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吉祥·清明》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清明节的重视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文章中提到了扫墓、祭祖、踏青等传统活动,强调了清明节对于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缅怀先人、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真谛。
四时吉祥·清明读后感(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果不是因为和扫mu祭祖划上等号,清明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里,我觉得“清明”二字也是独一无二的清新。 很快又要到清明时节了,此时和孩子一起来读一本《四时吉祥.清明》来了解这个对中华儿女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除了踏青扫mu、ji拜祖先,各地还有许多隆重的習俗。 古老的中 国 春天还有一个节日,就是“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三,宋元时期上巳节的習俗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后来,“上巳节”和“寒食节”逐渐并入了“清明节”,这个时节春暖花开,正是踏春的好时节。 《四时吉祥.清明》这本图画书借鉴了传统朱仙镇年画的色彩风格,大胆地采用黄紫颜色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不会觉得难看,反倒有了民间那份对民俗节日的浓重仪式感。青绿色的加入,又多了几分春天的清新。总之,它的图画和色彩让人过目难忘,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书中以小女孩和家人一起过清明节的情景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各种習俗。吃清明菜、做清明粑、做风筝放风筝、插柳、扫mu、踏青、ji祖都是这个节日的習俗,东西南北,有些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仪式,比如,都江堰的放水仪式、江浙一带的蚕花会等。从小生长在江南的我对蚕花会印象深刻,好多年没参加这样的盛会了,这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忍不住找了相关图像资料给孩子一睹为快。 蕞难忘的莫过于听戏文和看“蚕花 娘 娘”的出场,有机会要带孩子去现场看一看,体验那热闹的节日盛会。 在《四时吉祥.清明》这本书里,作者巧花心思,让十二生肖以及其他动物加入到这气清景明的节日里,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中的文字很美,生命的教育不一定是悲伤的。,孩子朗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更能体会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珍贵,而懂得珍惜当下。 细腻的图文呈现了清明时节的春景与时令習俗,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过好当下的生活。《四时吉祥.清明》的图画里很多有趣的细节也等着孩子去发现。
1/3页四时吉祥·清明读后感(二)
文/文小妖
每每提及清明节,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呢?可能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清明节是杜牧笔下的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一种凄凉之感吧!因而,清明,总是带着一丝淡淡哀愁,闯进了孩子们心里。
然而,打开中国传统节日图画书“四时吉祥”系列之《清明》,映入眼帘的是清新的麹尘,像桑叶始生,带着春的气息,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蓬勃感。
清明,在绘本里,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清明如约而至……这时候正是春季最好的时节,春雨如油,滋润着万物,大地褪去疲惫,迎来新生。山间,树木冒青,春笋破土而出;田里,鼠曲草、艾蒿、蕨菜……各种野菜恣意生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的山珍;人间,外婆做的清明耙,咬一口是春天的味道。爷爷做的风筝,将一切不祥的寓意带走……但对于清明这一天来说,最重要的则是扫墓。逝去的亲人,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留下的不仅仅是墓碑,更多的是曾经相伴一起的温馨回忆。是以,清明在这本绘本里变得具象化了,让孩子更能明白清明的意义所在,而不仅仅只是一两句诗句所能传达出来的片段……
绘本“四时吉祥”系列之《清明》用浅显的文字多面性向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时令知识和习俗,让他们从中明白,清明不仅有怀旧之念,还有迎新之意。且绘本中也透出一股温馨之感,让孩子们感受到,清明并不是冰冷的,也并非只有雨纷纷,清明有天地万物的暖色,还有植物带给人们视觉和味觉上的温暖,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妙,最动人的一刻。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绘本里的插画,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则是:妙不可言!“四时吉祥”系列每个主题都有其主色调,《春节》是“翕赩橘红袍”的橘红;《清明》则是“墙柳谁家晒麹尘”的麹尘;《端午》是“金粟堆呼黄栗留”的黄栗留;《中秋》则是“纷纷竞齐紫”的齐紫。不同的主色调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丰盛的视觉大赏。
