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100字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7 03:46:08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100字
时间:2024-09-27 03:46:08   小编: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一)

在微光偶然发现的电影

影片的画面犹如一幅幅精美的意大利风情画,从古老小镇的石板路到阳光斑驳的校园角落,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故事的展开搭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迷人的舞台。孩子们的表演自然而纯真,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成长的渴望以及面对变化时的迷茫与不安。主角们在面对学业压力时的焦虑神情,在家庭中与父母产生矛盾时的委屈模样,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二)

关于战争的电影,

更是一部关于友谊、成长和失去的故事。

开始就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几个小孩在阳光明媚的意大利乡间玩耍,天真无邪,对战争一无所知。

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也是这样无忧无虑地玩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残酷的事情。

小胖是个将军的儿子,他总是自豪地说自己是个"法西斯"。

可是当他的犹太朋友被带走时,他却毫不犹豫地决定去救他。

小孩并不懂什么是种族、什么是政治,他们只知道友情的珍贵。

这种纯真的友谊让人感动。

电影里还有一条成人线,

讲的是一个军官和一个修女之间若有若无的感情。

这条线虽然不是主线,但是却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情。

我特别喜欢那个场景,

军官问修女:

"如果我不是快要死了,如果你不是修女,我可以约你出去吗?"

修女回答:

"我会答应的。"

这段对话虽然简单,

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年代里那种压抑的情感。

整个电影的节奏很轻快,有很多搞笑的场景。

比如说

小孩偷鸡蛋吃的那段,还有他们在路边乞讨食物的情景,都让人忍俊不禁。

但是在笑的同时,我的心里却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因为我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些看似轻松的冒险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就在我以为这会是一个欢乐的结尾时,电影突然来了个急转直下。

小胖为了救他的朋友,毅然决然地登上了那趟开往集中营的火车。当车门缓缓关上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

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做孩子的时刻。

结尾让我想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同样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同样是残酷的命运。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给我的冲击更大,因为它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欢乐来衬托最后的悲伤,这种反差实在是太强烈了。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孩子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情?在巴勒斯凌、在乌克兰、在叙利亚...他们是否也像电影里的小朋友一样,在战火中失去了童年?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它不仅夺走了生命,更夺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快乐。

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和平,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长大,而不是像电影里的小胖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做孩子的机会。

虽然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但它更多地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孩子们之间纯真的友谊,军官和修女之间克制的感情,都让人感受到了希望。

或许这就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存在。

这部电影真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笑过,也让我哭过。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思考了很多。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人性课。

追剧直达:电影咖啡

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影评(三)

二战版的《伴我同行》(1986)。

整部电影都在为高潮的最后一个镜头铺垫,那一刻同时彰显了人类的伟大和卑劣。

1943年的意大利罗马,四个孩子结成了“史上最伟大的友谊”。里卡尔多,犹太人,父母经商,家境殷实;科西莫,家庭困窘,父亲常常高调地对战争表示不满,不让他在外面乱跑;伊塔洛,父亲是国家法西斯党干部,他最爱带着小队玩战争游戏,盟军的坦克和飞机就是他的假想敌;旺达,被修女抚养大的孤儿,常常从孤儿院跑出来和三个男孩玩耍。他们通过吐口水盟誓成为“勇士”团,男孩们用弹弓与敌人战斗,女孩作为护士照顾“伤员”。

突然有一天,里卡尔多和家人消失了,伊塔洛通过家庭渠道知道了里卡尔多被装进火车送去了德国,伊塔洛、科西莫和旺达决定沿着火车轨道去德国救回好朋友。

家人们很快发现三个孩子的去向,伊塔洛的哥哥维托里奥和修女阿涅斯决定去追回他们。

三人组和两人组一前一后踏上旅途,电影就此进入公路片模式。

四个身份迥异的孩子能长期玩在一起可能并不现实,电影通过这样的设定更全面地展现了不同阶层在战争阴霾下的生存状态。电影以三个男孩讨论如何区分“犹太人”和“雅利安人”开始,生动表现出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对生活和文化的入侵,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讨论的话题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成年人的一切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伊塔洛的语言最有代表性,他的语言中充满对犹太人和女性的歧视,“他们是犹太人,赚钱是他们唯一关心的。”“女人就是负责在家做家务的。”“女人是累赘。”当被对方质疑时,他又无以反驳,他只是在照猫画虎,人云亦云。伊塔洛的哥哥维托里奥决定去找伊塔洛时,修女阿涅斯也想跟着一起去,维托里奥条件反射一般地说道“女人是累赘。”从这处前后呼应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伊塔洛的充满“男子气概”的成长环境。维托里奥因为勇敢杀敌负伤回国,被称为“战争英雄”,得到父亲的赞赏。伊塔洛非常羡慕,他也想成为英雄,用自己的勇敢和力量赢得荣耀。伊塔洛还无法区分语言、制度、文化乃至人性中的善恶,他有样学样地模仿着迎合着成人世界的规则。

