术就是把需要记得的东西转化成非常戏剧化的图片。

作者在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参加了美国的记忆大赛并且获得了冠军。但是作者发现这种刻意记住事物的能力并不非常适用到生活当中。因为生活需要记住的细节并不能给人很多时间来把它们转化成图片。虽然有科学测量表明作者脑子记忆能力增强了,但是实际生活正作者并没有感觉到。

作者在这次经历的所得到的感悟是人如果能过专注做一件事情,在掌握了对的方法之后,一般人也可以达到看似不可完成的成就。

同时强调人需要be mindful,因为人是我们生活习惯的一个表现。所以如何be mindful来塑造我们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虽然现在外部的记忆工具比如电脑和笔纸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记住事物,但是创新从未在这些外部设备中产生。所以记忆也是创新的基础。

3/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四

1 为什么小孩觉得时间过的慢,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飞逝?

从前我记得说法是因为刚刚过去的时间段跟全部人生相比,占的比例不一样所以perception不同。

这本书的说法是记忆里面的anchor point越多,(过的愉快拉,生活新鲜花样多拉)越觉得慢。小孩看见东西净是新鲜的,所以觉得到处是anchor,感觉长。大人看很多东西都觉得不稀奇,平淡,所以一天天都是差不多。人生都是有尽头的,让有限的生命感觉起来长一些,办法是多做有趣的事情,并且留意让它们存留于记忆,用外部的协助来记忆也是方法之一。

2 其实作者也承认,这些记忆方法在如今科技高度发达,外部的记忆方法,比如扫描,照片,录音录像,储存和检索都非常容易的情况下,实际的用途比较有限。听起来有用的是记住人的脸和名字,其他的都有工具代替了吧。未来人的记忆也许很容易跟外设直接有接口,可以轻松的远远超过生物性的记忆了。

过去非常讲究的记忆力,如今更讲究的似乎是泛读和filter的能力了

3 持续提高技艺的唯一办法是deliberate practice。

关于buzan和mindmap记忆,感觉有一定用处但是用处不太大。

总感觉奇怪联想记住的总是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当然作者也说了,融会贯通也总得start from somewhere. 尤其是理工方面个人还是对这些奇怪的联想有抵触情绪。mindmap本身是个不错的主意。当时看buzan的书感觉不太好,后来用软件以后觉得可以接受的多。想来是因为buzan的手绘图在我看来比较messy,不过纯个人偏好而已。

唯一不清楚就是mindmap跟什么工具结合能方便search.

作者最后的观点应该是,专注培训记忆的好处是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致,而在生活里面处处留下记忆的日子应该显得更加有趣,一天跟一天会显得不一样。而记忆零碎的事情本身在现代社会用处倒真不是特别大。

4/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五

在书的尾声, Joshua批判性的审视了记忆法的功利作用:记忆法的短见是把记忆本身当做目的,比如参加American Memory Champion,3分钟背出150位无关联的数字。这样的记忆法是没有任何实用性的,尽管在比赛中得了冠军,在生活中还是会习惯性的忘记重要的事情。不过,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之后----就是说把记忆法本身和记忆法所能产生的现实作用看成和谐的整体(而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并且把记忆法用在记忆真正对事业和生活有用的信息上,我想记忆法的作用是强大的。

书中提到的记忆法:

1. visulization:视觉化记忆法

2. The 10,000 Hours Law:1万小时定律

3. Chunking:分解组块记忆法

4. Traveling:旅行记忆法(和loci和anchor point有关)

5. Loci:定位记忆(和spatial memory空间记忆法类似)

6. Poetry: 诗记忆

7. Attention:注意力集中训练记忆法

8.Multisensory:多触觉记忆法(声、光、味......)

9. Humor:幽默记忆(也包括色情记忆和猥琐记忆)

10. Classification: 类别记忆(例如书中Joshua的guru Ed再让他记一个长长的记忆列单中的第六项----6瓶白葡萄酒的时候,Ed的方法是把其中三瓶分别想象成无甜的chardonnay夏敦埃酒、gewurztraminer琼瑶浆白葡萄酒和辛重的sauvignon blanc索味浓白干并想象它们正在嘲笑另外三瓶rieslings雷司令白干)

11. Solitary confinement 孤独监禁法(大意在说:真正的英雄可以忍受十年监禁的孤独也不厌倦生活。每天花1小时记忆读起来只用10分钟的诗,这十分钟的内容就可以给你满满充实的一天。这一小时的记忆,可以给你至少一整天的快乐。)

12. Combination with external memory 结合外部资源记忆法(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硬盘......)

13. Deliberate Practice:用心记忆法(三个关键:a. 注重方法,时刻心存目标,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并且连续的反馈与反思)但Joshua认为此方法有局限,例如不能用于医理性的记忆。

14. Anti-autopilot 非机械记忆

15. Mind Map 思维导图

16. Left-brain shut-off 封闭左脑

计划在接下来的日子结合多几种方法,记忆专业和展览策展艺术品投资市场和艺术作品有关的知识!

