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到达我》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故事。主人公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通过与不同人的相遇和交流,他逐渐成长和改变,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一)
被时间旅行的概念弄晕了。老美好像特喜欢这种写日常栩栩如生,却在最时常的事件里穿插奇迹?or 幻想?or 科幻?的套路了。特别是童书里。之前读过的《唯一的伊万》还有《格林姐妹》都是这个套路。
难道担心太写实孩子不爱看?反正作为成年人我看书里的描写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挂着钥匙的孩子部分,因为没带钥匙就去熟人那里呆着,完全是童年回忆啊,还有学校里的小争执,朋友之间的闹别扭,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初次接触交往时的窘迫,莫名其妙就讨厌某个人的小别扭。男孩女孩之间的微妙感情。既希望心仪的男孩能得到同伴的认可,又担心同伴也欣赏他的优秀,简直太传神了。
先听的有声书,听了一两节,觉得好无聊。(其实是听力太渣吧)后来又看英文版,也是看了一两章,觉得不知所云(果然是只看故事情节的人)碰巧看到有中文版,决定先看中文。(明智的决定。看完再听有声书觉得有如神助,而且英文版的阅读也同步进行,看得飞起来)果然年纪越大受母语干扰也越大。
1/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二)
2010年的纽伯瑞金奖。
图书馆有一个专用的圆圆标签,用来给纽伯瑞图书贴上。金奖童书贴金色标签,荣誉图书贴银色标签。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读纽伯瑞,这是大概第十本,也是最近获奖的一本。黄色的标签,就贴在左下角的十字路口那里。
故事却是二十年前的背景。
我很喜欢这个封面。因为纽约就是这样横平竖直的街道,路口与路口的距离也不是很远,可以用脚丈量完。我在纽约只待过三天,看着这故事却觉得格外地熟悉和亲切。
when you reach me这句话不期然出现的时候,显得非常得抒情。以致于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看见米兰达和马科斯还有茱莉亚站在路口,三个彼此心怀芥蒂的十二岁少年,费力地解释着时间的碎片像戒指上的钻石碎粒一样并列而行的时候,我低头看看自己手指上的戒指,细碎的一圈钻石,想着这真是一个好比喻,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破解整个故事的关键。
在这个充满狗血剧情,三俗桥段的世界,还能有这样一本故事书,把“梗”设置得这么漫不经心,不能不承认作者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句子也非常优美,在周六的剑桥图书馆,一口气读完。
2/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三)
命运之所以被称作命运,完全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不可窥视,我们大多习惯了这种跌跌撞撞的状态,在生活里横冲直撞或者匍匐而行,闯荡出自己的一出经历。奋斗也好失落也好,正是因为完全的不可知才试图去改变。
所以我一直更愿相信是不存在上帝这个角色的,大笑的人也不会存在于我的生活圈里,也不会有个马科斯来告诉我那些关于时空穿梭预见未来的魔力。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部魔幻而不是科幻,科幻总附加着“通过人类不断努力与周遭环境变化能够实现”的感情,而魔幻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幻想,一种自我保护。
与其说大笑的人真的生活在米兰达的世界里,倒不如说他一直是个被意淫制造的天使,他充当了一个时光机的角色,将明天的自己递送至你面前,当未来世界突然赤裸暴露在你眼中的时候,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招架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曾在度娘的百科里看见一个说法。一个筛子在坠地停止前,其实它的结局在受角度、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下是已定的,所以雷同的人类命运在物理化学规律的制约下都无不在生命甚至宇宙初始时刻已经定下大局。这个说法相对而言显得消极,所以在二十出头年纪看这本书的时候被灌输了些许悲伤的情感,好像判了一场死刑一样被钉在时间的厚墙上无法动弹。就好比米兰达得知马科斯的未来突然一阵唏嘘。
命运的可知与否,其实并不是个值得我们去多加思考的问题,因为由始至终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勇敢地享受当下。
3/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四)
每个人都曾经想象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尤其是年少时分,更是沉迷于对于未知、神秘世界的想象和探索,米兰达同样如此。成长之后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告知的知识,他们开始自己思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大都想象着回到过去,可是我们之于未来也是过去,我们是否也遇到过来自未来的人呢?如果我们没有遇到,是否就证明没有穿越时空的机器呢?或者他们一直在我们周围,但我们并不知晓呢?就像一直被认为是“疯子”的流浪汉!
