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人们通过遵循习俗来表达对祖先、自然和社会的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习俗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纽带,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第一篇
习俗是每一个地方的法定节日。而在中国,令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端午节。在端午节,人们看着赛龙舟,津津有味地品慰着绿里透着红肉的粽子,这可真是何等悠闲的生活啊!难道你么却一点儿也不喜欢吗?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时,担任楚怀王大臣的屈原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却遭到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言免去了职位,赶出都城被流放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屈原报国无望,便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纷纷为屈原的死感到伤心。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尸体,渔夫们把一些食物和粽子投入江中,所以端午节就被流传至今,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粽子虽然好吃,却也来之不易,需要一道道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挑选好新鲜的食材,清洗那绿油油的粽叶,在一滴滴清水的湿润下显得格外气质蓬勃。水声,滔米声,人们的欢呼声,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曲。话不多说,我们卷起粽叶,把新鲜的糯米倒入,再配上香喷喷的五花肉,说到这我忍俊不禁地咽了咽口水。最后,用细绳捆绑。就这样,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迎面而来。倒入高压锅中,煮至40分钟。我微吸了一口,一阵阵粽叶的清香迎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糯米的香甜和五花肉的肥美在我的嘴里回味无穷。
在端午节除了吃棕子,我们还可以欣赏赛龙舟比赛,在人们的欢呼声和呐喊声中结束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我的最爱!
第二篇
在我们老家,每年的农历12月24日,是送财神爷上天求财,祈求来年财运享通。
这一天,对每家每户都是重要的日子,村里的奶奶们妈妈们都会忙着制做一个叫“烙粿”的食物,用来做贡品,祭拜神明。
这一次我亲身目睹了奶奶的制作过程。奶奶首先把糯米份和水混合在一起,经过奶奶一番地揉,按之后,变成一团白色的面团,像一团大奶油一样的雪白雪白,接着奶奶取其中的一小块,在手中搓成一个小圆形,之后再把它压扁成饼状,最后放进煎锅里,两面煎至金黄。煎好后的“烙粿”非常得好吃,是我和弟弟妹妹的最爱,因为里面还要包上一层甜甜的红糖,最后裹成类似春卷的长条形,咬上一口,松软香甜,美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