5/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六

书的一开篇,埋下很多伏笔,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人会因为想不起名字地点或者存放东西的位置等小事情而浪费一年里40天的时光, 比如我们从小上学,读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知识,最后能记载脑子里的却寥寥无几。所有这些,都让人觉得拥有了超强的记忆力,做事情会更加有效率,人也会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于是,这种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超能力的欲望引导着读者一点一点的往下读,究竟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变成一个记忆超群的人的呢。

关于记忆的方法,从小就或多或少听到许多。当我们还在为了考试获得高分的时候,老师就不辞辛劳的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快的记住最多的英文单词,如何才能把古诗词烂记于心。图像+联想+分段 记忆,配合记忆曲线,是已经老掉牙的教说。而真正的效果如何,看看一个班里参差不齐的英文成绩就心知肚明了。如果只懂方法,没有练习,或者只有记忆,却不解其意,在脑子里的只是没有意义的符号,如何使人明智呢?

而那些关于把要记住的东西通过联想转换成图像或者其他感官刺激,存放在“memory palace"的做法,也让我很费心神。如果记住这些东西需要成百上千的储存地儿,那我们又应该如何记得哪些房子长的如何,什么东西放在了什么房子里,而这房子里的哪些东西可以trigger什么样的记忆呢?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记住一长串的字符,就要先记住大量字符的组合,那又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符组合的呢?这仿佛是一个刨根究底的问题,因为当一切记忆都是基于对另一些东西的记忆之上时,下一个问题将是我们又该如何记住承载上一层记忆的另一些东西。 我自己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记不清楚自己家大院的门牌,总会和对面的门牌弄混。于是有一次就告诉自己要如何如何联想,通过这样的联想就可以区分门牌了。结果若干月之后,当要往家里写信,填写地址时,又愣住了。因为这一次我不但没有记住家里的门牌是什么,而且连那一个联想是什么也没有想起来。

唠叨了这么多,Foer写的那些关于记忆超群或者没有记忆的人的故事还是很有启发的。当你什么都能记住的时候,未必是件好事。你未必快乐,因为你的脑子不分糟粕的塞满了东西,如果你没有能力忘记,那你无法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最深刻的。也许你将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看不到方向。而当你什么都不能记住的时候,你的时间坐标就停止了。你永远活在还有记忆的那一刻。对于你,时间是静止的。。你身边的一切,永远都是新的。你无法基于过去对现在思考,对未来预测。你的记忆告诉你,你只活在这一刻。这真是个奥妙的发现。

6/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七

It is a little hard for a Chinese reader to go through this book for I only have a limited vocabulary and I should often reach for my dictionary to look up every unfamiliar word that I came across. I tried to use the technique mentioned in this book to at least memorise those new words and it, I think, did no good than the old memory method of repetition. Minus one star.

This is not a guide book, so I do not think it should bear the subtitle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 Minus one star.

It briefly gives an insight of the history of memory and some anecdotes about memory stars or geeks and those stories make me rethink about what memory is. Especially the conclusion that sometimes it is because the memory geeks lose some brain functions which are normal to everyone that turns them into savants. After reading this, I can't help wanting to hit my head with a big stone to make myself a memory genius. My remaining ego told me not to do it.

The last thing I want to mention is that after the author won the Memory Championship in America, he travelled to Europa attending the competition there and he did no good. O.K. that's his business. But why he felt comfortable about his failure because he beat the entire Chinese team?

Man, come to China and memoris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 asure you can't win a 4-year-old pre-schooler.