绘本里的每一页都透出绘者的匠心,人与动物,与自然合为一体,传达出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再来欣赏其细节,开篇,我们便能感受到田园的忙碌与诗意,农人们播种、育苗、采茶、植树……每一个细节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农忙,这让远离乡村生活的城里孩子,对乡村生活多了一份理解。同时,也传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农人们所传承下来的习俗与智慧,这些都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生命之本,是每个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尤为有趣的是,插画里的那些小动物们,看似像是在玩乐,其实它们也在帮助人们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它们的存在无疑为绘本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孩子的所有天真和幻想都可以在一页页的插画翻动中得到满足。
浅显温暖的文字,浓淡相宜的中国传统色,诚意满满的细节图……绘本“四时吉祥”系列之《清明》不仅为孩子们线上了一场有趣的纸上盛宴,更为他们带来了传统的知识和习俗。
清明,在这本绘本里不再是一个冰冷的词汇,而是一场温暖的际遇,一场怀旧迎新的际遇……
2/3页四时吉祥·清明读后感(三)
前几天收到了吴敬老师的《清明》,真开心,历时两年,终于集齐了中国传统节日图画书“四时吉祥”系列。我特别想把这套书推荐给每一个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朋友、小朋友。
整套书太有意思了,主题是我们熟悉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主角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
在书里,能看到全国各地不同的过节习俗。同类型的书有很多,“四时吉祥”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激发人心中那与生俱来的活着真好的信念。
我觉得这是整套书的灵魂所在,如果让我给这个灵魂下个定义的话,它是色彩分明的、生动活泼的、温暖有趣的、热气腾腾的。
接下来,我将用这本《清明》来验证。
说起《清明》,大家脑海里有没有冒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这首诗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是湿湿冷冷,悲悲哀哀的。
但在吴敬老师的《清明》里,展现的是《清明》气清景明的一面。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排第五,此时正值春季,人们忙着播种、育苗、采茶、植树,田野间生气勃勃。
春天是绿色的,《清明》也是绿色的,而且是刚冒芽的青草绿,打开《清明》,一幅忙碌的春日景象,扑面而来。
不知为何,在这幅看点众多的画面里,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几根弯弯的电线杆,我盯着看了好一会,觉得这些弯弯的线条就像微笑的嘴角,特别温暖。再看作者描绘的其他画面,线条也是弯曲柔和的,每个细节皆有春风拂面之感。
我看的时候,俩女儿跟我一起看,她们的重点放在寻找老朋友——出现在《春节》、《端午》、《中秋》里的那群可爱动物们,看看这些老朋友们在《清明》里做什么好玩的事。
我们母女仨,边看边玩“我说你找”的游戏,比如随机翻开一页,我问“看一下唐僧在跟谁下棋呢?”,姐妹俩开始找,第一个找到的下次就轮到她来问,依次轮流下去。
这个游戏可以玩很久,是一个大工程,因为老朋友们太忙碌了,它们忙着做清明粑、做风筝、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扫墓、踏青、祭祖、过放水节……
看着看着,我们的心里也痒痒的,也想出去活动活动,妹妹说“我想去放风筝”,姐姐说“我想去摘清明草,想去踏青……”。
心动不如行动,到了周末,我们决定先去摘清明草(鼠曲草),可惜没找到,后面改为摘草莓。然后又去放风筝、踏青,这回收获很多,我们看到了一群小蝌蚪、看到了绿油油一片的铜钱草、看到了很多很多嫩芽……
下周是清明节,我们准备回老家祭祖,妹妹说,书里的妈妈在祖爷爷墓前,轻轻地和他讲了许多话,妈妈跟祖爷爷说了什么呢?
我猜妈妈说的是一些让人开心的话吧,比如说家里人都很好,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感恩祖爷爷祖奶奶们对我们的庇护……
我不知道女儿有没有听明白,但我想,这就是祭祖的意义所在吧——感恩先辈们的付出和庇护,同时也提醒自己,这世间有那么多值得爱的人,那么多美好的景物,那么多值得去做的事,可不能虚度了光阴。
《清明》的魔力就在于此,让人看着看着的同时,不知不觉想全然投入真实的生活中。
《端午》、《中秋》、《春节》也有同样的魔力,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更想把这些美好带到自己的生活中。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