反战言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会被当做颠覆份子,底层民众的真实心声一直被压抑,科西莫的父亲就常常被伊塔洛“批判”,维托里奥和阿涅斯在小酒馆遇到的乡野村夫也在同声谴责法西斯,但看到穿着制服的维托里奥他们即刻沉默下来。电影里对战争的残酷最突出的一次展示是一处火车隧道口被枪杀的两个年轻人的尸体,三人组看到了,两人组也看到了。

电影整体上是略带戏谑的轻喜剧风格,三人组的旅程虽然是为了救人,但也在“享受”着探险的乐趣,草地上野餐,望远镜找水,扒火车,搭帐篷,夜晚露营地的恐怖故事,伊塔洛偷了哥哥的钱,不知道物价的旺达买东西上当,去讨说法的科西莫偷了一只鸡回来。他们把鸡当成伙伴,但当他们遇到同样饥肠辘辘的一家五口时,最终成为大家的盘中餐。

维托里奥和阿涅斯越来越像一对欢喜冤家,从开始的互相嫌弃到互相靠近,阿涅斯帮维托里奥处理了身上的伤口,因为发现钱丢了一起在小旅舍逃单。河边洗浴一场戏,没了制服的维托里奥和没了修女服的阿涅斯“恢复”成两个普通的青年,为了躲避追逐者他们相拥倒地时,荷尔蒙在意志和信仰的遮掩下暗流涌动。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维托里奥和阿涅斯被意大利部队当做潜逃的敌人抓住,而他们因为没有制服和修女服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被收押等待处决。

人创造了符号,符号却超越了人,可以区分人,审判人,决定人的命运。

在即将相遇的前夜,三人组和两人组各自暴露自己最柔软的部分。维托里奥的英勇故事其实是谎言,是部队惨败后为了鼓舞士气故意打造他为战争英雄。伊塔洛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他希望像哥哥一样得到父亲的肯定,他不希望被父亲当成胆小鬼。科西莫一直担心着被称为“颠覆份子”的父母,他害怕随时会失去他们。最懂旺达的就是阿涅斯,她知道旺达一直想和三个男孩在一起是因为她害怕孤独,她期待关心和爱,期待家的温暖。阿涅斯以此提醒维托里奥,孩子们之所以逃跑,是不是大人们平时做得不好,爱得不够。

三人组遇到了即将被处决的二人组,伊塔洛靠“秘密武器”救下了哥哥和修女——在父亲、哥哥和法西斯军官合影的时候,他偷偷冲了过去,留下了一张鬼马合影。

故事似乎即将结束,维托里奥和阿涅斯的故事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他们还将继续,也许他们穿上制服和修女服后又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伊塔洛、科西莫和旺达也即将一起返回。

故事的真正结尾是,当三人组得知面前的火车会装满犹太人驶向德国,伊塔洛心生一计,他假扮成犹太人混在队伍里,登上车厢,带着被自己的聪明机灵所折服的骄傲表情,向两位小伙伴招招手,举着“秘密武器”,随着列车缓缓走向远方。他相信自己可以救回好朋友,带着英雄的勋章回到家乡,得到所有人的赞赏。

片尾字幕和旁白显示,被从意大利送到德国的两千余名犹太人无一生还,伊塔洛下落不明,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相关记录里。

多年后,两位老人带着孙女来到他们分离时的火车站,应该就是老年的旺达和科西莫,他们告诉孙女,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做孩子的地方。

成长永远有代价,最常见的代价是变成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人,最大的代价是有些人再也无法长大。死去的良善在为活着的邪恶买单。

开始的童真越烂漫,结尾的戛然而止就越窒息。用孩童的视角审视生活,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值得怀疑。长大就意味着穿上大人的衣服,接受秩序的规训,度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生。

对抗邪恶最后的防线就是纯真,什么时候我们把纯真当做“幼稚”或“愚蠢”,那就是我们最后一次做孩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