7/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八

每天要花一个多小时在公交车上,看paper什么的又觉得比较悲催,于是想找本稍微不那么娱乐的书来看看。这本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是Amazon的年度non-fiction十大,写作者的一个独特的亲身经历:从一个采访美国记忆锦标赛的普通记者到成为这项赛事的冠军。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记忆术的历史和现代关于记忆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花了大概一个月时间在公交车上看完,感觉除了写记忆术历史时用了太多冗杂的笔墨,写自己训练过程时又过于简略,整体说来是很有趣的一本书。

***************spoiler alert****************

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记忆术的历史。在书籍大量出现和复制之前,记忆和口述是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记忆术是门严谨的学问,是当权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事实上,现在的美国和国际记忆大赛的所有参赛选手,几乎都在沿用古籍中记录的记忆方法:即将抽象的事物赋以极其鲜活的形象,并在大脑里将这些形象储存在自己熟悉的建筑(书中称为memory palace)中。书的标题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就是作者赢得比赛的时候记住的最后一个关键形象。

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记忆,决定了他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知。经历的独特的,印象深刻的事件越多,主观上感觉到的时间流逝就越慢。否则的话,一周,一月甚至一年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还是尽可能过得丰富多彩为好。

expertise。很多专业技能在常人眼里是近乎奇迹的。比如伦敦出租车司机可以立刻说出两个地点间的最短路径及这条路径上的景点,比如公寓管理员可以清楚记住每个住户的名字和房间号,比如警察可以仅凭直觉指出罪犯,又比如专业象棋选手可以轻松地只凭记忆重复出一盘对局。expertise在很多时候意味着从问题可以直接到达结论,而几乎不需要逻辑思考的过程。

practice。这些expertise是如何获得的呢?书中有一个例子:我们伸手拿杯子这个过程,是不需要经过任何思考的。但是这个过程事实上需要极其精密和复杂的大脑指令,从机器人的拟人化的难度之大就能看出。所以人类大脑在subconscious层面的能力其实是相当强大的。各领域的expert其实是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人为地将对一些过程的处理从左脑转移到右脑,从逻辑的conscious层面转移到非逻辑的subconscious层面。

concentration。要获得expertise,仅仅做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是不够的,因为当这些训练已经不够有挑战性时,注意力会不再集中,于是技能的进步将会停滞。expert的一个共通点就是随时检查自己训练的结果(通过比赛),思考缺点和提高方法,然后改变方法继续训练。大量保持集中力和挑战性的训练,才是获得expertise的唯一途径。

左右脑。实验上发现,一些左脑受损伤的人有时会获得特殊的能力。比如各种白痴天才(savant syndrome)以及阿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患者。现有一项实验技术可以通过电磁场暂时抑制左脑一些区域的活动,而使受试者暂时获得类似白痴天才的能力。

age。作者是1982年生,获得美国记忆锦标赛冠军是在2006年,即24岁的时候。目前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是人脑的认知能力在25岁到达顶峰,之后就开始衰退。作者在书中一直没有提到自己的年龄,其实在合适的年龄接收到正确的训练是他能获得这些成就的重要因素。

国籍。在国际记忆大赛中,欧洲人要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其中以德国最强。在作者唯一参加的一次国际比赛中,他输给了所有的德国选手,但是赢过了所有的法国人,以及中国人。

8/9页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读后感篇九

在2011年,美国口碑最好的一本书是乔舒亚·福尔的《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福尔本人的经历颇为传奇,出身标准书香门第的他(其父亲乃是咨询公司的总裁,母亲乃是智库的总裁,两位哥哥一人是《新共和》杂志的编辑,一人是知名小说家)本人继承了家族的良好基因,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自由撰稿人。在一次采访中,记忆学引起了福尔浓厚的兴趣。在结识了诸多记忆界大师级人物后,福尔决定亲身体验记忆学的真谛,并拜英国记忆大师艾德·库克为师。在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后,年近24岁的福尔成为了美国记忆大赛的冠军。

在得知福尔的经历后,企鹅出版社以120万美元的巨资购得了此书的版权,而福尔从毫无经验到记忆大师的经历成为了《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一书的素材。在图书大受好评之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更是买下了此书的电影改编权。

那么,是什么让《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如此受欢迎的?首先,福尔本身的贡献功不可没,如果他没有提供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又没有出色的文笔,那么《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的故事性会蒙受巨大的损失。但除了福尔的贡献之外,《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本身主题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记忆学是一门远古的学问。在人们发现文字这一工具之前,人们不论是想思考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意见,都有同一个前提:他们必须记住自己在想什么和想说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不得不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记住自己的知识和想法,而记忆学也因此而盛行一时。苏格拉底、西塞罗等古代哲人同时也是记忆大师。

但随着文字的出现,这种能力的价值越来越受到怀疑。在文字刚刚出现的早期,还有人怀疑文字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在这些人看来,人们一旦使用文字来替代自己的记忆,那么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文字,而这种依赖性会使得大脑退化,从而对人的思维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话虽如此,但文字对于大多数人的帮助却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文字的兴起,记忆学还是走向败落。在录音、电视等更多可以帮助人们记录生活的媒体出现后,记忆学更是消失的几乎无影无踪。当现代演讲大师奥巴马可以阅读自己收稿或电视上的字母侃侃而谈之际,人们似乎看不到像西塞罗一样牢记数小时长篇大论对自己有何帮助。这种想法直到托尼·巴赞出现才有所改观。