每个人都憧憬过自己的未来,但不会有人希望自己会成为流浪汉,成为“疯子”,所以马科斯认不出这是未来的自己,别人也没有认真地理会一个“疯子”的思想。
然而,当你确切地知道自己未来就会成为流浪汉时,会怎么样呢?这是米兰达的担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心。当神秘的字条一个个出现,谜团一点一点地变大,答案最终浮出水面时。你是否也和米兰达一样,犹豫着要不要写出这一封信,它将定格一个少年未来的人生历程,将会把沉重的十字架放在他的背上,直到他回到过去,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年少时曾经的莽撞付出代价。
神秘的字条不停地嘱咐米兰达一定要写信,老年的马科斯还安慰她说“别担心,好吗”。事实上,马科斯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来承担自己犯的错,来面对自己已知的命运。
看到最后,我们也会和米兰达一样哀伤,为马科斯、为茱莉亚,也为那神秘莫测的、已知的命运;但同时也会和米兰达一样拾起坚强和勇气,积极地去面对自己未知的命运。
4/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五)
这或许是一个冷漠的世界,20世纪 70年代的美国离我们太遥远。
但是我还是能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北京。里面说,街道是我们的。那是因为大人们不在。
我也会想起《瑞典火柴》里描述的巴黎,书里这样说:我的街光辉灿烂。
这是《当你到达我》的纽约,70年代的纽约的街道有着阴冷的味道,有流浪汉,醉汉,有独自回家的孩子,还有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们会失去唯一的朋友,我们会变得孤独。
米兰达是个典型的钥匙女孩,单亲家庭,妈妈做着一份无聊的工作,好像除了从办公室拿点可以在家里用的东西回来,这份工作就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这个世界是以事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像书的每个章节都是以东西作为标题。真实的世界有时无聊透顶,米兰达很少有朋友。唯一的朋友,却忽然失踪了。拯救的行动很有点荒诞,需要勇气,需要想象,需要很多其他的东西。
但是就算你在这个世界感到寂寞孤独,你还可以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神秘。这种诗意的神秘让你的好奇心和勇气异军突起,让你能够接受陌生的人或事的挑战。让你可以在时间里穿梭,拯救你最好的朋友。
书给我的震撼使我拥有了某样东西,属于我的记忆,我的记忆光辉灿烂。 记忆中真实和想象无处不在,真实或许平凡,但是想象却可以惊险刺激。很多年以后。你学会了不少东西,旅行到许多地方,见识过其他的——也就是根据天空、太阳、海洋而不同的——亮光,辨析对人对植物同样必要的光明中无法相比的深浅差别。但是属于你记忆依然清晰。
5/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六)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熟前,是被灌满了各种谎言,他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吐出来。”
《当你到达我》对于我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我回到那段还不需要“呕吐”的时光,去揭开那些真相的“面纱”。上世纪70年代,一个叫米兰达的纽约女孩,在几张神秘字条的引领下,开始试着不靠风,去揭开蒙在自己脸上的隐形面纱,她知道,面纱下面,藏着“美丽、残酷、悲伤和爱。”
去年春天的时候,我曾非常幸运地在编辑那看到这部小说的初译稿,眼拙地我粗浅地翻了翻,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成长故事嘛,那些时间旅行的情节,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精彩。我把它放下了,再没有仔细地读。现在看来,人有时候是一多么虚妄和无知的动物,那些偏见与自以为是,蒙在我的眼睛上,让我和它擦肩而过。
“我想展现孩子的世界,在那里孩子们拥有真正的自由。”丽贝尔•斯戴德如是说。正如书中米兰达所猜测的:“会不会偶尔有一些人出生的时候没蒙面纱呢,他们总能看到那些重要的东西。"每个人,在被隐形的面纱蒙上之前,都曾与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此靠近,但后来我们慢慢地看不清那些重要的东西,而更多时候,我们愿意看不清,我们就愿意这样快乐地活着,我们不愿意去触碰那些残酷和悲伤,哪怕伴随着他们的是美丽与爱.
《当你到达我》是一本勇敢的书,在揭开面纱靠近真相的那一刻,谁说儿童文学就不能伟大呢?
6/7页《当你到达我》读后感(七)
《当你到达我》真是一部浪漫的小说,从来没有想到会在青少年小说里读到这样的感觉。
幻想被巧妙地缝进了现实之中,所有指向最后结局的细节又被不露声色地编排进了故事的日常里,到了最后,即使知道这是一个带着科幻色彩的幻想类的儿童文学,但是之前积累起来的对于生活、对于人性美好的所有感受还是会一下子迸发出来,感动、高兴,又混杂着知道真相之后一点点满足的叹息,《当你到达我》所表达的情感深度,超越了一般的青少年小说。
有着穿越时空背景的小说,一般都需要严谨的情节构思,《当你到达我》也不外如此。贯穿着小说的字条,很好地起到了悬疑的作用——书里也不是没有线索,但如果不是最后甩出的“穿越时空”的杀手锏,那个神经病一样大笑的人,那些作为搞笑的背景出现的裸奔者的描述,都只是增添了故事的奇怪程度而已。
“穿越时空”虽然是撑起整部小说的一个技术性设定,但因为书里并没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解释,联想到书中的所有的人和事到了故事最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种设定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如果能穿越时空,也许事情能更好……
比起用一个科幻设定拯救的未来,更打动我的是小说里的一些细节,它们让人感觉到人性的美好,与一种内敛的温暖。
安妮和茱莉亚女孩子之间的友情,照片、相似的房间摆设,以及悄悄摆上门前的那株玫瑰;米兰达想起马科斯在穿越时空的时候在钻石上跳跃,想起了茱莉亚和马科斯对于穿越时空的理解的惺惺相惜;米兰达觉得萨尔疏远她,是因为那次蹊跷的挨打,但被萨尔提醒之后,萨尔逐渐从两人小小世界逃离的记忆就如潮水般涌出脑海;大笑的人让米兰达和萨尔恐惧,和妈妈一起经过他的时候那有如披着衣服的安全感……
这些是这部小说里最让人温暖的地方,尽管70年代的美国“20000美元金字塔”这种节目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时空无法穿越,但就是这些笔下的细节让我觉得,人性永远是永恒的。有了稳定的人性,时空之类的都是浮云。
异曲同工的感动,也在不少影视剧里看见过,至少我能想起的就有《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和日本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
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但有了穿越时空的幻想,我们至少能在文学中找到微笑的理由。
7/7页