作为现代记忆学的鼻祖,巴赞并没有提供太多全新的理论。实际上,巴赞最大的功劳就是把一千多年前诸位记忆大师的理论重新包装,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在巴赞看来,记忆学并非全无用处,在今天的社会中,其依然可以发挥余热。记忆学之所以会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太多人的墨守陈规,在记忆的原有用途失效后没有为其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挥空间。

针对这个问题,巴赞想出了各种记忆学可以在现代社会所做的贡献。基于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巴赞还为社会各个阶层都找出了记忆学可以发挥的功效。很多小学生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不善学习,而记忆学能够帮助他们记住大量的知识,从而使其能够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记忆是思维的原材料,如果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思辨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对于已经上班的人来说,记忆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日理万机,比如帮助我们更快的找到电视的遥控。对于老年人来说,记忆学可以延缓、甚至避免老年痴呆症。

由于巴赞不知疲惫的推广,记忆学已经在多国发扬广大,并且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正是因为巴赞的努力,福尔才会有机会参与和撰写记忆学。

那么,记忆学是否能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帮助呢?从表面上来说,这两者之前似乎风牛马不相及,但巴赞不会这么想。巴赞多半会说,记忆学可以被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科学家发现,很多宣传都是通过类似的宣传来有意无意的误导群众,其中最为众人所知的恐怕是对字谜、数独等游戏的推崇。许多宣传都号称这些游戏能够让人开动脑筋,从而让老年人降低自己患上痴呆症的几率。数据却显示,这一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人们之所以会相信此类说辞,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认为痴呆症和脑力游戏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然而,残酷的事实却告诉我们,大多数技能是无法转移的。这意味着一个人如果在象棋、围棋等方面出类拔萃,这并不代表此人就一定在别的方面也同样出色。实际上,一个人是象棋或围棋高手只说明这个人十分擅长象棋和围棋。

科学研究还显示,如果我们不去刻意的锻炼一种能力的话,那么该项能力无论如何也不会进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告诉我们夜里听录音就能学外语、或者可以调动潜意识学习一类的商品也都是骗人的。即使我们主动去锻炼一种能力,该项能力也未必能够得到提升。

最近颇为时髦的一种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的大师们都是在经过至少1万小时的锻炼后才有了现在的水平的。很多人认为,这项理论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就肯定有回报,但前提是付出要足够多。实际上,这项理论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要锻炼1万个小时就能在任何一项能力上达到出类拔萃。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有才能,之后,我们还要有的放矢的去锻炼才能得到成就。

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票友,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有专业水平的,因为我们锻炼的方向有问题,而且锻炼的方式也有问题。篮球运动员要想投篮准,那么他们必须不断研究自己的手感,并且锻炼自己的肌肉记忆,这和普通高中生打篮球放松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福尔通过一年的锻炼成为了美国记忆冠军后,他除了因此成为小名人、并且撰写了一本畅销著作之外,并没有获得其他太多的东西。连福尔自己都承认,记忆学并没有帮助他改善日常丢三落四的习惯,未能丰富他的知识,也没有让他变得更有创造力。

这是因为,记忆学把记忆当作目的本身,而并没有将记忆当作一门工具。比如在记忆学的一项比赛中,参赛者必须以最快速度记住一串随机数字。所有的参赛者都知道,他们需要将一长串的随机数字分成小段,比如他们要记住“345321”时,将其分为“345”和“321”两段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这个数字。

但究竟将数字分为多少个小段就要看选手本身的能力了。有的选手可以每两个数字算一个小段,因此他们记住的是“34”、“53”、“21”。虽然这在记六位数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如果一个数字有几百位长,那么一名选手怎么分段就有极大的差别了。

记忆大赛的选手们虽然久经沙场,但其本身的能力和一般人差距不大,最多只能一次记七至十位数。此时,如果有一名选手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事先把所有的十位数分段都背诵下来,那么在比赛时其优势将会是十分明显的。在福尔的比赛中,他就是通过提前记忆大量分段而占得了先机。

然而,这样的死记硬背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却是毫无帮助的。由于记住一长串数字是最终目的,所以福尔全部的训练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这并不能帮助他更快的找到自己随手放置的钥匙。如果福尔希望更快的找到钥匙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训练自己找钥匙的能力,而不是去学习一个只有略微关联性的能力,然后期待这一能力可以被用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9/9页

还剩6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